-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在寫《送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因《送別》而淚流滿面的人,必然是它的知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而「長亭」、「古道」二字作為古代離別場所的常見物品,在這裡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景點,從它之上已滲漏出綿綿的離別之情。古道邊生長著滿地碧綠的青草,而青草的碧綠中也透漏著綿綿的悲傷,像李後主的「離恨恰如芳草,更行更遠還生」,傷感油然而生!為這一句落淚的人,必然懂曲子的背景。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為什麼一讀就淚流滿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這麼美的句子,一讀就淚流滿面。只因這短短的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代表著離愁別恨。歌詞的出處這句歌詞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古道,送別故人,萋萋芳草仿佛延伸到了天邊。
-
《送別》,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龔爽 民歌版《送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麗萍 為你朗誦
作者:李叔同朗誦:蔡麗萍長亭外
-
佟瑞欣:「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它感動你了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古樸的道路邊上,有一角亭落,碧色的芳草連片,似乎要開到天邊去,悠悠的晚風拂動著柳樹的枝葉,那讓人聽著不真切的笛聲擾動我的心情,看著夕陽,緩慢地在一座又一座山外落下,我發出不舍的嘆息。《離別歌》的作者李叔同是清朝光緒六年生人,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人。
-
趙孟頫行書集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心中傷感、悲涼、不舍、祝福、回憶交織,於是仿照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旅愁》的旋律(《旅愁》的旋律取自19世紀末期美國作曲家奧德威創作的《夢見家和母親》),填寫了《送別》一詞!《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趙孟頫行書集字高清大圖欣賞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的送別如何感動無數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而這首令無數人感動的歌曲,其實歌詞是一首詩,名叫《送別》,詩人是近代的李叔同。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長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說到長亭,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想必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那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其實,長亭是古詩文十分常見的一個意象。南北朝時代庾信《哀江南賦》中,最早出現這一意象,「水毒秦涇,山高趙陘;十裡五裡,長亭短亭」。那麼什麼是「亭」呢?《辭源》裡說:「秦漢十裡置亭,謂之長亭,為行人休憩及餞別之用。」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一讀就會淚流滿面?同感!
年歲漸長後才知這是一首弘一大師在未出家前填詞的一首送別歌。一 李叔同寫下巜送別》詞送別摯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什麼意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暗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什麼意思其實就是罵人的一句話,罵別人不要臉的。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如果寫的是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天 就是比原歌詞少了兩個字 碧連(逼臉) (不要碧蓮)所以就是不要逼臉了芳草天網絡熱詞,起因韓寒寫了一張書法作品,後因有人以侮辱話語說廣大網友盲目追捧,稱看不懂寫的是什麼,韓寒在微博回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被機智網友領會其意,隨後被炒成網絡熱詞。
-
原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出自高僧李叔同之手
提起送別詩我們便會油然而生一股惆悵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由地想起出王維的那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用他真情實意將離別的悲傷渲染得淋漓盡致,而今天所要介紹的這首獨具魅力的詩——《送別》是由著名的佛教高僧李叔同寫的。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曾經,《送別》只是小學時的一首兒歌(難以想像),覺得朗朗上口。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麼美的句子,為什麼這麼傷感?
長亭送別,古道夕陽瘦馬,你的背影依然寂寞。那連天的芳草,萋萋無數,直到天的盡頭,這寓意著你的旅途,山山水水無歸期。你會遇見誰?某個杏花煙雨的清晨,你路過,偏偏有人明眸善睞,讓你動心。可知,你會忘記我。柳樹系不住你。晚風中,我用長笛吹起哀婉的離歌,為你送行。即使紅塵再相遇,也是路人。這是我母親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0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裡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還記得那首「長亭外、古道邊」嗎?古箏曲《送別》
還記得那首「長亭外、古道邊」嗎?古箏曲《送別》 陳葉蕙古箏《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你了解這個作品的作者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動聽而悲涼的歌曲名為《送別》,被80年代的著名電影《城南舊事》選作主題曲,在中國傳唱了幾十年,歌詞的作者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李叔同出生於天津,家族世代經營鹽業,開設錢莊,家世顯赫,是津門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