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去世後都會在自己的墓前立一塊碑,以寫明去世之人一些簡要的信息。而在古代,有些人去世後便在自己墓前立一塊碑寫自己的生平,即墓志銘。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件由墓志銘引起的事件。
首先介紹一下墓主人洪起畏,字義立,號拙全老人,臨安於潛人。他的祖父是嘉定二年的進士,曾經任過御史、尚書,「忠賢乃命脈,公道實元氣,精神以此彊,可卻十萬騎。」就是出自他之手,洪諮夔雖然名聲不大但為人還是可歌可敬的。然而他的孫子洪起畏雖然曾參加過南宋和元的丁家洲之戰,也擔任過知府(雖然只是臨時的),可是卻在元兵準備進攻鎮江時棄城逃跑,這件事不僅讓他名聲掃地,更是使他家族的聲譽受辱。在南宋滅亡以後,洪起畏便隱居,直到元三十一年去世。他去世後在自己的墓碑的石壁上刻下了20多行的墓誌,不僅記敘了生平事件,還還原了南宋覆滅的經過。後來杭州有村民挖出了南宋古墓,考古學家在此處考古發掘時,將洪起畏的墓挖出,可是墓碑上的字卻是讓考古學家大罵墓主不要臉。
原來當時在杭州臨安區郎碧村有村民在將軍山建房時意外的挖出了一個大洞,而且洞口還有一些青磚。村民們懷疑挖到了古墓,立即上報文物部門。相關部門立即派出考古隊,經過簡單觀察發現這處墓背靠將軍山,前面還有一條小河,如此風水寶地,考古專家們便推斷此處一定有大墓。於是他們著手挖掘經過長時段深入挖掘後,專家們發現了宋元古墓特徵。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考古挖掘時發現,這個南宋古墓早已經被盜過了,墓上有了三個大的盜洞。值錢的東西已經被洗劫了,只留下了幾枚銅板,不過幸運的是考古隊在墓室裡找到了兩塊墓碑,上面寫著墓志銘,通過上面的記載可以確定寫的是南宋末年的臨安知府洪起畏。洪起畏的墓誌大概寫了四五百字,其中就有他的生平事跡。當他提到自己當初棄城逃跑事件時,卻說是因為不想當俘虜才臨陣逃跑,自然是令專家直呼墓主不要臉。
雖說墓主的人品不怎樣,但他墓碑上的內容卻是非常值得考究的。他的墓碑上除了寫自己的生平事件,還記錄了很多南宋的軍政事要。比如賈似道之死是值得考究的。墓碑上記錄他曾經當過賈似道的左膀右臂,一路追隨到丁家洲之戰。戰敗後,賈似道被貶命喪黃泉,文中記錄他是被陳宜中上奏朝廷導致被貶,後又被夢炎指使的鄭虎臣殺害。而且傷他的兩人都曾接受過賈似道的提拔,這樣一爆料,對於賈似道之死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墓志銘中還提到他半生不遇,是因為心中的一把尺,才在仕途上錯失大好契機,導致後來只做過臨時的知府。也寫他對妻子一心一意一諾千金,妻子紅顏薄命,早早撒手人寰他孤身一人三十年,依舊實現對妻子的承諾。
總得看來,洪起畏早年還算是個有氣節,有氣度的人他堅持為官不易志,對亡妻的承諾一守到底。然而他的依附權貴、臨陣脫逃,卻又讓人憤慨萬千。兩者鮮明的矛盾,建造了紅旗位的多彩人生,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我想洪起畏對於自身的優點或缺點,想必已經參考的很透徹了,否則他也不會給自己取字「拙全」。兩字雖然簡單,卻又十分準確的概括了洪起畏的一生,雖然他早已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但他所留下的墓志銘卻流傳千古。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