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筆者介紹了泰國歷史六位君主,他們全都被泰國人尊稱大帝,分別是素可泰王朝蘭甘亨大帝、阿瑜陀耶王朝納黎萱大帝、吞武裡王朝鄭信大帝、曼谷王朝拉瑪四世馬古大帝、曼谷王朝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九世蒲美蓬大帝。
既然以上六位泰國君主被尊稱大帝,那他們必定是泰國歷史最偉大的六位君主。筆者趁熱打鐵,介紹緬甸歷史三位被尊稱大帝的君主,他們是蒲甘王朝阿奴律陀大帝、東籲王朝莽應龍大帝、貢榜王朝雍籍牙大帝,同樣道理,他們對緬甸歷史有偉大貢獻。
緬甸在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緬甸是位於東南亞的沿海國家,與泰國相鄰,正式國號緬甸聯邦共和國,實行的是以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的總統共和制,總統擁有實權。緬甸形成國家的時間比泰國早,以公元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為開始,此後經歷了三個大一統朝代和兩個大分裂時期,公元1885年英國漢諾瓦王朝滅掉緬甸貢榜王朝,從此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君主制在緬甸也隨之廢除,直到公元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
緬甸蒲甘王朝開國君主阿奴律陀大帝
阿奴律陀:
阿奴律陀是蒲甘王朝開國君主,他出身緬甸土著部族,當時的緬甸尚未形成國家,而是非常混亂的部族割據時期,他繼承部族首領的位置後勵精圖治,吞併了周邊很多部族。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登基稱國王,建立緬甸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因為首都定在蒲甘,史稱蒲甘王朝,緬甸從此形成國家。
正如泰國歷史第一位大帝蘭甘亨發明了泰文一樣,緬甸歷史第一位大帝阿奴律陀發明了緬文,是阿奴律陀對緬甸歷史最偉大的貢獻,促進了緬甸社會發展。另外,阿奴律陀統治下的緬甸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是緬甸歷史上的盛世。
公元1078年,阿奴律陀在打獵途中被野獸襲擊而死,終年63歲,在位34年,緬甸人尊稱阿奴律陀大帝。
緬甸蒲甘王朝第三位君主莽應龍大帝
莽應龍:
莽應龍是東籲王朝第三位君主,原本是東籲王朝開國君主明吉瑜的駙馬,他生活的年代,是緬甸歷史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公元1369年蒲甘王朝滅亡後,緬甸陷入四分五裂,多個割據朝代對峙,明吉瑜於公元1486年建立的東籲王朝是其中一個。明吉瑜死後,由兒子莽瑞體繼承王位,妹夫莽應龍輔助他南徵北戰,立下顯赫功勞,公元1550年莽瑞體死後,莽應龍按照他生前遺願繼承王位。
莽應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繼承明吉瑜和莽瑞體的遺志,以統一緬甸為己任,對周邊所有割據朝代發動滅國戰,成功在公元1554年滅掉緬甸境內所有割據朝代,實現緬甸歷史第二次大一統,建立統一的東籲王朝。
莽應龍的偉大之處還不止統一緬甸,他發動對泰國和寮國的滅國戰,成功滅掉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寮國的南掌王朝,把泰國和寮國納入緬甸版圖,使得緬甸疆域擴充到有史以來最大,是東南亞歷史上除了柬埔寨的吳哥王朝之外,疆域最大的朝代。
公元1581年,莽應龍因病去世,終年65歲,在位31年,因為其偉大的文治武功而被尊稱莽應龍大帝。
緬甸貢榜王朝開國君主雍籍牙大帝
雍籍牙:
雍籍牙是貢榜王朝開國君主,出身地方豪族,因為東籲王朝晚期統治黑暗,他起兵反抗東籲王朝統治,公元1752年成功滅掉東籲王朝並建立貢榜王朝,隨後滅掉境內所有割據朝代,使得貢榜王朝成為緬甸歷史第三個兼最後一個大一統朝代。
雍籍牙統一緬甸後沒有安於現狀,仍然對內發展經濟,對外開疆拓土,令緬甸國內繁榮昌盛,疆域不斷擴充。公元1760年,雍籍牙因病去世,終年46歲,在位8年,因為卓越的文治武功而被尊稱雍籍牙大帝。
緬甸首都內比都的三大帝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