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貝(富書專欄作者)
近日,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消息刷遍全網。
2019年年末,我國武漢地區首先出現新冠病例症狀病人,此後,相同病例患者越來越多,一場大規模的超強傳染性呼吸道傳播疾病在國內陸續爆發。
對於這個新型傳播性疾病,人們一開始是毫無了解的,隨著病例激增,相關部門和專家對這個傳染性疾病逐步了解。
在確定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性後,面臨春節這個特大節日,為了儘早控制人流量帶來的大規模病毒傳播,武漢隨即啟動「封城」這一舉措。
武漢「封城」後,全國上下為有效遏制病毒傳播,大到一線城市,小到鄉村村莊,都採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全國14億人口統一響應國家號召,自覺地居家隔離。
彼時,我們看到封城後的城市裡,空蕩的街道上,只有環衛工人在清掃,成百上千人口的一座座城市,空得讓人震驚。
可醫院裡的醫護人員為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不舍晝夜地和死神搶人,工地上的工人為了儘快給不斷增加的病人一個託起生命的床位日夜趕工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那段日子裡,曾被貼上「垮掉一代」標籤的年輕人奔赴一線抗疫毫無怨言。
人們在每天不斷往上增加的病例人數中感慨生命的脆弱,又在一份份對病毒的研究成果報告和不斷取得的抗疫成果中感受到祖國和抗議人員的偉大。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鍾南山成了人們的靠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李蘭娟等醫務專家成了人們的期望。
他們在這場抗疫戰鬥中挺身而出,憑著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初心,不顧自身安危奔赴一線,才為對抗新冠病毒做出一項項堅決有力的打擊,才取得後來的抗疫成功。
他們也不過是肉體凡身,卻將自我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無外乎是人性中的善良給他們作了堅強的後盾,是他們對生命的敬重,才奮死拼命挽救每一個光鮮的生命。
正如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言:「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光榮是我們獲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貴,實不下於天賦的生命。」
人只有敬重他人生命,善待一切生靈,才能增加自我生命之重,以生命之善立足於天地。
最近一段時間,武漢頻頻刷屏海外媒體,因兩件十分平凡的小事被海外人士熱議。
當地時間8月17日,法新社在推特上進行視頻、圖、文三連發,以「武漢音浪」為開頭,報導了武漢水上千人音樂節的盛況。
視頻在推特平臺上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媒體爭相轉發,一舉登上了推特美國區熱搜榜。
法新社報導稱:周末,武漢數千人參加在水上公園舉辦的派對,這個城市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人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參加派對。
CNN報導稱:對疫情的憂慮消失後,武漢舉行了大型水上派對。
BBC非常「檸檬酸」地寫道:武漢,從寂靜的街道到擁擠的遊泳池。
除了報導音樂節本身,很多外媒特別劃重點強調:參加音樂節的人沒有戴口罩。
評論區有的網友表示,這是對中國防疫最大的肯定:感覺看到了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像武漢一樣戰勝疫情,也能參與這樣快樂的水上派對。
當然也有網友眼紅,不願相信事實,聲稱音樂節上的一切都是宣傳、擺拍,認為這只是中國政府的宣傳罷了。
其實,外媒刷屏的是8月15日武漢瑪雅海灘水公園夜場電音節的場景。
但武漢瑪雅海灘水公園現場的防疫措施也是非常嚴格的:限流、檢測、消毒、及時調理水質......
此時的武漢其實是很安全,全市人民都做了核酸檢測,新增為0,這是全武漢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9月,武漢也迎來開學季,近140萬名中小學生和幼兒正常開學,百萬名大學生也陸續返回校園,一幕幕開學場景再次引起外媒關注。
一時間,有國外網友感嘆武漢已經回到了正軌,我們還在玩對抗病毒的遊戲。
《紐約時報》9月1日報導:武漢284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重新開學,返校學生人數近140萬。
學生們需要測量體溫,並學習正確洗手,與1月和2月時相比,武漢的學校重新開放是一個驚人轉變。
西班牙媒體認為:中國應對疫情的經驗和採取的措施讓武漢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武漢將近140萬名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學生從9月1日開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澳大利亞媒體報導:隨著中國生活恢復正常,武漢的學校將重新開學,近140萬名學生將重返教室,28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將敞開大門,武漢學校重新開放,生活回歸正常
《華爾街日報》認為:沉寂多月的武漢如今走上了正軌,這令《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社長鄭子揚十分感慨。他在該媒體3日發布的視頻中表示,武漢學生們再次走進校園,「正是當地生活恢復正常的最直觀證明」。
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極其平常的兩件小事,對於久久未戰勝新冠的海外人士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們甚至震驚:究竟是如何應對這場病毒大流行的?你不可能既想戰勝疫情,又想同時重啟經濟和正常生活?
然而中國人做到了。
正因為中國有著對生命敬重,甘願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做出奉獻和努力,才換來今天的和平寧靜。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當我們把生命作為最高準則時,便能堅守心中的大義,平等看待一切生命,便能凝聚所有力量展現生命的偉大。
在這場民族戰鬥中,湧現出不少舍利取義的企業,其中最亮眼的單位莫過於上海通用五菱汽車集團,而它也是全國抗疫表彰大會中唯一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的汽車企業。
面對迅猛爆發的疫情,國內的各大企業均面臨著生存危機,經濟下行對中國各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人們最稀缺的物資一時間變成了口罩。
這種危急情況下,上汽通用五菱迅速做出反應,隨即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和經營運行小組,調動海外資源、聯合供應商轉產口罩,確立新項目,全力以赴跨界轉產口罩抗擊疫情。
作為中國汽車龍頭企業,上汽通用五菱自然有強大的研發製造能力、齊全的配套能力和高效的應變能力,為了抗疫成功,上海通用五菱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地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從提出自主生產口罩到第一批20萬隻「五菱牌」口罩正式下線,僅用3天時間;從立項攻堅到自主生產的廣西第一臺全自動化「五菱牌」口罩機下線,僅用76小時;從0到100萬隻「五菱牌」口罩的交付,僅用7天時間。
口罩自製線項目團隊24小時倒班進行技術攻關,繪製圖紙170餘張,自製、採購零部件達760種、2200多件。
研發團隊爭分奪秒,將本來15到20天的生產周期,縮短到76小時便完成了口罩機的自主生產,成為口罩生產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隨著口罩產能爬坡不斷上升,120名女工在24小時內自發報名組成巾幗突擊隊,在企業還沒有完全復工時迅速集結投入口罩生產一線。
據統計,疫情期間,上汽通用五菱累計向一線抗疫工作者、小微企業、供應商、經銷商、用戶等社會各界無償捐贈口罩超4000萬隻,向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印度等20多個國家出口口罩超5000萬隻。
上汽通用五菱僅靠生產「五菱牌」口罩,源源不斷地為抗疫輸送「子彈」,為全球共抗疫情貢獻中國力量,展現出中國製造為國擔當的責任與使命。
而這也正是上汽通用五菱「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精神體現,自覺擔起企業為人民服務的重任,以人們的生命為重,不僅擴寬了企業的發展道路,更贏得了人們的好評,成為當之無愧的先進集體。
不僅如此,在這場疫情中,更是催生出了我國的多種新型經濟,「地攤經濟」、「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形成經濟新出口,為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帶動經濟增長。
為打通人們「生命經濟線」,國人再一次做出全國努力促進經濟命脈平穩跳動的創舉。
無論是短短幾個月遏制住突襲的新冠疫情,還是短時間內重啟國內經濟發展,中國人都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海外有偏激人士不斷懷疑甚至攻擊中國在這場疫情中取得的偉大成果,他們很難明白:
一個人口如此多的國家,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病毒不傳播?為什麼中國人能堅決做到居家隔離?為什麼發達的西方國家都沒緩過來,中國能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西方國家直言不科學,他們感到不可思議,可他們沒想到,這只是中國人五千年來流淌在骨髓裡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對生命的敬重和渴望,才能生出無限的希望和動力。
正如巴金所言:「為了追求光和熱,人寧願捨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人只有對生命有敬重,才能催生出為追求生命的延續而做出的偉大努力和頑強生命力。
韓國有一部叫《牛鈴之聲》的紀錄片,成為韓國紀錄片的經典而感動全國人,影片中也暗含著對生命的沉重思考。
兩位年邁的老年與老黃牛相依為命,在生命的盡頭無畏生死,照常每天的正常勞作,靜靜地看著生命往前走。
影片最後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著。」
把生命作為看待事物和行事的最高準則,才能用最大的善意去對待他人,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
太宰治就說過:「我們認為生命輕如鴻毛,但是,這並不等同於慢待生命的意思,而是要將生命作為輕如鴻毛的東西來呵護。」
誠然生命短暫而孤單,但正因如此才尤顯可貴;
誠然生命脆弱又渺小,但正因如此才值得善待。
願我們心中有最大的善良,敬重生命,以生命之輕託起人生之重。
作者簡介:仙貝,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變現營1.0學員,富小書的人,個人成長領域創作者,專注個人成長,本文首發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