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純人為大家詳解收藏級紫砂泥料 -- 紅皮龍
泥料簡介
紅皮龍原名叫野山紅泥是紫泥的一種,一般分布在黃龍山黃石層的下一層。
紅皮龍,顧名思義,先講紅,後講皮,再講龍。
「紅」是說它是甲泥和普泥的礦底,泥色呈紫紅色;
「皮」是因為其為淺礦層所以叫「皮」。
「龍」則是黃石山脈礦下它的走向似龍般縱橫。
泥料特性
礦產地:宜興黃龍山
收縮比:20%
窯溫:約1160~1200℃
適茶性:普洱生茶最宜,熟茶、烏龍茶、紅茶等茶類亦能輕鬆駕馭。
燒成溫度在1170度到1190度,豐富而耐看。
關於原礦
▲ 黃石層下紅圈部分為紅皮龍原礦
紅皮龍產自黃龍山,屬於淺表黃石巖層下部,礦料外觀呈褐紅色。
原礦質地比較堅硬細膩,表面有比較豐富的雲母顆粒,所以燒成後的成品上手更加有質感。
作為一種比較典型的黃龍山本山礦料,具備了大部分黃龍山紫泥的一些特性,比如透氣性好、胎體細密光潤等都是它的優點。
▲ 紅皮龍原礦石
當年人們在開採5號井底槽青的時候,見到底槽青上面緊緊相鄰的一層紫砂礦(紅皮龍),其礦層厚度甚至沒底槽青厚,所以紅皮龍存世量要低於底槽青。
在如今市場上真正的紅皮龍泥料十分少見。
紅皮龍的「雙重感覺」
紅皮龍礦石,有的人把它的成品當作「紫泥」,有的人把它的成品當作「紅泥」。
這是為何?因為它的成品既具備了紫泥優秀的透氣性和泡養度但又有紅泥的色澤表現。
▲ 紅皮龍成品壺泥料特寫 - 純色紫砂
說到紅皮龍的透氣性,實際上也是非常好的,幾乎高於底槽青。
紅皮龍的辨識技巧
1、透氣性是紅皮龍泥料的一大特點,如何去看呢!我們喝完茶,洗乾淨壺把壺蓋蓋上看看第二天壺裡面的水是否幹了。正宗的紅皮龍泥料會幹的。
2、紅皮龍泥料其實比較容易和其他泥料混淆,因為有些紫泥類的泥料也有紅色的質感表現,如紅泥。
3、前文提到的紅皮龍泥料擁有豐富可見的雲母顆粒,與紅皮龍泥料相比,與之顏色相近泥料(如紅泥類)的雲母顆粒遠遠達不到。
4、細看壺的壺體有時會看到淺淺黑色的底色,胎質中有紅色的砂點顆粒隱現,色澤效果比較豐富。(這是紅皮龍泥料的特質)
▲ 紅皮龍成品壺豐富的雲母顆粒
製作難度極高
紅皮龍成品泥非常疏鬆,所以制壺的時候泥料也容易開裂。
需要在外部條件(如天氣、溫度、制壺工具)達到要求的前提下一氣呵成的製作完成。這就得有高超的技巧與過硬的熟練度了。
紅皮龍的收縮也較大,與紅泥的泥性相似,大器極難燒成。並且燒制的時候容易跳砂、變形,產生窯裂。所以成品率也非常低。
所以,一把好的紅皮龍作品,非常難得。
紅皮龍作品,柔和樸雅,親和力佳,泡茶易上手,稍加使用,日顯紅潤樸拙、古穆端莊之態,為大眾最愛。
你有一把紅皮龍泥料的好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