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白居易非常關心民間疾苦,詩中曾說:「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既懷念遠在他方的兄弟,又感時運的蹇難,表現他悲天憫人的胸襟。我們求法也要具備「一夜鄉心五處同」的大悲心。
什麼是求法的悲心呢?有一次非常有修行的維摩詰菩薩生病了,許多大菩薩趕著去探病,維摩詰菩薩告訴大家說:「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菩薩生病是因為眾生有病的緣故啊!眾生害了什麼病呢?眾生以苦為樂而不自知,以假為真而不自覺,眾生害了愚痴、貪愛、瞋恚的病,而仍然沒有察覺。
菩薩看到眾生生病,好像自己也害了病一樣,興起無限的大悲心,要拯救他們出離痛苦的淵藪,所以說:「菩薩病者,以大悲起。」這就是一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慈悲心。
眾生的痴愛病,要用什麼藥來醫治呢?要用佛光法水來醫治他們身上的毒瘤,所以我們慈愍眾生的痛苦,就要學佛法,因為佛法如良藥,能治百病;佛法如利箭,能除百障。儒家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天下的人都能夠各得其所,享受大同世界的安樂。而佛門更主張「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有法界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只要眾生在受苦,就要懷著大悲心去救度他們。
地藏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觀世音菩薩駕著慈航,聞聲救苦;常啼菩薩的悲鳴,都說明了佛菩薩慈悲的心懷。在菩薩的心目中,眾生受苦,比自己受苦更難過,所以菩薩願意為眾生做馬牛,所以菩薩慨然有濟世行慈、捨我其誰的大勇猛與慈悲心。
只要有一眾生尚在沉淪,菩薩是不忍心證入涅槃的,因為眾生無盡,所以大悲心也無盡,這種無邊眾生誓願度的悲願,正是菩薩大道心的詮釋與說明。
唐朝監真大師,悲愍東瀛沒有戒法,應日僧榮叡的禮請,率眾到日本弘揚律宗。航程中幾次遇到狂風颶浪,大師幾乎喪生,後來甚至被人誣害為海盜,飽受牢獄之苦,弟子中信心不堅定的背叛了大師,但是大師愈挫愈奮,本著「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悲心,力排艱難,把佛法帶到日本,興建了唐招提寺。這時大師已是六十七高齡,雙目失明的老人了,但是日本文化卻因為大師的苦心而盛開了美麗的花朵。
監真大師在中國德高望重,受到大家的恭敬,他為什麼甘冒一切風險,忍受眾多的災難,到日本去弘法?那是大師悲天憫人的慈悲心促使他的啊!我們緬懷古德風範,重要的是,能和他們的言行相應,也具備救世救眾的悲心。
我們學佛法,就是要學佛菩薩救度眾生的悲心,解決眾生的煩惱,作他們的依怙,作他們的良師。我們學佛如果沒有佛菩薩這種普濟群倫的悲心,就失去我們學佛真正的意義,一切的方便如果不能和大悲心相應,就是邪道。
同學們有求法的認識,求了法更要以大悲心,把佛法布施給眾生,以無限的大悲心,不論愚劣、頑強的眾生也要度盡他們。好比太陽有了熱能,把光熱遍照大地,本身的熱能不但沒有減少,大地因此而獲得蓬勃的生機,我們學佛也要如此,把佛法的慈光,甘露的法水,普施給大眾,讓大眾也能得到佛法的滋潤。
點擊閱讀|星雲法師:求法的耐力──柳暗花明又一村
昌列寺官網:www.fojiaochangliesi.com
新浪微博:@嘎瑪仁波切 @昌列寺
根讓仁波切開示:「智者妙音」
喜馬拉雅FM:寧瑪昌列之聲
嘎瑪仁波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angli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