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摘自宋代晏殊七律《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的頷聯。該聯詩意幽靜自然,對仗天衣無縫,深受後人稱頌。句中的兩處疊字(又名疊音詞)「溶溶」與「淡淡」,為該詩添色不少。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疊字的運用非常廣泛。詩詞名家常常巧妙地插進疊字,或描繪景物,或刻畫形象,或抒發情感,不但使詩詞具有和諧的節奏美和韻律美,而且能讓讀者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我們在西周的《詩經》裡,就能檢索到許多疊字。請看《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稱這四句是《詩經》中最美的句子。「楊柳依依」:春風吹拂下的楊柳輕柔搖曳,就像當年分別時親人的依依深情。「雨雪霏霏」:今日戍邊歸來,雨雪交加,寒氣襲人。疊字「依依」「霏霏」十分形象地渲染了前後不同的情感氛圍,大大增強了詩歌的魅力。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是運用疊字的典範。僅以其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為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全詩一共十句,就有六句用了疊字,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字使該詩音節優美,質樸清麗,情趣盎然,非常貼切地表達了牛郎、織女相互之間的萬千情思。
唐代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中用了「悠悠」「歷歷」和「萋萋」三處疊字。崔顥這首詩寫得情景交融,妙不可言。據說後來詩仙李白到此,本想趁著酒興題詩一首,但讀到崔詩後,喟然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早已家喻戶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中的疊字「密密」和「遲遲」,何等貼切,何等細膩!作者寫遊子出行前夜,母親細心地密密地縫製衣裳,唯恐兒子在外遲遲不歸,衣破無人縫補。這一針針、一線線,盈溢著天底下最無私的母愛!
宋代蘇軾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疊字「聲聲」和「細細」用得極妙。樓臺上傳來了清脆悅耳的歌聲與簫聲,夜深了,面對院落中空蕩蕩的鞦韆架,我們也與作者一樣,被這良宵美景陶醉了。
宋代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疊字「朝朝暮暮」是從早到晚、每時每刻的意思。秦觀的這兩句詞廣為傳播,因為它揭示了愛情的真諦:只要彼此真情相愛,即使天各一方,長久分離,也比庸俗的朝夕相伴可貴得多!
古代詩詞裡疊字的廣泛運用,對爾後的詩詞創作產生了極其深廣的影響。我們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就發現有許多恰到好處的疊字。比如《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又如《七律·冬雲》:「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徐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