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俟 (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 ID:hgsygc)
1999年7月19日,一個叫胡潤(Rupert Hoogewerf)的29歲盧森堡小夥,在上海發布了中國第一份財富排行榜「胡潤百富榜」。自此,中國首富的角逐便開始了。
讓胡潤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份榜單充滿爭議而又自帶光環,把自己送了頂層財富圈子,也把眾多首富送上了命運的「殺豬榜」。
20年間,首富換了又換。首富的條件從80億飛漲到4000億元。
這其中有三人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輝煌。黃光裕和王健林三次奪冠,馬雲在今年四次問鼎首富。
所有的創業者乃至打工人都想探知成為首富的秘訣,而首富們對此也不避諱。不過,他們用語言給出了一種答案,用行動給出另一種答案。
1、
成功有秘密」?
2004年,白手起家、36歲便成為首富的黃光裕,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國最年輕、最成功的企業家。黃光裕是這樣闡述他的商業智慧的:
「商者無域,相融共生」、「店開到哪裡就融入哪裡」、「和國際巨頭『與狼共舞』」、「盡一切努力贏得客戶」……
21世紀初的那幾年是屬於國美的時代。國美上市後有了充足彈藥,繼續在主營業務家電行業開疆拓土的同時,還進軍醫藥連鎖業、房地產等行業,企圖打造「多元化帝國」。
國美各個產業之間一旦相互協作,形成良性循環,無疑會進一步加固國美的護城河。
當然,這種暢想並沒有發生。2008年,國美銷量達到1200億,黃光裕身價升至430億,再次成為中國首富,黃光裕和家人一起成為火炬手領跑。然而,禍福難料,命運輾轉。緊接著,黃光裕便因為經濟犯罪被逮捕,以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數罪併罰,被判刑14年。
黃光裕入獄,引發眾多中國企業家深思。一名國美前員工曾這樣談黃光裕:他的結局代表那一屆企業家宿命,並且認為國美存在「崇尚商業信息,摒棄人文價值」的企業文化缺陷。後來,這名員工去了萬達應聘萬達學院總經理,同樣因為不認同企業文化而作罷。
在黃光裕出事後5年,比黃光裕年長15歲的王健林成為首富。王健林和黃光裕在商界屬於「一代人」。
世界很小,有錢人的世界就更小,首富和首富也都有交集。
網絡上廣泛流傳一張黃光裕和王健林喝茶的照片。這張照片大概拍攝在2005年,當時萬達尚未上市,黃光裕已是首富。在以資本論英雄的世界,王健林反而成為了「小弟」。交談中,在只顧喝茶、穩坐如山的黃光裕面前,王健林側身前傾、十分低調。
事實的情況是,黃光裕入局地產業,自然會與王健林有所交集。風水輪流轉,在黃光裕服刑期間,王健林迎來了高光時刻。
2013年成為首富,2014年王健林就出版了《萬達哲學》。書的封面上赫然寫到:解密萬達致勝DNA26年經營真經,從0到資產5000億元的企業帝國是怎樣煉成的?從中國到海外,為何他的企業能無往不利?
開篇第一章就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堅持、責任和創新」、第二章是「執行力是萬達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法寶」,後面還談到了萬達如何創新、商業地產模式、文化產業、企業文化等等。
當然,這本書裡的很多東西都已打臉。比如在海外,萬達就是節節敗退。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2017年初的5年間,萬達在歐美、印度及澳洲等地進行了超20次大手筆投資,投資總額高達2451億元人民幣,涉及地產、酒店、影視、娛樂、體育等多個領域。
與此相對應的是,萬達曾債臺高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萬達商業地產貨幣資金為1002億元,總資產為7511億元,負債合計527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0%。2017年,為了防止資金鍊斷裂,王健林不惜虧損,開始瘋狂甩賣諸多項目。
隨著今年美國芝加哥物業項目出售,王健林在海外布局的房地產項目將全部清倉。王健林曾表示賣一半海外資產就能把全部債務清償。如今證明,王健林還是過於樂觀了。
相比上次做首富時,王健林身家已縮水1千億。
王健林的時代落幕,馬雲時代崛起。
2012年,「CCTV(中央電視臺)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和王健林同臺領獎,並進行1個億的豪賭:電商在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能否佔到50%。這是「新舊」勢力交鋒的縮影。
雖然,打賭馬雲未必能贏,但在公司、行業發展方面,馬雲已經徹徹底底的贏了。阿里巴巴的影子已經全面籠罩住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它用20年成長為中國最值錢的公司。
馬雲談及阿里巴巴的理念及管理方式:我允許自己犯錯誤,但我們不會愚蠢到要故意犯錯誤;在所有人興高採烈的時候,你要判斷未來的災難。
可能是為了避免重蹈前幾任首富的覆轍,馬雲在三次坐上首富寶座之年就正式退休。當時,「功成身退」是對馬雲的評價。
而在創造巨額財富之外,馬雲還要做社會的馬雲。
在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一年後,馬雲擁有了一張超長新名片,12個身份顯赫耀眼。
馬雲突破企業家的身份,更成為了馬老師、哲學家、慈善家……在一貫輕商的國度,馬雲收穫了民眾的高度評價。
可惜,馬雲從未真的退出江湖。
近日,馬雲在螞蟻集團IPO的敏感時間點,公開向金融監管開炮,還引來四部門約談,讓全球最大規模IPO推遲。輿論對馬雲的評價一轉變成了《話不可隨口,事不可隨心,人不可隨意》。
三個人、三個行業、三種性格,卻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首富難當。
2、
刀尖遊走
1978年,43歲的胡福明與孫長江等人合作寫下了名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今,這篇文章已被看作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先聲,不過當時胡福明在文章發表後卻有了坐牢準備。胡福明的好友姚誠寬慰胡福明道:「你現在是過河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了。」
當然,在「思想大解放」的號召下,胡福明不但沒有坐牢,反而收到了群眾數百封表揚信。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發表40多年,但「河」還沒有過完,「卒子」還在摸索前進。
黃光裕是在探金融的底線。
在上市之前,黃光裕便開始玩起了「類金融」的遊戲。國美憑藉在家電零售的地位,可以延期支付上遊生產商的貨款,合法拖欠可以保證帳面上長期存有積澱資金,從而促進國美的門店擴張。利用金融槓桿,國美速度擴張越快,資金回籠就越快,話語權也越大。國美在議價上愈加強勢,生產商的話語權則江河日下。
國美電器借殼上市之後,黃光裕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黃光裕藉助於一系列資本運作使自己身價幾何級增長。左手實業資本,右手金融資本,以實業資本獲取利潤進入金融,再以金融資本的槓桿作用促進實業。
不過,這些都隨著黃光裕入獄戛然而止。
在黃光裕出事之後,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黃光裕的資金要在內地跟香港來回挪,為了追求資金的快速流動,想要鋌而走險繞過嚴格的資本項目審核。「我覺得這是一種商業效率跟制度發生嚴重對抗的情況,所以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制度漏洞和制度悲劇。」
黃光裕案牽涉了大批高層落馬。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非法經營罪,就像當年虛報註冊資本、虛假出資等罪一樣,屬於企業家經常不慎陷入的常規犯罪。」
當時很多人感慨道:在中國做富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相比黃光裕,王健林還算懸崖勒馬。
王健林認為從商要親近政府、遠離政治。王健林解釋道:「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要走市場,搞自己的商業模式,但我也不贊成遠離政府,在中國我覺得遠離政府太假了。」王健林承認:「在很大程度上講,萬達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上世紀80年代末,大連推進舊城區改造項目,其他房企紛紛拒絕,王健林卻挺身而出,萬達因此受益;後來走出大連,在全國布局,王健林也透露,有些地方政府願意以便宜的地價吸引萬達投資;後來,在國家方面提倡向世界傳揚民族的傳統文化情況下,文化項目審批手續更快,萬達向文化產業的進軍也享受到了紅利。
從2010年到2014年,國家方面先後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這是王健林瘋狂「買買買」的底氣。
但萬達們海外投資規模急劇擴張,卻引發了我國外匯快速流出、外匯儲備直線下降等問題。2014年—2016年的3年時間內,人民幣貶值約10%。如果任由資本繼續大規模外流,會形成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威脅中國金融安全。
在萬達激進的海外擴張引發爭議之際,王健林仍然沒察覺到凜冬將至。2016年3月,王健林還霸氣地表示:「萬達的錢既不是偷的搶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們自己辛辛苦苦賺出來的。我們自己辛苦賺的錢,愛往哪兒投就往哪兒投。」
但一紙文件下來,政策一收緊,王健林就不能任性了。
有了前兩者的前車之鑑,馬雲更有覺悟。
螞蟻成長為大象,監管不是不期而至。實際上,支付寶推出的16年來,螞蟻金服有著漫長的監管往事。
2004年,淘寶找不到外部合作方,決定正式啟動支付寶項目。產品設計不是難題,難的是當時國內對第三方支付並沒有明確的監管,屬於灰色地帶。如果事後監管認定第三方支付違法,不僅阿里會受很大影響,公司創始人甚至要負法律責任。
但馬雲還是下定決心:「如果要坐牢,我去!」幸運的是,在「鼓勵金融創新」的環境下,支付寶迅速壯大。
到了2010年,第三方支付暴露出種種問題,支付寶作為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自然也引起重視。馬雲選擇主動匯報工作,每個月都向央行提交七八頁紙的工作匯報,內容細緻到財務數據、公司架構、操作流程等。
馬雲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只要國家有需要,支付寶隨時會上交國家。
針對同年央行出臺新規針對外資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問題,馬雲更是未雨綢繆,未經阿里董事會批准,承擔信譽危機,將支付寶外資變內資。因為馬雲判斷,央行絕不可能允許支付寶這樣涉及國家金融安全的產品被外資控制。
對監管試探、迎合、摩擦,一直伴隨著螞蟻集團。最近的螞蟻風波亦如是。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只能算是個小插曲。
3、
達摩克利斯之劍
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國王狄奧尼修斯二世有一位朝臣叫達摩克利斯。達摩克利斯奉承國王說:作為一個擁有權力和威信的偉人,您實在很幸運。國王提議和達摩克利斯交換一天身份,讓他體驗一下做國王。
交換身份那天,達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為國王的感覺。當晚餐快結束的時候,他抬頭才注意到王位上方僅用一根馬鬃懸掛著的利劍。他立即失去了對美食和美女的興趣,並請求國王放過他,他再也不想得到這樣的幸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首富們的成功都來之不易,但走向失敗或衰落卻非常簡單,只需要一份「文件」。
2014年初,馬雲曾吐槽,「打敗你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一份文件」。王健林更進一步表示,「我希望文件越少越好,或者說文件要多,多的都是更進一步開放的文件,不希望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就怕這個。」
最近發生的事驗證了馬雲的擔憂,在被約談的同一天,銀保監會、央行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文件主要對網絡貸款去槓桿提出了明確的規定,螞蟻將需要額外資金來滿足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華爾街多位分析師認為,中國監管部門叫停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可能會使螞蟻估值縮水多達1400億美元。
王健林的轉折也是類似。2017年6月下旬,一則關於「銀監會要求部分銀行調查海航集團、安邦集團、萬達集團等近年來大舉進行海外投資的一批公司的貸款情況」的消息傳出。隨後,萬達遭股債雙殺,萬達電影遭巨量拋盤,午後緊急停盤。
又過了不到一個月,網上再傳「銀監會要求對萬達在海外的六個項目嚴格管控」的消息;8月,國家下發《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而這些恰恰是王健林近幾年來重點布局的領域。
馬雲和王健林還是足夠謹慎和幸運,懂得參照文件辦事,黃光裕卻沒有等來文件。
黃光裕大打價格戰、瘋狂收購擴張,離不開錢。錢從何來?答案是黃光裕高超的資本運作。為了在美蘇爭霸中搶佔先機,不滿足在A股借殼上市條件的國美電器選擇借殼香港上市。
2002年,黃光裕出資1.35億港幣,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京華自動化,改名為中國鵬潤。隨後,2004年6月,中國鵬潤以49.5倍的高市盈率,83億的可轉換票據,收購國美電器65%的資產,22個城市94家連鎖店。
國美電器成功登陸港股市場,並一度成為國內企業境外買殼上市最成功案例。黃光裕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就是一個左手倒右手的過程」。
嘗到甜頭的黃光裕借殼上了癮,先是「借殼」中關村,而後「繞道」拿下三聯商社。後者成為黃光裕案發的導火索。
有媒體報導,黃光裕操縱三聯商社的路徑分為三步,先是尋找合適的上市公司股權,然後設局,利用拍賣製造收購概念,最後實現在二級市場拉抬股價的目的。
真的是「文件」在,決定首富們的命運嗎?
也許,未必!
4、
首富還有好時代?
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
首富難善終的原因恰如首富善始的原因一樣,就在於我們有著很多新大陸等待去開拓,有很多機遇,也面臨很多風險。
商人的特質有很多種。但是放在中國,富豪必備的品質是要敢賭,或者說敢於嘗試、創新。做成了,就是樹立新的商業標杆,卻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王健林說:「中國有句古話叫富貴險中求,如果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可以幹,這個事情一定不能幹,不管是從前瞻性還是判斷力,只有少數能判斷對的事情,敢於去做才可能成功,才可能有更高的盈利。」黃光裕也說:有三分把握,就果斷去做,速度可以消滅掉風險。馬雲更是身體力行推動變革。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富豪們更加謹慎,社會對他們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強。
「我們很幸運,能做得這麼大。這不是因為我馬雲多聰明、多了不起,只是因為我們身處中國,趕上了網際網路時代。」馬雲說。
20多年來,每個首富都趕上了屬於自己的「好時代」。
當初離開國美的員工還說道:黃光裕面對的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代人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同質問題——我們的資本家骨子裡的那種跋扈和飛揚至少需要兩代人的沉澱,才能沉澱出比爾·蓋茨以及賈伯斯的那種從容和優雅。
可是,時代的弄潮兒卻慶幸自己還有野蠻生長的機會,即使不知水的深淺,也都毅然決然地選擇摸著石頭過河。
至於過了河,是否就能真的上岸。沒有一個首富及巨富可以預知。他們一定會明白,那些借來的錢遲早要還,無論是跟銀行借的還是百姓「借」的。就像馬雲說的一樣:我的錢不是我的,只是暫時由我保管……
錢對首富們而言,早已只是一個數字。但是,他們越是有錢,巨額滾滾財富越是青睞於他們。
今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上榜企業家總財富比2019年增加近10萬億,相當於英國半年的GDP,比之前五年增加的總和還要多;千億級企業家人數比去年驟增一倍,達41人,為歷年最多。
最討厭錢的馬雲,今年財富增長45%;馬化騰增加50%,順豐王衛增長1.18倍,80後拼多多黃錚增長63%;賣水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首次上榜,直接幹進前三。其他增長比較突出的有,雷軍漲幅127%,王興漲325%,房屋中介左暉漲483%,跟誰學陳向東漲662%。
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他們都成為了「不浪費任何一次危機」的人。
11月15日,新華視點發了一條「最高視角」的金玉良言:民營企業家富起來以後,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揮先福幫後富的作用,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
或許,巨富們都能找到除了金錢以外更崇高的使命。
畢竟,沒有所謂首富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