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世界上最奇特的限高令,50公裡內禁止出現高層建築,只為保護海浪。
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景區都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景區保護之間的矛盾,甚至一些原本美麗非凡的風景在承受了過量的人流和垃圾汙染後被遊客們斥責,說是不值一去。為了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很多地方都出臺了相應的限制辦法,最出名的像是我們的首都北京,二環內限高45米,雲南洱海進來也在整治湖邊的環境,要求建築全體退後。不僅是我們國家,南美洲的秘魯也有類似的限高令。
秘魯頒布的世界上最奇特的限高令,海岸線50公裡內禁止出現高層建築,1公裡內什麼建築都不許有,竟只為保護海浪。原來,秘魯海邊的這些海浪形狀特殊,是一排排規則的長波,一般海浪越靠近海岸就越低,到達岸邊幾乎就能消失了,秘魯這些海浪不僅波形獨特,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到達岸邊的時候甚至還能有將近2米的高度。
因為海浪的特殊,這裡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衝浪,秘魯奇卡馬小鎮的海邊甚至被人們稱為「永恆衝浪場」,每年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處於最佳衝浪狀態,受到國際衝浪協會的認可。大量遊客的到來不僅帶來了隨處可見的垃圾,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當地建起了很多高樓大廈。就在人們開心數錢的時候,卻發現「永恆衝浪場」的海浪高度降低了,長度也變短了。
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那些高層建築就是影響海浪的罪魁禍首。海浪的形成與風力和風勢走向密切相關,高層建築的存在使得當地的氣流受阻,風力自然也就減小了,風向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查清楚了原因下一步當然就是出手整治了,秘魯頒布了嚴格的限高令,要求海岸線50公裡內禁止出現高層建築,1公裡內什麼建築都不許有,這才解決了海浪危機。
對於不了解情況的朋友來說,為保護海浪而限高,可真是一項奇特的命令,但它既然能夠通過並被實行,當然是由科學依據的。相比於限高這一保護方式,更讓我們驚訝的應該是秘魯說限就限,一點也不留戀短期內巨大經濟利益的決斷力,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明智的決定,但也有些地方明知道應該做什麼,還是沒法割捨短期的利益,希望我們都能像秘魯一樣堅決地保護神州大地上每一處景點。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