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視野下《奇葩說》第五季走紅原因探析

2020-12-09 人民網傳媒

(南昌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2018年,行業類綜藝不斷湧現,網絡綜藝節目競爭十分激烈。本文將《奇葩說》視為娛樂場中一類傳播實踐,來分析政治場域及經濟場域對其節目內容和形式的影響,並從資本和慣習角度分析《奇葩說》走紅的原因:《奇葩說》以文化資本為依託、以經濟資本為根本、以象徵資本為目標,通過衝擊觀眾的思想和行為慣習,使節目獲得了很好的收視效果和廣告營銷效果。《奇葩說》的成功之道值得借鑑與研究。

關鍵詞:《奇葩說》;場域理論;網絡綜藝節目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1-0000-03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經濟讓文娛產業再次綻放光芒,各大視頻平臺爭相推出各類行業綜藝節目,街舞+綜藝、說唱+綜藝、朗讀+綜藝、配音+綜藝、電音+綜藝等節目形式不斷湧現,這些節目在內容上不斷創新,不斷細分受眾,以求差異化發展,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分一杯羹。本文以《奇葩說》第五季為例(以下簡稱《奇葩說》)基於場域理論分析其走紅的原因。

一、娛樂場中的《奇葩說》

《奇葩說》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製作的說話達人秀,2014年《奇葩說》首播,便獲得美特斯邦威5000萬的冠名費,本季系列節目廣告總收入高達15億。在賽制上,本季創新地加入了更加殘酷的淘汰制度;在導師陣容方面,馬東、高曉松、蔡康永的「馬曉康」組合,再加上人氣脫口秀演員李誕和經濟學者薛兆豐,共同組成導師團,不同的專業背景給節目帶來更加多元的視角。

有學者認為,根據傳播活動所傳播的基本信息類型的不同,傳播場可以分化為新聞場和娛樂場這樣兩個次級場域。新聞場中流通著的可見「產品」是務實型信息,旨在滿足人們了解周圍環境的需求,以應對環境變化;娛樂場中流通著的可見「產品」是娛樂型信息,旨在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娛樂的需要,以放鬆身心[1]。從場域理論出發,《奇葩說》可視為是娛樂場中一類傳播實踐。布爾迪厄認為,「在一個場域中存在,就是讓自己與眾不同。……陷入無差別意味著失去存在」[2]。《奇葩說》首創的辯論+綜藝的形式,開啟了行業類綜藝的新模式,此外,《奇葩說》還圍繞核心IP,採用「24小時臺前幕後全記錄」的真人秀機制,衍生了系列視頻節目,如《奇葩ICU》、《奇葩說不停》等。《奇葩說》除硬廣外,還首創了花式口播、Mini talk、辯題小片等形式,將品牌契入內容,取得了很好的節目收視效果和廣告營銷效果。

二、政治場和經濟場影響下的《奇葩說》

場域理論認為,社會可以區分出不同場域,不同場域的運作實際上就像物理學意義上的「力場」一樣,是由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力的作用構成的[3]。因此,《奇葩說》不僅受其所在場域(娛樂場)的影響,還受到來自外部場域的制約。作為娛樂場中的實踐活動的《奇葩說》,其要契合的不僅僅是娛樂場的內在邏輯,還要受到外部場域的制約。筆者認為,對娛樂場產生較大及較直接影響的場域主要是政治場域與經濟場域這兩大元場域。

(一)政治場對《奇葩說》的影響

政治場對娛樂場的影響分為顯性影響和隱形影響。顯性影響主要是一些政策法規條令的約束,早在2003年網絡視頻剛剛興起之時,政府就出臺了《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方法》,實行準入許可制,只有獲得相關資質證明才能進行網絡視頻相關業務操作。此後的諸多條令對網絡視聽文藝節目追星炒星、泛娛樂化、高價片酬、收視率(點擊率)造假等問題進行控制,網臺對等政策,要求「網上網下同一標準」,將更加嚴格化地對網絡綜藝中的泛娛樂化內容進行政策監控,對於綜藝內容製作將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隱性影響主要在於節目內部的自我調節,以適應相關的顯性影響。《奇葩說》節目中對一些敏感詞進行消音,如「傻逼」、「操」、「牛逼」等。通過整理本季《奇葩說》的辯題發現,辯題中沒有涉及政治話題,即使是一些敏感性話題,辯題的前提也是存在於「奇葩星球」的虛擬場景而非現實社會,例如「奇葩星球新技術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此外,《奇葩說》本季24期節目共38道辯題,辯題大多以兩性情感類為主,規避了直面社會敏感問題的風險。《奇葩說》微博官方數據顯示,《奇葩說》全季收穫1.6萬篇微信文章,《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更是截取了辯手陳銘關於「『鍵盤俠』是不是『俠』?」的辯論視頻,倡導網民善用網絡,塑造文明的網絡素養。可見,對辯題進行「模糊化」處理,正體現政治場對《奇葩說》的隱性影響。

(二)經濟場對《奇葩說》的影響

布爾迪厄認為,「沒有廣告的支持,電視就不能生存,而廣告財政的根據是『收視率』所提供的受眾規模」[2]。據統計,《奇葩說》系列廣告總營收目前已達15億人民幣,透過收視率,能夠看到的是深深嵌入文化生產中的經濟邏輯[4]。本季《奇葩說》創新廣告營銷模式,首創品牌戰隊營銷,將贊助品牌的名稱皇室戰爭、別克君越、黑鯨HLAJeans、海天招牌拌飯醬融入節目設置中,組成皇室戰隊、君越戰隊、很想紅戰隊和海天戰隊,並在節目後半段隨著康王的加入,創新的設置了「大魔王環節」,與康王廣告語「去屑大魔王——康王」完美契合,並為節目注入新鮮血液,將廣告與節目內容和形式緊密聯繫在一起,品牌與內容同呼吸共命運,這都體現了經濟場域的介入對《奇葩說》節目設置的影響。此外,《奇葩說》通過口語化、幽默化、創新化的廣告文案,將廣告與辯論完美契合,保持品牌的持續曝光度。

三、場域視角下《奇葩說》走紅原因分析

本季《奇葩說》全季收穫1.6萬篇微信文章,知乎豆瓣等平臺收穫評論回答36萬+,佔領各大熱搜榜,屠榜微博熱搜143個,高位熱搜佔比57%,#奇葩說#相關話題閱讀總量超173億,討論量超356萬,互動量超1203萬。除了與辯手、教練、導師相關的熱搜外,其辯論主題也屢上熱搜,如「高薪不喜歡 低薪喜歡」、「過得不開心 要不要跟爸媽說」、「支持全人類知識共享嗎」、「可以接受戀人隱瞞貧富嗎」等等。下文將著重分析《奇葩說》走紅的原因。

(一)資本是《奇葩說》走紅的關鍵性因素

1.以文化資本為依託

布爾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包括各種各樣的資源,比如語詞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識、審美偏好、關於教學體系的信息以及教育文憑[5]。他將文化資本細分為身體化文化資本、客觀化文化資本和制度化文化資本[6]。文化資本的突出優勢,給予《奇葩說》一個較強的內容創造與節目創新的依託。

首先,身體化文化資本是指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奇葩說》導師馬東、蔡康永、高曉松、李誕都是著名節目的主持人,他們在節目主持能力、現場應對能力、情緒調動能力等方面有著強大的優勢。此外,《奇葩說》製作團隊是由85後央視最年輕的總導演牟頔,帶領著她的央視《喜樂街》節目的原班人馬創作的,其創新的網際網路化製作理念,成熟的製作團隊,使得《奇葩說》前四季總播放量超過49億次,捧紅了馬薇薇、顏如晶、肖驍等眾多辯手。

其次,客觀化文化資本是指以一種客觀形式存在的信息,如書籍、藝術品、圖片等。《奇葩說》第五季除《奇葩說》節目外,還帶來《奇葩ICU》、《奇葩說不停》等一眾周邊節目,《奇葩說》系列視頻、節目海報、節目主題曲等等都是該節目的客觀形態,通過這一系列周邊產品的依託,使得《奇葩說》熱度持續不減。

最後,制度化文化資本是指經權威機構認可的合法化的文化資本,如文憑、獎項等。《奇葩說》以奇葩命名,本季新奇葩來自各行各業,有農村大姐、話劇演員、街舞明星、短視頻博主、rapper……他們不僅以奇葩制勝,有的更是世界高等學府的畢業生。節目的五位導師,也都在自己的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節目中薛兆豐老師表現出一個睿智冷幽默的經濟學教授形象,他將辯論拉回現實,為辯論增添了不一樣的風採,吸引了不少學生粉,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含金量。

2.以經濟資本為根本

布爾迪厄的經濟資本就是一般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本,它是由生產的不同要素(諸如土地、工廠、勞動、貨幣等)、經濟財產、各種收入以及各種經濟利益所組成[7]。在每一個場域中,經濟資本的具體形式都不同,在娛樂場內,經濟資本體現在點擊率、廣告收入或者受眾率上。《奇葩說》走紅離不開點擊率和廣告收入的支撐:優質內容帶來點擊率,從而吸引廣告收入,反過來即廣告收入帶來大咖加盟,從而製作出優質的節目,獲得點擊率。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是相互的,說到底,還是源於《奇葩說》前幾季的收視率支撐,給第五季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推動了其製作出更加優質的內容。《奇葩說》前四季總播放量超過49億次,自第二季以來,廣告收入就已破億,本季《奇葩說》系列節目更是獲得15億廣告收入,是前四季廣告總收入8.5億的將近兩倍。經濟是根本,《奇葩說》的成功在於經濟資本的支持。

3.以象徵資本為目標

象徵資本即符號資本,是一種隱蔽的、無形的經濟資本形式,是用以表示禮儀活動、聲譽或威信資本的積累策略等象徵性現象的重要概念[7]。《奇葩說》之所以不斷迎合觀眾,在於其對象徵資本的追求。該節目旨在打造現象級網絡綜藝,四大戰隊旨在爭奪BBTeam,辯手旨在爭搶BBKing,各自都有自己追求的象徵資本,正因為此,才使得《奇葩說》節目設置如此殘酷、新穎,辯手辯論才會如此拼命,如此精彩。有網友甚至評論,看《奇葩說》就是在看「神仙打架」。

(二)慣習是《奇葩說》走紅的重要性因素

布爾迪厄認為,慣習就是一種社會化的主觀性,即場域中各個行動者千差萬別的性情傾向[6]。慣習來自人們以往的知識經驗總結,是一種經驗化、模式化的行為標準,是人們進行感知、思考和行動的依據。《奇葩說》突破了原始辯論節目的話語表達慣習,綜藝感十足;突破了網絡綜藝節目惡搞低俗同質化慣習,專業性強;突破了網民的認知慣習,觀點獨特。《奇葩說》創新地將辯論與綜藝結合,既有辯論的專業性,也有綜藝的娛樂性,節目寓教於樂,直面社會問題,節目中的金句不斷,很多觀點更是改變了網民的認知常識,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第二十三期在討論「假如能看到別人的『死亡時間』,該不該告訴TA們?」的辯題中,邱晨坦白了自己患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病史,並說,「不要用自己的愛綁架他人的生命,不要他人為自己而活」。此辯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更是引爆了微信軟文,一大波微信公眾號都已「哪個成年人,不是又喪又堅強的扛著?」為標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強烈共鳴,「喪也要扛著」。《奇葩說》的很多辯題都具有反「刻板印象」、反「標籤化」的內涵,旨在消除社會偏見,這打破或改變了受眾的原有認知,即突破了慣習。

參考文獻:

[1] 應曉菁.以聯歡之名——場域理論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研究[D].蘇州大學,2010:25.

[2] (美)羅德尼·本森,(法)艾瑞克·內維爾主編.張斌譯.布爾迪厄與新聞場域[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42-44.

[3]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著.許鈞譯.關於電視[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1.

[4] 杜紫薇.電視批評與思考——讀布爾迪厄《關於電視》[J].新聞研究導刊,2018(6):92.

[5] (美)戴維·斯沃茨著.陶東風譯.文化與權力——布爾迪厄的社會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88.

[6](法)布爾迪厄,(美)華康德著.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引導[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160-161.

[7] 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517-519.

(作者簡介:王琴,女,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實務研究。)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奇葩說》的成功之道探析
    2014年堪稱網際網路視頻業內容自製元年,各種網際網路長劇、自製劇及自製節目紛紛進入大眾視野。在眾多網際網路自製節目中,《奇葩說》不僅迅速佔據微博話題熱搜榜,而且在上線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點擊量破萬,引發收視奇觀,節目熱度不斷攀升,成為網際網路自製節目的典範。本文將對其成功原因進行深入探析。
  • 從神仙打架到菜雞互啄,奇葩說第五季怎麼了?
    馬薇薇周玄毅分手、邱晨冰大、陳詠開出櫃……學著娛樂圈的做法炒話題吸引眼球的拙劣方式,仿佛在節目開播之前就向廣大觀眾做了個預告:第五季《奇葩說》真不行了。從第一季到第五季,《奇葩說》默默陪伴觀眾走了4年。這四年時間裡,觀眾先是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奇葩,什麼是神仙打架,後來,逐漸意識到,所謂「神仙」,不過是凡人包裝起來的。關注《奇葩說》是從高曉松抨擊清華高材生梁值,說出「詩和遠方」開始。
  • 《奇葩說》第五季值得期待嗎?為什麼?
    我是從《奇葩說》第一季就開始看的觀眾。儘管感覺越到後來形式越複雜但內容卻越不能吸引我,但也還是一直看到現在,並且默默等著《奇葩說》第五季上線,好打發吃飯時間。或者說得再簡單點,這個節目大部分時候有點意思,少部分情況有點意義,再加上同類型節目的襯託,甚至顯得它很不錯。
  • 傳播學視域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走紅原因探析
    來源:《視聽》2019年第12期 摘要: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進入觀眾視野後迅速走紅,掀起全民觀影潮。影片僅上映23天,累計票房高達27.63億元,成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的影視劇作典範。
  • 奇葩說憑什麼能走到第五季
    距離《奇葩說》第四季已經過去一年零三個月之久,我還以為沒有第五季了。就在我快忘記這檔事情的時候,《奇葩說》第五季還是登場了,有些姍姍來遲。五年,五年前文藝青年還是褒義詞,我的前任們也還沒有當媽,中國好聲音風頭正勁,李代沫也才剛剛入獄。
  • 《奇葩說》第五季,看到豆瓣的評分,熟悉的感覺終於又回來了!
    另外隨著第四季他們之間的互撕以及一些關於新老奇葩抱團的事情,讓對這個節目感覺到一絲的不愉快,當時就感覺,如果奇葩們都這樣,在臺子上說的那些又算什麼呢?可能節目組也知道了,作為網綜的鼻祖,奇葩說是成功的,第一季的一炮走紅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這個節目,但是能做到第五季也很不容易了,從第四結束到第五季開播,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
  • 文化場域視野下的「九零後」寫作
    隨著「80後」文學版圖在市場資本、權力話語和大眾傳媒的合作用力下變得日漸清晰,各大門戶網站、雜誌社和出版社近年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文壇新勢力「90後」群體身上,並試圖通過借鑑「80後」「造星」模式中的成功經驗,在「90後」作家群中複製出下一個韓寒和郭敬明。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運作,人們普遍發現「90後」作家的「群體性格」較之「80後」似乎存在著較大的代際反差。
  • 《奇葩說第五季》辯手熊浩(bearhow),一個充滿書香的男子!
    奇葩說這檔綜藝節目,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檔綜藝,看綜藝第一個想到的就這檔節目,大家看到奇葩兩個字,肯定會有一些負面想法,比如奇葩兩個字本身就不像褒義的詞,但誰能想到,奇葩說是一檔辯論節目,有正方和反方,且辯手都是學霸本霸級別的,今天我就想來說一說,奇葩說第五季裡面,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位辯手熊浩。
  • 第五季陳銘斬獲BBKINH,你覺得《奇葩說》還有黑幕嗎?
    第五季的《奇葩說》總決賽已落幕收官,皇室戰隊贏得了BBTEAM,陳銘贏得了BBKING。陳銘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後一秒自己反超了。現場給了很多人的鏡頭,大家都大吃一驚。奇葩說小編每期必追,特別享受高手們的精彩對決,從裡面得到不同的知識,論點不存在對錯,這就是最精彩的一地方!一環接一環的強大的知識輸出讓人應接不暇,如果說曾經的綜藝節目都是2倍速度快進,那麼《奇葩說》讓我不得不打開0.5倍速,外加馬不停蹄的百度百科,才能跟上節奏。
  • 奇葩說第五季,看到教練黃執中,還是覺得姜思達更精彩!
    奇葩說第五季,馬東,高曉松,蔡康永三大招牌都在,節目的基本品質就有了保證。李誕,薛兆豐的加入,也是導師團隊非常好的補充。而前四季的奇葩之王馬薇薇、邱晨、黃執中、肖驍,將分別擔任四大戰隊教練。看來看去,覺得不太舒服的地方,就是這第三季的奇葩之王黃執中了。不是說黃執中不好,而是說如果他這個教練換成姜思達的話,感覺節目效果會好的多。直白了說,黃執中的辯論技巧無可厚非,但這形象和風格真的沒那麼討喜。縱觀整個奇葩說第三季,可以說姜思達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有魅力的一個奇葩。
  • 「王者」黃執中戰敗,對《奇葩說》來說是好事
    豆瓣開分8.6,播出當晚微博喜提14個熱搜,元老級網綜《奇葩說》第六季強勢回歸了。雖然熱度不減,但是比起#被肖驍說哭了##大王進步了#這種每一季節目都出現過的類似話題,這一季《奇葩說》最讓人驚訝的是黃執中輸給了電臺主播雷哥。
  • 國際視野下文化產業法律服務探析在西安成功舉辦
    2019年5月11日,在第四屆絲搏會暨西洽會召開之際,由陝西省律師協會、陝西省版權協會主辦,陝西豐瑞律師事務所承辦的「國際視野下文化產業創新法律服務探析」在西安凱悅酒店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旨在為法律服務業提供經驗交流平臺,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國際背景下法律服務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徑,促進國際化條件下的律師業務創新與跨界融合。陝西省司法廳副廳長李艾平,陝西省律師協會會長韓永安,陝西省版權協會理事長曹先覺等領導出席並致辭,陝西省文化產業企業家、省屬及市屬律師事務所律師共計300餘人參會。
  • 《奇葩說》第五季:說出自己的欲望有錯嗎?
    《奇葩說》第五季的第一集,出了一個意外狀況。包括導師,李誕在開播發布會上調侃其他幾位導師 「平起平坐,都不如我」,在李誕出場的時候,回放他在《十三邀》《吐槽大會》上對《奇葩說》的評價 「紅過的節目」、「在沒什麼可說的話題上找角度硬說」,以及,用手勢比劃出他心目中蔡康永、馬東、高曉松三個人的排位。
  • 第五季《奇葩說》的9個金句,陳銘:警惕假汝之名的自由!
    《奇葩說》已經來了第五季了,這季已經播出了6期,不過相比之前的4季,這季的開頭沒有以往那麼讓人驚豔,或許是因為新奇葩的經驗的實力還有些欠缺吧。不少觀眾都表示這季也就只能看看導師了,特別是李誕,在節目的裡的表現真的不輸蔡康永高曉松和馬東。
  • 敢於討論那些羞恥的人性,《奇葩說》並不奇葩!
    「第五季奇葩說回歸啦!!!」作為深受當前年輕觀眾們喜愛的熱播綜藝節目,「奇葩說」開播以來憑藉創新的節目形式和極具極具話題性的辯論內容,受到了眾多青年觀眾的追捧。當今市場上能夠拍到第五季第六季的綜藝像《好聲音》《爸爸去哪了》《極限挑戰》《奔跑吧》曾經的受眾都開始出現審美疲勞,口碑都大不如前,但為什麼還能長盛不衰呢?無非是因為背後全都有衛視爸爸撐腰,資本和人才團隊實力都相當雄厚。《奇葩說》則不同,沒有衛視平臺擴大直播量,沒有足夠強大的資本運作實力(從廣告商等級就可以看出來),到今天還能廣受好評,完全靠的是自己的硬實力獲取觀眾們的喜愛。
  • 陳銘成第五季《奇葩說》BBKing,盤點五季奇葩之王,誰是最強者?
    陳銘,第五季新晉BBKing,這一季的BBKing可真是實至名歸,只要陳銘老師上場,真的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感覺整季奇葩說就看著陳銘老師一個人在那裡發光了。有一段話形容他真是太貼切不過了:「要想贏、學陳銘、上價值、搞煽情、穿西裝、打領帶、宇宙中心、呼喚愛」。恭喜陳銘老師。顏如晶,萬年陪跑。最後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如晶寶貝。
  • 90後到00後,奇葩說的建構與成長
    00後的驚鴻一瞥,是否正式吹響了奇葩Z世代主體化號角?老奇葩的改變,是否因為在節目中獲得了相應的成長?諸多問題匯集在《奇葩說》的重要節點。回望前六季的成績與輝煌,那些振聾發聵的思想閃著光。前眺第七季的未知和走向,《奇葩說》仍在探尋「變動中」的詩和遠方。現代人的訴求在變動,《奇葩說》的彼岸也在變動,這大概是它能夠被長久掛懷的原因。
  • "雞湯王"陳銘被低估的"奇葩說"無冕之王
    奇葩說自14年開播以來已走進第五季,即便覺得選題不如以往值得探討,還是新奇葩不如以往亮眼,依舊一期不落的追看。本期比賽應該說是第五季最精彩的一期比賽,雙方表現都很精彩。陳銘作為三辯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依舊穩定發揮,一度讓邱晨陷入煩躁之中,開槓環節更是反應迅速,很快抓住董婧的漏洞。旁觀的黃執中,馬薇薇等更是用老狐狸來形容陳銘的強大。
  • 微博場域城市「網絡形象」建構路徑探析
    本文以景觀社會理論、媒介建構理論、對話理論等為學術支撐,從城市景觀展演、資源整合下的同質信息傳播、對話機制下網絡輿情危機化解等層次著眼,對基於微博場域的城市網絡形象建構進行思考並提出意見建議。在景觀所造成的廣泛的「娛樂」迷惑下,大多數將淪為「景觀控制的奴隸」[4]。 二、網絡資源整合,多平臺建構受眾個體現實 社會空間中各種各樣的場域是充滿力量的,個體在其中展開競爭,競爭的目的是獲得同場域內其他成員的認可,場域充滿了不同力量關係的對抗[5]。
  • 求變的《奇葩說》,現在的年輕人還喜歡嗎?
    在綜藝市場「年輕力量」的大環境下,《奇葩說7》再次做出了改變,選擇更年輕、更天然的「奇葩」,同時改變了此前兩季相對殘酷的賽制,從激烈的辯論比賽,重新回到了以表達為核心的觀點交鋒——此番角力,頗有些輕裝上陣的意味。從已經播出四期的反饋來看,《奇葩說》的競爭力仍然存在。自海選播出後,每一期都名列各大榜單首位,佔據當天多個熱搜,話題度和討論度依然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