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機器人參與手術。
    隨著「達文西機器人」在外科手術中屢屢顯身手,機器人手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不過,最近,南京腦科醫院迎來的新成員「ROSA」機器人,則是專門協助醫生給人類大腦動手術的,在它的幫助下,精準度和速度遠遠超過傳統手術。這也是江蘇引進的首臺「ROSA」機器人。
    色彩絢麗,腦外科醫生叫它「公主」
    ROSA是一款多功能機器人,來自法國。英文全稱是(Robot of Surgery Assistant)。和一般機器人硬邦邦的形象不同,ROSA的線條柔和,色彩絢麗,全身「披」著玫紅色的彩帶,神經外科醫生親切地叫它「 ROSA公主」。這位小公主一點不傲嬌,幹起活來麻利又漂亮。它的手臂自由靈活,下手「又快又準」。南京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銳揭秘說,ROSA的機械臂上裝有傳感設備,能自動追蹤患者體位。「它將術前計劃軟體、導航追蹤功能及機器人輔助器械定位和作業系統、高級的可視化功能整合於一體。」ROSA能迅速捕捉定位到患者腦部的病灶,誤差在1毫米以內。而在傳統手術中,為患者腦部病灶定位有著複雜的流程。醫生常常需要在手術臺上,用上X、Y現場運算,得出病灶精確的位置。而且每尋找一次,就要調整患者腦部姿勢,重新計算。「可以說邊動手術邊做數學題。」張銳主任笑言。自從ROSA公主「駕到」,精準定位的難題解決了,醫生只需要專注於手術本身。「這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至少快了一倍。患者的創傷變小了。」
    腦部植8根電極,手術縮短至兩小時
    ROSA來到南京後,已經協助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專家們動過多臺手術。32歲的癲癇患者王女士前幾天就在ROSA機器人的輔助下接受了立體定位電極植入手術。張銳主任介紹說,癲癇是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約30%的藥物難治性患者需要通過手術來解除痛苦,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王女士17歲時被診斷患上癲癇,發作時口吐白沫渾身抽搐,隨著病程持續,症狀越來越嚴重,到了必須要手術的時候了。電極植入手術就是將電極植入王女士大腦神經元病灶處,調準電波,恢復大腦功能。手術對病灶的精準度要求很高,ROSA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專家通過術前計劃軟體制定了手術方案,ROSA調用導航追蹤和定位鎖定王女士腦部的8個病灶。「通過微創手術,8根電極快速植入8個病灶處。」張銳主任說,手術時間縮短至2個小時,而傳統手術植入一根電極就要半個小時。「精準、微創、高效,這是ROSA機器人的到來,給腦部手術帶來的顯著變化。」
    輔助帕金森手術,精準度提高10倍
    1月3日上午,記者在南京腦科醫院手術室直擊了ROSA輔助下的帕金森「腦深部電極植入術」。患有帕金森病8年的張先生,起始於肢體的僵直和震顫,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藥物已經無法控制他的病情,醫生建議手術治療。
    術前經過評估,醫生將張先生的相關參數輸入電腦,術中,由ROSA輔助定位,手術醫生根據ROSA的定位進行手術。據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章文斌教授介紹,ROSA輔助下治療帕金森手術可以極大地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將精準度提高到0.1mm,而對患者而言,手術越精準,術後康復效果就越好,生活質量也將越高。
    術中,在ROSA的指引下,醫生把刺激電極精準地植入到位於大腦深部只有黃豆粒大小的核團上。「帕金森手術對手術的精準性要求極高,哪怕相差一到兩個毫米,效果都不一樣,甚至還會出現其他一些損傷神經細胞的危害,所以這種技術就像打靶一樣,需要精確地打準病變的中心位置。以前帕金森手術主要是通過框架技術來完成,且這種技術在國內大多數醫院仍然在用,它的刻度只有毫米。而ROSA機器人輔助下的帕金森手術,精準度可以提高10倍。」章文斌告訴記者。通訊員徐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