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躍輝
藝術學(書法)博士,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劉海粟美術館研究員,《中國書畫》雜誌社特聘書法家。
獲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入選北京工業大學「日新人才」和中國書協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幹高研班。《書法報》2013年度書法海選「書壇新秀」,《東方藝術•書法》雜誌提名「全國青年書法二十家」。
0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書法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系,先後獲得文學碩士和藝術學博士學位。
著有《宋代地券書法•卷二》、教材《中國書法》,《當代書家交流展作品集—梅躍輝》、《梅躍輝書法作品集》、《陶然方外—梅躍輝書法輯》,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中國書法》、《中華書畫家》、《文化月刊》、《書法報》、《書法家》、《藝術中國》、《中華兒女•書畫名家》等媒體曾作專題報導。作品被中國書法館、劉海粟美術館、常熟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收藏。
獲獎: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優秀獎、中國(芮城)永樂宮第六屆國際書畫藝術節暨全國「魏晉風度」新銳書法作品展優秀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提名獎、榮寶齋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優秀獎、第三屆北京迎奧運電視書法大賽成人組二等獎等。
入展: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第二屆「翁同龢獎」全國書法大展、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展、全國首屆「沈延毅獎」書法篆刻作品展、「乾元杯」全國書法篆刻展等。
躍輝的書法以北碑為支點,以篆隸筆意為審美追求,結體的構成方式,在反思唐楷的基礎上,以敧側、錯落、對比、誇張等手段,反常入道,復歸鍾、王,使每一個點畫都具有在整體中存在的理由,既沒有無緣無故的長短,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粗細。躍輝的點畫生成乘勢而起,組合後的結體便在張力中互為運動,既生存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圖像空間,又節奏般地表述著時間軌跡,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且井然有序、自然生動。
——胡抗美
和同齡人比起來,躍輝在書法創作上有種敢於決裂的勇氣和魄力。他的字展示出和甜美、熟俗的決裂,同重複古人、今人的決裂和複製自己的決裂。他追求生拙清奇,雄厚老辣的大美,或者稚趣酣暢、粗頭亂服的「醜」的意味,或者乾脆率意而為、任筆所至地去書寫,甚至運用一些顛覆式的表現,但絕不取媚於他人的審美,也不遷就於自己的惰性。斷除襲取,獨出靈裁,是躍輝的書法作品中傳達出的一種可貴氣象。他不是書法大軍中那些欣賞者、參與者,淺嘗輒止、徒好其名而已,他視書法為信仰,堅定地書寫自己、傳達自己,氣象剛正恢弘,無纖毫俗筆,「蕩然肆志,不拘攣兮」(揚雄《太玄賦》)。
——劉光
躍輝博士書法取法很廣,北碑、楊維楨、懷素、王字等等,上面已經提及。但對於書法取法可以說「碑帖兼容」是其最大的特點。書法至清中後期出現了碑學高峰,尊卑抑貼的思潮充斥書壇,碑帖其實並非是對立的,二者融會貫通便可收到出奇的效果,何紹基、沈曾植、于右任等大師都是碑帖兼容的高手。時至當下,二王帖學一路佔據上風,躍輝博士的書法便是另闢蹊徑,走了以碑帖兼容的道路,誠然其帖學功夫也非了得,比如中鋒渾圓的帖學草書便是實力映證。躍輝博士在碑版書法上取其古拙、大氣和隨意。碑版書法、書刻隨意,古意未泯,新意迭出,引用到創作之中,抒情性上開張有度,大起大落,極富音樂的流動性與錯落性。書法需要自然,但自然不是荒率與粗疏,躍輝博士於是以帖學的精到和理性參之,做到了抒情性與理性的和諧相融,於此,書法的靈性、書法的生命就鮮活生動了許多,因此得到大多數評委的允諾是理所當然的。
——四川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徐曉洪
碑耶!帖耶!梅躍輝先生的作品結體開張,造型豐富,厚重的點畫自由愜意地分割著作品的內部空間,由於他以碑為骨,因此作品瀰漫著撼人的恢弘氣勢,表現出強烈的整體效果。多年的帖的學習使他的作品氣韻流動,流暢通達,蘊籍含蓄,內韻畢現,盡現古意!碑帖結使他的作品形式簡約中極盡變化,平淡而絢爛,十分難得。他的作品字裡行間均能傳達出其文之雋永,其書之安雅,宛若夏季一縷清風微拂,又如一杯香茗沁人心脾,令人久久回味,也似一曲悠揚的小調在耳邊漸行漸遠,餘音繞梁。
—— 謝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