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界曾經流行這麼一句話,叫「南有海昏侯,北有貴妃墓」,海昏侯是漢廢帝劉賀後來的爵位,而海昏侯墓位於江西南昌的新建區,是我們國家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
那麼北有貴妃墓指的是哪一座?有人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楊貴妃,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貴妃不就楊貴妃楊玉環嗎?她的幕不就在陝西興平市的馬嵬坡嗎?而且傳說那兒還飄著香氣呢。不過小編在這要反駁下了,北有貴妃墓的貴妃與楊玉環沒有半點關係,那麼這個貴妃到底是誰呢?她的墓又為什麼能夠與海昏侯墓齊名呢?
這座貴妃墓位於內蒙古的古多倫縣一個名為王力溝村,這裡是燕山山脈和大草原的交界處,從外型上看就像是一把「椅子」一樣,是一處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像這樣的風水寶地,在古時候一定是人們選擇墓葬的最佳之處了,而這也就讓盜墓賊給盯上了。就在2015年的一個夜晚,王力溝的村民們正在熟睡,忽然之間在山裡發出了幾聲巨響,隨後便是一陣地動山搖,讓人們還以為是地震了。等到天亮後去查看時,在山上發現一個被炸開的大洞,於是立即將此消息上報給有關部門。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之庸接到消息後,帶著考古隊員們趕赴現場勘測,發現出事地方下面正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墓,而這裡的大洞和村民們晚上聽到的聲響都是因為盜墓賊造成的。經過研究以後,考古隊決定對這個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在進行了半年多的連續發掘以後,一座遼代貴族古墓呈現在眾人的面前,從墓葬的規格來判斷,墓主人應該是皇室成員。
貴妃墓葬東南圍繞著約1.5公裡的黃土坑遺址,後續清理出了遼代大型宮殿基址一座,該基址建於高大的夯土臺上,發掘面積為800平方米。該基址地層共分為兩層,第一層為現代耕土層,厚度15釐米至20釐米;第二層為遼代文化層,厚度為15釐米至30釐米。從中出土了大量多形態的人面和獸面紋瓦,這是以往的發掘中從未發現過的,還採集到了許多琉璃構件,可反映出這片遺址的高規格,其主人身份之高貴。
考古專家決定打開墓門尋找墓主人身份,在清理墓室裡的棺床後發現一塊由漢白玉製成的墓志銘,上面有「故貴妃蕭氏玄堂志銘」的幾個大字,並且根據墓志銘的記載,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遼國皇帝遼聖宗的蕭貴妃,同時也是大遼蕭太后的外孫女。蕭貴妃的家族在遼代後族中是身份最為顯赫的一支,根據史籍中的記載,在遼國100多年的歷史中,蕭氏家族一共出現過5位皇后,10多位王爵,還有30多位北府宰相。
這座古墓中一共出土了1萬多件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只有皇室成員才能夠使用的,都被鑑定為國寶級文物,裡面的遼代瓷器也都是宮廷專用之物,而且是國內出土最多的一次。甚至考古專家從墓志銘中還解開了千年前的一件歷史疑案。
那便是關於蕭氏家族的姓氏來源,遼國是由少數民族而建立的,蕭氏人本來就是契丹人,他們把自己比作漢朝的宰相蕭何而姓蕭,在中國學術界中曾多次爭議過蕭氏姓氏的來源,而這一次則可以直接定棺蓋論了。這一次的考古發現甚至還被評選為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並且與江西的海昏侯墓齊名,並稱為「南北雙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