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驚現遼代貴妃墓,其主人身份驚人,價值堪比海昏侯墓

2020-12-10 經典傳奇

在考古界曾經流行這麼一句話,叫「南有海昏侯,北有貴妃墓」,海昏侯是漢廢帝劉賀後來的爵位,而海昏侯墓位於江西南昌的新建區,是我們國家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

那麼北有貴妃墓指的是哪一座?有人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楊貴妃,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貴妃不就楊貴妃楊玉環嗎?她的幕不就在陝西興平市的馬嵬坡嗎?而且傳說那兒還飄著香氣呢。不過小編在這要反駁下了,北有貴妃墓的貴妃與楊玉環沒有半點關係,那麼這個貴妃到底是誰呢?她的墓又為什麼能夠與海昏侯墓齊名呢?

這座貴妃墓位於內蒙古的古多倫縣一個名為王力溝村,這裡是燕山山脈和大草原的交界處,從外型上看就像是一把「椅子」一樣,是一處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像這樣的風水寶地,在古時候一定是人們選擇墓葬的最佳之處了,而這也就讓盜墓賊給盯上了。就在2015年的一個夜晚,王力溝的村民們正在熟睡,忽然之間在山裡發出了幾聲巨響,隨後便是一陣地動山搖,讓人們還以為是地震了。等到天亮後去查看時,在山上發現一個被炸開的大洞,於是立即將此消息上報給有關部門。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之庸接到消息後,帶著考古隊員們趕赴現場勘測,發現出事地方下面正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墓,而這裡的大洞和村民們晚上聽到的聲響都是因為盜墓賊造成的。經過研究以後,考古隊決定對這個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在進行了半年多的連續發掘以後,一座遼代貴族古墓呈現在眾人的面前,從墓葬的規格來判斷,墓主人應該是皇室成員。

貴妃墓葬東南圍繞著約1.5公裡的黃土坑遺址,後續清理出了遼代大型宮殿基址一座,該基址建於高大的夯土臺上,發掘面積為800平方米。該基址地層共分為兩層,第一層為現代耕土層,厚度15釐米至20釐米;第二層為遼代文化層,厚度為15釐米至30釐米。從中出土了大量多形態的人面和獸面紋瓦,這是以往的發掘中從未發現過的,還採集到了許多琉璃構件,可反映出這片遺址的高規格,其主人身份之高貴。

考古專家決定打開墓門尋找墓主人身份,在清理墓室裡的棺床後發現一塊由漢白玉製成的墓志銘,上面有「故貴妃蕭氏玄堂志銘」的幾個大字,並且根據墓志銘的記載,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遼國皇帝遼聖宗的蕭貴妃,同時也是大遼蕭太后的外孫女。蕭貴妃的家族在遼代後族中是身份最為顯赫的一支,根據史籍中的記載,在遼國100多年的歷史中,蕭氏家族一共出現過5位皇后,10多位王爵,還有30多位北府宰相。

這座古墓中一共出土了1萬多件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只有皇室成員才能夠使用的,都被鑑定為國寶級文物,裡面的遼代瓷器也都是宮廷專用之物,而且是國內出土最多的一次。甚至考古專家從墓志銘中還解開了千年前的一件歷史疑案。

那便是關於蕭氏家族的姓氏來源,遼國是由少數民族而建立的,蕭氏人本來就是契丹人,他們把自己比作漢朝的宰相蕭何而姓蕭,在中國學術界中曾多次爭議過蕭氏姓氏的來源,而這一次則可以直接定棺蓋論了。這一次的考古發現甚至還被評選為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並且與江西的海昏侯墓齊名,並稱為「南北雙驕」。

相關焦點

  • 山村發掘遼代貴妃墓,墓內出土文物近萬件,專家稱堪比海昏侯墓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541,閱讀約2分鐘2015年,內蒙古一個小山村,村民們正在睡覺,突然聽到一聲巨響。不少村民跑到院外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但一無所獲。經過初步勘探,專家確定該墓年代為遼代,也是一座貴族墓葬。根據墓志銘,專家們最終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遼聖宗的妃子蕭貴妃。由於盜墓賊盜墓時噪音太大,盜墓賊只對墓進行爆破,並沒有進行盜墓。古墓也得以保存,專家從中發掘出近萬件文物。
  • 20多歲時溘然去逝 打開遼貴妃墓塵封的歷史
    ◆多倫小王力溝遼貴妃墓 (圖片由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南有海昏侯,北有貴妃墓。」  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是我國首次發現的遼代貴妃墓葬,它與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成為兩個入選「201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墓葬項目。2015年,遼代貴妃墓葬考古發掘結束後,遼代貴妃家族墓園布局、貴妃是否正常死亡等關於墓葬的謎團,一直縈繞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之庸和他的考古發掘團隊中。  7月,錫林郭勒大草原水草豐美。
  • 西漢海昏侯墓發現最早孔子像 墓主人身份尚未知
    從2011年開始,文物考古人員開始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周圍5平方公裡的區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並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及其墓園進行重點調查和探查。2012年對車馬坑進行了發掘。  昨天(14號),已經考古勘察了5年的海昏侯墓,正式開啟了對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考古發掘工作。這也標誌著對主槨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開帷幕,墓主人身份這一最大懸念,也可能由此揭曉答案。
  • 再解吐爾基山遼墓墓主人身份之謎
    最近,內蒙古博物院舉辦了「內蒙古重大考古成果展」。在這個展覽上,2003年出土於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的遼代彩棺,及古墓女主人精美的隨葬品十分醒目。其中,僅陪葬的鎏金刻花大銅鐸就有3件,而著名的遼陳國公主墓,也只出土了1件這樣的銅鐸。由此,可見這位吐爾基山遼墓主人具有極高的身份。
  • 一大波遼代大墓空降:快來刷新「契丹印象」
    ,墓主為遼聖宗貴妃,其家族是遼代後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一族曾出現過五位皇后,十餘人為王爵位,北府宰相三十餘人。而這位墓主人原本是遼聖宗的第一位皇后,但估計出身太好,沒啥生存壓力,在「宮鬥」中落敗,最終貶為了貴妃。貴妃墓中出土了代表皇室等級地位的高規格葬具,如銀鎏金鏤空鳳紋高翅冠、金花銀鏤空鳳紋高靿靴、金鑲玉龍紋玉捍腰等,而如此高規格的葬具屬於首次發現。
  • 正經君:西漢海昏侯墓主人會是劉賀嗎?
    墓主人是誰?多條線索指向他…… 10餘噸近200萬枚五銖錢、大量金器、稀世馬蹄金、大型整套編鐘、真車馬陪葬坑等等,海昏侯墓現場出土物件的規格之高出乎考古人員意料,越來越多的線索也將墓主人身份指向一個人——劉賀。 為什麼說可能是劉賀呢?且聽正經君為你一一道來。
  •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將亮相首博 部分寶貝首次露面
    以此為展覽名,不僅是對展覽文物價值的客觀描述,也是對展覽所展示的漢代文化的學術概括。  「墓主身份」成最大看點,很可能是做過皇帝的漢武帝之孫劉賀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 吐爾基山採石場發現契丹古墓,隨葬品琳琅滿目,墓主人身份成謎
    經過考古小組的現場勘查,初步確認這是一座遼代石室墓,墓的規模中型偏大,墓主人身份較高。令考古小組精神一振的是,墓葬周邊未發現盜洞,該墓似乎未遭到盜掘。例如這盞人物紋八稜金杯,器型勻稱飽滿,敦實莊重,杯體八面均刻有不同生活場景、動物風貌,圖案複雜,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無不體現出遼代工匠精湛的技藝。由此可見墓主人一定是一位身份尊貴、品味非凡的契丹貴族。
  • 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
    原標題: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5月1日對外消息指,近日,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農民在修路時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的遼代壁畫墓。圖為遼代壁畫。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供圖該博物館副館長王澤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考古人員對這座遼代中晚期墓葬進行搶救性清理,發現約6平方米麵積的壁畫。圖為遼代壁畫。
  • 海昏侯墓:撕開西漢史的另一面
    內棺驚現「帝王牙」?香瓜子或藏死亡密碼  在墓葬考古中,最激動人心的事情,莫過於打開墓主人內棺的那一刻。海昏侯劉賀的內棺是在實驗室內開啟的,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幹擾,所有參與清理的工作人員都事先提取了DNA。這樣即使有毛髮、皮屑在操作過程中落下,也不會對分析劉賀的DNA數據造成影響。  此前許多人都在猜測,墓主人劉賀是否穿金縷玉衣下葬。
  • 內蒙古修水庫發現遼代大墓,出土3000多件文物,墓主頭戴黃金面具
    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一個例外,內蒙古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座遼代大墓,發掘後發現遼代也效仿我們的厚葬習俗。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斯布格圖村西北修建水庫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即村民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當時文物部門在得到消息後,迅速派考古人員趕往現場,經過考古專家的初步勘察,初步確認了這是一座遼代的墓葬。
  • 內蒙古一地修建水庫時,挖出一座古墓,墓主人渾身被金子包裹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內蒙古一地修建水庫時,挖出一座古墓,墓主人渾身被金子包裹。內蒙古在修建水庫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渾身都被金子包裹,在我國的內蒙古地區,景色是非常漂亮的,而且當地的畜牧業非常發達,人們主要以放牛羊為主,但是也因為內蒙古地區身處內陸
  • 西漢海昏侯墓最新結果,揭開劉賀面罩竟有驚人發現
    海昏侯墓對於歷史,考古愛好者來說一直都不是新鮮事,它從2011年被發現開始便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但是有許多最終發現和塵埃落定的結果還是2016年在北京公布的,這其中就包括對它的定性。對於海昏侯墓主人的身份起初有多種猜測,雖然種種推論都指向劉賀,但是並沒有有力的證據,直到開棺——考古學者們在主墓的內棺中發現了一枚小印章,根據它的位置判斷,墓葬時應該佩戴在主人的腰部。這枚印章刻著劉賀二字,由此墓主人身份得以確定。
  • 溫州驚現超豪華「活死人墓」,十餘年無人管,墓主人身份曝光
    從古至今,經歷千百年時光的洗禮,人們已經將古去之人埋於墓地的事情司空見慣,親人過世,古人逝去,大多都是選擇將其屍體埋於地下,建造墓地讓其永遠安身其中。古時人們十分看重土葬文化,雖然到了現在,其他葬禮方式也慢慢浮現,但因千年風俗習慣影響,土葬還是人們的首選方式。
  • 海昏侯墓主人為「漢廢帝」劉賀 險被盜墓賊「摸金」
    昨日,首都博物館,首批觀眾在觀看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金餅。當天,考古專家們宣布確認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為漢武帝之孫劉賀。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浦峰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 實習生郭錳)在5年的考古發掘中,「家財萬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昨日,謎底揭開,考古專家在首博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確認墓主人為漢武帝之孫、西漢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西安東郊白鹿原現墓葬,墓主人身份為誰?
    此外,考古人員在編號為M1墓葬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墓室以及2200餘枚玉衣片,包括帶有「家丞」字樣的封泥,完整的陶質伎樂俑、編鐘、編磬組合等,表明墓主身份應不低於列侯級。如今西安發掘出的西漢墓葬群其墓主人身份尚不確定,但其規格規制就現今來看,或許與西漢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既然提起了海昏侯,那海昏侯究竟是何許人也?
  • 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金光閃閃之外的海昏侯墓
    2016年3月2日首都博物館「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式上發生的這一幕,是因為就在大約一刻鐘前,信立詳念出了那雖然只有26個字,但公眾早已翹首以待的結論——「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海昏侯墓首次對外展出,與曾震驚中外的曾侯乙墓究竟誰價值更大?
    於是,自然也就有不少人將其與曾經發現的那座同樣震驚中外的墓葬——曾侯乙墓相提並論。那麼,同樣是中國考古歷史上的瑰寶,海昏侯墓和曾侯乙墓究竟誰的價值更大呢?>首先,我們就來說說近些年來格外受到世人關注的海昏侯墓。
  • 吐爾基山發現遼代大墓,使用鳳棺下葬,專家:墓主身份至今仍是謎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在他的帶領下契丹族逐漸發展壯大,並在公元916年建立遼朝前身「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公元947年,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也就是遼朝第二位皇帝,率領遼國大軍南下中原,攻佔了汴京(今河南開封),並在汴京登基稱帝建立「大遼」。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內蒙古通遼發現的皇家古墓。
  • 超越馬王堆的世紀大墓——南昌海昏侯墓,為什麼不那麼著名?
    極具考古價值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墓是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鄉的村民發現的,因為上報及時而得到完整保存,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歷時5年,在海昏侯墓總共出土了青銅器、金玉器、竹簡、屏風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中國漢墓考古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