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篇關於盜墓賊落網的新聞在網上紅極一時,許多人在看遍了《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之後,對這位真正的倒鬥行家充滿了好奇。
他就是姚玉忠,據說能夠根據星象和山脈走向來確定墓穴位置,在行業內被稱為祖師爺。
就是這麼一位祖師爺,組織團夥在遼寧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製造了多起盜掘案件,倒賣了一大批國家珍貴文物。
根據案情公布,這個盜墓團夥確實掌握了一些古代的盜墓技術,能夠看天象看地象辨土層,他們不用那著名的工具洛陽鏟,而是用一種叫做「扎子」的自製工具,它比洛陽鏟性能更高,扎進土裡拔出後,通過觀察扎尖的顏色變化,可以判斷地下是否有墓葬。除了「扎子」,還有羅盤儀、金屬探測儀、三維立體成像儀等工具。
近日,這位「祖師爺」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據說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盜取秦始皇陵。新聞公布之後,網友們不但沒有對這個違法犯罪分子的落網拍手稱快,反而一片惋惜之聲:
這該有多大膽子,才敢去盜秦始皇的陵墓。眾所周知,秦始皇陵地宮裡不滿了水銀,活人一沾就沒命。
看到那麼多人在評論裡的歪曲事實,什麼「這是人才,比考古厲害的多」,小編就不得不在這裡科普一下盜墓的危害。
首先,如果你是墓主人或者墓主人的後代,我們傳統文化中有陰宅陽宅之說,你肯定不會同意有人偷偷的把洞打在你自己家的陰宅裡。然後把裡面值錢的東西都搬走。人死為大,慈禧太后生前做了那麼多錯事,但孫殿英盜了東陵之後,也沒人有說他盜的好,還落了個遺臭萬年的名聲。
其次,很多人認為盜墓的總是比考古的先發現古墓,而實際情況是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古墓就會進行研究,而不會大張旗鼓的去主動發掘,因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對古物的保護,而這種保護肯定是越不影響它的原貌越好。而盜墓的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目的是裡面的文物,所以就會進行破壞性的挖掘。挖過了,破壞了,人們看見了,就說考古的沒保護好,這有道理嗎?
最後,盜墓對於盜墓者的危害也很大,輕則殘疾重則送命。許多人看過幾本盜墓小說,看到新聞上的古墓遺址就躍躍欲試。可是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裡面描述,墓室裡的毒氣、箭弩,分分鐘都能要人命。
更可怕的是人心。盜墓團夥人人為利,稍有差池就會舍人保物,把剛才的夥伴當成變成墊腳的死屍,所以小說裡才會有非父子兄弟不能入穴的行規。所以,奉勸那些覺得盜墓比考古更好更高級的朋友們,小說看看就行,千萬別當真,即便是吳邪和胡八一,他們屢次倒鬥的經歷中,喪生的夥伴也不少,他們也是因為主角光環才一直存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肯定不是生活。
那位「關外高手」姚大師,秦始皇陵就不要想了,您就在裡面好好反省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