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話詩情
——橫峰穀雨詩會在古窯公園舉辦
「此處芳菲惹思馳,青山綠草共人知。一幅欄肆添春色,幾碗清歡墜淺池。心念處,燕來時,長亭迎得遊人歸。柳絲落到眉尖畔,許是心音化作詩。」縣詩詞學會龔建明會長古韻盈然的一首《窯址公園》,加上聲情並茂朗誦贏得陣陣喝彩。
4月19日穀雨,橫峰古窯公園潤澤廊內人聲鼎沸,橫峯縣第十屆穀雨詩會在這裡如期舉辦。冒著雨,縣詩詞學會會員、縣新聯合會及戲曲攝影部分會員應邀參加詩會,吟誦會由縣詩詞學會副會長張邦生主持。
縣文聯主席陳瑰芳通過微信語音,祝賀縣第十屆穀雨詩會逢雨舉辦,並希望承襲穀雨詩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橫峰創造精神,用詩詞作品歌頌幸福新橫峰的秀美景色。同時,感謝縣自然資源局對此次詩會的贊助,感謝周冬明主任的辛勤付出。
廊外細雨如絲,廊內詩情泉湧。
「又臨穀雨緒飛遷,別樣情懷出自然。同歷疫場驚險夢,共書志士壯歌篇。陰霾退卻開新局,麗月升騰續舊緣。露染花叢添雅趣,滿園春色頌嬋娟。」市詩詞學會會長助理曾道凱以《庚子穀雨抒懷》為題,歌詠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勇士,又迎來春回大地。
「鬥敗新冠不再驚,鄉村秀景賞風情。偕朋策馬歡歌詠,忘卻煩愁任我行。」才女柳依依(黃柳雲)新作《庚子穀雨踏青行》,詩才橫溢,吟誦時獲得掌聲陣陣。
「……窯火不滅,薪火相傳。龍窯青瓷,樸雅端莊。陶瓷文化的根與魂,已深扎在這片熱土上……這不滅的熊熊窯火,點亮了橫峰的歷史與文化。再現、傳承、復興了,幸福新橫峰的勃勃生機。」縣詩詞學會副會長魯雲龍一首《不滅的窯火》的長詩,訴說了橫峰窯的前世今生,令人擊節叫好。
「……雙手不停地變化動作,把泥土的骨頭捏碎。泥土被捏碎的骨頭,出現形狀和文字。一條帶火的龍直臥小丘之上,用火焰咀嚼形狀和文字……」詩詞學會的骨幹毛小平一首現代詩《橫峰窯》,一如既往的縱橫飄逸,一如既往的引人入勝。
「窯址初開啟新篇,穀雨詩會庚子年。國土規劃展宏圖,詩詞歌賦聚群賢。縣域千年藏古韻,廊橋遺夢心底甜。岑山麓下倚幽谷,幸福橫峰豔陽天。」詩詞學會秘書長賴善經題為《庚子穀雨頌橫峰窯》的作品,歌詠盛世橫峰,引得眾人共鳴。
「登上高坡朗日紅,憑欄一望又春風。千年厚土龍窯旺,鑄就興安萬古雄。」詩詞學會副會長張邦生朗誦的《訪窯址公園》,抑揚頓挫,情感豐富,獲得一致點讚。
雨潤大地,詩潤心田。不能親至現場的會員,或通過友人代念佳作;或把新作發至詩詞微信群裡,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舉手,一抬足,中規中矩;一低首,一轉身,傳情達意。
縣新聯合會穿插表演了「山河戀選段送信」「遊園初遇」 「十八相送」等節目,為詩會增添了不一樣的精彩。
(文:王淵富 賴善經 攝影:李坪亮 萬界平等)
附橫峰詩友作品(說明:以發至穀雨詩會微信群先後排名,文中全文引用的就沒有排了。同一人的詩作為方便閱讀,放在了一起):
庚子穀雨寄橫峰師友
文/李泉根
風雨三春庚子年,關河望斷念群賢。
崇山油菜赭亭夢,司鋪桃花上畈蓮。
曾記歡歌攜酒醉,難忘題詠抱詩眠。
可憐穀雨無緣會,盼賞諸君沉博篇。
疫後逢穀雨而賦
文/ 鶴影
蕭殺寒已去,柔枝顯更新。
山河猶壯麗,風雨亦知春。
但詠同袍者,堪逢傲國人。
舉杯無多語,與爾祝安親。
穀雨贊
文/李思德
布穀勤鳴耕牛忙,春雨如油潤萬方。
興安處處多秀色,古窖舊址換新裝!
頌白衣天使
文/李思德
疫情初始萬眾慌,天使鬥魔晝夜忙。
布穀驚鳴瘴氣散,卸去戰甲換豔裝。
踏青
文/張邦生
勝日踏青葛水旁,流光溢翠菜花黃。
春風又綠故鄉柳,燕子歸來泥帶香。
春日攜妻子環遊岑山有寄
文/張邦生
一峰橫臥向崑崙,風雨滄桑幾度春。
嶺上憑欄欣放眼,雲中漫步好怡神。
人生伴侶親如杖,山水佳賓近為鄰。
歲月當歌三詠嘆,夕陽似火暖心身。
不滅的窯火
文/魯雲龍
不起眼的泥巴
在這裡變得玉一樣美
溫潤的瓷器
由這裡流入信江
走向世界
天橋古韻 五峰筆架
穿行在窯址公園
仿佛重燃起千年之前的窯火
那時
窯工薈萃 窯場盤聳
爐火撩雲 瓷城映月
達到了百口井、百座橋
百餘碓、百座窯的鼎盛規模
幾乎沒有一個地方
像橫峰一樣
如此精緻 如此秀美
眾多的匠心大師薈萃於此
他們用摶泥做器
在一窯窯的烈火中
與瓷器融為一體
在千年的時光裡
燒制了無數瓷器
堆疊出一座小鎮
又繁榮成一座城市
再綿延如一條長河
流淌至今
窯火不滅 薪火相傳
龍窯青瓷 樸雅端莊
陶瓷文化的根與魂
已深扎在這片熱土上
樸實厚重的品質
已浸染在人們的血脈裡
青磚黃牆
架起的不僅是一座窯址公園
更是橫峰瓷文化的前世今生
這不滅的熊熊窯火
點亮了橫峰的歷史與文化
再現、傳承、復興了
幸福新橫峰的勃勃生機。
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者
文/厚海岑峰
一城山水一藍圖,
一桿標尺千百度。
為有廣廈千萬間,
為有小徑變通途。
橫峰庚子穀雨詩會寄感
文/徐和生
良時穀雨聚詩神,知己相隨友誼珍。
窯址海棠花最好,岑山墨客性純真。
廊中作賦描新土,霧裡吟哦頌故人。
竹引清風酬志士,橫峰盛景正逢春。
穀雨詩會喜見新面孔
文/徐和生
窯址煙霞繞綠蘿,園中錦繡客人多。
詩詞曲賦同吟唱,別墅籬牆共打磨。
喜見清風扶舊柳,欣聞穀雨潤新禾。
百花爭豔春光好,一水岑山蕩碧波。
那一團火
文/王淵富
那一團火
照亮了窯工黝黑的膚色
一座座用汗水澆築的古窯
是大地豐收的龍脈
那一團火
跨過千年的風雨
讓革命星火熊熊燃燒
驅走黎明前的暮靄
那一團火
播撤著不屈的、抗爭的種子
傳續火種的勞苦大眾
演繹出別樣的人生精彩
那一團火
點亮了老區的青山綠水
「八個代替」的實現
讓幸福變得那樣實實在在
橫峰窯
文/毛小平
陣雨從天空傾瀉而下
一道閃電從頭頂划過
一群由浙江方向來的泥陶匠
撕開,一座山體的肌膚
一片山林燈火通明
從浙江來時的路沒有歸途
就像
幾百年來
這裡的土壤沒有癒合的傷口
雙手不停地變化動作
把泥土的骨頭捏碎
泥土被捏碎的骨頭
出現形狀和文字
一條帶火的龍直臥小丘之上
用火焰咀嚼形狀和文字
太陽把所有美好點亮
一聲雞鳴,幾串狗叫
一群孩子在盡情打鬧
許多的浣紗女在清晨的河邊蹲下
勞動者之歌
文/毛小平
想說的話太多,重重的
心事在無聲中被鏽住
手臂青筋暴露
脊背有太陽的顏色
已開墾的遠方被踩於腳下
多少次揮汗如雨
推開菜園子虛掩的門
星星近在咫尺
飢餓開始歌唱
用苦行僧式的生活俯視大地
在軀體沒有僵硬之前,允許
隨鏽住的心事浪跡天涯
已經麻木的面孔悄無聲息
對土地的感情
從一直低頭不語到死心塌地
到盛開花朵
將輕飄飄的雨聲,冰雪
甩進幽寂的角落
夜晚躺下自己輕輕地撫摸皮膚
讓肌肉和靈魂安睡
黎明時目光重啟
生生不息
穀雨(一)
文/劉蘇華
芽茶趁手青
穀雨浥身冷
桃李紅泥厚
牡丹綠萼明
穀雨(二)
文/劉蘇華
季春穀雨庚子年,疫情防控詩賦閒。
廊橋遺夢古窯頌,歡歌笑語驟雨天。
我在橫峰窖等你
文/賴善經
古窯的神火通明,千年仍不息
江南的煙雨隱約著,飄逸沉韻的伏筆
染刻了傳奇,前世心思化今生的胎記
我在橫峰窯等你,等你千年的歸期
傳世的記憶,從東飄到西的,
尋覓我在橫峰窯等你
一眼就能認出你當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裡
信江的春水流過繁華和沉寂,岑山的松濤見慣雲湧風起
甜蜜的小鎮,愛成就大器天下流傳
你始終是唯一
我在橫峰窖等你,等你千年的歸期
傳世的記憶,從東飄到西的尋覓
我在橫峰窯等你,一眼就能認出你當年的落款
烙在了我心裡,一如印記世界夢裡
寄縣庚子年穀雨詩會
文/散木道人
年年穀雨年年聚,
你和他吟都是歌。
四百載前窯作邑,
一方疫裡道降魔。
岑山葛水桃源夢,
北郭南鄉石室柯。
朗朗青春隨日漫,
長風萬裡託微波!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這裡有你不容錯過的精彩
《岑山》平臺團隊
橫峯縣作協編輯部成員
顧問:喬延鳳
小 徑
總編:徐和生
主編:邱曉蘭
責任編輯:
劉向東 (小說)
王 俊 (散文)
張雅琴 (散文)
周振宇 (現代詩)
龔建明 (古體詩)
圖文編輯:李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