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供佛是常見的一種供養方法,拜佛怎麼能不燒香!
其實,用香供佛早在佛教成立的時候就開始了,最開始的原因也是和氣候有關係。
佛陀活動的地方是在古印度,哪裡屬於熱帶氣候,容易出汗、體味比較重,用香薰可以有效的去除異味。尤其是在幾千人的聚眾講法時候,沒有香薰,在當時的條件下,那個味道就夠人受的了。
所以,佛教很自然的把香薰引入進來,香在佛教中的地位是十供養之一,也代表著聖者的五種功德和行者的持戒之德。
香分很多種,製作香料也是技術很高的一個工種,用樹皮、樹脂、根、葉、花,按照不同的原料製作出來的香自然是不同的,佛部常用沉香、經部用丁子香、亂花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摩羯部用燻陸香。
就拿沉香來說吧,沉香是所有製作香料中的一等品。
原因嘛自然是物以稀為貴了,因為沉香非常難得,而且味道芳香襲人,堪稱人間佳品,還能鎮痛,清心火。
沉香的形成非常難,有沼澤腐蝕木質部分最後留下樹脂,而樹脂的形成也非常難得,需要樹幹輔修,木頭中心慢慢滲出黑色的東西,這就是樹脂,也就是沉香。一顆樹收穫的沉香非常稀少,自然十分珍貴了。
沉香自古以來就是上等的香料,也分很多種,如船沉、藥沉、上沉香等等。根據在水中沉的不同,可以劃分出幾個品級,如投水就沉下去的,一定是木心堅固,色澤黑亮的好沉香。半沉與水中的稱之為雞骨香,浮在水面上的稱之為黃熟香。
沉香在佛教中很重要,有著美妙的比喻為清淨的戒德。如果行者誠心的念誦《法華經》,就能成就800中鼻根功德,能聞得到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的所有花香,還能清楚的分辨出所有的香味來自何處,何名。
話題在回到香的身上,禪宗裡有「自性五分法身香」,這裡的香就不是實物的香,而是智慧之火的象徵。用五分真香燻自己,才能把自己燻成佛。
以香來說,則有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五種。
從一開始的戒香: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慾、無劫害。到定香的自心不亂、到慧香的自心無礙、再到解脫香的自心無所攀登,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到最後的解脫知見香,認識本心,無我無人,直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