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30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最近在各大影院的顯眼位置,都能看到一個胖胖的熟悉身影——神龍大俠阿寶,它又回來了。昨天剛剛登陸內地的電影《功夫熊貓3》,在36小時內票房成績已經突破2億;今天更是以接近一半院線排片率和超過7成的票房佔比,橫掃市場。
在《功夫熊貓3》極具中國風特色的「龍禪版」海報中,神龍大俠阿寶乘著一條金色巨龍,在一片鑾金流彩中,入定參禪。這個系列拍到今天的第三部,已經經過了8年的時間,「中國元素」始終是不變的賣點。功夫熊貓系列的成功,只是很單純的依靠「中國風」,還是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自從2008年神龍大俠阿寶與觀眾初次相見,就憑藉自己肥碩的身材、呆萌的吃相,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1月29號,《功夫熊貓3》全球同步上映。這一次,這隻胖子,將與失散多年的生父重逢,順便擊敗大魔王,再次拯救世界。
作為今年春節檔最正宗的合家歡影片,《功夫熊貓3》果然不負眾望。上映不足兩天,豆瓣評分已過8;更是以接近5成的院線排片,橫掃大盤超過7成的票房,目前票房已超2億,打破多項紀錄。
這個系列誕生8年來,似乎在「中國元素」的賣點上越耕越深。從最初選擇熊貓、氣功這幾個關鍵詞、影片的水墨畫風,再到隨處可見的「豆腐、包子、銀票、財神年畫」等細節,「中國風」貫穿始終。這一次,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片方乾脆全球同步發行中英文兩個版本,不僅有成龍、周杰倫、張國立等豪華配音陣容,還為動畫形象重新對了中文口型。
執導功夫熊貓系列的韓國籍導演餘仁英,在《功夫熊貓3》開拍時就曾明確表示,這是一部「向中國人民表達敬意的影片」。她說,我們願意挖掘並且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我們希望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他的偉大。
在《功夫熊貓3》的團隊中,有不少東方夢工廠的中方製作人員。中西合作拍攝的方式,讓電影的動畫細節顯得更加中國。從群山、翠竹、薄霧環繞的熊貓村,再到粗麻、錦緞、翡翠等服飾元素,餘仁英透露,主創團隊特地到四川實地感受,部分設計實地取景於青城山。「有中國團隊的直接參與,是一次巨大機遇。我們特地到中國採風,每一個鏡頭都做了大量功課,甚至背景裡的細節,比如牆上掛的畫,都是經過考究的」。
雖然《功夫熊貓2》在內地連續4年衛冕動畫票房冠軍的紀錄,已被《大聖歸來》打破,但目前業界對第三部票房過15億的信心高漲。一直有觀點認為,堅持打中國牌,是功夫熊貓勝出最關鍵的原因。但聯想到同為好萊塢動畫的《花木蘭》的失利,盛世華銳電影投資公司總經理高軍認為,相對深層次的歷史文化意義,駕馭「熊貓」這個中國符號,對好萊塢來說,要容易許多。《花木蘭》有很多歷史積澱,有一些文化的積澱,外國片商在用的時候,就不像一個熊貓動物形象那麼好挖掘理解。會有一些與中國觀眾原有的認識相悖。
功夫熊貓的製片人科博曾坦率的說,當初選擇將「熊貓和功夫」相結合,真的只是因為大家都喜歡。影評人時間玫瑰認為,包裹在熊貓阿寶中國外殼之下的,其實是一顆不折不扣的美國心。它一次又一次戰勝懦弱的自己、打敗不同的大魔王、拯救世界。這種中國風形式和西方英雄主義內涵的深層次融合,讓這部電影內外討巧,中西雙贏。
時間玫瑰指出,《功夫熊貓》是一個把中國熊貓形象、武俠的故事,和美國普世價值觀結合的很好的作品。他在中國成功,是在形象和形式上取悅了中國人,看到了功夫、禪道、武俠,就認為那是中國傳統文化,就認為足夠了;另外功夫熊貓又是很輕鬆詼諧的形象,這與現代中國人偏愛用輕鬆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是相合的。而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又覺得神秘好奇。
其實,作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物形象,這兩年熊貓沒少出現在內地影視作品中。從《熊貓大俠》、《太空熊貓歷險記》,到《熊貓總動員》、《讓熊貓飛》,而這些電影的評分,最高4.5,最低只有2.3分。
儘管憑藉《大聖歸來》拾回些顏面,但眼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普遍現象,仍是一旦涉及到對中國傳統故事的挖掘,不是塑造出的形象過於高大全,就顯得太過低幼。或許這隻披著唐裝的外國熊貓,可以提醒中國動畫電影人,回頭審視下它的精神內核。
時間玫瑰提出,對中國傳統文化提取IP的時候,要麼提取的很淺,只是提取一個形象,要麼就太深,把問題複雜了。而且,從中國傳統文化本身的特性來說,是一種有彈性的文化、陰陽調和、進退相宜的文化,這種價值觀要想在指向性很強的類型片、以較短篇幅去展現,是非常難的。這不像美國的普世價值觀,探索、勇敢、正義,這種一根筋的價值觀在類型片中展現是比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