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6日電 (吉娜 許婧)上海海事大學第十屆「國際文化交流節」16日在該校臨港校區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在校留學生,紛紛搭建起展臺,展示自己國家的民俗風情、民族文化等。藝術節不僅吸引了本校師生,還有不少臨港居民也走進校園,品嘗各國美食,遍覽五洲風情。十年國際文化交流節,在中外師生交流中留下一幕幕溫馨,也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畫下一筆筆絢麗。
活動中,海大留學生登臺展示了才藝。來自比利時、喀麥隆等國的留學生,表演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對外漢語教育中心本科生用漢語表演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深情且富有創意;來自臨港一小的小學生們則與教他們英語口語的留學生志願者同臺表演了《小快板噠噠噠:我是「兒童大學」小學生》,引來現場觀眾的聲聲喝彩。此外,來自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的留學生們也同臺聯歡,獻上了精彩的表演。
「國際文化交流節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留學生活動,更是對外交流工作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學校這些年對外交流的蓬勃發展。「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阮巍表示,上海海事大學注重國際教育與國際交流,自2009年首次舉辦國際文化交流節以來,一直秉承「世界窗口,友誼橋梁」的宗旨,通過「國家展臺」和「文藝演出」兩種活動形式,以「品四海之飲,傳五洲之韻」「舌尖上的海大」「路通四海,情系五洲」等不同主題,向廣大師生展示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藉此喚起大家對本土文化的珍視和對他國文化的尊重。
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學校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到現在每學期有數百名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來校就讀,所學的專業也從最初的水運管理、水運經濟與組織擴展到了學校各學院。留學生數量的增長和學習領域的拓展,讓學校的中外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交融。2012年,上海海事大學獲批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更是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留學生教育工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上海海事大學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的漢語教學,中心開設了書法、武術、龍舟、舞龍、剪紙等富有文化體驗活動,讓中華文化在漢語課堂裡熠熠生輝。
經過十年的持續發展,上海海事大學正在逐漸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高校。學校已與境外80餘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開展合作辦學、學生交換等,在培養本土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培養優秀人才。隨著上海海事大學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文化多元的國際學生來到「海大」留學,並與這裡的中國師生友好相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跨文化交流。學校致力於與國外大學和留學派遣機構建立長期、密切的交流合作關係,拓展國際交流空間,吸引優質生源來華留學。國際班項目、非洲班項目、海大班項目、普利茅斯項目、樸茨茅斯項目、韓國郵輪班項目等的不斷開拓和完善,讓學校與世界其他高校搭起了一座座「友誼橋梁」。
「上海海事大學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國際化校園的需求,努力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文化交流節已成為學校對外交流事業的風向標,引領廣大師生走向一個多元、和諧、精彩的舞臺,一個更加開放的海事大學,正敞開寬廣的胸懷,歡迎更多熱愛中國的留學生們走進來。「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金永興表示。(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