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繪出人類與病毒蛋白質間作用圖譜,揭示病毒感染人機制

2020-12-21 澎湃新聞

科學家繪出人類與病毒蛋白質間作用圖譜,揭示病毒感染人機制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9-09-02 08:2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用於推斷病毒蛋白質和人類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計算框架,利用該方法獲取了大量關於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信息,並繪製出了所有已知可感染人類的病毒與其感染細胞間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圖譜。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的《細胞》雜誌上。

病毒是細胞內的寄生微生物,它會通過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來利用細胞機制,而細胞也同樣依靠這種作用來啟動應對病毒入侵的免疫反應機制。因此,了解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對於理解病毒與宿主細胞的關係至關重要。

目前,科學家主要通過高通量方法來研究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雖然獲取了很多新發現,但這種方法在可擴展性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研究。此次,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計算框架P-HIPSTer,利用蛋白質結構信息推斷病毒蛋白和人類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能有效彌補高通量方法擴展性不足的缺陷。

通過P-HIPSTer,研究人員對已知的1000餘種可感染人類的病毒及其編碼的大約13000種蛋白質進行了研究,最終繪製出人類—病毒蛋白質間相互作用圖譜。該圖譜涵蓋了大約28.2萬個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對,其所揭示的生物學信息對人類免疫學和傳染病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除了確認人類—病毒蛋白質相互作用外,P-HIPSTer還幫研究人員獲取了大量關於病毒如何感染人類細胞並導致疾病的信息,包括雌激素受體在調節寨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人乳頭瘤病毒如何導致癌症、病毒如何影響人類基因組等等。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科學家對病毒蛋白質與人類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了解並不深入,希望新繪製的圖譜能為科學界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源,幫助科學家獲取更多的生物學信息。下一步,他們打算將P-HIPSTer用於一些更複雜病原體,如寄生蟲和細菌的研究;而未來,他們可能用這一工具來研究影響農作物或牲畜的病毒或病原體。

(原標題:科學家繪出人類與病毒蛋白質間相互作用圖譜 揭示病毒感染人類的機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該工作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首次系統地繪製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FTSV)感染後宿主蛋白的調控圖譜,並進一步揭示了SFTSV的感染過程依賴於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unfold protein response, UPR)的輔助。  SFTSV是近年來流行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多地的一種新發蜱傳布尼亞病毒,確診感染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致死率可達30%。
  •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辛辛那提兒童圍產期研究所和日本Azabu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實驗室小鼠和人類生殖系細胞獲得了他們的這些數據。在同一版本的雜誌上發表的兩篇獨立的論文中,他們揭示了生殖系轉錄組的兩個不同基本過程。他們還表明,物種特異性轉錄組是由哺乳動物生殖系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進行微調的。
  • 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與人蛋白質相互作用圖譜
    科學家繪製新冠病毒與人蛋白質相互作用圖譜  Winnie Lee • 2020-03-30 14:52:32 來源:前瞻網
  • 病毒會促進人類進化?科學家:沒有病毒,我們人類也許無法誕生
    那麼,生物進化出胎盤究竟有什麼難度呢?成千上萬的細菌和病毒在寄生在人類的身上,這些細菌和病毒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人類的免疫系統對於外在的物體是有排異反應的,胎兒可以看作是人體內最大的「寄生蟲」,胎兒的血型、基因與母體是不一樣的,人體的免疫系統為什麼不會去攻擊胎兒呢?人類懷孕以後為什麼沒有排異反應呢?
  • 迄今最大人類基因組編碼蛋白互作圖譜問世
    ,繪製出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編碼蛋白間直接相互作用的圖譜,並預測出數十個與癌症相關的新基因。該項研究成果對於理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形成機制,並最終開發出治療和預防方案至關重要。  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美國達納法博癌症研究中心和哈佛醫學院共同完成的此一「人類互作組(human interactome)」新圖譜描繪了蛋白質之間的1.4萬個直接相互作用。該互作組是由蛋白質和「相互支持」的其他細胞組件所構成的一個網絡。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一開始,一些新出現的微生物,比如某些種類的病毒可能會讓共同祖先們的免疫系統崩潰,讓一些個體生病或者死去。但是經過了上百萬年的時間,共同祖先們就逐漸進化出了一套應對這些病毒的免疫機制,就能和這些病毒和平相處了。也就是說,有很多很多的病毒可以待在他們身上,感染他們,但是已經不會讓他們生病了。在這個階段,人類和黑猩猩都擁有了同樣強大的免疫力,可以抵禦多種病毒的侵襲。
  • 研究揭示魚類天然免疫受體NOD1抗病毒作用機制
    核苷酸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員NOD1是經典的抗細菌相關的胞內模式識別受體,儘管已有研究顯示脊椎動物的NOD1參與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這個答案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不管是普通的感冒還是水痘,或者是其他的病毒。其在自然界十分常見,它們的數量遠比地球上的任何生物數量都要多。一旦感染卻很難治療,因為抗生素對它們基本不起作用。原因是病毒不像我們習慣的其他生物那樣是有生命的。事實上,我們很難將其歸類為「有生命」或「沒有生命」。這是為什麼呢?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
    如果我們得到了某種疾病患者的蛋白質組,相當於我們已經拿到了疾病患者體內蛋白質分子層面的「畫像」。通過對該「畫像」的解讀,就可以看出疾病患者體內蛋白質表達、相互作用等「相貌」特徵,通過與正常生理狀態下蛋白質組「畫像」相對比,二者 「相貌」的差別就能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機理。
  • 科學家破解基孔肯雅病毒入侵機制—新聞—科學網
    E蛋白與其細胞受體MXRA8分子的相互作用機制,揭示了此類病毒入侵細胞的分子機制,為抗病毒藥物開發及新型疫苗設計提供了新靶點。   病毒侵入細胞的第一步依賴於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受體的相互作用。過去的研究認為,CHIKV等多種致關節炎甲病毒囊膜表面含有80個三聚體形式的刺突E蛋白,每個三聚體由三個E1/E2二聚體組成,其中E1蛋白參與膜融合,E2蛋白參與受體的結合。
  • 生物|病毒在顯微鏡下竟然這麼美
    病毒起源於何時尚不清楚,因為病毒不形成化石,也就沒有外部參照物來研究其進化過程,同時病毒的多樣性顯示它們的進化很可能是多條線路的而非單一的。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於質粒(一種環狀的DNA,可以在細胞內複製並在細胞間進行轉移),而其他一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
  • 我國已知蚊媒及其病毒圖譜繪製完成
    蚊子可攜帶或傳播數百種病原,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因蚊子的叮咬而染病喪命。其實,不止人類,陸地上其它大部分哺乳動物,也都飽受蚊蟲侵害。
  • 我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研究者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神秘的「莖尖脫毒」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人們往往更熟知那些在動物尤其是人類之間傳播的病毒。但你知道嗎,植物也非常害怕病毒。植物一旦萌發以後,不能移動位置,是一種固著生長的方式。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3:03:13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4:02:3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組、施一研究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Paul R.
  • 縛住病毒,基礎科學家可記一功
    半月談記者 朱涵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面對突然襲來的兇險疫情,在臨床醫學與病毒短兵相接的戰場之外,還有另一條戰線,基礎科學家藉助冷凍電鏡,正努力探察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
  • 看不見的病毒最初是如何被人類發現的?科學家花了整整41年
    他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指出:「菸草花葉病毒被認為是一種自催化蛋白質,就目前而言,它的增殖可能需要活細胞的存在。」「該蛋白質的分子量,大約是幾百萬。」在西門子公司於1939年首次推出實用電子顯微鏡之前,科學家們雖然有足夠的證據斷定菸草花葉病毒是一種不同於細菌的微粒,但一直無法藉助光學顯微觀察到病毒。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nbsp&nbsp&nbsp&nbsp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為了對抗病毒,人類免疫系統都進化出哪些機制?
    I型幹擾素的信號轉導下遊有很多抗病毒基因,比如說有一些是A酶,能夠直接切斷那些長鏈的RNA,自然就不能進一步作為模板來複製,病毒複製就會受到抑制。I型幹擾素從任何一個細胞產生,可以作用在它旁邊的細胞,一個細胞如果被感染了,它產生這種抗病毒機制,就會使旁邊的細胞都處於更高的警戒狀態,增強抗病毒能力。所以細胞有模式識別系統使得它本身產生了固有抗病毒機制。在最開始與病毒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