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花開嫣然,「新花城」武漢等你來遊!

2020-12-20 農民日報

無論從哪個維度上度量審視現代化進程,城鄉關係始終居於核心。如何處理協調這一基本經濟社會關係,大體決定了一國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城鄉分野,則此長彼消,城市擴張繁榮的背後是鄉村的萎縮衰敗;城鄉融合,則互促共生,城市的「洋」與鄉村的「土」各美其美、相得益彰。

初春的湖北武漢,城裡高樓櫛比、車水馬龍,櫻花淡淡飄香,鄉間青磚黑瓦、清流潺湲,十裡桃花灼灼,城鄉關係的和諧圖景暖意融融。

2018年的兩張權威評選榜單,為此添加了鮮明註腳:

——武漢首次入選「中國十大賞花目的地」,千萬賞花遊客紛至沓來,「新花城」武漢蜚聲國內外,這座千年古城、工業重鎮多了一張新的城市名片,有了一個新的城市形象;

——在「武漢最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十大賞花名地」評選中,來自黃陂、新洲等新城區的鄉村賞花遊景點佔據7個名額,成為武漢發展賞花經濟、涵養城市品位的「主力軍」。

由是觀之,我們當有這樣的信心,推進城鄉融合,鄉村煥發生機,便極有可能在鄉野田間上激蕩出一股「再反哺的力量」,為城市發展、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脈動。

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又是一種怎樣的探索?記者日前來到武漢走訪調查、邊行邊思,尋找一個通往城鄉融合的「春天故事」。

培育賞花遊新業態,

打造武漢「新花城」城市名片

一張城市名片凝結著一座城市經濟發展、歷史文化的精華,要經過時光的沉澱打磨才能鑄成。武漢發展賞花經濟、打造「新花城」從規劃出臺到譽滿全國,僅用了短短五六年功夫,速度之快、成效之著令人稱嘆!

可實際上,武漢這樣一座名城重鎮,在湖北旅遊業中一度處於「中轉站」的尷尬位置,遊客到武漢「登一下黃鶴樓,看一眼鸚鵡洲」,就轉道去了三峽、神農架、武當山等景區。

一場高鐵與櫻花的「邂逅」,意外地扭轉了這一局面,武漢喜迎八方來客盈門,不再望著遊客背影遠去而嘆息。

2009年底,我國第一條高鐵——武廣客運專線開通,350公裡的時速「壓縮了時空」,廣州到武漢只要3個多小時。2010年春天,在武漢一些旅行社組織下,開始有廣州遊客乘高鐵到武漢大學、東湖公園看櫻花,由此拉開了武漢賞花遊的序幕。

原本閨閣深藏的武漢櫻花,以爛漫如雪、燦若雲霞的繽紛景致,看呆了「老廣」,走紅了網絡。賞櫻潮直接催生了武漢全城賞花遊,就連黃陂、新洲等新城區的鄉村賞花遊也嶄露頭角。2011年,武漢賞花遊遊客就達到500萬人次以上。

「武大櫻花開了,半個武昌癱了」,武漢賞花遊甫一火爆,景點交通擁堵、食宿設施不足等問題便浮現出來。而深層次的問題則是「品種少、花期短」,遊客大多只能在春季觀賞櫻花、梅花等少數品種,這是制約武漢賞花遊產業成長壯大的瓶頸所在。

「不能讓外地遊客只擠在東湖、武大看櫻花,要想方設法讓遊客多看看武漢。」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端出「大盤菜」,做活賞花遊。把目光轉向天地更為廣闊的農村,打造鄉村賞花遊,形成四季花開的旅遊路線,讓遊客多一種體驗、市民多一項休閒、農戶多一份收入、城市多一張名片。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2012年8月20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武漢市賞花遊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把武漢打造成一座「新花城」,將賞花經濟發展成集城鄉景觀建設、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文化傳承等於一體的新興產業,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到2020年,年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賞花遊綜合收入達到200億元。

「一枝花帶動一座城」,武漢的這一判斷、決心和期冀,來自於對資源區位的清晰把握、對賞花經濟的價值洞察和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強調:

——武漢八川聚集、山嶽縱橫,日照足、氣候潤、品種多、花期長,冬詠梅花春賞櫻、荷開盛夏秋有菊,月月有花、季季可遊;武漢居「九省通衢」要衝,承東啟西、貫南通北,立體交通網絡完善,遊客往來便利快捷;

——武漢致力於打造現代化大都市、旅遊中心城市,發展賞花經濟可謂「四兩撥千斤」,是城市美化扮靚、城市生態涵養和旅遊轉型發展有機結合的多贏之舉,在提升城市的品位、形象中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宜居感。

——「重中之重」看湖北,在重視「三農」工作的濃厚氛圍中,武漢敏銳地洞察到賞花經濟「靚城興鄉」的獨特價值,果斷地將其上升為賞花經濟統籌謀劃,從而把賞花遊問題的解決轉變為鄉村旅遊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

方針既定,奮力前行。武漢一張藍圖幹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以城鄉融合為導向,逐步走出一條「規劃全域化、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的賞花經濟成長之路。

賞花遊的「先鋒隊」在城市,

而「主力軍」在農村

當武漢決心做大做強賞花經濟之時,舉目四望,河南洛陽、江西婺源、湖南長沙等一眾賞花勝地早已是「群芳爭妍」。而要短期內從這「萬花叢中」脫穎而出,對於賞花遊起步晚、名氣弱、規模小的武漢來說,這無疑是一張極具難度的「考卷」。

武漢破題著墨之處,在於城鄉融合發展賞花遊。「擦亮武大櫻花遊金字招牌把客人吸引來,拉長鄉村賞花遊產業鏈把客人留下來。」武漢市副市長龍良文總結道,全市大力推行「規劃全域化、全域景觀化」,城鄉一體化布局了「一核兩園六區」,構建起步移景異、四季花開的產業化競爭優勢。

以舉辦2015年第十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為契機,武漢在中心城區大手筆營建了以園藝博覽園為核心,連通張公堤森林公園、東湖賞花園的賞花遊集結地,並配套18個鮮花主題公園、11條景觀花街及環城觀綠賞花帶等,形成了「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城市花海景觀生態,「新花城」隨之聲名鵲起。

「發展鄉村賞花遊,是構建『新花城』四季花開旅遊優勢的關鍵。可以說,武漢賞花遊的『先鋒隊』在城市,而『主力軍』在農村。」2013年赴任起便參與賞花遊工作,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譚本忠對此體會頗深。

那麼,鄉村賞花遊的重要性如何體現和保障?在機構設置上!在武漢市賞花遊發展領導小組中,組長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全市賞花遊發展規劃編制及組織協調工作,保證了政策支持的傾向性和精準性。

按照「一區一重點品種」,武漢根據新城區各地農業資源特點規劃出六大山水田園賞花區,即蔡甸區蓮花之鄉、江夏區花木之鄉、黃陂區山花之鄉、新洲區桂花之鄉、東西湖區桃花之鄉、漢南區玉米之鄉。

在具體建設中,武漢注重「景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能利用自然地貌的不新增用地,多利用荒地、薄地、林地,多種好看又實用的花木,拉長產業鏈條。

在蔡甸區消泗鄉,冬日無閒田,收完晚稻的農民稍作歇息就會在地裡播下油菜籽。待到來年三月,5萬畝油菜花盛開,大地茵綠燦黃,春風十裡飄香,是武漢賞花遊十大名片之一。2018年,消泗油菜花節共接待全國遊客55萬餘人次,帶動群眾增收1億元以上。

通過引進新品種、分期播種,消泗油菜花實現了提前「爭春」、花期延長。而到四月油菜花期結束後,還可將油菜收割、裹包作青貯飼料,填補冬春飼料不足的空當。「利用冬閒田種植油菜,發展了賞花遊,形成了『稻-油菜-稻』耕作模式,農民收入翻番。」蔡甸區副區長肖建華說。

城鄉「一盤棋」理念,始終貫穿在武漢賞花遊建設當中。按季節、花期、品種有機搭配,武漢推出了10條「繁花次第開」的賞花遊精品路線,如珍珠項鍊般將「一核兩園六區」城鄉景點串在了一起,為鄉村導流遊客,為遊客增加體驗。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將農事節慶作為推介鄉村賞花遊的重要抓手,已推出江黃陂杜鵑花節、夏荷花節、新洲花朝節、蔡甸油菜花節等十大節慶,培育出杜鵑、桃花、桂花、油菜花、荷花、櫻花等十大賞花品牌,實現了月月有賞花會節、周周有賞花活動。

為解決鄉村賞花遊中行路難、停車難、入廁難等問題,武漢出臺了《賞花遊(休閒農業)建設與獎補標準》等扶持政策,鼓勵農家樂、休閒遊合作社、旅遊特色村等提檔升級。

2018年,武漢以花為媒的鄉村休閒遊遊客達到479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57億元。這股來自鄉野田間的力量,助推武漢「新花城」完成了從一花遊到百花遊、一景遊到全城遊、一季遊到全年遊的蝶變。

園區集聚發展,

賞花遊向賞花經濟升級

109省道穿越新洲區倉埠街道路段,有一條50裡長的「桂花長廊」,逶迤遠去,蔚為壯觀,總面積超過兩萬畝。三秋桂子花開時,漫天花香惹人醉。

「拉長產業鏈、培育新業態,倉埠基本完成了由賞花遊向賞花經濟的產業化升級。」新洲區區長劉潤長說,目前有41個苗木花卉種植園集聚發展,產業鏈從賞花遊、農家樂延伸到種苗培育銷售、桂花酒茶加工,再拓展到園藝編織、旅遊康養等,帶動附近農民在園區務工的就有3000人,年增收4000萬元以上。

在武漢鄉村賞花遊中,如倉埠「桂花長廊」一樣做大規模、做強產業的相當常見,可以說是,「連方成片規模大,千畝萬畝有名堂。產業鏈條延伸長,三產融合百業旺。」這大大顛覆了人們對鄉村旅遊「吃農家飯、賞田野花」的刻板印象。

「其實,武漢鄉村賞花遊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也曾遇到『小散亂』的低水平發展問題。」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舒炎發說,為此,武漢加強資源整合力度,開展「存量抓升級、增量抓轉型」行動,圍繞以花為媒的鄉村休閒遊產業鏈開發,深度推進三產融合。

在這一行動中,武漢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市場主角的協同作用,建立了以大型生態旅遊景區為龍頭帶動,美麗鄉村為重要載體,集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的鄉村賞花遊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產業集聚化、集聚園區化」的發展路子。

2013年-2018年,武漢市級財政累計安排賞花遊專項資金4億元,撬動社會投資近30億元,打造出了四季吉祥濱江賞花帶、江夏區五裡界梁湖賞花大道、蔡甸區索河十裡荷花長廊、漢南楚湘農業園等80多個重點項目,鄉村賞花遊向著集聚化、園區化邁進,面貌為之一新。

其中,以「花木蘭故裡」而聞名的黃陂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堪稱「集大成者」。18.6平方公裡的核心景區中,分布著木蘭草原、農耕年華、木蘭玫瑰花園、木蘭花鄉等14個A級景區,獲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範區」。

想看花,這裡有木蘭雲霧山裡萬畝杜鵑花、木蘭清涼寨10萬株野生櫻花;想看草原,這裡有華中唯一草原風情景區木蘭草原、大型古裝實景劇《花木蘭·雲中戰歌》;想看森林,這裡有幽谷深澗、浪漫山水的國家森林公園木蘭天池。

黃陂區委書記曾晟介紹,通過打造130公裡的旅遊交通環線,實現15分鐘可到達一個景區、兩個小時串聯所有景區,4個4A級景區得以合併升級成為5A級景區,構築起賞花踏青、現代農業、養生養老、文化創意、體育運動等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體系,從「門票經濟」轉變為「產業經濟」。

為讓農民共享旅遊產業發展紅利,黃陂區大力推行「業主+村組+農民+行政組織」的「景區帶村」開發模式,開展「三變」入股分紅,實施「村景融合、農旅結合、精準扶貧」,建成休閒特色集鎮6個、休閒專業村58個、休閒山莊168家,15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

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大,助推著武漢賞花遊向賞花經濟跨越。目前,武漢鄉村休閒遊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產業規模、接待人次、綜合收入、就業帶動分別處於第4位、第4位、第4位、第3位。

連通「三鄉工程」,

城鄉互促共生

小朱灣,江夏區梁子湖畔的一個小村子,有著「三鄉工程」發源地之稱。記者尋跡而至,採訪了解後發現,這裡竟也是武漢鄉村賞花遊與「三鄉工程」的歷史交匯地。

2014年,賞花遊的春風吹到了小朱灣,薰衣草園、七彩花海等景點在周邊陸續開園。「發展賞花遊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契機,原汁原味地保留荊楚特色民居風格也可以豐富賞花遊的鄉村體驗。」江夏區委書記王清華告訴記者。

經過舊村改造,小朱灣由一個雜亂破敗的「空心村」變身為幽靜恬淡「明星村」。小橋流水、綠樹環繞,蜿蜒的石板小道五六條,青磚黑瓦的農舍十幾家,頗有傳統村落的田園詩意。

2016年4月,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許剛來到這裡租下一套350平方米的空閒農房,辦起了國學培訓的新民書院。這一市民下鄉租住空閒農房安居創業、農民增收多條門路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在2017年被提煉概括為「三鄉工程」——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細梳脈絡,我們不難發現,賞花遊與「三鄉工程」具有內在一致性、連續性。賞花遊的發展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景色更美了,房屋亮堂了,道路寬敞了,廁所不臭了……這構成了實施「三鄉工程」的邏輯前提。事實也是如此,武漢公布的「市民下鄉」推薦村莊中,大多數已經納入美麗村灣建設。

在賞花遊的帶動下,武漢市目前建成黃陂木蘭生態旅遊區、新洲桂花大道、江夏梁子湖等8個美麗鄉村發展片帶,打造了黃陂區杜堂村、新洲區孔子河村、蔡甸區九如鯉村等75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灣),另有140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在實施之中。這為「三鄉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堅實而廣闊的落腳地。

2017年4月,武漢出臺支持「三鄉工程」的「黃金20條」「鑽石10條」,利用空閒農房發展農業共享經濟等指導意見,規範農房租賃,並扶持社會力量發展鄉村旅遊。

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能人」葛天才,是先行者之一。2015年,返鄉創業的葛天才瞄準杜堂村靠近5A級木蘭山風景區的優勢,建起了面積近4000畝的「木蘭花鄉」。

2017年,葛天才抓住「三鄉工程」時機,帶領杜堂村113戶村民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空閒農房按1600元/平方米價格入股,統一改造保持古樸味道。按照「一房一院一地送旅遊」,共推出生活配套、個性獨特的共享民居142套,成功籤約市民下鄉86人,籤約共享農房77套,涵蓋了電商、民俗、非遺泥塑和文化博物館等經營內容。

在葛天才的榜樣帶動下,大批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就業創業、各類社會人才紛至沓來,鄉村成了人才集聚的窪地,人氣越來越旺,新業態越做越多。2018年,杜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

在新洲區靠山小鎮,「漢字造夢」團隊將漢字玩向世界;在蔡甸區大集街天星村,近百名國內外知名網紅主播落戶花博匯創業;在江夏區梁子湖畔,共享農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截至2018年底,武漢市組織實施「三鄉工程」的行政村達到618個,吸引社會資金156.89億元,建設共享農莊2085戶,實現農民增收25.97億元,其中開展「三鄉工程」的貧困村達到94個。「三鄉工程」正在成為撬動武漢鄉村振興的一場宏大實踐。

一枝花連通城鄉,一枝花催生百業。賞花遊儼然已成為武漢市農業農村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豐的支柱產業,在涵養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中,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譜寫出一曲新時代的城鄉融合之歌。

三月春光,花開嫣然,「新花城」武漢等你來遊!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農民日報記者 何紅衛 馮克

李純 樂明凱

圖片:新華社

編輯:高雅

更多精彩內容

下載農民日報新聞客戶端

三農|資訊|問答|直播|報紙

掌握三農動態

見證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三月的春光,草長鶯飛,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三月的春光,草長鶯飛,萬物都展現出重生的喜悅。暖風撫摸著花香四溢的季中校園,一抹抹靚麗的身影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河邊、公園、校園、山村,都城春意如約而至,還有什麼,比明媚的春光更讓人有奔跑的欲望掌賞聘小編帶你選選你的花語,在都城的路上一起追逐!
  • 三月三日天氣新,春光和美忙踏青
    春風化雨催嫩綠,陽光攜露花又來一路和風撲向面,聞香沁脾樂開懷春天的腳步一路走來,走到了三月三這個特別的日子三月三又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是一個有詩意的日子。三月三,一片翠綠,明媚的陽光,絢爛的大地,一路踏青賞花,豈不美哉三月三,河流輕緩,清澈溫暖,臨水暢飲,歡樂無比三月人間,等花也等你陽春三月,春光正好,春意正濃春天裡的三月,稚嫩的小朋友們著放風箏,青澀的少男少女
  • 古詩句中暗藏的古風好名字,藍忘機、花城的都在詩中
    古詩句中暗藏的古風好名字,藍忘機、花城的都在詩中~古詩詞中有很多風雅而又獨特的字眼,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個古風韻味滿分的好名字,很多人物的名字都可以在古詩中遇見,下面就來領略一下吧!花城花城柳暗愁幾人,東方風來滿眼春。——《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三月》花城,花開滿城。洛冰河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春回大地 花開中國】三月春光美 田園好風光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晏勇 涇陽臺 薛斌 張宇 程剛 寶塔區 賈旭淵 鬱小鵬) 三月春光美,繁華似錦滿城春,一起走進今天的《春回大地 花開中國》。延安寶塔在延安市寶塔區,漫山遍野的桃花爭相盛開,用豔麗的色彩裝點黃土高原上迷人的春光。
  •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願所有花開,不負等待
    三月,撥雲見日,武漢重啟黃鶴樓屹立千年,風雨過後,笑看彩虹。武大的櫻花,沒有等到人山人海,依然盛放。街道人多起來了,小店開了,地鐵公交車通了,熟悉的武漢話又來了……這是正在甦醒的武漢,人間煙火,最暖的凡人心。告別疲累的三月,迎來四月,武漢整裝待發。
  • 散文 | 心如輕帆 丨掬一捧春光, 淺笑嫣然
    不變的是花朵們,年復一年踏著不變的步子,來和春光相約。       小城的花事,初是一點一點尋的。不經意間,梅園裡梅開零星,繼而它們或仰、或俯、或傾,或倚,千姿百態,蒼古雅靜,清香遠溢。接著,樓下的玉蘭悠悠地長出花苞。大大小小的花苞一律向上。似乎在漫不經心中,矜持地張開花瓣。在微涼的春暉中,身姿清雅,輕歌曼舞。
  • 八首海棠詩,三月好春光
    那麼此時就該海棠花登場,它接著來把人們的庭院和遠處的原野染成深深的胭脂顏色,直到最後和荼蘼花一起把春天送走。海棠花是美麗妖嬈的花,它既大方,又羞澀,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詩人最為鍾愛的花種。詩人像吟詠梅花、菊花那樣來吟詠海棠花,賦予海棠花以美好的品格。我們都是愛花的人,同時也是喜歡讀詩的人。
  • 你來了,春光便亮了(詩歌)
    你來了,春光便亮了不需要特別的禮節一片綠色,便和春天相遇半夜的雨,一滴一滴匯成晨曦一片春湖你來,春光便亮了不需抬頭,便聽見百鳥啼春雨水潤朗櫻花的雙眸春天,一片接一片在旁邊盛開春風把天空脹破從窗隙裡擠進來告訴我,你在約我踏青去
  • 看你花開嫣然,品讀你的悲歡!
    我是曉雨,你喜歡詩詞,就來找我。你我都是詩詞美文愛好者,我可以為你賦詩填詞!你是我前生的一朵桃花,帶著上一世盛開的記憶,停泊在今世塵煙的渡口。綻放的每一個曾經,只為怡養上一世的誓言。你是我前生的一朵桃花,懷揣稚嫩的蓓蕾,身披彩色的霓裳,嫋嫋而來。不管哪種姿態,我都欣喜,償還的都是上一世溫婉的眉眼。
  •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花開時
    告別了二月的喧囂,伴著和風細雨,春光瀲灩的三月已經向我們輕輕走來。三月,草色返青,樹木欣欣,三月,春水正生,春林正盛,三月,春暖花開,奼紫嫣紅,正是人間三月天。只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三月,春風含笑,柳絲如煙。那就和我隨著這一首首優美的愛情詩歌,一起去欣賞這春花爛漫的美麗!
  • 陽春三月,送你30首明媚的詩詞
    農曆三月,每一天的春光都那麼明媚▼三月初一2020/3/24 周二春雨濛濛來,花時昏昏過嘆之,作此,乃三月九日也是日,楊花甚盛,蓋風雲花落花開,等閒不管流年度。》三月十九2020/4/11 周六花事今如許,春光又一年恰逢新雨後,難得薄寒天宿酒朝猶殢,輕陰晝欲眠
  • 三月桃花雨
    三月桃花春光有意暖融融,渲染桃花一樹紅。放眼分明才吐豔,回眸卻是綠蔥蔥。畫作春揮毫點翠約花開,抖弄胭紅粉蝶來。逝水無聲英不落,東風有意四時裁。人間三月天拂柳春風蕩錦綢,波光瀲灩泛輕舟。溢如玉液詩中醉,翩若驚鴻夢裡遊。蝴蝶採花甜蜜蜜,鴛鴦戲水樂悠悠。蓬萊鏡影呈天色,瑞氣雲霞居上頭。
  • 你好,三月!你將看到這樣的邳州!
    本是一年中最短、最熱鬧的一個月今年卻過得格外漫長、冷清二月疫情肆虐空城下彰顯了邳州人的眾志成城有人衝鋒在前有人堅守一線有人逆流而上邳州人用愛心和力量堆砌成一道「守護牆」冬天終會過去春天已經到來明媚的三月
  • 願疫情早日去,辛夷花開遲,趁你我還好,不負春光不負卿!
    三月,是辛夷花盛放的季節。在我家附近有一處山谷,是一大片的辛夷花原始森林,方圓幾十公裡範圍內,生長著6萬多株辛夷花樹,最古老的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100年以上的樹齡也有上萬棵。山谷海拔落差將近800米,每年的三月間,辛夷花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次第開放。群山之中,顏色各異的辛夷花海延綿數十裡,落英繽紛,鶯啼燕囀,花林農舍,炊煙嫋嫋,遠方的朋友們都會如約而至,一起踏青賞花,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三月,山谷裡有些冷清,漫山遍野的辛夷花已爭相綻放,但是卻不見了朋友們的身影。
  • 陽春三月,每天送你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安排啦!
    >陽春三月都充滿生機有著溫柔的風,和煦的光一春芳意,三月和風每一天的春光都那麼明媚▼三月初一嘆之,作此,乃三月九日也是日,楊花甚盛,蓋風雲花落花開,等閒不管流年度。》三月十九2020/4/11 周六花事今如許,春光又一年恰逢新雨後,難得薄寒天宿酒朝猶殢,輕陰晝欲眠
  • 他們於春光中綻放,賦詩禮讚盛世之美
    邀得玉苑瀟湘客,一笑嫣然行令來。曲尺觀李花文/稅明清一目銀光一嶺花,枝頭白絮賽雲霞。滿園春色情無盡,但使芬芳醉萬家。曲尺觀李花文/盧成炎二月李花開,翩翩彩蝶來。追風香帶雪,著露袖藏梅。客醉瓊英路,歌飛白玉臺。
  • 【春回大地 花開中國】花開好時節 美景三月天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王一霖 乾縣臺 王震 瀾鵬 昕玥 鎮安臺 孫建軍)花開好時節,美景三月天,節目最後一起走進《春回大地 花開中國》,感受春意盎然三月天。鹹陽乾縣一夜春風,鹹陽乾縣上旦村萬畝梨花綴滿枝頭,一簇簇,一層層,在和暖的春光下,如雪如玉,璀璨晶瑩,果農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享受著春的希望。商洛鎮安在秦嶺南坡的木王山,萬畝杜鵑花透著盎然的春意, 花兒或紅或白,或粉或紫,一簇簇,一片片,在綠葉映襯下更顯嬌豔嫵媚。
  • 春來三月桃花夢,紅塵無處不花香
    融進三月,這個綻放新生的世界裡,品讀三月的靈魂,找尋生命的奇蹟。三月,一個溫暖的季節,桃花多情,將心事嫵媚,於是,匯聚繽紛,便醞釀成壯觀的歌舞盛會。三月,風起的季節,風的多情,託起了夢想。三月,明媚的季節,春光嫵媚了百花的笑靨。三月,充滿希望的季節,田野是春的歸宿……三月,折一朵桃花,踏歌而行,一剪春風,一抹春情,我在明媚的春色中,低眉,淺笑如斯。
  • 習水花開 不負春光,邀君一同「雲賞花」
    習水花開 不負春光,邀君一同「雲賞花」 發布時間:2020-03-14 16:06:31   作者:羅旭 本網記者 李雪   來源:多彩貴州網
  • 武漢50萬株櫻花樹綻放 20餘個賞櫻片區1天迎客30萬
    23日,櫻花盛開後的第一個周末,武漢迎來今春賞櫻高峰,武漢大學、東湖櫻花園、清涼寨、堤角公園等20多個賞櫻片區春潮湧動,各主要賞櫻景區數據顯示,一天超30萬人共赴這場美麗的約會。攜程旅行網統計,連續5年來,武漢的預約賞櫻熱度都名列全國第一。陽春三月,賞櫻時節,大數據亮出武漢「櫻花第一城」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