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相思太苦,還不如給小編加個關注呢!
李白最多情的一首詞,共出現5個「相思」,開創詩詞新格式
古代詩詞中表達相思之情的作品很多,可一生豪放不羈的李白似乎並沒有誰可以讓他牽腸掛肚,詩詞中也很少出現「相思」這樣的字眼。遍查李白詩詞,唯一例外的有一首詞,詞中不僅接連出現5個「相思」,而且思念之深,仿佛滲入肺腑,吞噬一切。這首詞就是《秋風詞》,又名《三五七言》。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這是該詞中的名句,後世流傳甚廣,可能大家都很熟悉。萬般思念卻不知何時能夠相見,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傷懷呢!那麼李白到底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抒發這種深切的思念呢?又是何物勾起了他的相思之情呢?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秋風清冷,朗月當空,一地枯葉被風捲起,沙沙作響,樹上本已棲息的寒鴉又被驚起,發出陣陣悲鳴。「秋風」、「明月」、「落葉」、「寒鴉」等意象放在一起,營造了一個足夠悽涼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任誰都會生出一絲悽涼孤苦的情感,更何況詩人李白心中還有所思,他在如此境地瘋狂思念遠方的那個人,簡直要失去理性。「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走進相思這扇門,必定要嘗到相思之苦,長相思會陷入長時間的回憶之中,短相思這種思念程度也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早知道思念如此牽絆人心,還不如當初不要相識。

想不到狂放自由的李白也有如此柔腸百轉的時刻,這首詞似不是出自他之手。但詞作格式的瀟灑不受拘束也只有李白能做的出來。《三五七言》是根據詞作的格式命名的,全詞運用三言、五言、七言的行文格式,為詩詞作品開創出一個類似於模板化的套路。後來有很多人競相模仿,但也只有李白透悉音律,作詞符合格式規範卻又不受規範約束,凌駕於刻板的規矩之上,揮灑自如。

看完這首小詞,大家有沒有感覺跟小編一樣似乎重新認識了我們的「詩仙」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