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2020-12-05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中新社臺北10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北故宮博物院8日慶祝建院9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一行受邀出席,並表達了共同推動文明進步、和平發展的願望。

  慶祝活動上,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還和婁瑋一道,在正館向當天前來參觀的海內外遊客發送壽桃,分享故宮90歲生日的喜悅。

  回顧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馮明珠8日表示,感恩當年負責文物運輸的故宮前輩,他們保護文物免受日本侵略摧殘,運送部分文物來臺、延續文化傳承,並將故宮人的專業精神和文物知識傳承下來,成就今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聲望。她也感恩在烽火戰亂中捍衛文物安全的將士以及歷年來文物捐贈者化私為公、豐富了故宮典藏。

  婁瑋介紹,自2009年兩岸故宮博物院院長首次互訪,到今年,雙方已經和即將合作舉辦五次大展和五次研討會。引述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話「從開始『少了寒暄』到『心照不宣』,從『心照不宣』到『心心相印』」,他表示,這是兩岸故宮人情感歷程真實的寫照。

  婁瑋表示,兩岸故宮同根同源,有著天然的、隔不斷的血脈聯繫,相信雙方共同努力,定能在推動文明進步及和平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10月之際,臺北故宮為慶祝建院90周年精心策劃「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及「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其中,北京故宮提供了8件郎世寧重要作品參展,與臺北故宮院藏品一同完整呈現這位宮廷畫師的藝術面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慶建院90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慶建院90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0 16:59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臺北1月10日電(記者 許雪毅、陳斌華)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
  • 兩岸攜手出版「三希帖」慶故宮90周年
    原標題:兩岸攜手出版「三希帖」慶故宮90周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及由北京故宮典藏的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與東晉王軕的《伯遠帖》,因乾隆皇帝收藏於紫禁城內的「三希堂」而聞名於世。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獻禮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官窯·金琺瑯·紫砂壺」隆重問世
    時至今日,作為藏有180餘萬件文物的皇家文物寶庫—-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僅有一盞沒有壺嘴和壺把的殘器,如果再不加以搶救挖掘,很可能出現後人永遠無法看到完整皇家琺瑯紫砂壺的危險……為了隆重獻禮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作為「故宮學」研究的專業權威機構,中國故宮文化研究院中國故宮文化研究院主辦,中國文物學會仿複製委員會協辦、景德鎮陶瓷藝術美術館全程執行。
  • 臺北故宮將向北京借30餘件文物
    昨天,故宮[微博]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會見了來訪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計劃向北京故宮商借部分文物到臺北故宮辦展;臺北故宮擬將部分數位化文物資料提供給北京故宮。 出借文物包括乾隆時期收藏的鐘表 此次馮明珠來京,將再度向北京故宮商借部分文物,為即將於今年10月在臺北故宮舉辦的「乾隆皇帝的藝術品位」特展做準備。 馮明珠透露,目前雙方初步達成意向,北京故宮將借展30至40件左右文物給臺北故宮,其中包括乾隆肖像,乾隆時期收藏的較大型的鐘表等。
  • 臺北故宮南院年底試運營,「翠玉白菜」不一定南移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從規劃設立至今已有15個年頭,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今年12月28日,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的南院區將揭開其面紗,開館試運營。院長馮明珠透露,此番開館試運營將作為今年故宮90周年院慶(1925年北京故宮建立)的最大獻禮,試運營將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她預計,第一年就將吸引超過100萬的參觀人次。
  • 兩岸故宮博物院共慶90年 將推郎世寧特展
    據新華社臺北1月10日電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9日披露,該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攜手舉辦一系列院慶活動。  她說,兩院現已籤約的一個重要活動是將在今年10月推出的「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到時將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借8張郎世寧的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 北京故宮元宵賞燈預約火爆,島內感慨:「去中國化」害了臺北故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植樹 與嘉義縣長大和解
    臺北故宮南院全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嘉義縣長張花冠三年前為了臺北故宮南院無法如期開館,炮轟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承諾跳票,還設置跳票計時天數的廣告牌;昨天馬到臺北故宮南院植樹,張感謝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在她縣長任內完工試營運,雙方互動融洽上演大和解。
  • 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將開放壽康宮、慈寧宮 舉辦18個展覽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適逢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日前,人民網強國論壇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進行了專訪。單霽翔在訪談中談到,「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這個宏偉目標主要是圍繞故宮安全開展的,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他希望能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際,完成「故宮整體修繕」和「平安故宮」工程。
  • 「南院」是冷宮也是棋子,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臺灣記者的鏡頭裡,「南院」展場空空蕩蕩,老百姓在「南院」園區曬娃、溜狗、散步,就是不進展場。花錢巧語騙記者第一次接觸「故宮南院」是2007年。聽說奧運會發起人顧拜旦先生邀請中國參加奧運會的信件收藏在臺北故宮,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前,記者從新聞角度出發申請採訪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新華網臺北2月25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5日向媒體透露,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今年年底對外開放,新的一年將獻上諸多精彩展覽,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獻禮。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臺北故宮南院 璀璨登場
    歷時15年建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28日解開神秘面紗,正式開門迎客。臺北故宮舉行了盛大的開館儀式。 故宮南院位於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太保。南北故宮有何異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本院集千年皇室精華,涵括器物、書畫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故宮南院則定位「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結合臺灣本地文化展品。
  • 原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北京故宮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位資深顧問——臺北故宮前任院長馮明珠(上圖),她在今年5月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職務後,7日正式從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手中接過了聘書,表示將對北京故宮有問必答,分享她身為38年博物館人的經驗
  •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受聘北京故宮顧問 陸委會認定其違法
    據臺灣「中央社」9月10日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受聘北京故宮顧問一職在臺灣引發爭議,陸委會認定馮明珠違法,且任內擅自縮短赴陸管制期,違反自行迴避規定,應由臺北故宮依法撤銷,重新核列管制期。對此,馮明珠當天晚間回應,將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發文為準,回臺後主動向臺北故宮說明情況,並配合調查。
  •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圖/中新網   在臺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臺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在這位學者型院長的任期內,臺北故宮南院於去年底開館試營運,在人流管控限制下,營運至4月30日參觀人數達62.3萬多人,超越羅浮宮朗斯分館,帶動了地方繁榮;臺北故宮的教育推廣、文創成果、國際及兩岸交流等,均有傲人成果。特別是在跟北京故宮文化交流方面多有推動。為肯定其在臺北故宮的貢獻,卸任前,馮明珠獲得一等功績獎章。
  • 故宮前任院長鄭欣淼:兩岸故宮的首次互訪是如何實現的
    【編者按】鄭欣淼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前任院長,在任期間,他率領故宮人清點了故宮的所有藏品,第一次摸清了故宮藏品的確切數量;並且實現了兩岸故宮院長的首次互訪。時值故宮建院90周年,鄭欣淼回憶了兩岸故宮的交流往事。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