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超融合自誕生以來,幾乎很快就贏得了市場各方的認可,並從一個相對較小範圍的應用領域,逐漸成長為目前企業構建軟體定義數據中心,乃至未來實現多雲管理架構中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撐平臺。
在此過程中,新華三也憑藉著技術優勢和不斷的創新賦能,為中國客戶認知超融合,並接受超融合,可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當然,超融合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是持續迭代的,特別是數位化轉型的深入,以及雲、大數據、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讓用戶的需求也隨著這些新技術的落地而出現了更多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新華三在最新發布的UIS 6.5超融合系列產品中,率先在業內聚合了AI、大數據、IoT等多種技術能力及百態行業雲場景化能力,為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一個具備全棧技術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ABC(AI、Big Data、Cloud)一體化超融合平臺,可以說引領了超融合市場又一輪的創新與升級。
在我看來,在這背後不僅是新華三與時俱進、積極響應用戶需求的最新舉措,更是它始終洞察整個超融合市場需求變化,在技術和產品上保持高強度自我迭代和進化的重要印證,這無疑讓新華三在未來的超融合市場中,實現「長跑」乃至「領跑」都將起到更加關鍵的作用。
進化與迭代
毫無疑問,超融合是過去幾年數據中心領域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根據IDC近期發布的《China HCI Market Key Vendor Analysis,2019H1》,按廠商收入統計,2019上半年中國超融合市場增長率為56.7%,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增長速度。
超融合系統之所以如此「受寵」,背後的重要原因是,超融合正在成為軟體定義時代下承載業務創新的重要平臺之一,但隨著超融合系統的快速發展,整個市場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具體而言:
一是,超融合場景從企業邊緣業務逐漸向關鍵業務滲透。過去幾年,超融合已經在邊緣和敏態應用場景中驗證了其穩定性和可靠性,但超融合的應用範圍絕非限於此,其正在進一步擴大應用範圍,逐漸進入企業核心關鍵應用,對主流資料庫、ERP,以及其他企業關鍵應用等均有良好的支持。
確實如此,隨著超融合系統在穩定性、可靠性和性能優化方面不斷進步,同時軟體方面也實現了持續的迭代升級,使得超融合在金融、電力、能源和交通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實踐和應用。
二是,AI和大數據成為推動超融合邊緣雲落地的新動能。在雲計算、大數據、雲原生應用乃至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今天,對數據「取、存、管」的新要求,在為超融合帶來了極大的市場增長空間的同時,也讓超融合系統在數據中心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特別是隨著AI和大數據的發展,很多雲服務會從原來的中心逐漸走向邊緣,這讓通過中心建模分析和邊緣實施決策的方式變為可能,但也給數據中心的工作負載帶來很多複雜的挑戰,而超融合系統可以有效解決這些計算密集型的任務,推動邊緣雲實現落地。
三是,核心技術的安全可控也將是超融合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特別是隨著過去幾年各種安全事件的不斷爆發,讓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可控變得「刻不容緩」,同樣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事實上,在Gartner此前發布的《中國超融合市場競爭格局報告》中,來自中國本土的廠商竟然高達7家,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超融合技術創新力量的強勢崛起,而作為中國超融合市場的引領者,新華三也需要在超融合核心技術安全可控方面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由此才能更好的推動中國超融合市場技術創新和應用的廣泛落地。
不難看出,無論是應用場景、技術趨勢還是市場需求三個維度看,超融合無疑在未來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同時這也就要求超融合系統必須能夠快速、輕鬆地向上和向下擴展,支持包括雲、AI、大數據等更多新應用的工作負載,但這也由此給市場中的技術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創新與超越
而新華三UIS 6.5超融合系列產品,正是為此「應運而生」的。新華三UIS 6.5超融合系列產品是面向企業和行業數據中心、軟硬體高度融合的雲化IT基礎架構,不僅遵循開放架構的標準,同時還首次把ABC能力融合到了UIS內,可以支持雲服務,大數據、AI、多租戶、分級管理、混合雲等功能,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是全方位的融合,新華三UIS 6.5超融合系列產品,把計算、存儲、網絡、安全、運維監控、雲業務等能力實現了統一的平臺管理,帶來了「融合交付,開箱即雲」的新體驗。
新華三UIS 6.5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虛擬化功能和資源池管理能力,獨有的內核數據加速、存儲塊多隊列等技術,可以極大提升業務在虛擬機中的運行效率;同時,UIS 6.5還可以通過軟體將伺服器本地硬碟資源進行整合,構建統一資源池,向上層應用提供塊、文件、對象統一存儲服務,滿足結構化、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等多類型數據存儲需求;此外,網絡安全虛擬化組件以 NFV 的形態為租戶提供網絡安全服務,可提供vFW、vRouter、vLB、vDBA、vACG、vNGFW、vWAF實現虛擬機流量互訪控制及安全防護,以及在雲計算環境下網絡設備的自動化部署,面向多租戶的安全隔離。
在此基礎上,UIS 6.5還集成一鍵自動化遷移工具,提供 P2V、V2V 的遷移服務, 幫助客戶原有業務快速上雲。而在運維管理方面,UIS超融合管理平臺也構建了扁平化、隨需而變、彈性可擴展的業務敏捷交付平臺,集成了自定義大屏展示、六大一鍵操 作、系統健康度模型、所畫即所得、首頁快捷方式等極簡運維操作,使運維可視化、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
其次,是全新技術的引入,UIS 6.5率先聚合了AI、大數據、IoT等多種技術能力及百態行業雲場景化能力,並以UIS 6.5超融合平臺提供的強大算力與海量存儲為基礎,以數據智能分析為手段,深度挖掘數據潛在價值,可以說為企業客戶提供一個具備全棧技術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ABC一體化超融合平臺。
其實,新華三之所以在業內率先引入ABC能力,背後的驅動力正是源於客戶的需求。目前,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這些新的技術在落地過程中門檻都相對很高,對數據量、算法優化度和計算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企業客戶希望能夠以一體化方案的方式,快速搭建一套高效的系統,避免技術成為這些新技術應用的瓶頸,由此也就有了這套能夠提供ABC能力的一體化超融合平臺的誕生。
最後,是全場景的覆蓋,新華三業界UIS 6.5超融合平臺,還提供了業界最為豐富的硬體產品系列,包括五大一體機系列、十二個硬體款型、數百種配件可選,可基於客戶業務靈活選擇,全系列硬體出廠預置 UIS 超融合軟體,消除軟硬體兼容性影響,只需30分鐘即可搭建超融合平臺,5 分鐘完成節點的橫向擴容,實現對客戶應用的全場景覆蓋。
例如,H3C UIS 3000 G3系列主打分支機構、 數據中心虛擬化、VDI等場景;H3C UIS 4500 G3系列,主打雲備份、融媒雲、大容量存儲需求場景;H3C UIS 5000 G3系列主打,高密場景、低成本高性能計算場景;H3C UIS 5000 G3系列主打高性能資料庫場景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目前新華三最為強大的超融合一體機,H3C UIS 9000則是提供了「一框即雲」的能力,並在市場中實現了四大突破,包括集成了計算、網絡、存儲、安全以及ABC等業內最全的IT組件;還在業內獨家提供了HDD BAY磁碟櫃,最大支持288塊硬碟;它也是業界唯一能夠提供內置獨立的UISM管理模塊,支持1:1管理的雙機熱備;同時,H3C UIS 9000還提供了業界最高的帶寬能力,單埠設計達100G,最高支持42TB的帶寬能力,真正滿足了用戶未來技術架構的長期演進。
不僅如此,新華三在超融合領域還對更多新業務的場景展開新持續的研發和探索。其中,在PasS領域,新華三就正在推動PasS/微服務與用戶業務、生態能力的結合,這不僅可以增強雲平臺的客戶黏性,同時也可以大大降低新技術的應用門檻;而在混合雲方面,新華三超融合平臺在未來也計劃提供CMP能力,以幫助企業客戶向混合雲、邊緣雲等新的領域實現平滑無感的進化和升級。
由此可見,新華三UIS 6.5超融合解決方案,真正為企業客戶加速數位化轉型起到重要的支撐性作用,同時新華三在超融合之路上的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也實現對新一代超融合系統的價值重構,更重新定義了中國超融合未來的發展之路。
優勢和勝勢
客觀的說,在ABC的新時代,企業客戶的需求正在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而不斷的改變,而新華三超融合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求變」,不僅是它不斷取得客戶認可的關鍵和根本所在,同時也是新華三優勢轉換為勝勢的重要體現:
第一,新華三在超融合研發投入上的深度和強度,保證了它在技術上和市場上的領先性。
實際上,從2013年進入超融合市場發布國產第一款超融合UIS 1.0以來,幾乎每年新華三在超融合領域都實現了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2015年UIS 3.0就在計算、存儲虛擬化的基礎上,集成了網絡、安全虛擬化,實現了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能力;2016年,新華三又把UIS硬體一體機從刀片式、機架式擴展至24U節點、4路CPU、高密度硬碟的一體機;2018年,UIS 6.0則實現了運維功能的全面升級,今年的UIS 6.5又率先引入ABC能力。
可以看到,新華三在研發能力上的投入和整體優勢,使得新華三在超融合領域領域具備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這也驅動了新華三把在硬體、AI、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取得的任何一種技術創新,都能夠快速融入到新華三超融合產品中的重要原因。
第二,新華三的優勢不僅建立在對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研發上,豐富的場景實踐,又為新華三超融合的不斷突破提供了新的驅動力。
目前,新華三UIS超融合系列產品發布6年來,已經累計超過8000個商用客戶,並連續4年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處於領先地位,廣泛應用於政府、企業、教育、醫療衛生、金融、電力、交通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
同時,新華三超融合還始終以「場景優先」為導向,通過不斷的技術和場景創新,先後拓展了大數據、網際網路、資料庫、分支機構、邊緣計算應用各類應用場景,由此幫助了企業客戶更好的應用超融合新技術,在實現基礎架構「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創新了超融合的落地新模式。
第三,新華三還高度重視中國超融合「標準、產業和生態」的發展,實現了從中國超融合最佳實踐者走向產業賦能者的蛻變,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新華三的在超融合產業發展中一以貫之的責任和擔當。
據了解,作為中國超融合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新華三在2018年就攜手聯盟成員共同推出了國內首個《超融合技術白皮書》;而今年又代表聯盟與標準化研究院共同推動並發布了中國超融合技術應用標準——《信息技術 雲計算 超融合系統技術規範》。
新華三希望通過白皮書以及技術規範的發布,持續為中國超融合的技術創新、行業應用和未來發展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和更為健康的產業生態,也為中國超融合產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超融合落地中國的過程中,新華三可以說既是市場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實踐者,更是未來的推動者。而現在,新華三也正以前所未的前瞻力和爆發力,加速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向超融合方向的轉移,這背後不僅是傳統數據中心基礎架構進化的必然趨勢,更是新華三超融合業務未來持續保持優勢和勝勢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