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以「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為主題的第六屆河南公民道德論壇在南陽舉行。論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宣傳先進典型的重要論述,學習貫徹劉奇葆同志在第十二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的重要講話,總結成績,交流經驗,明確任務。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出席論壇並講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南陽市委、焦作市委、中信重工、鄧州「編外雷鋒團」等單位及有關學者、專家作典型發言。為總結會議成果,促進先進典型的學習宣傳工作,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現將部分發言內容摘要編發,以饗讀者。
讓崇德向善的陽光灑滿中原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趙鐵軍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發現和樹立各類先進典型,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是黨報集團肩負的重要職責使命。近年來,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正面引導,倡樹先進典型,弘揚時代精神,取得了積極顯著的社會效果,為推動我省公民道德建設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以履行職責為引領,傳遞河南聲音
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方面,我們始終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豐潤道德滋養。
一是發揚優良傳統,再鑄時代強音。我們積極倡導做有溫度的新聞,把傳遞社會正能量報導常態化。除了積極配合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文明河南、暖暖新年」等主題系列活動,我們還常年開設「我為正能量代言」「大寫河南人」「做文明人、辦文明事」「踐行核心價值觀」等專欄,推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普通河南好人。近三年來,河南日報及集團所屬媒體先後報導的「河南好人」就有210多人,刊發相關報導700餘篇。
二是加強正面引導,淨化社會風氣。我們不但注重正能量的傳遞,還針對「拼爹」、「炫富」、跑關係、潛規則等不良社會現象,針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主動亮劍,澄清謬誤。對一些涉及公序良俗、社會公平等較為敏感的事件,我們積極組織相關新聞報導和評論,進行去標籤化闡釋和引導,有效淡化了不良社會情緒。
以挖掘典型為使命,叫響河南好人
道德模範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黨報集團積極宣傳各類典型,樹立社會的精神標杆,營造人心向好、人心向善的道德氛圍。
一是樹立典型,精神引領。突出宣傳那些作出重大貢獻、群眾認可度高的先進典型,使他們成為引領社會價值的精神標杆。比如對一心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不幸因公殉職的鄉鎮幹部馬海明的報導,很多讀者稱讚馬海明是「基層幹部的一面旗幟、一個標杆。」今年,河南日報推出的燕振昌、王振立等優秀幹部,同樣在全國引起反響。
二是搭建平臺,廣泛帶動。積極組織刊登宣傳「中國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不論「感動中原十大人物」「感動中原十大三農人物」評選,還是策劃「最美村官」「最美護士」「最美村醫」「最美教師」等多項活動,報業集團都是積極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以柔性傳播為手段,講述河南故事
如何讓先進模範的典型事跡可親可信、優秀精神可學可用,我們也進行了持續探索和提升。
一是創新理念,自覺遵循傳播規律。對新聞輿論工作,趙素萍部長曾經指出,「要改進創新宣傳方式,既有漫灌,又有滴灌;既善於組織宣傳戰役,又善於運用和風細雨;既有宏大敘事,又有百姓家常,不斷增強新聞輿論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傳報導中,我們遵循規律,把握節奏,找好節點,切實做到先進性與普遍性相結合,宣傳強勢與日常浸潤相結合,使典型宣傳富有實效,成風化人。
二是善於表達,用好故事打動人心。在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報導中,我們始終強調要突出柔性傳播理念,把故事講好聽講精彩,讓傳播更立體更廣泛,用核心價值觀涵養滋潤人們的心靈。今年5月,一張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刊登在了大河報上,一個小女孩站在教室門口,露出怯怯的神情。大河報深入挖掘照片背後的故事,真相讓無數網友動容:孩子發燒了,沒有人照看,身為教師的媽媽只好把她放在教室外,堅持給學生上課,引發了強烈反響。
以凝心聚力為目的,樹好河南形象
在宣傳報導中,我們努力做到把典型宣傳和服務大局結合起來,把崇德向善和凝神聚力結合起來,以更好地構築河南形象、匯聚河南力量。
一是注重深入挖掘典型的時代價值。我們以焦裕祿精神為紅線,努力開掘優秀共產黨員群像的時代價值。今年7月,新鄉、安陽等地暴雨成災。集團媒體除了第一時間做好災情發布,特別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當地黨委政府及時有力指揮調度、爭分奪秒科學救災上,投向廣大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搶險救災上,為救災工作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二是注重全力構築嶄新的河南形象。清華院士施一公、航天英雄劉洋、中國女排重炮手朱婷……對每一位優秀河南人的代表,我們努力挖掘他們身上奮發進取、不懈創新的精神內涵。今年里約奧運會上,河南姑娘朱婷大放異彩,大河報一天推出9個版、河南手機報推送專題、金水河客戶端發布「史上第一張」電子號外等等,將這張河南形象的新「名片」一鍵送達億萬國人手中。
「好人文化」培育的幾個著力點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金瑞
近年來,「河南好人」層出不窮,不僅表現在焦裕祿、史來賀、吳金印、李連成、燕振昌等老一輩英雄模範身上,更發揚光大於裴春亮、李學生、許帥、王鋒等年輕一代身上;數以萬計的「河南好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者和引跑者,他們傳遞著人間的溫暖和溫情,讓大家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光輝。「河南好人」不再僅是一個個好人、一群群好人或一種好人現象,她正在孕育一種文化,即「好人文化」。「好人文化」是推動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是河南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文明河南」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和支撐。培育「好人文化」需要著力以下幾個方面:
夯實「好人文化」的社會認同。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在其經濟社會發展的背後都有一種重要的人文力在作為支撐,這個力就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兼容並蓄、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等為主要內涵的中原人文精神,滋養了俠肝義膽、勇於擔當、吃苦耐勞、自尊自強、扶危濟困、寬厚誠信、不畏艱難、踏實進取等河南人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已成為一種區域文化性格或者是一種文化基因,不僅深深地植根於河南人的血液裡,而且具體表現為代代傳承的家訓、家教、家風,體現為忠義文化、廉政文化、鄉賢文化、孝親文化等,同時,也呈現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中,如商聖文化、醫聖文化等等。這種精神血脈的傳承是涵養和支撐「好人文化」的豐富土壤。
倫理學的研究也表明,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個體對社會道德的內化。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弘揚河南道德精神中優秀的基因,激發社會公眾對河南文化的認知和自信;另一方面,讓「好人」走下神壇,包括,在「好人」典型選樹時,注重大眾化、平民化,在渠道運用上,注重多樣化、多元化,在培育載體上,注重日常化、普通化。總之,夯實「好人文化」的社會土壤,創造社會公眾對「好人」的普遍認可,讓老百姓感覺「好人」來自身邊,來自基層、來自生活、來自群眾;同時,充分發揮非正式組織在信息溝通、個人意願表達、個人歸屬感等方面特殊的教化功能。如,針對我省農業大省和農業文化發達的特點,充分發揮家及(宗)族的道德教化功能。再如,除保留村邊、大樹下、井臺旁等的閒言碎語作為道德評價的主要途徑外,不斷興起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也是「好人文化」培育的重要載體。
構建「好人文化」的制度生態。高層次的道德建設必須以低層次的道德建設為基礎,德行倫理的實現需要以制度倫理、倫理制度為前提。因此「好人文化」的培育既靠先進典型的示範和引領,也需要法律和制度作為底線的約束和保證。一方面,要以頂層制度設計的形式,對「好人」進行多種形式的關愛,如資助醫療費、提供養老保險等,讓「英雄流血流汗不能再流淚」。制度層面的獎勵不僅僅是對個體的關心、關愛,還體現著黨和政府對塑造公民高尚人格、弘揚社會正氣的自省、自覺。這種制度設計中的道德指向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選擇,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公民個體的道德理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行業管理、行政管理和執法監管作用,依靠法紀政策強大的威懾力和制裁力,制約失德悖德行為,扶正祛邪、揚善懲惡,將人們的行為引入公序良俗、積極向善的健康軌道;同時,用政務誠信的表率促動「好人文化」。
激發人人成為「好人文化」建設的主體。好人文化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化。公民個體對主流價值觀的踐行程度決定著「好人文化」的建設程度。而高尚道德人格養成的基礎是知,關鍵則是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社會道德要求內化為個體道德的不可或缺的載體。只有每一個個體都成為道德建設的主體,社會道德素質的提升、「好人文化」的形成才能奠定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對每一個公民來說,一方面要見賢思齊,自覺將愛與善播撒,積小善才能成大善;另一方面是知行合一,防微杜漸,戒小惡才能避大禍,達到「日用而不覺」。一個人從「小善」可積累起比較強的向善心理,一個社會可由「小善」積累起向善的潮流。總之,當做「好人」、行「好事」成為一種習慣,「好人文化」才能真正奠定在堅實的社會基礎之上。
從「河南好人」到人人爭做「河南好人」
河南省委黨校教授康來雲
面對中原大地上不斷湧現的「河南好人」,我們在自豪和感動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其背後的文化根源和社會機制,以更好地完善機制、優化環境,引導人們贊好人、學好人、做好人,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中原文化攜帶好人基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南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博大精深、厚重多元的中原文化深深植根於河南人的血脈和靈魂深處,滋養出河南人愛國奉獻、古道熱腸、忠厚樸實、俠肝義膽、尊禮重義、勤勞勇敢的性格特質。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原大地不僅湧現出像焦裕祿、史來賀、吳金印、李連成、張榮鎖、任長霞等一大批無私奉獻、服務人民的優秀黨員幹部,還有李雪英、王西廣、張秀林、黃偉等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既有紅旗渠幹部群眾、新鄉優秀農村基層幹部等先進群體,也有黃久生、馬剛、宋清梅、郭春鵬、李相岺等身邊好人。這些先進典型鑄就的好人群體感動中國、溫暖你我。
好人淨化了河南的天空。曾幾何時,一些妖魔化河南的聲音出現,河南人甚至被貼上素質差、不誠信的標籤。面對各種抹黑,更多的河南人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近年來,河南人在省內省外爭做好事,河南人的名字被「感動中國」等一次次提起。自2002年央視《感動中國》欄目正式開播以來,頒獎舞臺上從未缺少「河南好人」的身影: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他們是1億河南人的優秀代表,是對河南形象最有說服力的證明。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亮蠟燭。層出不窮的河南好人讓河南名片有了愛的溫度,讓河南形象有了感動人心、溫暖社會的力量。
厚植好人土壤催生更多好人。人在一定的意義上也是環境的產物、文化的產物。道德建設需要每個人的自覺自律,也需要文化引領和環境助推。加強道德建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存好心、當好人、做好事、有好報」價值取向,營造發現好人、宣傳好人、關心好人、爭當好人的社會風尚;大力褒揚身邊的模範人物,充分發揮榜樣的典型示範作用。通過典型引導、先進示範,讓人們接受先進典型和道德榜樣身上所蘊藏的價值觀、道德觀,讓「河南好人」和道德典型在全社會傳遞「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讓更多的人學習好人、爭做好人、關心好人、回報好人。
每個人都可能見賢思齊成為好人。就像《好人就在身邊》歌中所唱的那樣:「好人就在身邊,也許是老張小李,也許是大叔阿姨,也許是同事鄰裡,也許就是自己。」好人的事跡告訴我們,當好人不抽象,做好事不遙遠。很多好人都是來自民間的草根英雄,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他們願意做小事、行善事,凡人有善舉、凡人有大愛,區別只在於他們能把平凡的小事用心做、用愛做,能把一件好事認真做、堅持做。「見賢思齊」其實是道德的一種內在作用機制。宣傳學習好人,不能僅僅止於感動,還要在感動的同時,去追隨、去效仿、去踐行。我們每一個人都認認真真做好分內事,力所能及幫助身邊人,在單位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家中孝敬父母、在社會上誠信互助,這本身就是小善大愛,一次危難中的相助、一次文明的禮讓、甚至一個善意的微笑,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好人溫暖我們,好人感動我們,好人也召喚我們加入到好人的行列中來。一個身邊的好人就是一面旗幟,千萬面旗幟匯集起來就會紅遍中原大地;一個好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個好人的善舉匯聚起來就是大愛,就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從一個好人到千萬個好人,從一座城市到中原大地,「好人現象」必將引發「好人效應」。
從「河南好人」到人人爭做「河南好人」是由知到行的過程,也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工程。今天,我們宣傳河南好人、學習河南好人,明天,中原大地一定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河南好人。
注重典型引領打造「南陽好人」
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
南陽歷史文化悠久,人文積澱厚重,自古以來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近年來,我們堅持用先進典型引領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時代風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南陽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呈現出典型迭出、群星璀璨的生動局面。前不久,中央各主要媒體聚焦「火海救人英雄」王鋒,南陽好人再次受到全國矚目。
彰顯先進典型的正向效應
典型是時代的旗幟,是精神的航標。我們積極創新宣傳方式方法,放大典型效應,打造典型宣傳「升級版」。一是樹好好人「標牌」。製作了「好人榜」「好人牆」「好人廊」「好人苑」等宣傳版,在城鄉設立大型公益廣告牌600多塊,大型LED屏47塊等,打造好人主題街巷20多條,讓好人形象、好人故事走進大街小巷、城市鄉村、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汲取精神養分,感受道德力量。二是凝聚媒體合力。著力構建聲屏報網「四位一體」典型宣傳大格局,定期召開重大典型論證策劃會,及時向上級宣傳部門和中央、省級新聞媒體推介,做到第一時間報紙上有專欄,電視上有專訪,廣播上有聲音,網絡上有互動。特別是擁有300萬粉絲、20餘個公眾號的新媒體聯盟與市屬新聞媒體同步宣傳、全媒聯動,迅速讓先進典型成為群眾點讚、熱議的話題,好人現象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持續升溫。三是塑造藝術形象。先後編印了《臥龍好人》《愛的鳴奏曲》《本色》等圖書,製作播出電視劇《好人老馬》、拍攝微電影《榜樣的力量》《好人亮哥》,創作編排了《南陽好人》《源水情深》等文學、影視、戲劇作品100多部,在全市巡展巡演,讓觀眾在藝術欣賞中實現了思想升華。
構建崇德向善的長效機制
先進典型的發現、培育、宣傳、學習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著力構建長效機制,確保先進典型持續湧現,讓典型持久閃耀著道德光輝。一是健全選樹機制,立好標杆。出臺《關於建立健全先進典型推薦宣傳機制的意見》,建立了典型報送、研判篩選、推介發布、學習宣傳、工作激勵五項工作機制,篩選出一批時代氣息濃鬱、事跡過硬、生命力強的典型,建成先進典型資料庫,收錄各級各類典型600多人,基本達到層層有典型、行行有英模、個個過得硬。二是完善學習機制,注重長遠。堅持把抓學習作為典型引領的重要環節,廣泛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評選活動,打造「感動南陽」年度人物評選宣傳品牌。在廣大農村開展文明新村創建活動,評選出一批「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妯娌」等,引導農民群眾遵守村規民約,傳承家風家訓。三是建立考評機制,強化督查。把典型宣傳列入全市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出臺《先進典型宣傳推薦考評辦法》,建立了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對做出突出成績的給予表彰,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進行媒體曝光和督查問責。
以「身邊的榜樣」營造先進氛圍
焦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書君
近年來,焦作市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創新機制手段,持續選樹「身邊的榜樣」,先後集中宣傳290餘個榜樣人物和集體,營造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推動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創新機制,打造工作品牌
焦作市堅持選樹標準的平民化,群眾參與的廣泛化,流程運轉的制度化,聯動宣傳的規模化的原則,打造「身邊的榜樣」工作品牌。
規範選樹流程。堅持單位推薦、群眾自薦和媒體徵集相結合,最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同時,通過資格審察、專家評審、小組審議、社會公示等環節,確保「身邊的榜樣」事跡過得硬、群眾信得過、學得來。
創新宣傳形式。組織各類媒體開設「身邊的榜樣」欄目,每周集中刊播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做到周周有新典型、新事跡,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建立典型資料庫。制定《「身邊的榜樣」典型宣傳工作制度》,建立「身邊的榜樣」典型資料庫,融收集推薦、分類統計、典型查詢、事跡宣傳等多項功能於一體,搭建先進典型宣傳有效平臺。每半年面向社會廣泛徵集一次,現已徵集11批,錄入資料庫555人,推出了一大批站得住、立得起的先進典型,樹立了焦作良好形象。
學習關愛典型制度化。把關愛「身邊的榜樣」困難群體工作納入創建文明單位考評體系,設立愛心公益基金。「最美導遊」韓濱事件發生後,僅15天就為其家庭籌集社會捐助20餘萬元。
深化載體,典型宣傳常態化
適應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創新思路、完善載體,不斷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影響力。
拓寬宣傳途徑。在「微」字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新媒體優勢,用好圖表圖文、音頻視頻等形式宣傳先進典型;依託全市「百姓文化超市」網絡及手機服務平臺,設立「身邊的榜樣」欄目,在群眾點單淘文化的同時,學習典型、傳播正能量。
豐富學習載體。把先進典型宣傳融入「百姓宣講直通車」「道德講堂」等活動,讓先進典型可信、可學;在傳統模式基礎上融入新元素,創新先進典型人物訪談式報告會,增進感染力。
把握宣傳時機。主動圍繞重大主題、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先進典型宣傳,圍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焦作市先進典型幹部宣傳,圍繞建國60周年開展焦作「雙30」人物及「百名楷模」評選等重大典型宣傳活動,圍繞建市60周年開展「時代豐碑」焦作英雄人物評選等。
鼓勵基層創新。我市博愛縣組織開展「典型+志願」情暖好人活動、「典型+信念」樹典型鑄黨性活動、「典型+正氣」關愛禮遇先進典型活動、「典型+奉獻」青年創業導師進校園活動等系列典型學習宣傳活動,大力推動「典型+」節慶品牌培育。(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