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裡有什麼?
姓氏源流、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還有不得不說的圖像資料。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家譜,圖像也是一大重點。
合書、圖、史、表、志為一體,正是家譜價值的最大體現。圖像資料的存在,讓家譜整體都變得鮮明生動起來。
圖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信息,不僅能提高閱讀的便捷性趣味性,還能較直接地還原時代面貌特質。而家譜裡的圖像內容,又會訴說著什麼呢?
"自拍"
首先當然是列祖列宗們的自拍......不是,是儀容畫像。
自宋代以後,「遵祖、敬宗、收族」成為編修家譜的宗旨,所以一般將本族的祖先畫像配置在家譜卷首題詞之後、目錄之前。
這樣做一是偶像崇拜,表達對祖先的敬意,二是榜樣力量,以家族賢人激勵後人。
具體來說,祖先畫像可包括家族姓氏始祖、本支的始遷祖、五服(了解更多請戳:「五服」制度)之內的近世先祖,以及本家族所出的名人、英烈、賢才等。
畫像的數量則不定,幾幅到幾十幅不等。而且,在這些祖先畫像的旁邊,往往還有數十字的贊語,對祖先的功業成就品德甚至是相貌等加以飽滿熱情的頌揚。
圖像加贊語,稱之為「像讚」,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人物簡介」。
其二是老照片。
古老的黑白照片,定格久遠的時刻,承載厚重的過往,記錄家族的變遷。它們是見證家族變遷的最原始材料,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
現代編修家譜開始使用彩色照片。相比之下,彩色照片更逼真。在不遠的將來,視頻、VR、全息投影什麼的,可以期待一下……
"手繪"
其三是風水圖(祠堂圖、墓圖等)。
祠堂對每個家族而言都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因為它是族人祭祀祖先和商議、處理族內事務的場所。
因此,祠堂圖像在家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的家譜都有記載和刊載祠堂建物版圖、描繪其實狀。
家譜中的祠堂圖,圖案多為建築式樣、框架結構等。勾勒得詳細一些,其周圍的山水風貌和住房等也會描繪進去。
與「像讚」類似,家譜中關於祠堂的記載也由圖文兩部分組成。不同之處在於,祠堂信息是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用文字注釋祠堂圖畫。
輔助的文字說明,則是介紹祠堂建築相關信息、祠堂宗旨和祠堂管理等內容的。
此外還有先祖墳塋、族產的地圖等,有些家譜附刊的墓圖甚至詳細記載了地理方位。
以前,人們大都相信家族的興衰與其祖輩居住、埋葬的地點是否為「寶地」息息相關——這屬於典型的傳統風水學。因此,家譜中相關的圖像也被稱為「風水圖」。
「藏寶圖」
其四是故居、村莊圖。
明清很多富家所修的族譜譜書中,不但記述了家族居址遷徙情況,還以精美的版圖,印製出住宅裡亭臺樓閣的分布。
這些被收入家譜的精美圖像,大大豐富了家譜的內容,讓後人在觀家譜時能更直觀立體,而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所以,保證家譜上圖片資料的品質和完整性,也是修譜工作的重中之重。
無限可能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載體形式不斷翻新,內容精神卻始終如一。
依託便捷的網際網路技術,脈承式統譜融合革新傳統的修譜方式,將族譜呈現形式劃分為四個篇章:
家族歷史篇
家族血脈篇
家族風土篇
家族人文篇
以圖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結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展現家族全貌。
了解更多請看:脈承統譜 | 安仁張氏的統譜工作培訓會議
編輯 | 夢竹 & 筱芳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