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探討:關於當前國內高校油畫教學的幾點思考

2020-12-09 期待到哭泣

關於當前國內高校油畫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 要:當下藝術界開放式、多元化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為我們營造了自由、寬鬆的學術氛圍。油畫材料的先天優勢使它成為國內體現當下藝術狀態的急先鋒,作為國內當下最活躍的藝術畫種的油畫,其主力軍與生力軍無疑是全國高校美術類專業的師生,因而,可以這樣說,高校師生的油畫教學與交流應該是決定國內油畫未來沿革的最重要因素。  關鍵詞:油畫 教學    面對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面對這樣一個價值觀與審美觀多元化的快餐社會,如何培養出有紮實的文化知識與油畫技能為基礎的獨立意識型人才既是社會對高校美術教育質量的考驗也是迫切要求。筆者以近幾年高校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對當前高校的油畫教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關於高校繪畫專業學生的基本文化理論素養提升的問題。

  高校繪畫專業學生(包括藝術類其他專業)的基本文化理論素養提升作為備受關注的敏感問題越來越受到各高校藝術院系的認同與重視。最近十多年高校招生錄取時文化課的分數比重明顯在不斷增加,入校後學校對藝術理論知識的系統教育也明顯受到重視而不斷改善,這些都是很好的舉措,代表著我們藝術教育的進步和愈發成熟。毫無疑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與藝術認識深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能走多遠,有沒有藝術生長的可持續性,尤其在當今這樣的信息社會,這一問題顯得更加迫切、更為關鍵。在我們的高等藝術院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由於受到陳舊的教育體系與教育思想的限制,還不能完全意識到這樣一個看似無形修煉的重要性,或者是自己本身這方面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從而導致教師對學生的教導或者引導有很大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自己給自己補課,要用廣博的藝術知識和深刻的藝術見解去影響學生,引導他們向藝術的更深層挖掘、探求,這至關重要,不管對學生還是教師,只有一顆意識到藝術博大精深而自己要不斷成長的心才是學習與探究的不竭動力,這也能真正體現出教學相長,其實教學的過程應該做到共同進步的,這樣才是生機勃勃的教與學、是一種不斷生發新東西的教學。

  具體到我們的油畫教學的文化素養,筆者認為要做好三方面的學習:其一,學生要熟練掌握中外美術史知識。外國美術史對於油畫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須系統了解的,尤其是歐洲美術史及進入現代藝術以後的美國美術史,特別是要詳盡了解整個架上繪畫的演變歷史,不同流派的畫家要有針對性的單獨分析研究,理解經典的藝術之所以經典的緣由,明白經典藝術的一些共性法則,真正理解、學習人類留下的優秀遺產,同時,它也是我們繪畫道路自我定位的基礎;中國美術史對於研習油畫藝術的東方人筆者覺得更是一個歸宿性的問題,同時制約著我們藝術的深度與厚度,所幸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傳統下成長的,這是我們的天然優勢與財富,在這樣一個各種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們沒理由落下這樣一門功課不做,某種意義上說,繼承中華文化的衣缽是中國油畫前行甚至有意義存在的前提條件,東方油畫就要有東方的思維方式才成立。 基於上面所說,筆者覺得學好中國美術史、了解中華審美文化是第一層次的要求。但是,中外美術史作為繪畫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從當今的高校教育效果看還不盡理想,很多學生對美術史一知半解,很多學生還停留在應付考試這一層次,更別說對美術史深入挖掘學習了,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因此,對於中外美術史的考核應該嚴格要求,嚴格的程度起碼要保證我們學生認真透徹的研習美術史,這裡面可能有點「強權」的意思,筆者認為一些基礎性的重要課程對於一些認識深度還跟不上的學生有必要用一些強制高壓的手段讓他們系統掌握,這也是學校教育的優勢之一。另外,老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史的興趣,例如,繪畫技巧課恰當與美術史、繪畫巨匠的藝術理念相結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之間聯繫的不可或缺等;其二,學生要有針對性與選擇性的閱讀、了解中外有影響的藝術理論著作。首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理論掌握藝術常識的基本理論及原理,像藝術概論、藝術鑑賞之類的課程要細心了解,同時可以嘗試運用一些藝術規律與原理去分析美術史及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藝術現象。再有,就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愛好傾向多讀一些經典的藝術理論著作,像中國歷代的畫論、畫評與國外諸如貢布裡希的《藝術發展史》、《藝術與錯覺》,丹納的《藝術哲學》,黑格爾的《美學》,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視覺思維》,沃爾夫林的《藝術風格學》,克利夫·貝爾《藝術即有意味的形式》,康定斯基的《點·線·面》、《論藝術的精神》等都是很有啟迪性的著作。另外,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讀一些文學與哲學方面的書籍,文學與哲學與藝術思想、藝術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多了解對認識藝術及完善人格有重要意義;第三,學生對當代世界、尤其是當下中國的藝術狀況要有自己的認識與判斷,要多關注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鮮活的藝術發生。現在就是歷史的延續,對於我們來說了解現在與了解歷史一樣重要,當下的藝術現象與藝術存在我們身在其中同時不可又不能迴避的生存境況,也是對我們藝術學習與藝術創造的重要參照,對它的認識與判斷甚至借鑑也是我們成長的必然過程。  二、關於高校繪畫專業學生的繪畫基本功的訓練與個性意識培養的問題

  對於高校美術教育培養的目標來說,學生的繪畫基本功的訓練與個性意識培養是一個聯繫在一起的問題,不能把它們孤立起來割裂的分別對待,事實上它們也不可能孤立割裂開來,它本身就是需要兼顧起來漸漸修煉的。對於畫者來說,繪畫基本功的訓練是一個最基礎的要求,繪畫個性意識是在此前提下漸漸彰顯的。  高校繪畫基本功的訓練一般包含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造型能力的提升是高校繪畫基本功訓練的核心內容,當然把握造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習畫著來說,其最基本的一項內容是形象的具象再現能力(也是學校學生基本功訓練的中心任務)。具象再現能力首要的理解應該是把握藝術對象形象特徵的線性能力,表徵上表現為能把對象畫像的能力,這一能力也是造型能力的起步要求,描畫對象特徵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整體觀察、整體比較耐心訓練逐漸培養的,這也是我們學校教育基本要解決的問題。在解決形象的再現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培養抽象的形式美感,說白了就是畫面構圖、構成的訓練與推敲。造型能力的這兩方面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兼顧培養才有實際的意義,在教學中脫節地強調一個方面是導向性的原則問題,孤立地強調具象再現能力會使畫面乏力而無生機,也是藝術前行必須跨越的障礙;孤立地強調抽象形式美感更是表面膚淺的,它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前者的磨礪與錘鍊上的,前者是根基,是醞釀後者的土壤,看看表現主義大師馬蒂斯與抽象主義大家趙無極的教學方法與理念我們就明白這「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這裡要強調的是具象再現能力不是必然要表面上古典寫實或超級寫實能力,簡單的例子,梵谷對造型特徵的把握與理解就達到了最高層次具象再現的精髓,他造型功力完全過硬,也可以說,真正理解梵谷把握住了具象造型精髓的才可以定位明白了具象造型要錘鍊的本質而核心的內容,所以前提是我們造型意識的覺醒與準確定位,當然這種對造型敏銳的概括把握能力不是短時間能掌握的,往往需要我們整個藝術生涯去錘鍊它、升華它。其二,色彩能力的培養是與造型能力相輔相成的重要內容,一般提到學院的色彩訓練都是與具象造型相結合的條件色(印象派以來形成的科學、系統的光色變化規律)塑形能力,這也是最基本的色彩基本功能力,需要我們耐心而系統的訓練與培養。另外,在前者訓練的基礎上注意畫面的色彩搭配與構成的關係,進而漸漸探討與嘗試各種各樣的表現性或抽象性傾向的色彩處理方式,這也是畫面有持久魅力的一個重要品質。

  在錘鍊繪畫基本功的基礎上怎樣使個性意識覺醒對於我們的藝術道路尤為關鍵,這涉及藝術方向的選擇和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更是一個漫長的心理徵程。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我們在校學習階段應該是大體上確定一種繪畫上的審美趣味傾向而非明確的個人風格化圖式,當然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有個別像梵谷、席勒、莫迪裡阿尼這樣的氣質稟賦異於常人的天才型畫家另當別論。不管怎麼說,藝術個性意識的覺醒應該是我們自我氣質稟賦的自然流露,它應該是自覺不自覺地在畫面上的表徵,真正成熟的個性風格肯定不是刻意的自我粉飾。我們真誠地去思考、去畫的過程就是潛在的個性意識、個性風格取向覺醒的過程,它不是要單獨拿出來要急功近利、刻意彰顯的一個東西。因此,學生繪畫基本功的訓練與個性意識培養本質上是不矛盾的,其實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三、關於高校繪畫專業學生寫生與創作課程的關係問題

  在目前的高校繪畫專業尤其是油畫專業課程安排上,各種寫生課程無疑要佔用專業技巧課的絕大部分時間,這是繪畫基本功訓練的最有效又必經的途徑。創作課程一般是指學業末為學生的畢業創作做準備安排的研習時間,一般時間較短,上課方式多元、自由。現在有些高校在分階段、嘗試性地增加創作課程,只要把握好分寸,這肯定是值得鼓勵的有意義的嘗試。以上只是簡單地從課程性質上加以劃分,事實上在藝術創作更多關注藝術本體語言的當下環境裡,大家都明白寫生與創作聯繫密切,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界限。這給我們教學的啟發是:寫生課程與創作課程無論是具體操作還是審美理念上都應該是相互貫通的,寫生與創作理應緊密聯繫,不能脫節,更不應風馬牛不相及,而這樣的問題卻存在於我們教學的方方面面。具象寫生訓練時要加入創作的理念,使看似呆板的寫生變得有趣而豐富,如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具象語言個性(具象語言有很大的包容性,根據自己的氣質、興趣強調某種繪畫元素能形成千變萬化的風格趨向),引導學生對畫面線形及畫面分割做深入推敲,強調畫面的趣味格調等等;創作課程要體現出自己在平時訓練中展現的相對穩定的審美習性,也就是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點去完成創作,切忌無意義的臨時模仿性的創作。綜上所述,寫生與創作課程本身並無矛盾,我們要做好二者的銜接工作。

相關焦點

  • 關於高校交響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三)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不規範,未確立明確的目標  對於我國很多普通高校來說,設置交響音樂欣賞課程的過程中,隨意性較明顯,教學內容及手段較為滯後,音樂教育未取得明顯的實效性。從現階段分析,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才剛剛起步,發展較明朗的學校佔少數,且這些學校具有別的學校無法擁有的因素及條件。因此必須深入研究音樂教育,包括它的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手段等,改變目前音樂教育不規範、目標不明確的問題。
  • Sci.Fun論文選題推薦|油畫專業論文參考題目
    8、論呂斯百油畫藝術及對當下現實主義繪畫的再思考9、淺析中國油畫中民族性繪畫語言的傳承與發展10、圖像時代寫實油畫教學體系的境遇及拓展11、淺析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探究12、夏加爾油畫藝術特色及其影響分析13、關於油畫中的光影表現分析14、論靜物油畫的審美價值特徵15、中國寫實油畫的藝術特徵和發展現狀研究
  • 關於油畫教學中的問題思考
    自擴招統考以來,在油畫系這些年的教學當中,發現報讀油畫專業的學生正對這一專業的學習熱情逐年減弱,從每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能堅持繼續從事油畫方面研究工作的學生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
  • 趨勢與變革:高校開展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校;線上教學;教學改革疫情期間,全國高校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把準發展趨勢,找出問題不足,深化教學改革,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流人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 油畫教學文獻不足百篇,中國油畫基礎教學缺少了應有的深度和廣度
    新成立的中國政府曾斥資支持大量留學生到蘇聯學習西方的油畫創作,並且邀請了蘇聯有名的油畫大師到國內執教,開辦油畫教學培訓班,加強了國內外的交流,吸取了各自的精華。20世紀60年代,開啟了油畫在我國教育系統中的獨立專業地位。中央美術學院首次開始畫室制度,率先創辦了油畫工作室。
  • 中俄藝術高校聯盟在山藝「結緣」 助推國內藝術教育發展
    來自列賓美術學院、聖彼得堡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音樂學院等多所俄羅斯藝術名校的專家學者與國內各大藝術高校一起就美術、音樂等藝術教育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接下來幾天的活動中,中俄雙方藝術家們還將共同舉辦了中俄藝術交流畫展、專場音樂會及中俄藝術交流晚會等一系列視聽盛宴。藝術的進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映射,在中俄藝術交流畫展上,欣賞完到中俄美術家展出的作品後,山東藝術學院院長王力克表示,中國油畫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開放包容,大批油畫家有機會到國外深造、辦展。
  • 青綠山水畫在當前語境的創作思考
    (原標題:青綠山水畫在當前語境的創作思考)
  • 《畫相》攜眾藝術家探討「油畫文化推廣普及創新形式思考」
    3月9日,由《畫相》節目組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共同舉辦的「雅俗之間——油畫文化推廣普及創新形式思考研討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各嘉賓探討了油畫藝術公眾普及的重要性,油畫文化傳播的形式創新,《畫相》視頻文化節目對於油畫文化推廣的意義和價值。嘉賓們現場回答了媒體記者,以及藝術類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對其中的職業發展給出了積極建議。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摘要:傳統中國畫藝術是繪畫藝術領域中的一朵奇葩。數千年來,中國畫形成的繪畫技法、意境等在當前藝術語境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認識當前藝術語境對傳統中國畫藝術的審美需求,如何讓傳統中國畫藝術與時代結合產生新的藝術境界,這是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發展面臨的問題。
  • 民辦本科高校新聞專業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近年來,隨著現代傳媒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高校新聞教育規模急劇增長,地方院校、民辦高校競相設置新聞專業。融媒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新聞教育造成結構性衝擊,國內各高校都在轉變新聞教育觀念,設置特色專業,著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在此背景下,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 對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創作現狀的思考,宛如天仙的人物藝術油畫欣賞!
    當代油畫創作現狀的思考今天的油畫創作和這個時代一樣,呈現了空前的混亂,信息和網絡化時代改變了我們觀看圖像、繪畫的基本方式,圖像的視覺化的表達。我們看到繪畫邊界的延伸和拓展,新創作形式變得未知、不確定性、充滿了陷阱。這是今天油畫創作呈現的最基本特徵,尤其反映在新繪畫的語言中。
  •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三個實踐層次與五點思考
    摘要:通過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三個實踐層次的理論思考,並結合中國傳媒大學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的實踐梳理了五點可供參考的經驗。中國傳媒大學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五點思考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容易被邊緣化,督導的意見和建議不易被尊重和採納,督導提出的很多問題不斷反覆出現,督導工作容易成為「得罪人」的工作,督導專家工作積極性下降,督導專家隊伍不斷萎縮,督導工作難以持續健康發展等,這些都是兄弟高校開展督導工作常見的困難
  • 藝術家們雲端連線,探討面向未來的表演藝術教學與人才培養
    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戲劇影視專場的舉行,使即將迎來建校75周年的上海戲劇學院,更有了一個思考如何構建有中國特色、上戲特點、世界影響力的表演教育體系的契機。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可以看到藝術教育為個人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應對這場危機的堅韌力量。藝術教育決不能停止。我們必須在區域及全球層面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而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舉辦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建立聯繫,我們擁有互動,我們進行全球化的思考,並且交流最佳實踐經驗,我們同區域以及國際性機構展開對話,這對於所有的老師和所有學生都是非常有益的。
  • 第二屆教博會即將開幕海內外百所高校展示藝術設計教育成果
    來自海內外一百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校院長、專家、教師、學生將就藝術與設計教學如何面向未來面對當下,在教博會上展現他們的最新科研思想、教學實踐、創作作品等成果。教博會旨在與關注藝術教育和行業動向的各領域、各年齡段的參與者和觀眾一同,探討面向未來的藝術,在全球語境中踐行藝術與設計教育更多元性的建構和延展。
  • 油畫藝術品科技研究與保護修復學術研討會(第一屆)·摘要分享
    10月24日下午 第三場 主持人:王穎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修復研究院院長) 關於國內藝術品保護與修復專業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 韓玉臣受邀參加《畫相》油畫文化推廣普及創新形式思考研討會
    3月9日下午,借優酷《畫相》熱播之契機,趁熱打鐵,節目組特邀韓玉臣與數位美術界知名教授專家,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召開了「雅俗之間——油畫文化推廣普及創新形式思考研討會」。作為國內第一檔繪畫人文類網播節目,《畫相》2月14日連續播出四集後,熱度持續攀升,並獲得業內外一致好評。與會嘉賓有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元等。
  • 首屆全國藝術英語教學研討會舉行 推動高素質藝術人才培養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說,在全球化大勢下的今天,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往來日益密切,語言技能的掌握、對多元文化的認識以及全球化視角與思維的構建,對於當今的藝術人才來說都顯得至關重要。 冉常建表示,當前在國內高校的藝術類學科教學當中,跨文化的學習交流實踐活動越發頻繁,對於綜合型管理型人才的培養越發重視,釋放出了藝術行業目前所需要的積極信號。
  • 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高校近年來對音樂的重視逐漸增多,大提琴作為一種非常有感染力的樂器,進入高校課程中,在宣揚藝術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激發自身更多的音樂潛力,培養更優秀的音樂人才。大提琴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其課程在高校可以快速發展,但在實踐教學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解決問題,促進大提琴教學的發展。
  • 美術研究|論油畫材料技法在油畫創作與教學中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對油畫材料的了解和使用完全依賴於市場上銷售的油畫材料,使得對油畫的研究僅僅局限於對現成品顏料和油的特性以及它們的使用方法上&但因為國內市場上提供的油畫材料十分有限,油畫創作者對材料的認識處於被動的!
  • 曾梵志1.8億油畫作品,天價引發對當代油畫藝術的思考
    本文以中國油畫發展的過程為基點,深入分析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通過對曾梵志繪畫個案研究,找出中國當代油畫藝術的展特點,並對中國當代油畫藝術進行歷史性回顧與理論性思考。中國油畫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油畫本身是西方的藝術形式,傳入中國後,自然會受到中國本土文化的感染與美學思想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