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設計融入家裝受熱捧?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詮釋園林美學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園林設計融入家裝受熱捧?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詮釋園林美學)

從家裝市場觀察了解到,近些年流行風格有了很大變化,人們開始從以前崇尚的歐式逐漸轉變為自然現代風,且花花草草已經無法滿足對山水人文的追求,越來越喜歡將園林景觀元素融入到室內設計中。

不過,小小的居室相比園林,空間上就有很大差異,能夠展現出園林的文化風採嗎?透過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的藝術探討發現,其實建築、居室設計與園林、盆景製作等多領域有著藝術相通之處,局部塑造園林意境空間未嘗不可,當然這對於設計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郭麗文之所以有這樣的新思潮,與他的造園經歷息息相關。前不久剛剛交出最新園林作品「中國進士文化園」的他,在業內引起關注。該座園林正是為吉安享譽古今的「進士文化」所建,為此如何能自然又雅致展現人們印象中「狀元回鄉」、「金榜題名」乃至「科舉考試」等文化,成為郭麗文的考驗。驚喜的是,郭麗文在傳統造園手法上創新融合自身的藝術感悟創作,打造出了「一帶、二林、九園、十八景」,實現了園林意境之美,同時傳遞出古典園林文化的魅力。

對於中國文化進士園的設計理念,郭麗文用「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來概括,無處不顯現他追求的自然、和諧的造園美學理念,更是一種對藝術文化的包容性。

事實上,師從「中國園林之父」孫筱祥的郭麗文,近些年除了潛心鑽研造園美學,還在眾多藝術領域修煉探索。從建築設計到小小的盆景製作,再到山水繪畫、風水堪輿,郭麗文結合著道家、儒家等哲學思想修身養性,將中國古典文化大家藝術感悟滲透到每一項創作之中。可以說,當人們見到郭麗文時,可以稱他為山水畫家、設計師、盆景藝術家,又或「靜漠道人」。

郭麗文覺得,造園家要修煉歷經「技、術、道」三重境界。這是怎樣的一場修煉?對比來看,園林設計要考慮到空間在虛實轉換中滿足人的精神體驗,藝術文化境界呈現在一樹、一花、一山裡。意境盆景則要做到縮地千尺,還能傳遞出園林的藝術內涵。同樣,山水繪畫也要有詩情的共鳴,寄予繪畫藝術文化精髓。那麼,造園家首要修煉之功就在於培養意境盆景、書畫、建築、園林規劃、風水堪輿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技能,並非單一刻板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將所學、所想不斷創新融合,術業至創作中,而這些過程,會不斷提升藝術修為,呈現得道的至高境界。

可以說,郭麗文多年來堅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汲取養分,並且潛心修行悟道,才成就出當代首位造園家的造詣。而通過他的造園經歷,以及在意境盆景、書畫等領域的認可會讓人領悟到,融入園林設計的家裝受捧體現了藝術的包容、共通,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但設計師的藝術修為更是一堂漫漫求索的必修課。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詮釋園林設計新風尚
    在郭麗文的設計哲思中,造園講求境界,但境界之美要融入人心。人在園林中是參與者,可以和園林空間和諧共處。這份對園林設計的參悟,既是郭麗文傳承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精髓的實踐,也是多年來在園林藝術領域深入探索的心得,並且成功應用於自己的園林設計之中。
  • 洞見中國進士文化園,探究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的園林美學
    小學課本的耳濡目染,或許是國人首次領略東方園林的魅力。而現如今,中國當代最大的古典園林已經問世,位於江西吉安的中國進士文化園前不久盛大開園。這座由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為家鄉傾情設計的曠世作品,將流傳千年的「廬陵文明」盡情展現,「復活」了科舉文化,更讓國人從此提到中國園林時又多了一個新選項。
  • 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修道之靜為,悟藝術真諦
    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修道之靜為,悟藝術真諦 2020年12月15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當今時代,提起論道修行,或許多數人會覺得,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很難靜下心去學習,更談不上鑽研領悟。同時也有人認為,跟工作生活沒太大關係,不願意花費時間精力投入其中。
  • 走進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藝術世界
    走進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藝術世界) 現如今,網際網路科技的發達讓人們的工作不再有明顯的界限,尤其年輕人群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斜槓青年」。如一位設計師,他可能還是優秀的作家,身兼數職成為新的社會職業形態。
  • 為文化藝術打Call,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的故鄉情懷
    現代生活中,的確有一位在園林設計行業頗具影響力的江西吉安人,他親自為故鄉設計了「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已於前不久盛大開園。他就是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祠堂拜祭呈現的地域文化風情,郭麗文能日後能在園林藝術領域大有成就,也離不開家鄉這種成長環境。江西吉安市吉水縣依山傍水,鰲江官道、郭氏祠堂,都留下了郭麗文的童年身影,讓他充分感受到大自然巧奪天工之美,天地人和之意。
  • 造園家郭麗文:「復活」科舉文化,窺見園林盛景
    編者按:近日,記者獨家專訪了一位中國園林界的後起之秀--中國進士文化園總設計郭麗文先生。郭先生系「園林之父」孫筱祥的弟子,中國進士文化園設計獲得2017年由亞洲園林協會主辦的「園冶杯」城市設計金獎,而此次採訪恰逢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正式開園。
  • 不務正業的山水畫家,開拓古典園林創作新理念
    「靜漠道人」其名郭麗文,他不僅在繪畫領域深有造詣,而且是當代首位造園家,師從「中國園林之父」孫筱祥,近些年「亞洲最大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園林」、「首都機場校飛中心8萬平方米園林」等多項園林作品屢獲國內、國際設計大獎,前不久剛剛開園引發社會關注的「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也是出自他手。
  • 郭麗文:藝境和詩意的共鳴
    2017年中國進士文化園獲得了由亞洲園林協會主辦的「園冶杯」城市設計金獎。經過三年的高標建設與精心打磨,9月29日,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正式開園開放。作為其設計師,造園家郭麗文不愧師著園林,以造園大家的功力用美學讓詩意成為可能。
  • 郭麗文:藝境和詩意的共鳴
    2017年中國進士文化園獲得了由亞洲園林協會主辦的「園冶杯」城市設計金獎。經過三年的高標建設與精心打磨,9月29日,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正式開園開放。作為其設計師,造園家郭麗文不愧師著園林,以造園大家的功力用美學讓詩意成為可能。
  • 當代有沒有真正的造園家?郭麗文:三重境界方能明心見性
    如在人們追求生活品質、需求精神文化表達方式上,園林、建築設計相關的視頻流行起來,滿足眾人對自然的嚮往,更是出現許多有「專業性設計」標籤的達人……然而,社交平臺上的設計達人是真正意義上的造園家嗎?當代有沒有真正的造園家?帶著這一問題,走訪剛剛完成「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作品的主設計師郭麗文,找到了一些答案。
  • 景觀與園林之爭何時休?郭麗文「文化差異論」道破本源
    不過,深耕中國園林設計事業二十載之久的郭麗文先生在該問題上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景觀」與「園林」的本源區別在於中西造園文化的差異。,如明朝末年的造園家計成在其著作的《園冶》中記載:「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對中國傳統造園藝術最高境界的概括,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園林中的體現和詮釋。  郭麗文還從古漢字文化角度分析到,「園」字中間繁體字是袁氏的「袁」,東漢·許慎《說文》意思是穿長衣裳的模樣,而「口」為空間,因而「園」即為有著生活氣息的空間,或者為人遊覽觀賞的空間。
  • 秀甲一方進士園,寫意東方造園家
    ——當代第一造園家成就千年進士文化第一園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代文徵明的道破了中國人迷戀園林的本質,將自然移居於城市裡,將草木山石以匠心布局於方寸之間,讓生活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和自然風物中。有這樣一座園林——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枕贛江恩江之形勝,輝映千古科學文化,完美的詮釋了文徵明所述意境。而執筆詮畫者正是中國「園林之父」孫筱祥的弟子郭麗文先生。
  • 園林設計變更50次,美不美,到底誰說了算?—淺談園林美學
    正式上課之前,作者說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當年園釘在設計院從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曾經有一個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的景觀設計項目,在甲方不同領導的反覆要求下,園林施工圖設計變更大大小小的加起來多達50餘次,後來變更設計出圖的速度實在趕不上變更的頻率,就改為現場動態設計(即現場定方案和施工工藝),最後根據現場實施情況反包裝設計變更圖紙。
  • 江南園林:中國哲學觀在建築美學上的詮釋
    ,理解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的內涵,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也不是關於江南園林視覺再現的目的論式的線性發展,是通過拉近江南園林內化文化的回眸,表現出中國哲學觀在建築美學上的詮釋,對「往昔」的視覺感受和審美。
  • 在實踐中探索嶺南園林造園手法和技藝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的綠化事業成績斐然方方面面都走在全國前列,這離不開老一輩廣州園林人他們的執著堅守和默默耕耘。每一件成功的園林作品問世,都凝聚了一個團結務實的工作集體所付出的智慧和心血。這包括了園林設計師、建築師、工程師和一批深諳園林藝術的能工巧匠的密切配合。這些園林工作者們為發展廣州造園事業辛勤耕耘,不斷推動著城市公園的建設和發展。
  • 師法自然|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
    「師法自然」的這一美學立場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及其設計提供了方向。中國古代園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實際上並不在於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個體的意識卻又不著痕跡,這種意識的體現更多的是與自然親和、平等,並融為一體。道家對中國古代園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與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融合,共同作用於中國園林藝術的發展。
  • 明末很有成就的造園家,中國美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建造的園林和他著的《園冶》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在中國美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造園家真不容易啊!其實任何成功人士,他都有令自己成功的知識結構。先從計成的知識結構看,他對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化有了比較深入的認知,尤其是對中國古代的辯證思想掌握得比較透徹,還擅長中國的詩畫,並喜歡遊歷和搜奇,將積累到的這方面的大量感受用來思考、應用到造園上,他到中年以後,就從事造園設計,為多個大戶人家建造名園(他有這能力,又有這機會,難得啊!)。這些,都使他既有前人的理念和知識,又有自己的體驗、感悟、實踐的園林美學思想放出光華。
  • 千盟園景淺談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應用
    本文摘自:千盟園景在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研究時,應學習設計手法和造園理念,通過再次認知其所具有內涵,將當代景觀設計與古代園林相結合,創造獨具特色的設計作品。千盟園景帶您了解下?考慮基址現狀,合理改造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直存有因地制宜的說法,一方面所考慮的是景觀創造中的基址原狀,另一方面在整體布局方面進行調整,分配景觀主次關係。在中國古典園林大集中,在每個精緻錯落的園林上都會體現設計者對園林基址全面深入的環境分析。
  • 中國園林造園原則淺析
    具體地講,園林藝術處理山水(即疊山理水)的規律就是「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理貫通,全園生動」。其實,山有脈絡走向,水有源頭流向,這是自然山水風景最一般的規律。要是園林中的山無脈絡,混成一堆,園中的水又是無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臺建築設計得再精巧,花木品種再多,整座園林也是生動不起來的。因此,造園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山的脈絡走向,疏通園中的水源,並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 白居易不愛美人愛造園!盤點那些被寫作「耽誤」的中國古代園林設計...
    古代文人才子 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還喜愛造園 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得以一步一步發展 今天我們看一下那些不愛美人愛造園的文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