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愛玲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一定不會陌生。那若是說起她的姑姑張茂淵呢?想必一些熟悉張愛玲作品的人,應當是有所了解的。在張愛玲的筆下,她的姑姑常常會給人一種清高智慧的感覺。然而,你是否有想過,就是這樣一個清高智慧的人,卻能夠為了一個心愛之人守身52年。今天,我便要來說一說發生在張茂淵身上的傳奇故事。
張茂淵,1901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父親是晚清名臣張佩綸,進士及第後歷任翰林院侍講、左副都御史等職,曾自任「清流」,後被奪職遷居南京。母親是晚清才女李菊藕,在她22歲時,由父親李鴻章做主嫁給了張佩綸。生長在這種家庭下的張茂淵,與生俱來就有一股別樣的書香氣質。
張茂淵還有一個哥哥,叫張廷重,張廷重後來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張愛玲。在張茂淵3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此後,她便只能與母親、哥哥一起生活。張茂淵很早就走進了學堂,接受先進思想的洗禮,而這也使她逐漸成長為了一個擁有強烈獨立意識的女性。
1925年,24歲的張茂淵選擇遠赴英國留學。在乘坐從上海開往英國的輪船上,她第一次見到了那個讓她思念一生的人——李開弟。李開弟畢業於南洋公學機械系,此刻乘坐輪船也是同張茂淵一樣赴英留學。
張茂淵此番出國並非只有她一人前往,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也陪同在側。然而,她二人在乘坐輪船時,都先後發生了意外,這個意外便是暈船。只見她二人一前一後隨著輪船的顛簸而不停嘔吐,其模樣甚是難受。恰好在這個時候,風度翩翩的李開弟出現了。
他二話沒說,連忙為張茂淵和黃逸梵端來了熱水,遞上了毛巾,還衝了兩杯龍井茶。最終,在李開弟的悉心照料下,她二人慢慢適應了海上的生活。因為路途比較遙遠,所以張茂淵有足夠的時間與李開弟交流。就這樣,兩顆年輕躁動的心,默默地匯聚在了一起。
據說,某天傍晚張茂淵站在船頭欣賞海景時,李開弟曾將一件霞帔披在了她的身上。在張愛玲的筆下,這件霞帔成了張茂淵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可見,當時的二人是多麼的相愛。只可惜,當時的李開弟已經有了未婚妻,再加上他比較介意張茂淵的出身,最終無奈捨棄了她。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自與李開弟分別後,張茂淵便再也沒有愛上過任何人,再也沒有與任何人產生過感情上的糾葛。原來,在得知李開弟與未婚妻結婚後,張茂淵便決定這輩子非他不嫁,一天嫁不了他,她就守身一天。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眼看著年齡一年一年的增長,可張茂淵卻一點也沒有改變初心的想法。直到52年後的1977年,事情才有了改變。當時李開弟的妻子病重,她拉著前來看望自己的張茂淵的手說道:「我早知道你和李開弟的感情了,當初他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所以貿然與我結了婚。其實,後來李開弟在了解了你的為人個性後,曾悔恨過、自責過。可那時的我已經懷孕了,他沒有回頭路了。現在,我將不久於人世了,希望我過世後,你可以與他結為夫婦,以了結我一生的夙願。」
就這樣,一段跨越了52年的傳奇愛戀,以一種極其出人意料的方式圓滿收官了。在那之後,張茂淵和李開弟一起共同走過了12年光陰,她便心滿意足地駕鶴西去了,享年91歲。七年後,李開弟也在一陣平靜之中隨她而去,享年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