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雲淡,碩果纍纍。9月13日,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王村鎮創作基地揭牌成立儀式暨蒲松齡教學創作故地採風活動,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隆重舉行,來自全省的著名作家、媒體人近30餘人參加了儀式和活動。
省作協副主席、《山東文學》主編劉玉棟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我們的作家一定要有擔當有作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現實,關注生活,創作出更多的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優秀報告文學作品,促進我省的文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逄春階在講話中談到:我們這次活動是尋根之旅,從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尋找文學之根、文化之根;這個活動又是一個尋味之旅,通過王村醋,我們找到五穀的味道、土地的味道,我們報告文學作品必須植根土地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愛的味道;這次活動還是一次尋找靈感之旅,在這塊豐沛富饒文化積澱厚重的土地上,尋找到我們的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
省作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會長王兆山,省作協原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苗長水為王村鎮創作基地揭牌。
會議由省報告文學學會副總監王筱喻主持,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解放軍中將高建國,《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社責編張傳芬,《時代文學》雜誌社社長張世勤,《百家評論》編輯部副主編趙月斌,濟南市作協副主席、《濟南頭條》主編宋俊忠,淄博市作協主席宗利華以及省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劉金紅、夏海濤、吳文峰,秘書處巴蘭華、常愛榮等參加了會議。
淄博市周村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邢振東和周村區王村鎮領導張健在活動開始時分别致歡迎詞。《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社責編張傳芬和報告文學《鐵肩擔當》作者常愛榮向王村鎮贈送了雜誌。
王村地處淄博市周村區,自古以來,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這裡「唐朝建廟,元朝修道」,明清兩朝文化經濟極盛,被文人士子稱為「西南一都會」。這裡曾湧現出「兄弟三進士」、「淄邑教子第一人」等輝煌的人文歷史。著名的文學大師、「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在王村畢府石隱園任私塾先生30餘年,正是蒲松齡與王村的邂逅,才熔鑄出《聊齋志異》這一座世界文學豐碑。王村鎮在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們以深厚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物產資源為依託,加上改革、務實、堅毅的品格,各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把王村作為創作基地,在當下有著特殊的意義和重大作用。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此舉旨在以此為契機,引導廣大報告文學作家,吸取歷史文化營養,感受時代發展的現實生活,進而促進我省報告文學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作家們參觀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五音戲發源地之一的李家疃村古村落、蒲松齡設館授徒30餘年的西鋪村以及王村米醋博物館。
(秘書處 文)
01
參觀李家疃
02
參觀西鋪村蒲松齡書館
03
參觀王村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