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康復者龍舟隊正在進行日常訓練。
十五年前,罹患乳腺癌八年的施月波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名「龍舟運動員」。
她更想不到,直到今天,她還能率領一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龍舟隊爭金奪銀。
這支來自上海的龍舟隊名叫「天愛-愛康癌症康復者龍舟隊。除了教練之外,隊員全部為癌症康復者,其中女隊員都曾是乳腺癌患者,男隊員則曾患有肺癌、胃癌和腸癌等疾病。
他們是因為癌症跌入谷底的人,卻因龍舟迎來了新的生機。在江面之上,他們重塑了生命的意義,而這支龍舟隊也因此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生命之舟」。
隊員們的訓練地在青浦,他們要橫穿上海進行訓練。
「這怎麼比?估計要墊底了」
在臨近端午節前的一周,56歲的隊長施月波和她的「生命之舟」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場比賽——第十六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國際邀請賽。
為了能夠鍛鍊「新人」,當了15年領槳手的施月波和陸長妹把「領槳」這個重要位置交給了體能更佳、年紀更輕的兩位隊友——唐維斌和周登娣。
63歲的唐維斌曾是專業的足球運動員,50歲的周登娣則是隊中的老么。倆人都是近一米八的高個兒,儘管身材纖瘦,他們已經是龍舟隊「最像運動員」的門面了。
當天下午1點,隊員們正坐在休息區等待檢錄。他們這時才發現,與自己同在大眾組的對手都是清一色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後者緊身衣下健碩的肌肉線條清晰可見。
隊員們在陸地進行日常划槳訓練。
不僅年齡和體能上不佔優勢,「生命之舟」在裝備上更是寒酸的不行。其他參賽選手都用的是專業級別的碳纖維槳,而他們只有平時訓練時那些笨重的木質船槳。
「這怎麼比?估計要墊底了。」施月波指著一旁的「肌肉男」做出一個誇張的表情,隨即她又冷靜下來,「即便最後一名也是意料中的事,我們還贏過外國駐上海記者聯隊呢。」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支活躍於賽場的癌症康復者龍舟隊,這些其實都不是他們在意的,甚至也從未期望著拿什麼冠軍。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們也許無法延續生命的長度,但是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我們現在就是這麼做的。」
也許是經歷過太多苦難,56歲的施月波儼然成了一名哲人。
因為龍舟,他們的身體得到了恢復和鍛鍊。
「已經康復了,還瞎折騰什麼?」
從15年前為了乳腺癌術後康復接觸龍舟,到如今成了這項運動在癌症康復者中的推廣人,施月波對其中的艱辛與糾結有著最為深刻的體會。
2004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首次設立乳腺癌倖存者龍舟比賽。作為東道主,中國龍舟協會決定在上海召集術後5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成立國內第一支乳腺癌倖存者女子龍舟隊,施月波就是這支龍舟隊在楊浦區的召集人。
「一群幾乎殘廢、連槳都不會握的癌症病人,要代表中國參加龍舟比賽,簡直是天方夜譚。」
回憶起剛開始練習龍舟時,施月波的心裡依然有些忐忑難安。
他們的訓練場地是一條窄窄的河道。
面對像蚱蜢一樣細長的龍舟,隊員們踩上去個個膽戰心驚,有時體力耗盡後嘴裡還會泛出陣陣苦味。為了防止掉進水裡的風險,他們個個都變成了遊泳健將。
訓練結束後也好不到哪去,大家全身肌肉酸痛,手臂腫得抬都抬不起來,手掌、臀部在訓練中在不停地摩擦,傷口剛剛痊癒又再次磨爛......
幾天高強度的訓練後,隊員們接二連三感冒發燒,以至於家人都反對她們去划龍舟,「你們能康復,已經是燒了高香,還瞎折騰什麼呀?」
最嚴重的隊員丁巧英因為心臟供血不足曾出現了休克,但休息一天後又堅持回到了訓練場。她的丈夫當時無法理解,曾撂下了一句狠話:「去了就不要回來……」
隊員們使用的裝備都比較簡陋。
「我每天走一萬步都不覺得累」
對龍舟毫無概念的施月波也曾擔心,這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運動會不會導致癌症的復發,「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天曉得會不會被螃蟹反咬一口。」
但長期堅持下來,施月波早已沒有了顧慮,她反而在划龍舟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這項運動的益處在乳腺癌患者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一般我們在切除乳腺的同時會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術後很可能會造成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等併發症。當時我的手很腫,一按一個坑,但划龍舟不久就基本不腫了。」
同為乳腺癌患者的王美芳術後也被淋巴水腫所困,加上患病體質很弱。起初,她在床上躺了足足半年,後來基本上每三個月就要住一次院。
「自從參加了龍舟隊,我的手不腫了,我跑醫院的次數越來越少,現在幾乎不用去醫院了。」加入龍舟隊3年的王美芳還養成了快步走的習慣,「我現在每天走一萬步都不覺得累。」
龍舟隊訓練的地方是在上海青浦區安莊村,這個小村莊有得天獨厚的訓練條件。河道兩旁聳立著參天大樹,河面上的空氣清新怡人,還有偶爾落在蘆葦蕩裡的白鷺......
「這裡就相當於一個氧吧,我們划龍舟講究一呼一吸的配合,這其實就是有洗肺,對肺癌康復者很有好處。」
作為龍舟隊曾經的一員,79歲的王林其說起龍舟時依舊如數家珍。
今年已經是王林其從肺癌中康復的第十七個年頭了,雖然由於年齡過高不再參加訓練,但在三年前,他還能在5公裡訓練中一口氣劃完1270槳。
因為肺癌失去了2/3個右肺的唐維斌對此同樣深有感觸。即便是足球運動員出身,但他生病後爬五樓需要歇好幾次,「划龍舟後,我的肺活量增加了,現在爬樓呼吸順暢了。」
「我們的運動員,沒有什麼復發、死亡的。」說到這個,施月波顯得很自豪,「我們剛進隊的時候,都是病病歪歪的,但幾年訓練下來,大家體質都明顯提升了。」
現在,他們還在使用木漿划船。
「他們是一支特種部隊啊」
對於癌症康復者來說,身體上的恢復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心理不被病魔所擊倒。
「我一直鼓勵病人走出家門,因為在家裡滿腦子都是自己的病,總讓自己處在負面情緒中。走出家門和病友一起走路、划船、逛公園,就沒時間想自己的病了。」
這是施月波的經驗之談,但23年前的她還並不懂得這個道理。當被確診為乳腺癌後,30歲出頭的施月波天天在家抱著3周歲的女兒哭,覺得自己已經和死亡連在了一起。
鄰居看她天天哭也不是辦法,就建議她參加上海市癌症俱樂部。動完手術後兩個月,施月波就加入了癌症俱樂部,在那裡,她接觸了大量抗癌明星,心態也漸漸變好了。
快樂是癌症康復中的一劑藥引,在龍舟訓練中,隊員們秉持著「快樂至上」的態度。
龍舟隊建立初期,隊員們在訓練、比賽中都很輕鬆隨意,還每次都準備了很多零食,船上、岸上都在吃,這讓習慣了嚴肅、講求紀律的國家級教練韓志華很不滿。
但隊員們的話「點醒了」韓志華——「假如我們嚴肅,我們都已經死掉了。」這也是他82歲還自願給他們當教練的原因,「他們是一支特種部隊啊,我從他們身上受到很大鼓舞。」
受到鼓舞的還有這些癌症康復者的家屬。從起初的質疑、反對,到如今的無條件支持,家人們不僅逐漸理解了這些康復者划龍舟的初衷,甚至有不少還加入其中。
「只要她開心就好,我們全家都支持。」在母親的感染下,施月波的女兒成了一名服務於癌症康復者的公益志願者;而施月波的老公如今也放下偏見,陪著她進行龍舟訓練。
獎盃,是他們最好的見證之一。
「好好活著,努力拼搏」
就是這樣一群熱愛生命的人,構築了「生命之舟」。
而從比賽開始的槍聲響起,這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癌症康復者從起點出發,他們一槳一槳地在碧波蕩漾蘇州河中前行,將這支生命之舟渡向又一個希望的彼岸。
82歲的老教練韓志華敲擊出沉穩而規律的鼓點,10名穿著救生衣的龍舟隊隊員開始拼命地劃著槳將小船推向前去,他們嘴裡高喊著:「生命之舟,健康快樂!」
為了備戰這次比賽,施月波和隊友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進行集訓。今年5月中旬,她就帶著隊伍橫跨整個申城,從上海東北角的楊浦區前往西南角青浦區安莊村。
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除去午休的時間,隊員們要在水上待四小時左右。他們慢慢悠悠地從狹窄曲折的河道劃到開闊區域,然後再進行速度訓練,一切顯得有條不紊。
然而,在蘇州河短短200米的直道上,「生命之舟」從一開始便落到了最後。無論是鼓手敲擊的鼓點,還是劃手的槳頻和劃距,他們都遠遠無法與兩旁的龍舟隊相比......
與在場邊觀賽的施月波料想的一樣,「生命之舟」最終在預賽和半決賽成績都排在小組末位。但在隊員們身上,只見到被濺起的水花打溼的衣服,卻察覺不出他們對成績的不滿。
抵達終點,這些氣喘籲籲的隊員就像是勝利者那樣聚在一起歡呼、擊掌,也和冠軍一樣接受著觀賽者的祝賀與鼓勵。準確的說,他們就是勝利者,他們就是冠軍。
「我們想要證明,我們可以活得好好的,我們可以去拼搏!」
停泊在訓練場地的龍舟。
生命之舟,不再孤獨
如今,施月波正致力於在癌症康復者中推廣龍舟運動。她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嘗到划龍舟的甜頭,但由於缺少醫學上的評估,施月波只能和隊友親自現身說法。
此外,龍舟隊在經費上也犯了難。從2004年成立以來,這種隊伍一直在經費、場地,甚至人員配備上都存在著嚴重不足。
「龍舟就像打高爾夫,是有錢人的運動。比如場地一小時就要幾百塊,我們一天就要練六小時,這就是一筆龐大的開支。」一想到龍舟隊的生存,施月波一臉愁雲。
根據龍舟賽事的規定,參賽隊員必須具有著衣和無協助遊水200米以上遊泳技術,加上遊泳也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隊員們便每個星期都進行至少一次遊泳訓練。
「我們這批人原來是不會遊泳的,後來我們就去江灣體育中心練遊泳,每周三次。」王林其粗略統計了一下,遊一次泳要花費大概20元,一個月下來就要花上數百元。
龍舟隊的隊員們大多工資不高,而且因為經歷過手術花費巨大,平時還要支持藥費。因此,許多人最後都離開了,隊伍也始終沒有湊齊大龍舟所需的24名隊員。
為了籌集經費,施月波和隊友拉過贊助,甚至還想到了網上的籌款平臺。只不過,一群超過60歲「老年人」並不懂得如何使用支付軟體,最後沒有辦法也就放棄了。
好消息是,「生命之舟」不再是一直「孤舟」。目前,全球至少有116支乳腺癌倖存者龍舟隊,其中加拿大有41支乳腺癌倖存者龍舟隊,澳大利亞有27支,美國24支。
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國際組織IBCPC(國際乳腺癌劃手委員會)將這些特殊隊伍集結起來,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龍舟賽。目前,北京和上海已率先成立了兩支隊伍。
施月波也有了一個新身份——上海乳腺癌倖存者龍舟隊的教練。於是,在她的心底默默升起了這樣的願景——在未來,「生命之舟」可以與世界各國的癌症龍舟隊同場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