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不是普京說的

2020-12-21 觀察者網

「中國軍網」5月10日發表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劉德建、馬建光的文章《關於俄羅斯的懸疑:俄到底是不是戰鬥民族?》,文章對網上流行的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的說法進行了文化、歷史和現實角度的考據。文中提到一些網上常見的誤解,例如「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其實並非普京的名言。文章讀來有趣,以下轉載此文,以饗讀者:

俄羅斯是我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對俄關係在我國戰略全局中具有重大價值。我們對俄羅斯形勢的觀察必須實事求是、客觀準確,絕不應跟著不明所以者甚至別有用心者起鬨。那樣做,對中俄關係、對我國國家利益沒有任何好處。

一、「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真是出自普京之口?

普京與T-50戰鬥機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媒體、學界乃至外交圈在提及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時,經常引用一句所謂普京霸氣外露的話:「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蹟的俄羅斯。」可以見到的其他版本還有:「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給我20年,還你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這句「普京語錄」在中國流傳很廣,甚至成為當下中國很多人觀察普京和俄羅斯的一個「圖騰」。

但問題是,普京真說過這句話麼?筆者經常關注俄羅斯問題和普京的言行,但從不記得普京說過這句話,也沒見俄羅斯媒體、學者和政界人士引用過這句話。出於較真心理,筆者近年來翻遍普京的重要講話,聯繫在俄留學的同學用俄羅斯最大的搜尋引擎反覆搜索,仍未查到普京說過這句話的任何線索。據筆者調查,俄羅斯政治學者和研究俄羅斯當代史的歷史學家都表示,普京沒說過這句話。俄羅斯一些漢學家更直截了當地說,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媒體、學者把這句話歸到普京頭上。

經過進一步求證,筆者發現沙皇俄國首相斯託雷平倒是說過類似的話。斯託雷平於1906年被沙皇任命為首相兼內務大臣,彼時的俄國正處在因日俄戰爭失敗和隨後爆發的社會動亂所導致的困境中。斯託雷平一方面以鐵血手段整頓秩序,另一方面全力推進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大規模改革。1909年10月1日,斯託雷平在接受當時的《伏爾加河報》採訪時說:「給俄羅斯20年內外安定的時間,它將變得讓你認不出來。」只是隨著斯託雷平1911年9月遇刺身亡,他所憧憬的這一前景也灰飛煙滅了。

其實這句話是普京的偶像,沙俄最後的改革家斯託雷平說的……

普京當政後對斯託雷平推崇有加,稱其為真正的愛國者、智慧的政治家、為國家和民眾服務的榜樣。普京對這句「斯託雷平語錄」也很熟悉,並在2011年主持召開紀念斯託雷平誕辰150周年組委會會議時引用過,用以稱讚斯託雷平的改革和對俄羅斯發展前途的信念。但普京同時不忘強調,這句話不是別人,而是斯託雷平說的。這是目前筆者所能查到的普京唯一一次援引這句「斯託雷平語錄」。

從普京對斯託雷平的推崇,結合普京的執政軌跡和思路,似乎不排除普京也有「20年情結」,但他確實沒說過這句話。在中國,究竟何人或哪家媒體最早傳出這句「普京語錄」已不可考。我們的媒體或學界自主創造出這麼大的一個烏龍已經令人不解,更令人遺憾的是在長達十多年時間裡,這句話居然越傳越廣,那些引用的人對此信以為真,無人求證真偽、探究來龍去脈。其實,僅從邏輯上講,在現代民主政治和輿論氛圍下,普京作為一個政治家甚至是政治「精算師」,絕不會說出這麼露骨的話。同時,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媒體和學界引用這句「普京語錄」,加之又有不同版本、引用時都不註明出處,從中也可看出不是那麼靠譜。

這件無中生有的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在中國各界對俄羅斯的了解和研究還有浮於表面和想當然的問題,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表明當下中國社會浮躁從眾之風仍存、缺乏思辨和懷疑精神。對此,媒體、學界似乎尤需注意。

二、「俄羅斯崩潰論」與事實相去甚遠

俄羅斯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俄羅斯崩潰論」乘勢泛起。此種議論在西方媒體上比比皆是,在我國網際網路上也不時可見。給人的感覺是,俄羅斯經濟危機四伏、社會面臨全局性動蕩、普京政權垮臺在即。就連普京最近籤署組建直屬總統的國民近衛軍,也被指為了應對政變危險。然而,「俄羅斯崩潰論」與事實相去甚遠,很大程度上是種主觀臆斷,甚至是惡意「唱衰」。

俄羅斯經濟的確陷入多年未見的嚴重困難。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於一個70%以上出口、50%以上財政收入依賴油氣,經濟結構嚴重畸形的能源資源國來說,的確是個嚴峻挑戰。西方制裁一輪接著一輪,導致俄羅斯資金外流、流動性下降,不少企業陷入支付和投資困境;去年全年GDP下降達3.7%,今年很可能仍是負增長;進出口總額也在大幅下滑,其中對歐貿易下降達38.5%,對華貿易額下降也在25%以上;由於高檔消費品進口受阻,部分高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受到的衝擊更為明顯。可以說,俄羅斯經濟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困難,用「危機」來描述目前的經濟形勢應當不算過分。但這絕不意味著俄羅斯經濟面臨所謂「崩潰」,更談不上俄羅斯社會醞釀動亂、政權即將垮臺。


俄羅斯目前並未出現經濟「崩潰」的情況

首先,「俄羅斯崩潰論」對俄經濟形勢的描述過於黯淡。雖然俄羅斯GDP大幅縮水,外匯儲備也有所下降,但債務總額不到GDP的30%,財政赤字僅佔GDP的2.6%,遠未形成規模性支付危機。從經濟走勢看,政府反危機戰略已經初見成效,去年第四季度經濟衰退勢頭得到明顯遏制,10月甚至出現環比正增長。大型超市各類商品仍然琳琅滿目,儘管商品價格較一年前普遍提高,但市民購物依然踴躍。問及購物者對經濟形勢的看法,雖然普遍表示感受到了困難,但絕少有人持悲觀看法。另外,俄人口總數、人均壽命繼續處在增長軌道上。說到底,俄羅斯經濟再困難,也難不過1998年,更不可能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相提並論。

其次,俄羅斯是自給能力最強的世界大國。俄羅斯不僅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而且科技潛力雄厚、教育水平較高,從而為其提供了巨大的「騰挪空間」。經濟危機特別是油價下跌還倒逼俄羅斯下決心加速「再工業化」進程,「進口替代」初見成效。據多位能源問題專家預測,國際油價已經跌至谷底,進入緩慢回升軌道,俄羅斯油氣產業最困難的時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結束。俄羅斯的農業生產近年進步很大,去年糧食產量1.043億噸,僅出口就達3070.5萬噸。俄羅斯又是能源生產大國,供暖供電充足。也就是說,俄羅斯人的溫飽沒有任何問題,俄羅斯人遭遇的困難絕對不是某些媒體報導或想像的那樣忍飢受凍。

再次,「西方不亮東方亮」。俄羅斯正在大力加強與東方國家的經濟合作、科技合作,擴大從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技術設備甚至軍事技術裝備引進,以應對與西方經濟技術合作受阻的困擾。雖然俄羅斯對歐洲的貿易規模明顯縮小,但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規模顯著擴大。由於俄歐關係惡化給雙方都造成了巨大損失,隨著政治關係的解凍,恢復以往經濟合作規模可能不需太長時間。


近年來俄羅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位造技術,工業產業有所復甦

最後,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民族具有極強的韌性和抗壓性,外部壓力愈大愈是抱團禦侮。俄羅斯人普遍把目前的困難歸因於西方大國的惡意打壓,並未歸罪於普京政權。普京被西方描繪成「獨裁者」,卻被俄羅斯多數民眾視為民族的「救世主」、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者。普京成為俄羅斯民族的驕傲,民意支持率從當選時的64%飆升至去年的80%以上,近74%的俄羅斯人準備下次大選投票給普京。西方欲借俄羅斯經濟困難煽動「顏色革命」,但普京政權具有很強的控局能力,應對措施也非常到位。與此同時,反政府親西方勢力的社會基礎卻越來越薄弱,就連原來持反普京立場的民主派人士,不少也轉而站到了普京一邊。這哪裡能夠找到俄羅斯民眾醞釀「起義」、普京政權面臨垮臺的影子?

說到底,「俄羅斯崩潰論」更多的是西方政客和西方媒體的主觀臆想。此論在國內網際網路上流行,則大多屬於親西方人士鸚鵡學舌,或者是對俄羅斯真實情況不大了解者人云亦云。

三、「戰鬥民族」,國人的盲目崇拜?

不知從何時起,「戰鬥民族」作為對俄羅斯人的專稱開始流行於中文網絡媒體和論壇上,從娛樂新聞到政治、軍事話題,常常可見含「戰鬥民族」詞彙的大標題。某些情形下,使用這個詞有調侃的意味,但更多帶著「讚譽」的成分。有研究俄羅斯的專家說,這可能與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敢跟西方掀桌子有關。但沒有其他語種的媒體稱呼俄羅斯人「戰鬥民族」,俄羅斯媒體對此說法也不關注,俄羅斯雖有人對中國網民這一叫法表示理解,但幾乎沒人覺得該稱呼是「恭維」。一名在華留學的俄羅斯人直言,聽到「戰鬥民族」這一說法時很驚訝,在她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俄羅斯人的典型性格特徵是什麼?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用過「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過「好戰民族」。但對一個民族的性格進行概括,無疑是很難的。


俄羅斯人喜歡喝酒是全世界廣為人知,但「戰鬥民族」似乎只有中國人說

為什麼叫「戰鬥民族」?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解釋:「戰鬥民族」是對俄羅斯人的一種調侃,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該詞來源於《龍珠Z》,賽亞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好戰而且越戰越勇。這麼形容俄羅斯人是因為他們性格都比較彪悍,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此外,網絡上還有其他各種解釋,比如「俄羅斯民族形成後一直處於戰鬥狀態」等。

客觀地說,中國網民用「戰鬥民族」詮釋俄羅斯,更多是充滿仰慕的正面評價。對講究溫良恭儉讓的東方處事哲學來說,俄羅斯的強大恰恰表現在敢作敢為,敢於擔當。最近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無疑更加深了這樣的印象。

不過,幾乎沒有俄羅斯人認同「戰鬥民族」這一標籤。曾有媒體記者特意就「戰鬥民族」一詞詢問數名俄羅斯人,包括會中文的人時,他們均表示沒怎麼聽說過這個詞,也不覺得這是「恭維」。有中國媒體記者與「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的同行閒聊時,發現俄羅斯人似乎可以理解中國網民用「戰鬥民族」來形容俄羅斯民族,因為他們並不反感貼在腦門上的「北極熊」之類的綽號。

「印象中只有中國人這麼說,」西南政法大學世界與中國議程研究院副院長孫力舟說,他多次去俄羅斯考察,和俄各階層有過交流,從沒聽說過俄羅斯人說自己是「戰鬥民族」。

尤莉婭·葉普法諾娃是重慶大學的一名研究生。「第一次聽到『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時,我有點驚訝。因為在我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葉普法諾娃說兩三年前從中國人那裡聽到這一說法,「但俄羅斯民族並不是因為兇悍而戰鬥。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國家安全需求,俄羅斯必須擴張國界,所以必須打仗,而且很多時候是主動打仗。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我相信,很多俄羅斯人都是這麼想的。」她還表示,從沒見俄羅斯媒體說自己是「戰鬥民族」,也沒見到俄媒體對中國人這個叫法有報導。


其實俄羅斯人挺喜歡人家稱他們為熊的,因為在俄羅斯人眼裡,熊是強壯的象徵,當然,像上圖這樣的污衊是另一回事

孫力舟的一位精通英俄漢以及突厥語的韃靼朋友也表示,俄羅斯人不叫自己「戰鬥民族」,也沒有其他民族這麼稱呼他們,唯獨部分中國人這麼說。「這是中國人一種盲目崇拜的結果,受媒體以及俄美對抗背景的影響,」他說,還有在爭議島嶼問題上,俄羅斯對日本很強硬,「中國一些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俄羅斯人做到了。」

「『戰鬥民族』這個詞應該是一些不了解歷史的國人妄自加上去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聞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個詞不太符合俄羅斯的歷史情況。俄羅斯民族在歷史上經常受欺負,俄羅斯人普遍有愛國主義情懷,在受到侵略時奮起反抗。他認為,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比較強硬,「戰鬥民族」這個詞有可能是因為這個而出現的。但即使普京比較強硬,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目前的強硬來界定整個民族。

相關焦點

  • 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做到了嗎?
    大家不會忘記,普京上任時俄羅斯面臨的最大問題或許還不是經濟和金融崩潰,而是恐怖活動籠罩著整個俄羅斯,2002年10月23日發生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最終造成129名人質死亡,2004年9月1日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在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製造一起人質事件,最後造成333名人質死亡,這兩次人質事件使俄羅斯遭遇了從未有過的黑暗與恐怖,那絕不是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所宣傳的所謂民主社會
  • 普京曾說二十年後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如今俄羅斯咋樣了?
    在二十世紀,能夠稱得上強大的國家,也只有當年的蘇聯和美國了。這兩個國家,都是在二戰後飛速崛起的,尤其是蘇聯,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兩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裡,其領土範圍碾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堪稱「巨無霸」。不要說別的,從盧布貶值的情況就可以看出,蘇聯未解體前,盧布兌換美元,幾乎是一比一的價差;而蘇聯解體後,在「休克療法」的「成功治療」後,盧布一落千丈,曾一度達到了一千盧布兌換一美元的慘狀,這一巨大落差,幾乎讓俄羅斯的經濟面臨著崩潰的局面。好歹葉爾欽也深知自己的領導能力,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後,葉爾欽在2000年時,普京上臺。
  • 「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看看成績單
    俄羅斯進入了「普京時代」,世界也打上了普京的印記。在離開克林姆林宮時,葉爾欽把掌控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核鑰匙」交到普京手上,並對自己接班人說:「請照顧好俄羅斯。」這一讓人猝不及防的辭職成了俄羅斯國家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47歲的普京由此登上政治舞臺,一幹就是20年。
  • 普京時代: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
    「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2000年普京當選總統時曾引用俄羅斯歷史名言,向民眾做出承諾。日前,《普京時代:2000—2008》由經濟管理出版社推出。《普京時代》分政治、經濟、外交三篇,概述了普京總統執政八年間俄羅斯的發展歷程。
  • 原泉:給普京多少年,才能有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但是,如果能對俄羅斯的政體和當下的政局有所了解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讓普京退出歷史舞臺,顯然還不是時候。 必須明確的是,普京在俄羅斯政壇當前的地位並不是普京自封的,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歷史形成的。 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 攝 2000年元旦,當普京入主克裡姆林宮時,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內經濟崩潰,寡頭橫行,政局持續動蕩,車臣反政府當局同中央公開叫板,其它地方勢力也蠢蠢欲動;在國際上,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呈現斷崖式下降,以美國為首的冷戰勝利者們通過北約東擴,科索沃戰爭等方式,不斷進一步打壓俄羅斯的國際空間,企圖借著冷戰勝利的東風,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的「威脅」。
  • 萬青松:再給普京12年,會有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嗎?
    普京此前已經表示,如果憲法修正案獲得全民公投通過,那麼所有權力機關的責任與義務,需要在公投結束後馬上按照新憲法整改落實,而不是逐漸落實,更不是等到2024年總統選舉之後。在實踐層面,普京通過改革或轉型構建起來的發展體系,很難在新的內外環境下經受住真正考驗,普京在年初的國情諮文也提到民眾對變化具有強烈的現實需求。此後的3月中旬,普京在杜馬全體會議的演講中再次指出,修憲不是解決當前的問題,而是著眼於俄羅斯在變化世界中的未來問題。
  • 記者向普京提問中國強大了會不會吞併俄羅斯,普京這樣回答
    這些天我們一直在探討經濟,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有雄心壯志,如果「一帶一路」項目中的所有計劃最終成為現實,你是否會擔心中國在經濟方面吞沒俄羅斯?你能否抵擋都住這種壓力呢?俄羅斯不是一個會畏懼任何國家的國家,而且中國的行動不存在任何危險,並沒有要有招一日吞沒別的國家的目標,畢竟我們在所有的事務上都贊同彼此,並且我們不會做任何傷害彼此的決定,我們同意的僅僅是對我們有利的那部分計劃,如果這些東西對我們是有利的,那有什麼可畏懼的呢?
  • 面對暗殺威脅 普京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俄羅斯諺語
    普京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俄羅斯諺語) 由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製作的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普京訪談錄》將於下周播出。在已經公布的片段中,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多次談及北約;另外他還披露,這些年自己一共遭遇過五次暗殺。
  • 普京認為,考慮到俄羅斯的特點,總統應該擁有強大的權力
    2020年1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乘坐專機抵達利佩茨克州,在開啟訪問以色列特拉維夫的行程之前,普京在利佩茨克會見了當地人士的代表。座談過程中,俄羅斯總統與當地民眾談到未來政權組織形式的變革。普京首先承認,實行議會制的國家在世界上是非常普遍的。譬如歐洲的德國,便是一個議會制共和國,亞洲的印度,同樣是一個議會制國家。俄聯邦是一個總統制國家,是否有必要對俄羅斯的法律進行修訂,幫助國家從總統制共和國過渡為議會制共和國?普京明確表示,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行的,但有關這樣做是否明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 普京遇到強大對手?俄羅斯神父要求接管總統權力
    經過前一面的全民公投,俄羅斯修正案已塵埃落定,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依舊人氣最高,不但之前總統任期全部歸零,再當選總統沒有任何懸念,而且在2024年之後普京仍然可以繼續參加總統大選,甚至可以一直執掌總統到83歲的2036年。
  • 普京要過苦日子了!為什麼俄羅斯就是發展不起來
    這不,最近就有人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2016年川普當選,普京兩個小時後就發出祝賀;2020年拜登獲勝,普京整整24個小時後沒任何動靜普京曾經豪言壯語,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地理因素不僅扼住「外循環」咽喉,俄羅斯的「內循環」也是一言難盡。俄羅斯太大了,想要建立一個完備的,讓內部市場統一起來的交通網絡太難了。以高速公裡為例。2019年,俄羅斯高速公路總長才6768公裡,跟中國的14.96萬公裡、美國9.59萬公裡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 普京引領俄羅斯走非西方發展道路——試析蘇爾科夫文章《長久的...
    普京靠驕人的政績於2000年3月順利當選總統。在第一個總統任期(2000-2004年)他讓俄羅斯站了起來,在第二個任期(2005-2008年)讓俄羅斯富了起來(2008年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14萬美元)。經過梅德韋傑夫總統4年過渡,普京於2012年和2018年又連任兩屆總統,目標是讓俄羅斯強大起來。
  • 「大帝」普京是如何治理俄羅斯的?他的權力究竟有多大?
    總統辦公廳隱秘掌握各項大權,協助普京辦理各項政務,類似於朱元璋時期的內閣和康熙年間的南書房。值得一提的是,它並不是一般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因為它已經在普京的不斷擴權之下,形成了真正的實權部門。總統辦公廳旗下,設立多達十幾個行局機構,包括管理特勤的機構和國家秘密的部門,甚至還包括管理司法權等權利,可以和總理領導的內閣部長相提並論。可以說總統辦公廳就是普京的根基,是他走向權力發巔峰的起點。
  • 普京無奈!當前俄羅斯最大的威脅是其自身
    俄羅斯始終抱著「趁你病要你命」的態度,對周邊國家施壓要求加快一體化進程,暫且不說這種方法好壞,但無疑會讓白俄等國陷入兩難(國內民意反對一體化),也讓歐美可以更加輕易的撬動其周邊。等到普京接手俄羅斯時,其國內經濟已然被7大金融寡頭所壟斷,且極度依賴於大宗原料的出口。彼時的普京豪言,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現如今20年已然過去,儘管國內7大金融寡頭已經被摧毀,但又出現了新的金融寡頭,並且依舊高度依賴原料的出口。
  • 普京駁美指責暗指美沒資格對俄羅斯指手畫腳
    報導提到,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說,出席峰會晚宴的是「7名,而不是8名」領導人,還表示與會領導人「用一個聲音說話」並達成一致結論。但美聯社評述,峰會聯合聲明中對俄羅斯的強硬表態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即鑑於俄羅斯並未全面入侵烏克蘭且開始回撤部隊,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美國盟友已經把重點轉向重新接觸普京。
  • 普京:不可替代的俄羅斯硬漢
    普京在列寧格勒大學時候的表現就足以表明兩點:第一,他總是通過站在某一個立場上掌控全局;第二,他喜歡為他人提供幫助。普京給予幫助的方式還展示出他另一個不拘小節的形象—他習慣用平民化的語言和粗俗的代名詞來表達自己或者贏得別人的支持。普京將語言方式和玩笑視作與同齡人以及普通的俄羅斯公民建立聯繫的手段。
  • 如果美國炸死的不是伊朗將軍,而是俄羅斯,那麼普京會怎麼做?
    導語:如果美國炸死的不是伊朗將軍,而是俄羅斯,那麼普京會怎麼做?眾所周知,自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綜合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哪怕是當年強大如蘇聯,在美國面前也矮了一截,由此可見美國當時的強大。因為這可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導人發動暗殺襲擊,這已經意味著戰爭,不得不說美國這般做法也實在是目中無人。而最後伊朗也只是襲擊幾個美國的軍事基地而不了了之,不得不說也是非常憋屈了。對此有網友問道,如果美國炸死的是俄羅斯將軍,普京會如何做呢?
  • 普京:若退休了,知道我想幹嘛嗎?不是垂簾聽政,也不是含飴弄孫
    俄羅斯總統普京,絕對是個典型的事業型男人,一心撲在興國大業上,執政近20年,最後乾脆連家都不要了。但,普京絕不是守權如命的人。2024年是普京最後的任期,雖然接班人未定,但是從克裡姆林宮的種種跡象來看,普京到時連任的可能性不大。
  • 普京對白俄羅斯的真正盤算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俄羅斯。 普京對白俄羅斯有盤算。 而白俄羅斯的命運,在過去、當下與未來,都與俄羅斯密切相關。 但在俄羅斯經濟不振、普京本人也面臨反對派拉自己下馬的不妙境地下,如何處理和白俄羅斯的關係,還真不是個簡單的事。 從經驗上來說,至少對白俄羅斯的控制,不能採取過去對待烏克蘭、對待克裡米亞的方式。
  • 假如美國炸死的是俄羅斯將軍,而不是伊朗將軍,普京會怎麼做
    近日,有網友「腦洞大開」留言問道,假如此次美國炸死的是俄羅斯將軍而不是伊朗將軍,普京會怎麼做?這個問題很有趣,美國派出MQ-9「收割者」無人機,使用「地獄火」反坦克飛彈擊毀了蘇萊曼尼將軍乘坐的一輛豐田亞洲龍轎車,造成將軍當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