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說:「非主流才是未來。」
新零售時代,阿里、騰訊兩大巨頭比拼多產業布局,讓本就緊繃的商業節奏更顯得暗潮洶湧。在這個消費品供應嚴重過剩的時代,商業究竟應該如何突圍?
當行業大佬緊握科技脈搏,鑽研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的時候,中小企業面對被市場日益擠壓的微薄利潤空間,又將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如何調整戰略定位,才能避免在不久的未來被巨頭吞噬?!
或許,巨大的危機也同樣伴隨巨大的機會。
當消費者面臨的選擇無邊無際,消費需求從原來的「功能型消費」逐漸上升為「價值型消費」,商業的「去中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長尾市場被移動網際網路再次放大,小眾經濟迅速崛起,中小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已經來臨。
究竟什麼是「小眾經濟」?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推薦7本有關「小眾經濟」的書,讓你得以窺見「小眾經濟」的整體崛起之路。
關鍵詞:利基、細分、藍海、長尾、小眾。
書單:1、傑克·特勞特《定位》2、W.錢·金《藍海戰略》3、巴裡·施瓦茨《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4、克裡斯·安德森《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5、詹姆斯.哈金《小眾行為學:為什麼主流的不再受市場喜愛》(張家衛譯)6、張家衛《小眾崛起》7、焦湧《小眾時代》
1、傑克·特勞特《定位》
《定位》之所以能夠成為近幾十年的熱點、經典,是基於商業競爭從原來的生產端、渠道端轉移到了消費端這個大背景之下,《定位》提出,企業戰略競爭的本質是「佔領目標客戶的心智」。這恰恰也是小眾經濟的戰略前提。可以說,小眾經濟也是關於如何通過在消費者心智中定位的一種競爭策略。
2、W.錢·金《藍海戰略》
營銷基礎讀物,藍海是相對競爭激烈的紅海的定義,要求突破傳統的直面競爭,轉而尋找其他新的機遇。或許現在很多人認為藍海戰略「失效」了,我只能說是他沒有真正把這本書讀懂,如果單純以產品類別來劃分,或許整個市場確實是一片紅海,但如果從消費者的需求來探索呢?消費者的需求是否已經完全被滿足?是否能夠挖掘新的需求甚至創造新的需求?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第一章有介紹創造需求的案例:sony隨身聽,在發明隨身聽之前,這種需求是不明顯的,消費者並沒有明確的說明自己想要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聽音樂設備,而sony通過發明隨身聽創造出可移動的聲音,並使人們普遍接受。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和創造新的需求是營銷的一個重要部分。
3、巴裡·施瓦茨《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
巴裡·施瓦茨是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之後又一位將來自心理學的洞察力應用在經濟學和決策學中的心理學家,三次登上TED大會的演講臺,他的成就受到津巴多、塞利格曼、卡尼曼等人的盛讚。 《選擇的悖論 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是施瓦茨很有名的作品,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闡述了「為什麼選擇越多,人們越不幸福」這一普遍而令人困惑的現象。
4、克裡斯·安德森《長尾理論: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
商業暢銷書《免費》的作者克裡斯·安德森的另一部顛覆性商業著作。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正處在PC時代,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長尾」現象更加凸顯,網際網路打破了我們熟知的商業的「二八法則」,主流媒體、大眾廣告的營銷力日漸式微。大規模同質化的生產經營,讓諸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深陷價格戰泥潭;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凸顯,市場需要深度細分。
5、詹姆斯.哈金《小眾行為學:為什麼主流的不再受市場喜愛》(張家衛譯)
社會趨勢觀察家詹姆斯·哈金,以他一貫擅長的專欄散文評述風格,透過一個又一個當代商業、文化、媒體和生活等領域的個案研究指出:當中間市場陷落,社群經濟來臨,小眾的崛起將成就新的商業夢想。
6、張家衛《小眾崛起》
此書中有大量《長尾理論》和《小眾行為學》的痕跡,以「小眾」為聚焦核心點,以「小眾引領大眾」為不可阻擋之勢,通過對眼下各種商業現象的研究與分析,讓我們發現藏於小眾行為背後的商業模式與創業無限生機。
7、焦湧《小眾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人們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 大眾化已經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 而且也成為了一些品牌發展的阻礙。小眾化需求已成為時代趨勢。從大批量生產到個性化定製,小眾化正在成為人們新的消費觀念,品牌「小」時代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