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走向新零售,鍋圈3年突圍成黑馬

2020-12-10 36氪

多年以後回頭看,2020年或許將是中國商業生態的重要分界點。

疫情的爆發,不僅直接改變了大眾用戶的消費習慣,也指出了各大行業的發展方向。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傳統的「到店」模式正在向「到家」模式分流轉化,由「家庭餐桌」所支撐起的餐飲零售市場,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家庭餐桌」的最大切品類入口,就是火鍋食材。

在火鍋食材零售的賽道中,成立僅三年的鍋圈,如今已經在全國24個省/直轄市,327個地級市完成了超5000家門店的布局,目前覆蓋了超1.3億家庭消費者。

連「到店」巨頭海底撈也在不斷試水火鍋「到家」零售模式,今年3月,海底撈推出半成品菜品牌試水線上零售,11月,海底撈在北京開設了「食材自提店」,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正式跟進火鍋食材零售市場。

從鍋圈的高速擴張增長,到海底撈的跟進入局,無疑說明了火鍋零售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公開報導統計,從2019年8月以來,鍋圈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了4筆累計10億人民幣的融資,而僅在2020年前十月,鍋圈線下新增門店就超過3300家,速度驚人。鍋圈的快速狂奔,無疑給餐飲零售行業打造出了一個商業樣板,鍋圈也因此成為餐飲行業的最大黑馬。

餐飲零售迎來春天

疫情對用戶餐飲消費習慣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從產品上來看,用戶開始回歸到餐飲食材本身,對食物的健康、品質、性價比更加看重,產品消費更加趨向於實用主義;而從行為上來看,用戶也更加習慣於到家消費,快手菜、半成品菜、自熱菜的接受度和普及度不斷提高。

事實上,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早已出現「宅、急、忙、懶」的整體趨勢,對餐飲行業也提出了新的履約要求。用戶消費需求及習慣的變化向產業端傳導,便促使了餐飲零售行業逐漸走向風口,而最先完成餐飲零售的品類,便是火鍋零售。

在傳統的餐飲行業視角中,火鍋一直是餐飲市場中最大的蛋糕,其中緣由並不難理解——火鍋屬於中式餐飲中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品類,通過蘸料、鍋底、食材的組合,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口感,大量凍品食材也可以避免傳統生鮮產品高損耗的痛點,而且火鍋產品在味覺體驗上普適性高、有成癮性。根據《2018—2019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白皮書》預估,2020年火鍋行業全年總收入將達到萬億規模。

隨著消費升級、懶人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火鍋的消費場景逐漸從線下門店,擴大至家中餐桌,成為更加日常化的用餐形式,在辰智大數據發布《2020火鍋產業消費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中指出,「宅家吃火鍋」的消費模式已經異軍突起,成為了火鍋行業收入的重要補充;而根據美團的《中國火鍋品類大數據2020》數據顯示,火鍋品類交易佔據了今年3-9月線上訂單量和交易額雙榜首的位置,關鍵詞搜索人次突破1800萬人次。

圖片來源於聯合利華飲食策劃

《2020火鍋食客與消費者場景趨勢洞察發布》

用戶場景的變遷同步帶來了消費偏好的變化,根據辰智大數據報告顯示,除了追求場景的便捷性外,如今的火鍋消費者比以往更加看重產品的性價比,環境體驗、服務體驗等消費因素正逐漸弱化。

可以發現,火鍋餐飲正在從傳統的「體驗經濟」,逐漸轉變為更加注重便捷性及性價比的「效率經濟」,這也就要求企業必須在經營思路上進行轉變,才能抓住火鍋零售的市場機遇,而鍋圈的高速成長,就可以看做是通過「效率革命」對傳統火鍋行業的顛覆與改造。

除了向消費者提供從食材到配料到用具的一站式火鍋消費體驗,鍋圈龐大的門店網絡還直接下沉至社區門口,讓消費者能夠實現「五分鐘吃上飯」的用餐體驗。鍋圈相當於把超市的相應核心區產品前置到社區中,這在零售業態並不發達的下沉市場中極大地提高了消費體驗及效率,根據鍋圈負責人介紹,鍋圈正在成為家庭廚房的食材入口,未來將立志於成為家庭廚房的數位化體驗中心。

家庭廚房背後的「效率革命」

鍋圈之「快」,一方面在於前端市場擴張速度之快,另一方面在於後端供應鏈響應之快,二者讓鍋圈成功實現對現有餐飲零售業態的降維打擊。

在市場方面,鍋圈主要通過加盟模式實現社區級的網點覆蓋,且主要戰場集中在縣城地級市等下沉市場。根據鍋圈統計,在目前5000多家線下門店中,一個加盟商開3家門店佔比為23%,開5家門店佔比7%,其中單個加盟商開店最多的為10家,而關店數量不足1%。能夠獲得加盟商的反覆加盟和極低的關店率,說明鍋圈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良性的加盟商利益機制。

從組織上來看,鍋圈採用了「大中臺小前臺」的架構對加盟商實現全方位賦能,從而保障加盟商的開店收益。加盟商向鍋圈統一採購產品,利用鍋圈的供應鏈、數位化等中臺能力實現商品快速流轉、產品的精準搭配銷售。根據鍋圈負責人介紹,鍋圈門店的產品周轉天數已經從30天縮短至10天,未來可能進一步將常規品降至5-7天,鮮品將至3天。另外,在2021年,鍋圈計劃實現8000-10000家線下門店的擴張。

供應鏈是零售行業的重中之重,而鍋圈則擁有十多年的餐飲供應鏈積累沉澱。鍋圈創始團隊均為餐飲行業老兵,在入局火鍋食材零售前曾做過多年的夜市餐飲,在2013年打造過名噪一時的小板凳火鍋,也曾發力2B火鍋食材供應鏈領域。在多年的創業積累中,鍋圈構建了自己的上遊供應鏈資源優勢,這也成為鍋圈最深的護城河之一,短期內難以被新入局者超越。

目前鍋圈合作的上遊ODM/OEM工廠近600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效的物流體系,通過全國10大倉儲物流中心,形成冷藏、冷凍、常溫等多規格的標準化倉儲物流,從而實現食材次日達。鍋圈終端門店食材通過工廠直連消費者通道,省去了傳統供應鏈模式下的層層加價,最終給加盟商帶來更多利潤,形成整個零售產業鏈的利益生態循環。

「好吃不貴」才是硬道理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消費的滿意度始終取決於產品性價比。根據草根調研發現,鍋圈銷售食材的平均價格,相比於傳統超市售價便宜約40%,相比於農貿市場價格便宜約10-15%,「好吃不貴」也成為了鍋圈在用戶口中的最大標籤。

根據鍋圈透露,目前鍋圈用戶平均每月進行3到5次復購,食材的使用場景也逐漸突破了家庭火鍋的範疇,根據用戶調研結果顯示,大量用戶會使用鍋圈門店食材燉湯煮粥,及製作家常菜,鍋圈也逐漸成為家庭廚房的日常採購入口。

目前鍋圈平臺上產品SKU總數已經突破600個,70%食材屬於獨家研發食材,無法在外部商超購買到,其中「重慶老炮火鍋底料」、「鍋圈至臻肥牛」等鍋圈獨家研發產品已經成為門店爆款。

在餐飲行業中,爆款產品的推出不僅需要食品技術突破能力,還需要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二者缺一不可。在鍋圈的產品研發流程中,往往先通過前端用戶大數據形成產品洞察點,在通過大量食材的搭配組合進行針對性產品比對測試,在線下社區門店中,每個月鍋圈都會推出5-6款新品讓消費者試吃、盲測,收集反饋意見後實現產品不斷迭代,最終通過上遊供應鏈工廠的集約化生產正式推出「高性價比」的爆款產品。

不難發現,鍋圈採用的是一套網際網路化的餐飲產品研發流,以實現快速「用戶需求-終端產品」的轉化效率,整個新品從最初的用戶數據洞察,到最終的成品生產大約只需要35-40天,大大提高了餐飲行業的產品迭代速度。如今鍋圈擁有牛羊肉、海產品、底料、蝦滑四大產品研發中心,整個產品研發品控團隊共約300人,也是目前餐飲零售行業內規模最大的研發團隊。

鍋圈負責人表示,鍋圈過去所有的人才組織建設、數據化能力建設,實際上都是圍繞著「好吃不貴」,讓消費者吃到想吃的東西,通過高性價比的方式打通餐飲產品供應需求的不對稱,是鍋圈的終極目標。

今年9月,嶽雲鵬正式籤約為鍋圈品牌代言人,消息發布後#鍋圈一哥嶽雲鵬#直接登上微博熱搜,嶽雲鵬的親民接地氣屬性與鍋圈品牌形象高度契合,藉助嶽雲鵬的人物IP影響力,鍋圈在社交媒體中實現破圈傳播,吸引大量路人粉的關注。鍋圈表示,未來2-3年內將會持續與嶽雲鵬進行深入合作,讓鍋圈「好吃不貴」的品牌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數位化的餐飲零售平臺

零售行業未來競爭的是數位化能力,這一點早已成為行業共識,鍋圈無論是對餐飲零售的「效率革命」,還是致力於「好吃不貴」的產品供應,都離不開長期的數位化能力建設。

從創業伊始,鍋圈就有意識地進行數據化運營管理,根據鍋圈負責人透露,目前鍋圈整套數據管理平臺都是根據業務需求進行自有研發,2020年研發費用高達1億,預計明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將達到1.5億。

如今鍋圈會員、收銀、產品、後廚、管理和供應鏈狀態已經全盤數位化,線上電商與線下智慧門店無縫打通,加盟商可以清晰直觀地了解門店經營狀態、商品及物流的實時情況,整套鍋圈食匯·雲系統已經能夠保障2萬家門店的數據管理運營。

數位化能力一方面為企業整體商流、物流、產品迭代帶來高效率的運轉,同時也不斷賦能零售加盟商,提供選址、定價、商品搭配、陳列優化、營銷增長、會員服務等一整套門店數位化管理解決方案。

以會員服務舉例,數據平臺通過不斷沉澱用戶的商品選擇、消費金額、消費頻次、瀏覽記錄等行為數據,再通過算法進行商品的精準匹配推薦及定製化服務,從而促進門店的收益增長與用戶粘性。這就相當於把「猜你喜歡」的模式,通過整體產業鏈的快速響應,從電商平臺複製到了社區門口。

因此,鍋圈實質上在以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式,通過平臺賦能進行傳統餐飲零售業態改造,從而實現了指數級的裂變增長。如此看來,鍋圈不僅僅是火鍋食材零售商,更是一個「餐飲到家」整體服務平臺。

火鍋零售的興起、鍋圈的走紅,預示著整個餐飲行業正在向零售化、數位化進行轉型。縱觀商業歷史,每當市場上出現行業轉型機遇,都將有新的平臺級企業能夠從中成長爆發,如今鍋圈已經走在火鍋零售賽道前列,未來或許也將持續推動整個餐飲零售行業的向前發展。

相關焦點

  • 火鍋零售新賽道上,鍋圈食匯如何利用優勢打造「國民火鍋」?
    近年來,新零售一詞頻頻被提起,這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型零售方式,其特點是簡單、方便,因而尤其受到追求高效便捷生活方式的年輕人的喜愛。火鍋作為一大美食品類,自然也開拓了新零售的賽道。走在賽道前列的是國內首個火鍋燒烤食材連鎖便利超市——鍋圈食匯。
  • 鍋圈食匯再登央視,國民火鍋從「體驗經濟」轉變為「效率經濟」
    鍋圈食匯品牌自2020年9月登上央視新聞頻道不久,12月9日,鍋圈食匯再獲央視深度報導。節目提到:「在鍋圈食匯不僅能買到吃火鍋必須要用到的底料和調料,還能買到生鮮和凍品,除此之外,連吃火鍋用到的鍋也買得到,一站式就能買齊在家吃火鍋的所有元素」。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到家」模式撐起了火鍋行業新零售市場。成立3年多時間,鍋圈食匯在全國開出了5000多家線下門店。
  • 又一國民火鍋巨頭誕生!3年開店5000家,融資近10億
    在火鍋食材零售的賽道中,成立僅三年的鍋圈,如今已經在全國24個省/直轄市,327個地級市完成了超5000家門店的布局,目前覆蓋了超1.3億家庭消費者。 要知道,截止到今年3月底,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有3500家。
  • 火鍋食材超市賽道上,「國民火鍋」鍋圈食匯的成功秘笈是什麼?
    2020年10月,鍋圈食匯宣布全國門店數量突破5000家,作為開創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的服務平臺,鍋圈食匯在短短數年間就已覆蓋全國15個省、3個直轄市,累計服務超1.3億家庭,一度被贊「新零售便利店行業的一匹黑馬」。那麼鍋圈食匯為什麼能發展得如此紅火呢?
  • 「到家消費」成新零售風口,鍋圈食匯如何乘風而上
    自2016年,馬雲最早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新零售」發展之路。  雖然各家對新零售的理解和實踐不盡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共通點,就是新零售的本質是數位化、全渠道、靈活供應鏈三者的融合,最終目的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提升效率。
  • 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4年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家庭火鍋」一時成為餐飲新焦點,也衍生出一些新業態——火鍋食材便利店。 中國食品零售分析師朱丹蓬向24新聲表示,火鍋食材便利店其實就是餐飲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當一個母品類到了一定的體量以及規模的時候,是允許出現細分品類的。從整個業態以及快消品的屬性來看,火鍋食材便利店是有可行性的,但各個玩家突圍的關鍵條件是要看品牌化、規模化、資本化等能力。
  • 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中國食品零售分析師朱丹蓬向24新聲表示,火鍋食材便利店其實就是餐飲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當一個母品類到了一定的體量以及規模的時候,是允許出現細分品類的。從整個業態以及快消品的屬性來看,火鍋食材便利店是有可行性的,但各個玩家突圍的關鍵條件是要看品牌化、規模化、資本化等能力。
  • 鍋圈食匯成「國民火鍋」,背後軟硬實力大揭秘
    (原標題:鍋圈食匯成「國民火鍋」,背後軟硬實力大揭秘) 近年來,「
  • 鍋圈食匯等火鍋食材超市日新月盛 原因幾何?
    火鍋市場體量龐大,且具有發展潛力隨著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更加深入,「火鍋文化」從川渝地區走向了全國,而且火鍋鮮香辛辣的好味道,適合集聚食用的用餐場景加上新媒體的推動使得火鍋正逐漸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重要部分。據NCBD(餐寶典)最新發布的《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
  • 餐飲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鍋圈食匯掀起「國民火鍋」熱潮
    餐飲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鍋圈食匯掀起「國民火鍋」熱潮 2020年11月25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自古以來火鍋是中國的獨創美食,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也不論男女老幼,對於各種各樣的火鍋總有一種獨特的偏愛。近幾年,隨著各種連鎖火鍋店的興起,加上食品工業的不斷蓬勃發展,各處的吃貨都能吃上一口正宗的川渝火鍋。人們對餐飲業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健康、美味、安全、多樣化的餐飲形勢才更符合大眾消費理念,這一趨勢之下,鍋圈食匯掀起「國民火鍋」熱潮。
  • 鍋圈食匯出品領先餐飲賽道 「國民火鍋」動力足
    叮咚買菜發布《2020「十一」線上買菜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十月一號,火鍋關鍵詞的搜索量上升了40%,相關電商平臺的火鍋底料、丸滑等火鍋品類銷量較上月環比上漲了200%。反覆冒頭的疫情數據下,不鼓勵堂食,不鼓勵人群聚集成為消費者心中默認的標準,對於火鍋食材、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一再提升。國內首個火鍋燒烤食材連鎖便利超市——鍋圈食匯提供給了消費者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在家便可享受美味火鍋。
  • 火鍋食材超市線下便利 家庭成為火鍋消費新場景
    初雪過後氣溫驟降,「冬日經濟」快速升溫,火鍋市場也更加熱鬧。在疫情背景下,火鍋食材線下零售展開激戰,涮烤匯、鍋得剛、川小兵等火鍋食材新興品牌陸續成立,與先行一步的鍋圈食匯、九品鍋、川鼎匯、鼎滙豐等老牌玩家爭奪「家庭廚房」大市場。
  • 鍋圈食匯:打出軟硬實力組合拳,塑造「國民火鍋」
    火鍋食材超市正是火鍋賽道分化的主要代表。火鍋堂食受限,家庭成為火鍋消費新場景。為方便食材採買,火鍋食材超市順勢發展,其中不得不提到已成為「國民火鍋」的鍋圈食匯。  明亮的空間、整潔的環境,400+食材在貨架與冰櫃裡擺放得整整齊齊,不僅是鍋底、小料、食材,便是吃火鍋用的鍋也可以在這裡買得到,真正實現「一站式」購齊。
  • 秋冬攢局火鍋熱場,鍋圈食匯雙十一真香福利來襲
    秋冬攢局火鍋熱場,鍋圈食匯雙十一真香福利來襲 2020年11月25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一眨眼就到立冬了攢局要吃火鍋,但餐前採購卻是個難題,食材要多樣,還要量大,買個菜的功夫都讓人累個夠嗆,還不如用鍋圈食匯,一站式採購火鍋底料與食材,省時省心省事,雙十一還有巨划算福利等著你。
  • 「火鍋山河圖」來了,「鍋圈一哥」嶽雲鵬打下了一片美食江山
    很久以前,當生肉片和調味醬料偶然出現在鍋旁邊,火鍋不經意間誕生了!其實,火鍋擁有一段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古人在祭祀或慶典以「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四周,將各種食材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最原始的吃法。火鍋輾轉千年,好似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河畫卷,令人浮想聯翩。
  • 家門口又開了一家鍋圈食匯?帶你一覽火鍋食材超市的大熱之因
    在當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火鍋受到年輕群體的熱愛和追捧,家庭式火鍋更是成為潮流。但是在家吃火鍋需要事先準備食材,於是像鍋圈食匯這樣的火鍋食材超市就應運而生並「遍地開花」。這吸引了眾多創業者的新興餐飲零售行業,到底有何魅力?
  • 全國門店超4000家,鍋圈食匯憑啥成當下創業選項中的「香餑餑」?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瀕臨倒閉,有的尚且在夾縫中求生存,也有的企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鍋圈食匯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託強大的品牌勢能和口碑,逆勢前進,近來門店數量一直保持高增長態勢,成為創業首選項目之一。
  • 當年輕人在家吃火鍋 兩年融資10億的鍋圈如何抓住風口?
    以鍋圈為代表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在過去一年中快速崛起,成為餐飲業態中的一匹「黑馬」。通過社區圈子,以3公裡為輻射,開設門店以滿足附近用戶對火鍋食材的需求,用戶可以選擇去門店購買,也可以選擇線上外賣點單。自2017年創立至今,三年多時間鍋圈食匯已擁有全國5000多家門店,覆蓋全國15省3市的200多個地級市,累計服務超過1.3億家庭。
  • 鍋圈食匯榮登「2020年度最具獨角獸潛力創新企業TOP20」榜單
    1、網際網路+食材,火鍋食材超市行業的領軍品牌2017年,國內首創的火鍋燒烤食材的連鎖超市品牌——鍋圈食匯成立,以「網際網路銷售平臺+實體店面+超市配送」模式在業內引發了關注。9月,官宣嶽雲鵬成為首位品牌形象代言人,更是將鍋圈食匯的品牌影響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成為火鍋食材超市行業的領軍品牌。通過線下線上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鍋圈食匯不僅開闢了新的消費場景,激發餐飲行業的活力,而且通過在全國開店,打通縣鄉級居民的消費通道,大大推動下沉市場食材的消費升級。這背後,正是鍋圈多年來供應鏈體系的強力打造,以及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 中百鮮香社區主打火鍋食材新業態 單月開店30家
    另一方面,火鍋食材店大多營業面積較小,用工量不大,有利於企業控制成本,跑通單店模型。據鍋圈食匯數據顯示,其門店平均員工數僅為3人,單小時人效在207.5元左右。而且門店開業一年後仍能保持增長。例如同店訂單數增長33.8%;同店營業額增長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