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生態文明之「道」——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三重探索

2020-12-21 澎湃新聞
導讀:在生態文明背景下體現新時代新要求,是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市級總規)最突出的特點。市級總規編制實踐中要充分體現和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核心原則,並著重開展三重探索:一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發揚並豐富其理念內涵與實踐基礎;二是堅持底線思維,促進生態優先原則下的生態空間保護與提升;三是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推動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空間優化。

作者:

劉瑞剛,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總規三所所長 高級工程師

汪 淳,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總規中心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

2020年9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了《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明確要求要堅持底線思維,在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編制規劃。踐行生態文明之「道」,是市級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中要肩負的必然使命,因此需要在市級總規編制層面著重開展三重探索:一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發揚並豐富其理念內涵與實踐基礎;二是堅持底線思維,促進生態優先原則下的生態空間保護與提升;三是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推動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空間優化。

一、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發揚並豐富其理念內涵與實踐基礎

1、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是時代賦予市級總規的新要求

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既包含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發展規律論斷,也包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創新,還包含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而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也脫離不開國土空間的載體,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本身即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八項制度之一,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同時,市級總規又是生態文明思想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交互最為緊密的平臺。因此,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是時代賦予市級總規的新要求。通過市級總規編制層面的實踐創新,建立更多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發揚並豐富生態文明思想的理念與內涵,也是十分必要的探索。

2、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要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要樹立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無論是落實和深化上位規劃要求,還是明確自身規劃的目標、戰略,亦或是為編制下位規劃、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提供基本依據,都需要秉持生態文明思想,將「城鎮鄉村+山水林田湖草海」作為有機生命體,協調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深刻認識生態優先的前提要求以及綠色發展的核心訴求。一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生態空間保護與提升方法;另一方面探索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與空間新模式,推動形成並有效承載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堅持底線思維促進生態優先原則下的生態空間保護與提升

堅持底線思維,樹立生態優先的原則,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的必要前提與根本舉措,是邁向生態文明之「道」的起點。這個起點體現在市級總規編制層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具體要求。

1、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安全底線管控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首先要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劃定要求,統籌協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相關工作;其次要依據「雙評價」的研究結論,確保應劃盡劃;最後,還要協調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來統籌劃定,做到三線不交叉。強化生態安全底線管控,不止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還應基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要求,明確重要資源利用上限(水資源、能源等),以及林地保有量、基本草原面積、溼地面積、大陸自然海岸線保有率等底線管控指標,以控制線、管控指標等多種方式共同形成保障生態安全底線的管控措施。

2、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構建生態空間系統格局

在科學劃定好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將自然地理格局分析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等作為構築生態空間系統格局的依據,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據此進一步構建生態空間系統格局。按照主體功能定位,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基於 「雙評價」的研究結論,進一步明確自然保護地等生態重要和生態敏感地區,構建重要生態屏障、廊道和網絡,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和開敞空間網絡體系,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

3、有針對性開展生態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

在以生態安全紅線與生態空間格局錨定底線和格局的基礎上,還應針對性的開展生態修復工作。生態修復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按照陸海統籌的原則,針對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汙染、洪澇災害、地質災害等問題區域,明確生態系統修復的目標、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維護生態系統,改善生態功能。

三、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推動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空間優化

生態空間不僅需要保護與提升,更需要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生態優先是為了更好的綠色發展。因此,探索在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高質量發展路徑,通過空間優化提供與發展路徑相契合的國土空間載體,同樣是生態文明之「道」的必然要求,需要在市級總規編制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

1、加快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首先,要實現生態資源的價值提升。結合生態資源價值轉換的相關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等),釐清生態資源的數量、分布、權屬,並落實到國土空間一張藍圖上,然後結合國省政策,探索適合地方實際的生態資源價值核算與補償支付路徑(如森林覆蓋率指標交易、森林生態銀行等生態資源指標及產權交易方式創新)。

其次,要激活生態資源的衍生功能。生態資源可以衍生一系列生態功能(如生態旅遊、康養研學、林下經濟、綠色金融等),通過更多生態+」的衍生功能來賦予生態資源以更高附加值,建立更多元的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第三,還需要激發生態資源的魅力價值。生態資源常常與文化資源緊密結合,賦予空間以獨特的山水文化魅力。以生態魅力提升國土空間的舒適性、藝術性,彰顯地方特色,從而進一步提升全域國土空間的品質和價值。

2、推動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空間優化,承載多元化的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

首先要基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優化調整「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空間」結構關係,做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的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形成開放式、網絡化、集約型、生態化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其次,依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注重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勵更新、盤活存量,促進節約集約、高質量發展,最大限度降低開發行為對生態空間的侵佔與擠壓。

第三,要改善空間連通性和可達性,倡導綠色出行與公交優先;建設集約高效、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綠色基礎設施;營造健康、舒適、便利的人居環境;完善藍綠開敞空間系統等,促進節約集約、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結合《指南》內容和相關文件要求,提出在市級總規編制層面,踐行生態文明之「道的三重探索:轉變思想是根本,生態優先是前提,綠色發展是核心。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要理解並處理好生態優先與綠色發展的關係,將其貫徹於市級總規編制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以生態優先為原則,統籌處理好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關係,建立生態底線的同時也要注重格局優化與品質提升;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既要推動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轉化,也要通過空間優化來承載多元化的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

相關連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舉行《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發布會
    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在原有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空間類規劃的基礎上,融合、優化、創新形成的更加適應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求的空間規劃。它不是過去幾個規劃的拼合,是要融合創新,按照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要求來重新設計好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
  • 自然資源部就《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有關情況...
    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在原有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空間類規劃的基礎上,融合、優化、創新形成的更加適應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求的空間規劃。它不是過去幾個規劃的拼合,是要融合創新,按照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要求來重新設計好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
  • 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實踐經驗的階段性總結
    歐陽鵬:都市圈二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思路探討——以河南許昌為例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體規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歐陽鵬解讀了新時期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新要求、都市圈二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重點,並以正在編制和探索當中的河南省許昌市為案例,探討都市圈二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思路,最後提出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範式轉型的基本標誌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
    《指南》主要內容包括5部分:總體要求、基礎工作、主要編制內容、公眾參與和多方協同,以及審查要求。側重提出原則性、導向性要求,待地方實踐探索後總結並適時修訂。各省、自治區可根據地方實際,補充、細化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內容要求和技術規定,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
    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前 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指導和規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自然資源部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基礎上,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 問政智庫|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武漢樣本」
    2018年以來,武漢市發揮長期城規、土規「規土合一」的管理優勢,積極探索新時期武漢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方法、技術內容、實施管理等,力爭為未來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供「武漢樣本」。武漢現有規劃編制體系2、新一輪「三規」編制等規劃基礎2015年起按照「兩規合一、三規同步、多規融合」的思路,武漢市開展並完成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工作。
  • 張兵: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立法工作,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高等專業...
    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在原有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空間類規劃的基礎上,融合、優化、創新形成的更加適應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求的空間規劃。它不是過去幾個規劃的拼合,是要融合創新,按照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要求來重新設計好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
  • 如皋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編制工作方案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的指示精神,按照「做實產業、做優城市、做好民生」的要求,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發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基礎作用,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加強統籌協調,兼顧開發與保護,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作用
  • 自然資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通報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今天上午,縣自然資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據了解,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持續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自然資源局一是通過強化部門聯動,完善專題研究成果,將部門規劃和計劃納入到空間規劃體系中;二是加強與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充分保障我縣未來十五年的發展空間;三是加強與規劃編制單位的溝通協調,督促編制單位按市局節點高質量完成成果。
  • 南通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昨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我市正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南通將按照「綜合交通新樞紐、雙向開放新門戶、高端製造新中心、創新創業新首選」的城市定位,著力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讓江海大地成為老百姓宜居宜業的樂園。
  • 關注|戰略、格局與交通協同規劃: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思考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曹國華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之「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交通、產業、空間協同發展規劃與設計」上,作了題為《戰略、格局與交通協同規劃——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思考》的主題報告。與大家分享。
  • 高質量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國土空間規劃,是桐鄉未來發展戰略實施的基礎。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指導各鎮國土空間發展、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基礎性工程,關係到全市未來15年的長遠發展。12月3日至5日,桐鄉市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題對接會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會遊,副市長徐剛出席會議。
  • ——臨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臨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動員會召開 2019-09-28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文章來源:城市規劃學刊(微信號:upforum),如需轉載請聯繫原文平臺摘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是文明演替和時代變遷背景下的重大變革,要從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高度,從認識論、本體論、方法論三個方面深刻理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 南城縣大力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吳 權報導:近日,南城縣自然資源局在三樓會議室召開南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三線劃定」進展情況匯報會。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太平主持會議,局分管領導,地籍股、用地股、國土空間規劃測繪股有關人員及作業單位代表參加會議。
  • 五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
    縣鄉政府統籌考慮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對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土地保護、開發和整治,促進形成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加強全域全類型用途管制,提升空間治理能力和水平,自上而下協調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對全域國土空間開發強度實施總體控制,對縣轄各鄉鎮提出規劃指標並分解下達。
  • 慈谿局組織召開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
    為加強市域統籌、兩級聯動,進一步加快推進市鎮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近日,慈谿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光輝,各鎮(街道)相關負責人和規劃編制單位等參加會議。
  •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前公示
    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國家戰略有效實施、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
  • 《固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_蚌埠市...
    >啟動固鎮縣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為確保編制工作順利開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統籌推進固鎮縣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堅持部門合作、上下聯動,自上而下協調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堅持陸地與林水系的統籌,堅持城鄉協同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全域國土空間開發強度實施總體控制,對縣轄各鄉鎮提出規劃指標並分解下達。堅持多規合一、全域覆蓋。
  • 玉龍縣召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推進會
    原標題:玉龍縣召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推進會12月25日,玉龍縣召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推進會。會議通報了玉龍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前期資料收集和問卷調查情況,安排部署有關工作。會議指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基礎性規劃,是發展規劃的下位規劃,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