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建築,除了古代帝王居住的宮院,還有廟宇道觀、城牆、古代陵園,還有古民宅,古民宅中有兩處特別值得一看,一處是古徽州的徽派建築,另一處是晉商民宅,這座徽派建築看點在它的精巧程度上,而晉商民宅的氣魄和規模,我原以為喬家大院已經很大了,有4000多平方米,後來才知道,王家大院的面積更大,有25萬多平方米,還有許多還未開張,當我想王家大院應該是山西最大的民宅時,後來一查資料才知道,山西最大的晉商民宅是常家莊。老房子究竟有多大呢?
如今復員開發開放的地方有十二萬平方米,比校歌大院大幾倍,就規模而言,喬家大院還真不算什麼,北京故宮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與其他晉商官員相比,商人們的規模和作風都有所提高,晉商宅子名氣不大,開發速度也較慢,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隊員,當他們啟事的時候,莊園還在密家,別說是外來者,還有不少當地人也沒有聽說過。
倉家莊雖無名流,而如今遊客又不多,旅遊冷清,但畢竟是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倉家莊,也不能無緣無故地成為中國第一大油商,相傳當年商賈始祖商仲林遷至此地,從第七代祖輩開始經商致富,至康熙乾隆時,商賈家族逐漸成為多家之家。
古時候的人,像今人一樣,一有錢就開始蓋房子,不像現在很多顯貴的人,喜歡把各種文化因素,家庭觀念融入建築,不注重建築上的文化功力和金銀珠寶,再加上尚氏家族的眾多,只蓋了高樓就漸漸沒人收拾了,由「南祠」、「世英堂」開始,由西南向南發展,到廣西末年,建了40多間房子,合1500多間。
看到小編這篇文章,是不是心有靈犀?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