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問題的來龍去脈

2021-02-13 大國崛起之縱橫

本文來源天涯時事及網絡,感謝作者。

2020年新年伊始,中東又成了全球的焦點!

中東局勢,撲朔迷離。

今天,有必要用一篇「以一敵百」的文章,撥開中東迷霧,從宏觀角度分析中東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中東各國的「最高國家利益」。

本文將擔此重任!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國安插在中東地區的「攪屎棍」,因此分析中東問題的本質,必須從以色列開始!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的東南方向,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1948年宣布獨立,2014年1月人口已超過813萬,其中猶太人611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以色列國家領土面積只有1.49萬平方公裡,比中國北京市的面積還要小(北京市的面積為1.68萬平方公裡),以色列國土最寬的地方僅有100公裡,如此狹小的國土面積就註定了以色列沒有戰略縱深,射程較遠一點的火箭炮就可以打到整個以色列境內。

可以說現在以色列在猶太資本和美國的支持下,實力比較雄厚,經常拿著飛彈攔擊成本極其低廉的火箭炮,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有一天猶太資本和美國不再支持以色列的時候,那麼以色列拿什麼來抵抗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這種攻勢呢?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猶太資本是有錢,但是猶太資本並不是一個人,並不是每個猶太資本家都願意拿錢去支持以色列的,就像中國現在也有很多大資本家,但是中國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很多資本家根本就是一毛不拔。更何況,更多的猶太人都不是以色列的國籍,而是其它國家的國籍。就像新加坡這個國家都是華人,但是這個國家卻經常的噁心中國,猶太資本也是如此,並不是每個猶太人都有家國情懷的。當以色列的利益嚴重損害猶太資本的利益的時候,那麼猶太資本也不會支持以色列的,因為以色列並不是美國國籍的猶太人的國家——就像美籍華人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國家一樣。

另外,現在美國還是全球霸主,中東是美國必須要控制的地方,所以美國能支持以色列做中東的「攪屎棍」,但是沒有永遠的霸主,美國總有一天要衰弱的。當美國衰弱的那天到來之時,再也沒有力量支持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該怎麼辦?

可以說這兩個因素就決定了以色列國家的最高利益是不以時間為轉移而輕易發生改變的——以色列的最高國家利益就是:消除一切能讓自己亡國的潛在威脅。

伊朗軍方曾向以色列放話稱,就算該國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也會在25年內「消失」。此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副指揮官薩拉米也曾經警告以色列。

或許很多人看到這種新聞都認為這是伊朗威脅以色列的狠話,並未把它當成一回事。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伊朗軍方為什麼說的是25年,而不是15年或35年?

很顯然,這句話是對以色列的威脅,是狠話,但是25年這個期限也不是隨便說出口,這個時間是有伊朗軍方從自身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一個推測——並不是隨口瞎說的,有其內在的邏輯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給大家總結下以色列的生存壓力:以色列是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信仰猶太教,它的周邊,無論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還是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人都對猶太人沒有好感,而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極其的狹小,所以以色列的最高國家利益就是——在將來美國衰弱了,如何能讓自己的國家生存下去?

那麼,以色列需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國家生存下去?

以色列想要在「危機四伏」的中東生存下去必須要做兩點:

第一,要有足夠的領土的面積,擴大戰略縱深,否則隨便一個火箭彈就能打到以色列領土的每個角落,以後以色列這個國家還如何發展經濟?

第二,不能讓周邊任何一個國家有挑戰以色列的能力!因為一旦有任何一個國家在軍事上能挑戰以色列,那麼必然拿著「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我們先給大家說第一點:以色列領土擴張的需求和這些年來以色列做了哪些擴張領土的事?

大家看看下面的地圖,看看以色列現在幾乎已經把整個巴勒斯坦給「蠶食」了。

以色列吞併的第二個地方:敘利亞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二。

戈蘭高地南北長71公裡,中部最寬處約43公裡,面積1800平方公裡。

戈蘭高地西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是敘利亞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從戈蘭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海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戰略地位可想而知。

另外,戈蘭高地卻被稱為中東地區的"水塔",每年年降水量約500-800毫米,以色列國內使用的40%的水源都來自這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戈蘭高地被劃分為敘利亞,不過後來的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就吞併了戈蘭高地的一部分領土,目前戈蘭高地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被以色列給侵略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一共有三個:印度、以色列和伊拉克。

其中印度侵略併吞並了錫金,以色列吞併了巴勒斯坦和戈蘭高地,伊拉克打算科威特,不過被美國等國家群毆了,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所以,對這三個國家我都沒有什麼好感。

以色列最想吞併的第三個地方:埃及的西奈半島。

前面我們說過,無論歐洲還是阿拉伯國家或伊斯蘭國家都是非常討厭猶太人的,所以以色列為了發展經濟最終還得依靠亞洲——因為亞洲的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東南亞主要信仰佛教,至於中國則信仰儒釋道,信仰人。

簡單的說,亞洲人不是很排斥猶太人,所以以後以色列發展經濟最可靠的對象就是亞洲,至於其它大洲對猶太人來說,意味著不安全。所以,從以色列國家利益上來說,打通和亞洲國家的貿易通道非常的重要,而通往亞洲的通道只有一條——蘇伊士運河。

如果以色列不吞併西奈半島,那麼以色列未來的命運將無法有自己把握。

事實上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一共發生五次戰爭,也被稱為「五次中東戰爭」,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方面稱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方面稱六月戰爭,亦稱六五戰爭、六天戰爭,發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發制人"戰爭的一個典範。它發生在以色列國和毗鄰的埃及、敘利亞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之間。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被以色列徹底打敗。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陣亡900人,傷4500人,3個阿拉伯國家陣亡2萬人,傷4萬人,被俘6500人。以軍損失戰機26架、坦克60輛,卻擊毀了對方400多架飛機、500多輛坦克,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薩走廊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至今無法和平。

大家都知道在中東有好幾個大家熟悉的國家,他們都有稱霸中東的「野心」,比如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和沙特。但是,大家不知道還有一個國家也有稱霸中東的野心,那就是埃及!

在1958年,在中東地區成立一個國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合組的泛阿拉伯國家。原來的計劃還包括伊拉克在內,但因為局勢不穩定而未加入。1958年3月8日,葉門以合眾的形式加入,整個聯盟因此更名為"阿拉伯合眾國"。

由於埃及的霸權主義政策,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布退出,12月北葉門也退出,阿聯雖然解體了但埃及仍然保留這個國號直到1972年為止。

埃及、敘利亞、伊拉克、葉門的國旗與國徽非常相似,都是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旗及國徽演變出來。

而第三次中東戰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禁止以色列的船隻經過。

上面我們說過蘇伊士運河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了,所以1967年的六日戰爭是中東戰爭中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之一。這場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薩走廊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現在以色列領土面積的4倍多)。

為了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土地,在6年後的1973年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主要對以色列作戰的就是埃及和敘利亞,除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以外,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牽扯上這場戰爭,或多或少的提供各種軍火和籌措資金。

        參戰的主要是有阿拉伯國家(除伊朗)、非洲國家,甚至還有美洲的古巴。

簡單說有三點:

第一,阿拉伯國家遜尼派基本全部參加了,什葉派的伊朗沒有上;

第二,非洲的伊斯蘭國家幾乎全部上了;

第三,中東和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基本都參與了,甚至連美洲的古巴都上了。

所以這場戰爭的本質不僅僅是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戰爭,同時也是伊斯蘭國家對以色列的戰爭,還是蘇聯對美國的戰爭。

蘇聯支持埃及等國家,美英支持以色列。在戰爭開始階段,美國和蘇聯都分別給自己的支持方運輸了大量的武器和彈藥,但是無論是在總運輸量和裝備的可用程度上蘇聯都遠不及美國對以色列提供的效果,最終導致阿拉伯國家慘敗。

阿拉伯國家慘敗以後,蘇聯在中東的影響力急劇的下降,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了沙特,和沙特制定了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石油貿易必須採取美元結算的政策,也就是大家知道知道「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的本質就是美國讓以色列放棄侵略得到的領土,同時允諾不讓以色列繼續侵略其它阿拉伯國家的領土來換取中東石油採取美元結算。

你說以色列會答應嗎?

肯定不會答應啊!

可是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把以色列給「賣」了,如果以色列不答應,美國威脅將支持聯合國要求以色列退回戰線的決議。

如果美國不支持以色列,那麼阿拉伯國家再來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能頂住嗎?絕對不能

現在大家知道美國是如何控制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利用以色列牽制阿拉伯國家,利用阿拉伯國家牽制以色列。

美國雖然利用阿拉伯國家牽制以色列,但是無論美國或以色列都絕對不允許有任何阿拉伯國家能夠威脅到以色列,即美國和以色列絕對不允許中東任何一個國家能在軍事能和以色列有「一較高低」的能力。

對於美國來說,一旦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能夠對以色列形成挑戰,那麼美國就無法利用以色列來牽制阿拉伯國家了,那麼石油美元的根基就會動用。而對以色列來說,那個關係到以色列國家的生死存亡。

在中東曾經有三個大國極其的輝煌,它們分別是:以阿拉伯人為代表的沙特,曾經的阿拉伯帝國;以波斯人為代表的伊朗,曾經的波斯帝國;以突厥人為代表的土耳其,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有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

無論是土耳其、埃及、沙特和伊朗都是伊斯蘭國家,它們都想要恢復曾經的輝煌——每一個曾經的帝國都有一個「大國夢」。

在當今的世界,想要恢復曾經的大國夢想要通過武力侵略已經不現實,所以它們只能依靠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軍事影響力來組成一個以自己為主導的廣泛聯盟。

很顯然,在這四個國家沙特的政治影響力最大,因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主要是以遜尼派為主,而沙特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因為伊斯蘭教三大聖地中的兩個在沙特——麥地那和麥加。另外,沙特的石油儲量也是最高的。

至於經濟影響力和軍事影響力,可以說這四個國家都是「戰五渣」。

雖然沙特在伊斯蘭國家中具有最廣泛的影響力,但是沙特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投靠了美國!

投靠了美國就等於選擇了和以色列妥協,而以色列的猶太人是伊斯蘭的天敵,於是這個機會被伊朗和現在的土耳其所利用!

為了爭霸中東,伊朗建立了這個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扛起了「振興伊斯蘭」的大旗,成了一個宗教武裝力量——伊斯蘭革命衛隊!

         2005年,隨著美國和伊朗籤訂《伊朗核協議》後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實力不斷的增加,再加上伊朗在美國長期的制裁的非但沒有崩潰,相反政權更加的穩定,在某兩個大國的支持下,目前伊朗甚至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其體系甚至比印度還要完整。

而完整的工業體系對軍事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實力不是簡單的沙特依靠買可比擬的!

可以說目前,伊朗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在中東國家中是最強的。

最關鍵的是伊朗還有三大棋手中的兩個在支持,甚至連歐洲都在支持伊朗,可以說,現在的伊朗的聲望幾乎已經達到如日中天的地步了!

鑑於此,無論是美國、以色列和沙特,都有必要繼續限制伊朗,否則下去事情必然無法收場。這也是美國和伊朗對立的原因。

下面我們再說說土耳其,因為很多人看不懂土耳其。

土耳其曾經是中東少數幾個支持以色列的國家,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一點:這種支持是偽支持。

土耳其也有一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夢,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已經處於中東和歐洲的交界處,已經是阿拉伯國家的邊緣地帶了。


大家看看土耳其的位置,曾經土耳其想融入歐洲,但是歐洲非常的「糾結」土耳其伊斯蘭的身份,始終不讓土耳其加入歐盟,於是土耳其將目光轉向了中東。

而在中東土耳其想要打通南下通道,首先就必須拉攏到敘利亞,而敘利亞卻是什葉派國家。

雖然敘利亞是什葉派國家,但是敘利亞國內的遜尼派人口比例卻達到了74%,所以敘利亞什葉派的根基並不穩定。一旦遜尼派的敘利亞掌握政權,那麼敘利亞想要在伊朗和伊拉克的打擊下,必然要依靠土耳其——這樣土耳其就有了一個「小弟」,不至於處於「歐洲不愛、伊斯蘭不親」的尷尬位置。

這就是在開始的時候土耳其支持美國和沙特推翻敘利亞什葉派政權的主要原因,但是後來的事情出乎了土耳其的意料,土耳其為了加快敘利亞政權的顛覆擊落了俄羅斯的戰機導致美國支持了土耳其國內的軍事政變,最終土耳其總理不得已倒向了俄羅斯和伊朗。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點:土耳其和俄羅斯、伊朗的聯盟不會長久!

我們先不說土耳其能不能控制敘利亞,單從敘利亞國內遜尼派人口比例達到74%就可以看出土耳其在敘利亞國內的影響力。即使土耳其和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國家形成同盟,那麼土耳其也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大國夢」。

在阿拉伯國家有一句諺語:「我和我的堂兄弟一起對付我的敵人,我和我的兄弟一起對付我的堂兄弟」。

對土耳其來說,伊朗是「堂兄弟」,其它遜尼派國家是「兄弟」,現在土耳其和什葉派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合作是為了下一步對付「敵人」——以色列,因為土耳其只能通過挑釁以色列才能拉攏更多的伊斯蘭國家。

這就是我們看到在美國宣布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的首都以后土耳其邀請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在伊斯坦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並商討具體應對措施——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近些年來土耳其少有的一次能召集伊斯蘭國家召開的會議。

可以說土耳其雖然得罪了美國和以色列,但是美國和以色列並不能拿土耳其怎麼樣,相反通過反美,土耳其不僅得到了俄羅斯和中國的支持,還得到了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響應,同時擴大了在伊斯蘭國家中的影響力,所以下一步土耳其必然將繼續挑釁以色列,持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除了土耳其以外,還有一個國家:埃及!

在前面,我們和大家說過,雖然埃及是非洲國家,但是它卻是靠近阿拉伯國家的,而且埃及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曾經埃及、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建立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聯盟」,只不過後來解散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埃及曾經是社會主義國家,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埃及是蘇聯最親密的阿拉伯盟友。只不過後來美蘇在中東爭霸,蘇聯敗了,埃及才那麼的「悽慘」,最終導致了阿拉伯聯盟的解體。

不過隨著俄羅斯、伊朗等國在敘利亞戰場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這個時候埃及的機會又來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在2015年10月的時候一架俄羅斯客機在埃及的西奈半島上空墜毀事件,這一事件造成機上224人全部喪生,大部分乘客是俄羅斯人,這就是美國指使ISIS幹的,其目的就是警告埃及不要和俄羅斯走的太近。

在2017年12月份,敘利亞戰局基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俄羅斯批准了一項俄戰機使用埃及軍事基地的協議草案。這份俄埃協議將允許兩國戰機互相使用對方空軍基地。協議為期5年,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延長。

隨後,俄羅斯從敘利亞戰場撤兵,其中一部分就回到了埃及的軍事基地——因為埃及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同樣是美國和以色列的一種重要威脅。

分析到這,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以色列和中東國家的最高國家利益關鍵所在了。

下面我們給大家總結下:

由於以色列國土面積極其狹小,且以色列的周邊無論是歐洲還是阿拉伯國家都是反猶太的,所以以色列必須要擴大領土和在軍事上保持絕對優勢,任何在軍事上能夠挑釁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都在美國和以色列的打擊範圍內。

在中東的伊斯蘭國家中,無論是伊朗、土耳其、埃及,包括將來的沙特都有挑釁以色列來拉攏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需要。所以,即使未來美國霸權丟了,以色列亡國了,中東也依舊遠遠的看不到希望,因為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而中東何止「二虎」,而是五隻大老虎——以色列、沙特、土耳其、伊朗和埃及!

中東,註定是全球的「火藥桶」!

《大國崛起之縱橫》感恩與您相遇,我們的使命是傳遞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縱覽世界軍事與大國博弈,一起見證偉大的中國夢、復興夢!做一個有血有情懷的愛國達人!這裡有最新的國事熱點、時事點評,以獨到的視覺,給您最專業的解讀,喜歡了解時事、國事、熱點、軍事的千萬不要錯過!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

這個公眾號給你最專業的解讀,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內幕消息,精彩不斷!...

相關焦點

  • 了解中東歷史,從《穿越百年中東》入門
    《穿越百年中東》,作者郭建龍,該書以遊走、研究的方式,討論了百年中東紛爭的來龍去脈。以歷史的脈絡為經,將中東問題總結為幾個大的題目進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現場觀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現百年中東的矛盾和衝突。在KINDLE裡遇到《穿越百年中東》這本書,就很自然的開始閱讀,最開始完全以為是一本很普通的遊記,卻在閱讀漸入佳境的狀態下又一次被帶入到中東紛繁的歷史裡。
  • 一本解釋現代中東如何形成、理解當代中東動蕩時局的重要之作
    1916年底,勞合·喬治成為英國新任首相,他在中東採取了更為積極的進攻政策,不到兩年,英軍相繼攻下巴格達、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1918年10月,奧斯曼帝國戰敗投降。「一戰」結束後,溫斯頓·邱吉爾成為中東問題解決方案的「總設計師」。然而,中東問題的解決卻困難重重。
  • 為何西方人試圖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卻催生了更多遺患?
    中東局勢再次變得複雜。面對矛盾重重的中東問題,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一切都要從一戰前後,西方人對中東的安排說起。當時,為何西方人想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卻催生出更多問題,遺患至今? 歐洲人試圖徹底解決中東的問題,卻催生出更多的問題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戴維·弗羅姆金對關鍵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因此,這本書可以當作學術著作來讀。書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觀點,這些觀點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對戰前中東歷史的判斷。
  • 美國中東問題特使辭職 其副手暫任代理特使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13日宣布接受中東問題特使喬治·米切爾的辭呈,表示將繼續致力於推動中東和平進程。  米切爾辭職似有意「配合」歐巴馬即將發表的中東政策講話。  只幹兩年  米切爾在遞交歐巴馬的辭呈中寫道:「我強烈支持您的中東全面和平願景,感謝您給我機會成為本屆政府的一員。」  辭呈共兩段。米切爾現年77歲,沒有提及為什麼決定辭職,只是說他2009年1月由歐巴馬任命為中東問題特使後一直打算只幹兩年。
  • 俄外交部:美國波蘭合辦的中東問題會議意在製造「分割線」
    新華社莫斯科2月18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8日說,美國和波蘭13日至14日聯合主辦的中東問題會議意在中東地區製造新的「分割線」。  俄外交部18日發布聲明說,扎哈羅娃當天在回答有關問題時表示,中東地區本就充斥矛盾與衝突,而此次中東問題會議再次顯示了美國政府在該地區製造新的「分割線」的意圖,這有礙於在該地區達成長期穩定局勢並且不利於當前衝突局勢的解決。  扎哈羅娃指出,美國旨在影響此次中東問題會議各個參與方的中東政策以便符合美方利益。該會議的聯合聲明由美國和波蘭雙方發表,不具有集體性質。
  • 69本書帶你了解中東文明與衝突
    1、《穿越百年中東》以遊走、研究的方式,討論了百年中東紛爭的來龍去脈。以歷史的脈絡為經,將中東問題總結為幾個大的題目進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現場觀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現百年中東的矛盾和衝突。、軍事衝突、經濟制裁等等,全景式、客觀地描述了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 【新書推薦】朱和海著《中東水問題:地理、政治和經濟考察》
    「『中東』是波斯帝國銀行行長、英國情報人員託馬斯•愛德華•戈登於1900年提出的一個人文地理、尤其是歷史地理概念。」    「中東」這一概念的內涵,實際上也是中東這一地區的地理範圍。毋庸置疑,每個學者在論述中東問題時,心目中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如果他不加以解釋或說明,讀者就不清楚中東包括哪些國家。
  •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1916年底,勞合 喬治成為英國新任首相,他在中東採取了更為積極的進攻政策,不到兩年,英軍相繼攻下巴格達、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1918年10月,奧斯曼帝國戰敗投降。 「一戰」結束後,溫斯頓 邱吉爾成為中東問題解決方案的「總設計師」。然而,中東問題的解決卻困難重重。
  • 「中東局勢與中國的中東外交」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人民網訊「中東局勢與中國的中東外交」學術研討會1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熱點問題研究」創新項目組與《西亞非洲》編輯部聯合舉辦。社科院西亞非洲所所長楊光出席會議並作題為「『一帶一路』建設與中東」的主旨發言。
  • 專訪:中東安全論壇為解決地區問題提供新的契機與平臺——訪埃及...
    新華社開羅12月6日電 專訪:中東安全論壇為解決地區問題提供新的契機與平臺——訪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伊扎特·薩阿德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日前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中東安全論壇為解決地區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平臺」。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伊扎特·薩阿德近日在埃及首都開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穿越百年中東》|中東亂局的歷史淵源
    尤其是這一百多年來,中東地區的槍炮聲此起彼伏,戰爭接連不斷,直到今天。對於中東亂局,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解釋,像宗教矛盾、民主問題、經濟原因。但是,今天這本《穿越百年中東》並不贊同這些簡單歸因。本書作者郭建龍是一位「用腳步丈量大地」的作家,曾長期遊歷於世界各地。他走遍了中東十多個國家,將個人的觀察和分析擺在讀者面前,並以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當進入歷史現場,很多問題的答案將是不一樣的。
  • ...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中東研究中文最佳著作獎...
    12月11日上午,2020年度「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中東研究中文最佳著作獎暨北京大學中東研究傑出貢獻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外交部部長助理鄧勵,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外交部「中阿合作論壇事務大使」李成文,中國政府敘利亞問題特使解曉巖,外交部前副部長楊福昌,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吳思科,中國前駐中東地區國家的各位大使,以及來自外交部亞非司、全國對外友協、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新華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貝殼學術(北京)出版公司的領導和嘉賓應邀出席。
  • 2020年度「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中東研究中文最佳...
    12月11日上午,2020年度「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中東研究中文最佳著作獎暨北京大學中東研究傑出貢獻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外交部部長助理鄧勵,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外交部「中阿合作論壇事務大使」李成文,中國政府敘利亞問題特使解曉巖,外交部前副部長楊福昌,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吳思科,中國前駐中東地區國家的各位大使,以及來自外交部亞非司、全國對外友協、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新華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貝殼學術(北京)出版公司的領導和嘉賓應邀出席。
  • 新中國的中東歷史研究
    文章提供的文獻資料和統計數字豐富而翔實, 基本囊括和反映了新中國不同時期中東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水準。另一方面, 文章還對我國中東史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以及未來的重點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本文正是在吸納上述各類研究的基礎上, 並根據筆者掌握的一些相關情況綜合分析而成。中東史研究屬於世界歷史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 也是我國世界歷史研究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的一個新興學科。
  • 這位大使真敢說: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
    針對近期中東地區發生的熱點新聞,發表了看法。維克特洛夫表示: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維克特洛夫認為是以色列的擾亂中東,不是伊朗。以色列在美國特許下,和阿聯、巴林及蘇丹實現關係正常化,但以色列真正目的是求得一種「同盟關係」進而對抗伊朗還有伊朗在地區的盟友如葉門胡塞武裝、敘利亞等。
  • 我們常說的中東到底有什麼問題,今天簡單說說其脈絡和各方利益
    各派力量在此長期接觸,使中東問題更加複雜。 歷史久遠的中東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一個祖先,兩個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戰爭。 種族與宗教交織 種族矛盾是阿以矛盾和歷次戰爭爆發的根源。
  • 當代日本學界的中東研究
    在智庫層面,日本中東調查會、日本中東協作中心、日本阿拉伯協會、日本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等機構都是中東政治、經濟研究的重鎮,其研究基本圍繞日本最關心的能源問題與對美關係展開。無論是沙特王室的變更,還是ISIS的擴張,都是日本衡量油價與美日關係的變量。同時,日本的中東研究亦保持著對中國的關心。
  • 敘利亞屬於中東,為何中東的沙特、以色列、土耳其,都跟它過不去
    提起中東國家,那可是非常華麗的一系列國家,什麼沙特、伊朗、土耳其,包括約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葉門、阿曼……總之,細數數不到二十個國家也差不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中東國家,似乎有些散,他們之間的和睦程度不夠,比如說敘利亞,就一直在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 來龍去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吾丘瑞《運壁記 牛眠指穴》:「此間前岡有好地,來龍去脈,靠嶺朝山,處處合格。」近義詞有:有頭有尾、前因後果、一脈相承,反義詞有:有始無終、有頭無尾,來龍去脈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用於事件描述。
  • 中東僱傭兵年薪百萬,為什麼中國人不想去?這個問題錢解決不了
    中東僱傭兵年薪百萬,為什麼中國人不想去?這個問題錢解決不了文/大國決策 圖/網絡大家對僱傭兵的了解大部分是從電影或者是小說中了解的一個特殊作戰人群,他們生存的地方經常是槍林彈雨,快意恩仇,然而這些都是小說中杜撰的角色,現實中僱傭兵的生存環境很多和小說中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