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表演藝術家胡小鳳從藝60年
01
回眸甲子,歲月如歌
1959年9月,毛主席在邯鄲視察工作期間,饒有興致地觀看了邯鄲地區東風劇團的豫劇《穆桂英掛帥》,時年13歲的胡小鳳飾演53歲的穆桂英,颯颯英姿的元帥氣度博得毛主席的盛讚:「13歲演53歲,演得好!」隨即又說:「可以到北京參加國慶演出。」
當時距離國慶十周年僅有7天,而首都的獻禮演出已經排滿,經過周總理的親自安排,胡小鳳和她的夥伴們還是在國慶前夕來到北京,演出數場,譽滿京華!
1959年11月,胡小鳳主演的《穆桂英掛帥》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舞臺藝術片。來自全國各地如雪花片一樣寄來的信件給胡小鳳打了強心劑,那追尋戲曲藝術芬芳的路徑已然明晰了。
如果說13歲的胡小鳳年少成名帶著一份幸運的話,但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她並沒有把幸運當成僥倖,而是當作一份勉勵,承受著眾多前輩的期望,廣採博取,不斷豐富著對於《穆桂英掛帥》的改良創作。
閱歷與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幾十年錘鍊的《穆桂英掛帥》已經脫去了最初的稚嫩,對於人物的解讀和藉助水袖等程式動作表現人物心理等,已經明顯帶上了胡小鳳的標識,獨樹一幟的表演藝術風格已卓然立於豫劇藝術之林。
02
以青春之名,揚繼承之志
時隔一個甲子,一部青春版的《穆桂英掛帥》即將綻放在邯鄲大劇院。
這一次演出由邯鄲市胡小鳳豫劇藝術研究院與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聯合打造,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獻禮的。這臺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小演員們,初出茅廬,與當年東風劇團的小演員們一樣都是花兒即將綻放的年齡。
「90後」的韓鵬飛是第一次出演穆桂英,這個角色既有旦角的柔美,又有英雄的氣概,極具挑戰性,不但在形體、表演方面,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塑造。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研究生的他,轉益多師,認真鑽研,以紮實的戲曲功底和舞臺表現力,綻放著獨有的青春魅力。
胡小鳳老師許是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當年和小夥伴們青春恣意和求藝若渴的心情,對這些年輕演員們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將傾盡一生的藝術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演員,對藝術上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身體力行地傳達給新一代的演員。
胡小鳳說,戲曲是我的生命,傳承也是我的責任。
六十年深情回望,最憶少年時,那青春飛揚的日子裡追尋著舞臺藝術的精湛和絕美!
六十載櫛風沐雨,再燃青春志,以餘生之力、盡傳承之責,讓豫劇的旖旎風光綿延無限!
鳳嘯長空 自備一格
文/胡芝風
(原載1990年8月2日《人民日報》第五版)
從戲曲史上看,有追求的演員,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探索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有的受到觀眾的普遍承認,便形成了流派。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的胡小鳳,正是在長年的實踐中對豫劇傳統表演藝術不斷地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被廣大觀眾譽之為豫劇的「北派藝術」。
唱腔的出新,是形成戲曲流派的一個重要標誌。胡小鳳在當今豫劇表演中自成一派,首先是在於她在繼承豫劇傳統唱腔的基礎上,創造了具有獨特美感的新腔。她的聲腔藝術師承豫劇名家宋淑雲、陳素真、桑振君,並得崔蘭田、常香玉等唱腔的神韻。她根據自己嗓音高、中、低俱佳的條件,以及當代觀眾對戲曲聲腔藝術的欣賞需求,把陳派的柔美、桑派的靈巧,崔派的委婉、常派的奔放糅為一體,同時吸收黃梅戲、越劇、河北梆子、京劇、京韻大鼓等劇種的唱腔旋律,編織了觀眾聽來既熟悉又新鮮的新腔:含蓄深沉、靈巧激越。
胡小鳳和京劇大師尚小雲
同樣一段唱,胡小鳳唱來使人感到甜美優雅,有獨特的韻味。比如《大祭樁·打路》一折中,黃桂英逃出家門奔赴刑場去祭奠未婚夫李彥貴,路遇李母遭到誤會和責打後,有一段50多句的「二八板」唱段。傳統的唱法強調剛勁,並帶有生活原型的哭腔。胡小鳳的行腔,對於音量、力度、節奏都作了新的藝術處理,使之收放適度、剛柔相濟、張弛有致,婉轉自如地一氣呵成,即使哭腔的小顫音,也賦以甜美的音色。觀眾從這段唱腔中,既感受到這個閨閣少女的委屈和痛苦,又是極大的美感享受。
根據傳統劇目《宇宙鋒》改編的《芙蓉女》,其中主要人物趙豔蓉的唱腔,是胡小鳳自己創作的。她從人物不同境遇的心態出發,吮吸各類聲腔藝術的玉液瓊漿,以豐滿趙豔蓉的音樂形象。豫劇傳統倒板的尾腔,改在低音區盤旋收尾,飽含深情地抒發了趙豔蓉對愛國忠良後裔匡扶的敬慕和對自己出身奸相門第的憂怨。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傳統唱腔的出新,還是胡小鳳自己設計的新腔,她所吸收的各類聲腔藝術,溶化在豫劇的唱腔中,絲毫不露痕跡,觀眾聽來既熟悉,是地道的豫劇;又新鮮,與豫劇其他流派不一樣,是新的豫劇唱腔——胡小鳳的北派唱腔。
胡小鳳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
胡小鳳的破格出新,不僅僅局限在聽覺藝術,還體現在視覺藝術上,她的做派細膩工整,神情高雅。尤其在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上,創造了許多新的身段,極大地豐富了豫劇藝術的表現力。《大祭樁》這齣戲,是觀眾都熟悉的豫劇傳統戲,各派豫劇演員都演,表演路子大同小異,但胡小鳳卻作了不少新的拓寬。如黃桂英得悉未婚夫李彥貴被父誣陷,押送蘇州府將被問斬,痛不欲生。胡小鳳側身甩了一個強烈的上「拋袖」和「抓袖」的動作,造成一個白綾懸梁自盡的意象,使觀眾及時意會到黃桂英一剎那輕生的內心活動。
在封建社會 ,作為大家閨秀的黃桂英,要拋頭露面到刑場與未婚夫死別,思想上的矛盾和鬥爭,無疑是很激烈的,傳統的演法,這裡沒有舞蹈。為了外化黃桂英這複雜心理過程,胡小鳳創造了荷葉袖、捲袖、抓袖、扔袖等一組水袖舞蹈,強烈地渲染了黃桂英焦急的心情,以及衝破封建禮儀的決心,豐富了人物的思想內涵。這組水袖舞蹈優美利索,舞蹈語彙形象鮮明,堪稱一絕,後來被不少豫劇同行運用、衍化,同樣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周恩來、鄧穎超和東風劇團的小演員們
戲劇界的行家們看了胡小鳳的《穆桂英掛帥·接印》,一致認為她的表演大方脫俗,具有大家風範,這一贊語十分精闢中肯。這齣戲是胡小鳳的代表作,它全面展示了胡小鳳的表演才華和作為豫劇北派藝術的特色。通過她的表演,可以看到一個戲曲演員可貴的舞臺氣度:唱念做舞的全面紮實的基本功;良好的藝術素質和藝術修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她對劇本主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對角色準確的內在體驗,使她的表演,內心節奏十分清晰,外部程式身段達到化境,其力度、幅度、節奏都能恰如其分地塑造穆桂英的性格和特定的心理情緒,其表演之細膩,貫穿全劇,從步法、身段手勢、到眼神都經得起咀嚼,耐人尋味。
例如,穆桂英向佘太君訴說自己不願掛帥的根由的唱段中,在唱完「恨只恨宋王昏庸叫人傷心」時,她背轉身去,通過肩部的呼吸節奏,傳達了她在佘太君面前,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楊家將穿破鐵甲無數身」這句唱詞的身段,雖是一個極為簡單的投袖身段,但她運用腰勁來帶動,誇大了投袖的力度和幅度,由此把穆桂英的氣概和她的滿腔悲憤,鮮明地揮灑了出來,而當穆桂英經過思想鬥爭終於接過帥印,她設計了託印舞水袖的身段,畫龍點睛地表現了穆桂英「不殺安王賊永不回家門」的決心。人們從穆桂英沉著灑脫的巾幗大將風度上,同時領略到胡小鳳恢宏大方的舞臺氣度。
胡小鳳13歲在邯鄲地區戲校學習時,到京演出《穆桂英掛帥》,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林伯渠、郭沫若、田漢等黨和文化界領導的誇讚和鼓勵。郭沫若副委員長曾親筆為她題詞:「小朋友胡小鳳,希望真像鳳凰一樣,在萬裡長空中飛舞。」胡小鳳沒有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她的期望,豐富的藝術實踐,鍥而不捨的探索創造,終於在豫劇表演藝術上形成了她自己的一派。
演出預告
青春版《穆桂英掛帥》
豫劇表演藝術家胡小鳳親授
領銜主演:韓鵬飛
演出地點:邯鄲大劇院
演出時間:2019年4月28日(周日)
29日(周一) 19:30
總策劃:苑清民 王秀峰
策劃:李如新 史宏才
總導演:胡小鳳
統籌:朱立新
導演助理:葛紀昌
音樂總監、統籌:王戌平
任教老師:朱立新、王成河、吳紮根、吳學俊
演出單位:邯鄲市胡小鳳豫劇藝術研究院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邯鄲分校
樂隊:邯鄲藝校豫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