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企工資改革:打破「大鍋飯」,合理拉開分配差距

2020-12-21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3月8日,記者從北京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聯合召開的北京市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工作部署會上了解到,針對國企工資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等現象,會議提出,合理確定不同職級、崗位的工資水平,向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

此次會議提出,北京國企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國有企業效率。核心任務是將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增長與經濟效益單一掛鈎,優化為與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對標,與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等指標同向聯動,做到「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實現國企工資能增能減。

會議還提出,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適度下降。同時,突出國企在工資分配上的主體地位;對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聯動確定;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

3月8日,北京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聯合召開北京市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工作部署會。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為

看點1

收入與業績掛鈎,關鍵技術崗位優秀人才實行年薪制

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國有企業逐步健全壯大,在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增加就業機會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工資分配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突出表現為工資決定機制比較僵化、掛鈎指標比較單一、企業功能定位體現不夠、工資分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一些關鍵崗位、重要崗位、技術崗位的職工薪酬低於市場價位,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現象;工資分配秩序不規範,工資增長與業績考核掛鈎不緊密,能增能減的內部分配機制沒有完全建立等。」這位負責人說。

按照改革要求,北京市國企要統籌考慮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提升職工滿意度等因素,科學制定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薪酬策略。加強全員績效考核,使職工工資收入與其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鈎,切實做到考核科學合理、分配公平公正、工資收入能增能減。

同時,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並結合企業經濟效益、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職級、崗位的工資水平,向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

「企業要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向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傾斜,對關鍵技術崗位的優秀人才實行年薪制並設立企業年金,從而深化企業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過去企業職工很難按照企業效益的下降而調整。如果員工工資不能減的話企業的成本是很難控制的。」北京市國資委管理企業京城機電人力資源部部長郝美霞說,「近年來我們對二級企業的工資總額進行預算管理,如果利潤不增長,工資總額是不能增加的。」

郝美霞表示,工資改革的一個目的就是讓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跟效益掛鈎,工資能增能減,就放活了企業的,我們也有更多的空間為關鍵崗位的才設置更高的薪酬,留住人才。」

看點2

企業工資總額增幅不得超過經濟效益增幅的70%

按照《實施意見》規定,對於工資明顯高於或者低於全國水平的國企,其工資增幅和降幅實行分類調控,並明確了具體的調控方法。

市人社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裡的工資總額,是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給與本企業建立勞動關係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調控辦法具體來說,經濟效益增加的,競爭類、特殊功能類和金融類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倍以上、城市公共服務類企業達到2.5倍以上的,企業工資總額的增幅不得超過經濟效益增幅的70%;經濟效益降低的,職工平均工資未達到全國水平的,工資總額可以適當少降,降幅在同期經濟效益降幅的40%以內。

同時,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適度下降,具體降幅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確定。企業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

看點3

國企職工平均工資增幅:集團本部職工應低於企業全部職工水平

本次國企工資制度改革遵循市場規律,突出「競爭越充分,政府越放權。企業越自律,分配越自主。」的原則,明確國有企業要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自主編制工資總額預算方案,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

按照改革要求,國有企業集團要合理確定集團本部工資總額預算,集團本部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原則上應低於本企業全部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

會議提出,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抓緊制定出臺所監管企業的具體改革實施辦法。市屬企業要根據《實施意見》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求,抓緊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編制2019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及時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審核後實施。

北京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國資委將制定出臺《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辦法》,各企業要根據《實施意見》、《實施辦法》制定和完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在所屬各級子企業中層層落實改革要求,實現工資預算「全覆蓋」; 對接財務全面預算管理,以提高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為目標,實現人工成本「全預算」;掛鈎經營業績考核,將各級企業的經營責任和考核指標,分解落實到工資總額管理中,實現考核分配「全掛鈎」。

「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是中央自上而下推動的一項重要改革,各級各類國有企業均要貫徹落實,沒有例外。」這位負責人說,「通過全覆蓋、全預算、全掛鈎,真正將工資決定機制改革作為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國有資本經濟責任的助推器。」

同時,這次改革還明確提出,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作為廠務公開的重要內容,要定期向職工公開,接受監督。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國有企業每年定期將企業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相關信息向社會披露,接受公眾監督。

解讀:

市人社局:北京工資改革根本目的是增強國企活力、提升國企效率

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國有企業工資改革不是普遍漲工資或降工資,也不是把國有企業工資管嚴、管死,而是要建立市場化的分配機制,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國有企業效率。

對於北京市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的特點,這位負責人介紹,第一個特色就是結合首都功能定位,明確對於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承擔疏解非首都功能、籌辦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發展高精尖產業等方面重點任務的企業,可將疏解任務完成率、工期完成率,高精尖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效益和全球影響力等相關指標,作為決定工資總額的聯動指標,激勵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履行社會責任。

同時,探索在行業周期性特徵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按照周期最長不超過三年進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使預算管理更加切合企業生產特點和管理實際。

按照改革要求,對競爭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的管理,原則上實行備案制,如果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可以調整為核准制;其他類型國有企業原則上實行核准制,如果自我約束機制健全,可以實行備案制。國有企業工資總額一般按年度管理,對行業周期性特徵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的企業,可探索延長工資總額管理周期,最長不超過3年。

追訪:

今年人社等部門將查處濫發工資外收入行為

這次會議提出,今年北京市人社、財政、國資等部門將對國有企業執行國家工資收入分配政策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發放工資、濫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

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務院要求,國有企業應調整優化工資收入結構,逐步實現職工收入工資化、工資貨幣化、發放透明化。嚴格清理規範工資外收入,將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

北京市的改革意見也提出,清理規範工資外收入,將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不得違規設立福利性項目。

此次改革還明確,對企業存在超提、超發工資總額及其他違規行為的,要扣回違規發放的工資總額,並視違規情形對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處罰和紀律、政務處分;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監察機關或司法機關處理。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於音 校對 王心 陸愛英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國企工資未來怎麼拿,變化來了!時間表
    北京企業職工工資有變!! 打破大鍋飯,獎勤罰懶 工資有升有降 今年,北京將全面啟動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
  • 劉克崮:以財稅體制改革推動收入分配改革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崔靜、陳菲)「改革開放後的收入分配改革打破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鍋飯』、『平均主義』格局,調動了個人、企業、政府的積極性;但對於公平與均衡問題則有所忽視,積累了一些問題,應當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
  • 江西改革國企工資決定機制 全國首創引入「負面清單管理」制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9月5日,中國江西網記者獲悉,省政府近日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對深化全省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實施意見》將從明年開始實施。
  • 德陽市啟動國企工資決定機制改革
    ,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第二部分「改革工資總額決定機制」,主要包括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分類確定工資效益聯動指標三個方面內容。第三部分「改革工資總額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指標基數、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周期、強化工資總額預算執行四個方面內容。
  • 「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 北京市全面部署國企工資決定機制...
    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記者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為增強國有企業內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北京市國有企業逐步健全壯大,但在工資分配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工資決定機制比較僵化、掛鈎指標比較單一、企業功能定位體現不夠、工資分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一些關鍵崗位、重要崗位、技術崗位的職工薪酬低於市場價位,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現象。
  • 武漢改革國企工資決定機制 這種情況不得漲工資
    武漢公布國企工資改革決定機制實施意見國有資產未保值增值,不得漲工資近日,武漢市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對深化全市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根據「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原則,如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據介紹,此次出臺的實施意見,適用於武漢市、區人民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為激發國有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實施意見確立了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鈎的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
  •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效規範隱性收入及分配秩序
    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  《若干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構建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切實解決一些領域分配不公問題,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的根本舉措。
  • 深圳國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深圳國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已在地鐵公司等4家國企試點,取得經驗後將逐步推行  核心提示  深圳市屬國有企業將在以往改革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化勞動、人事和分配等三項制度改革。
  • 分配改革綱目並舉 劍指壟斷高收入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原所長蘇海南和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收入分配課題帶頭人李實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將堅持「提低、控高、擴中」的主線,從宏觀層面對收入分配改革作出整體部署,包括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調節壟斷部門高收入、部分企業高管的過高收入以及某些社會群體的高收入、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著力縮小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等
  • 國企員工要漲工資?事情沒那麼簡單
    (資料圖片)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說,這份直接關係著國有企業員工「錢袋子」的頂層設計,被業內稱為「重大利好」,最快明年,國是君的粉絲們就可以讓你們漲薪的國企小夥伴們請客吃飯了。
  • 國企工資決定權交給企業,將帶來哪些新變化?
    國企薪酬制度改革,本質上是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基本分配製度,同時把勞動力市場、勞動生產率作為重要考評指標,從而突出了職工的主體地位。根據崗位職責和績效貢獻自主確定不同崗位人員工資,有助於增強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的薪酬競爭力,進一步吸引人才、鼓勵人才成長。
  • 【部門解讀】國企工資 既講效率又講公平
    【部門解讀】國企工資 既講效率又講公平關聯文件: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25/content_5293656.htm突出市場方向 統籌分類管理 強化政府指導國企工資 既講效率又講公平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管理辦法進行重大改革
  • 閃電評論|用好分配指揮棒 推進市場化改革
    國企改革和開發區改革都是省委確定的重點改革攻堅任務,這兩項改革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市場化方向。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價格機制,用于衡量勞動的價格和價值,就是收入分配。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來說,收入分配幾乎是最靈敏的指揮棒,決定著勞動者的流動方向。
  • 規範收入分配: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季曉莉    如何解決收入分配不公、降低代表收入差距水平的基尼係數、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穩定社會,仿佛是懸在剛踏入人均中等以上收入水平門檻的中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提醒著這個泱泱大國的決策者和改革者——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走向共同富裕,以滿足公眾訴求來激發新的發展動力和後勁。
  • 推進國企改革攻堅,煙臺高新區探索實行「管委會+公司」體制
    今年以來,高新區大力實施「國企改革攻堅行動」,重點探索「管委會+公司」體制機制改革,以改革的方法破解難題,以攻堅的決心打通堵點,加大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力度,加快形成規範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科學合理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
  • 勞有所得 幹有所值——怎麼解決分配不公
    「接力賽」在各地展開:北京調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廣東1300元…… 「全國最高」標準屢屢易主。對於當前存在的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區、行業、群體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等分配不公現象,人們反映強烈。在做大財富「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
  • 四大部委有關負責人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答記者問
    但是必須看到,收入分配領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還在擴大,一些行業收入水平過高,分配秩序比較混亂,妥善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理順收入分配關係,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收入分配問題解決好了,社會公平能夠得到維護和實現,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整個社會才能充滿活力。
  • 國企改革「出頭鳥」馮根生
    打破鐵飯碗 在80年代中期前的悠長歲月,進了國企就意味著旱澇保收,福利保障。每個人都嚮往國企員工的身份。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個全部實行合同制的改革試驗,每個員工先與廠方籤兩年合同,不合格黃牌警告,只發70%工資,再不行就辭退,馮根生本人也是合同制。 中藥二廠原來有23個處室,在縮減機構後只留下14個。大部分車間領導降職成了統計員、庫房保管員,且沒有了旱澇保收的工資。幹得好可以多拿工資,幹得不好的原來的基礎工資都拿不到。但緊跟著,非議也來了。
  • 國企高管基本薪酬參照公務員標準 雙軌並行
    8月29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示,要堅持分類分級管理,建立與中央企業負責人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的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嚴格規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配。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要適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進程。    「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並不是所謂的『降薪令』,而是薪酬制度的『改革』,其價值取向就是『合理』。」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稱。    人社部曾提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收入高於底層職工數不得超過12倍。
  • 王小魯:中國收入分配向何處去|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思想者①
    首先,有沒有一個獨立於其他各項社會經濟制度之外的收入分配製度?我認為沒有。收入分配製度可以說是方方面面制度的總和。你可以說工資制度、個人所得稅制度影響收入分配,但是僅僅改工資制度和個人所得稅制度,能不能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還不能解決。因為收入分配是一個更綜合得多、更全面得多的問題,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制定一套改革方案前,首先要搞清楚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