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0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水有多深

2020-12-09 北京商報

盧揚 穆慕

「維也納」作為音樂會演出中的高頻詞彙,似乎每個新年音樂會只要冠以「維也納」的頭銜就得到了票房的保障。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目前北京在「跨年周」就將上演10場「維也納」交響樂演出。在2018年演出市場的最後一搏中,愈演愈烈的新年大戰未曾停歇,但若主辦方以此作為噱頭刻意模糊樂團信息,並給觀眾開出與樂團水平不符的票價,那麼將會讓本就魚龍混雜的市場更加泥沙俱下。

01

「維也納們」扎堆跨年

年末演出收官季再次到來,各大演出商帶著特有的「覬覦」目光,亮出了「新年音樂會」這張底牌。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1月6日間,僅北京一個地區就充斥了50場以新年音樂會為由的活動,而其中80%演出均集中在一周內。

對比2015年末共計十餘場新年音樂會的事實,近三年來,歲末演出市場的不斷「膨脹」使逐步發力的精品演出市場形象再次「崩塌」。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1月3日短短一周內,各大演出場所中竟出現了10個以「維也納」為關鍵詞的交響樂演出。但事實上,享譽世界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每年僅會在跨年時於金色大廳舉辦以演奏施特勞斯家族音樂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新年音樂會。

另外,在被冠以「維也納」名號的這10場演出中票價更是參差不齊,最低檔位票價從100元到380元不等,而最高檔位票價從880元飆升到了2019元。演出商王女士表示,「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對於現在的市場結構來說屬於正常,不同票價的演出對應了不同需求的觀眾,高端演出自然有捧場者,但接地氣的演出也會有市場」。

「但在這背後也不免充斥著『水團』、『假團』的身影,影響著交響樂演出市場的正常生態」,王女士強調,隨著國內觀眾對高雅文化興趣的不斷提升,交響樂已經成為了各類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正是近年來大力度的普及工作為交響樂的演出市場做了鋪墊,在越來越多的觀眾更願意走入場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給予了「水團」、「假團」一線生機。

02

何為「假團」「水團」

北京商報記者經多方調查了解到,「假團」主要是稱呼那些沒有經過正規編制和專業機構註冊的演出團隊,更多時候可能連固定的名字都沒有,這種樂團多是在演出前臨時組建,東拼西湊的情況下甚至排練都非常倉促,演奏者間根本毫無默契、配合可言。

但「假團」的演出成本比較低廉,所以大多會在票價中體現出來。而另一種名為「水團」的演出團體,其註冊信息卻是真實存在的,演出行業分析人士黎新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種樂團在行業內有一個別稱叫作『電話樂團』,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無樂團地址、無排練場地,隨著幾個電話間的互相傳遞,就能組成一場演出。而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團體更多會將自己的經歷包裝後變為世界級『名團』,在票價上也是魚目混珠」。

此前有報導稱,一不知名的奧地利「交響維也納管弦樂團」以「維也納交響樂團」為幌子進行演出,許多聽眾在看完演出後大呼上當,而在德國,演出票價最高只達到20歐元的「萊比錫室內樂團」進入國內演出後改稱為「德國萊比錫國家愛樂樂團」,票價翻了數倍。

「現階段,『假團』在一線演出城市中出現的頻率已經越來越少,但注水的行為還是存在。而在二三線演出市場中,『假團』的身影還是不斷擾亂著市場秩序。」黎新宇如是說。

針對「水團」、「假團」的泛濫,黎新宇也給出了另一番解釋,「交響樂演出相比前幾年肯定是更為普及了,但與演唱會、音樂節這種更時尚的演出形式相比依然是小眾的,這也從根本上導致了除國際大團演出一票難求外,其餘交響樂演出難以盈利的事實」。

03

「水團」防「坑」指南

但百密終有一疏,「水團」、「假團」終究無法完全複製世界名團的歷史和水平,所以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鑑別的方法。目前,「偷換概念」是這些團體最常使用的手段,尤其是在樂團的名稱上,「維也納」、「愛樂樂團」、「皇家」、「施特勞斯」,這些與歷史團名、音樂勝地掛鈎的關鍵詞,組合排序造就了無數看似「高大上」的樂團。

「對付」這種真假難辨的樂團,業內人士指出,首先可以搜索該樂團的官方網站,一般來講,正規樂團對於自身樂團的樂手名單、常任指揮名單、演出歷史以及演出季的巡演安排有較為詳細的介紹,並且樂團首席的輪換都會進行說明,如果可以在網站上查詢到不斷更新的樂團消息,那麼則不用太過擔心。

如果希望進一步辨別樂團真偽,那麼可以去演出所在地的文化部門查詢其申請審批時的公告,正規的樂團演出團體在批文中會明確寫出樂團全稱,如果在批文中只是列出了表演者的名字,並未對樂團作出明確標註,那麼就要謹慎了。

而追溯「水團」、「假團」的產生,更多是緣於成本的壓制,現階段國內頗有名氣的交響樂團僅能呈現出收支平衡或微薄盈利的情況,並且是在門票之外輔以贊助、商務合作的多種形式進行盈利。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演出商,因為交響樂團人員眾多,路費、器材運輸、排練場地以及場館租金較高,所以更多會選擇「水團」、「假團」進行「撈金」。

在黎新宇看來,未來在監管上,國外樂團進駐國內市場演出的監管流程仍亟待加強,以避免出現「漏網之魚」。而從長遠角度來說,國內的樂團素質雖然在不斷提升,但相較西方自古流傳的文化歷史來說,交響樂人才的培養還是比較落後的,現階段應該以培養年輕演奏家為重點,再輔以創新的曲目與觀眾相連接,「從演出團隊和觀眾兩方面下手才能根治交響樂演出市場中的亂象」。

相關焦點

  • 京城新年音樂會維也納「水團」不再滿天飛
    這些樂團為了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掛鈎,紛紛不惜取名為「維也納皇家愛樂樂團」、「維也納藝術家愛樂樂團」,更有若干個「施特勞斯樂團」出現。觀眾看到這些團名以為是真正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職業樂團,一時間,大師名號「滿天飛」,「頂級名團」遍地跑。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和往年有什麼不一樣
    攝像機多次對準指揮的妻子 樂手中出現一位短笛美女 剛剛過去的新年晚上,你有沒有跟世界上70多個國家的超10億名觀眾一起,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直播?祖賓·梅塔指揮的這場新年音樂會,與以往有什麼不同?除了電視上看到的,還有哪些有關新年音樂會的知識?這些問題由奧地利音樂頻道負責人也納和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鋼琴專業講師吳新林,來為你解答。
  • 2017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哪些看點?(圖)
    每年元旦之際,該音樂會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音樂傳統,甚至成為全世界人民迎接新年的一項習俗,全球數千萬觀眾通過現場直播或錄像觀看這場音樂會。那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經歷了哪些重要歷史階段?如今又呈現哪些新特點?2017年音樂會又將有哪些亮點?
  • [視頻]金色大廳迎來「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10周年慶典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當地時間9號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金色大廳迎來了「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10周年慶典演出。    容納2000多人的金色大廳座無虛席。
  • 《中華文摘》文章: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約翰·施特勞斯
    從那時直到逝世,施特勞斯與愛樂樂團的合作次數達85場之多。1894年,《蝙蝠》成為皇家劇院的保留曲目,1899年5月22日,施特勞斯在皇家劇院親自指揮了《蝙蝠》序曲。十多天後,即6月3日,這位圓舞曲之王就離開了人世。   1925年10月25日,在慶祝施特勞斯百年誕辰之際,維也納愛樂樂團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帶來新氣象
    (原標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帶來新氣象) 新華社維也納1月1日新媒體專電
  • 華彬歌劇院舉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喜迎新春
    戴玉強、黃鶯(1 /10張)2013年1月1日,當華燈初上的時候,位於東長安街南側通惠河畔的華彬國際大廈內,素有「東方維也納金色大廳」之稱的華彬歌劇院裡燈火通明、花團錦簇、高朋滿座,一場融合了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正在上演。這就是由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轉播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 施特勞斯家族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它便是每年新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裡揭幕的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德語: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的雛形可追溯至老約翰·施特勞斯仍在世時,對公眾演出的一系列慶祝新年的音樂會。不過,從較為正式的意義上講,第一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應該定在1939年的12月31日。
  • 新年「水團」音樂會
    ·波特》電影主題曲和西蒙·拉特爵士的饒舌歌;新年期間在天津演出的維也納管弦樂團,竟然連個德文名字都沒有;在上海演出的維也納宮廷愛樂樂團,通過各種線上資源搜索也無法獲得它的德文原名……新年之際,望著貼滿街頭巷尾的各色新年音樂會海報,難免有種錯覺:大洋彼岸的藝術家們都放下自己國家的活不幹了,來服務中國觀眾。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觀眾「雲」鼓掌
    【環球時報記者 如玥】聖誕節後,奧地利開始實施疫情暴發後的第三次封鎖,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宣布取消,但熱愛音樂的人們等來一個好消息,2021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如期舉行。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也就是著名的「金色大廳」舉行。演出方是維也納愛樂樂團。
  • 再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轉播
    中央電視臺每年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一種傳統,近幾年又派出攝製小組先期赴維也納採訪,這確實值得我們感激和喝彩。這體現了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對美好事物的欣賞、珍視和接受。趙忠祥擔任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持人已有多年,可以看出他每次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 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2020新年音樂會
    為什麼要在一年一度的新年到來之際聽一場新年音樂會?而新年音樂會則在節日氛圍濃鬱的特殊時節,將音樂中更親切、輕鬆的一面展現給熱愛音樂的人們。維也納皇家交響樂團中國巡演首次登島,不用飛去維也納,在家門口近距離感受一場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新年音樂會。
  • 現場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誕生於1939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這個著名的「音樂之都」一樣,如今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並且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新年期間固定的實況轉播節目。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將第一次亮相2002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和全世界樂迷們共慶新年。  在收看音樂會直播的同時,電視觀眾還可以欣賞到著名的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和擁有430年歷史的維也納西班牙馬術學校的精彩畫面。維也納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舞蹈家們將為施特勞斯的名曲《藍色多瑙河》伴舞。
  • 201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新年伊始,明明除了給孩子們帶來應景的新年故事之外,還給孩子們準備一份不一樣的音樂盛宴,來自維也納2019新年音樂會,這場古典音樂界的盛宴在克裡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的棒下於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
  • 施特勞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996)
    推薦曲目:  皇帝圓舞曲,作品437號  騎師波爾卡,作品278號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314號  拉德茨基進行曲,作品228號  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與新年音樂會有不解之緣,先後近十次執棒。
  • 歷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曲目精選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一面,而高雅、輕鬆、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告訴我們如何「跨年」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日上午在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再度奏響。拉脫維亞指揮家馬裡斯·揚松斯第二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對於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揚松斯說,這場音樂會能夠「使全世界都受到巨大鼓舞」。對於大多數樂迷而言,在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同時,又能夠得到兩位專家的點評,更使我們對這場音樂會多了一份回味和思考。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舉行預演(組圖)
    12月3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德國指揮家克裡斯蒂安·蒂勒曼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預演。當日,201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預演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劉向攝12月3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德國指揮家克裡斯蒂安·蒂勒曼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預演。新華社記者劉向攝12月3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德國指揮家克裡斯蒂安·蒂勒曼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預演。
  • 202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致敬貝多芬
    新華社維也納1月1日電(記者于濤)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1月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隆重舉行,向全球樂迷獻上傳統的新年大禮。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也以獨特方式致敬這位音樂大師。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依然以施特勞斯家族成員的作品為主,但非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共有5首,如此編排明顯增加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開放性。音樂會的開場曲是一首輕歌劇序曲,來自卡爾·米歇爾·齊雷爾的作品《流浪者》。至於傳統的壓軸曲目《拉德斯基進行曲》,據維也納愛樂樂團主席丹尼爾·弗羅紹爾介紹,今年音樂會演奏的是維也納愛樂樂團改編的專屬版本。
  • 201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這場新年音樂會不僅深受維也納音樂協會大廳 (大型或金色大廳) 內觀眾的喜愛,而且也通過全球性的電視轉播——如今已超過70個國家,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新年舉行音樂會的傳統發軔於一個半世紀前的維也納,生於戰火,卻表達著對和平和藝術的嚮往。1847年的最後一天,一場音樂會正在維也納郊外一個露天舞臺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