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已來,人們賞花熱情漸漲,各地高校便成為遊客一大去處。與此同時,部分高校開啟「曬花」模式,紛紛在官方微博曬出校園花開的照片,拼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季賞花地圖。
又到一年櫻花季,武漢大學3月2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當日賞櫻名額通過網上預約通道向遊客放出,短短一個小時內便被「搶空」;同處武漢的華中農業大學數百畝油菜花也已盛開,同櫻花不同的是,這些金黃色油菜花將被用作科研材料;重慶大學的鬱金香、華南農業大學的紫荊花同樣吸引了大批遊客。
武漢大學官微「曬花」
微博@華南農業大學 圖
華中農業大學官微曬出油菜花
廈門大學杜鵑花開,官微「曬花」
位於青島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也迎來「花季」
山東教育廳官方微博近日則相繼發布該省多所高校鮮花開放的美景,其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玉蘭花、山東理工大學的櫻花尤其引人注目。此外,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也按捺不住「衝動」,通過官方微博「曬花」,引發一場「哪家『校花』更好看」的討論。
隨著遊客進校賞花,也出現了一些不文明行為。武漢大學官方微博3月20日上午發布兩張「遊客坐在櫻花樹上」的照片,呼籲大家「文明賞櫻」。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管委會主任付小蓮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也表示,每到賞花期,總有遊客採花、亂扔垃圾、移走花盆等不文明現象。
對於部分遊客不良行為,武漢大學官微呼籲文明賞花
華中農業大學:油菜花田裡的「學術香」
這些天,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試驗田基地的油菜花開了,圖書館和實驗樓前的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宛如一幅畫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拍照、觀賞。不過,這裡的油菜花除了可供觀賞,更重要的使命是,「用作科研材料」。
3月19日,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研究中心老師胡文娟告訴澎湃新聞,油菜花是華中農業大學最早的研究材料,今年學校一共種植了200畝的油菜花,主要用於培育研究。據其介紹,研究團隊由19名老師、230名學生以及部分工人師傅組成;研究方向有三類,包括油菜的雜種優勢,油菜重要性狀的遺傳和分子基礎研究,種子資源的創新和新品種選育。
澎湃新聞查閱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官網發現,油菜是該學院作物學國家級實驗中心主要研究的四大作物之一。在「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項目中,與油菜有關的研究項目就有5項。
胡文娟稱,油菜生長期為10月至次年5月,種植過程頗為「艱辛」。「首先每位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種子資源庫裡選取種子,然後在實驗室進行培育,等種子發芽了,再種到試驗田。」胡文娟介紹,油菜生長過程中需要精心打理,尤其花開期間通常是師生們最忙的時候。「老師們會帶著學生一起,給油菜花做雜交、觀察油菜長勢,記錄實驗數據。」
華中農業大學油菜花盛開 校學通社攝影部 供圖
和其他作物一樣,油菜種植過程中,常受天氣因素影響,造成損失。胡文娟稱,當天氣給實驗作物成長帶來麻煩時,師生們會採取一些科技手段,比如長時間不下雨時,便藉助「人工降雨」,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
金黃色的試驗田裡,部分套了塑膠袋的油菜花格外引人注目。主攻油菜花色的研究生葉沈華告訴澎湃新聞,套上塑膠袋是為了保證油菜花種純良,防止有昆蟲傳粉和外源花粉粒的進入。
最近,正是油菜花開的時節,金黃色的美景不僅吸引了校內學生的駐足,也引來了大量校外的遊客前來觀賞。對於這些來觀賞的遊客,胡文娟稱,學校予以「包容接納」,但也提醒遊客,觀賞時不要破壞試驗田的作物。
「因為我們的油菜花並不是用於觀賞的,而是用作科學研究,我們歡迎大家來觀看,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採摘、踐踏,一起保護好我們的成果。」胡文娟說。
華南農業大學:學校專設賞花志願服務點
「北有武大櫻花,南有華農紫荊」,華南農業大學憑藉開滿校園的紫荊花,也迎來了一撥又一撥遊客。
該校學生陳龍(化名)告訴澎湃新聞,每年三、四月份,學校紫荊花盛開,都會有不少遊客前來觀賞,也有攝影愛好者帶著專業設備來取景,一些學生則在紫荊花下玩cosplay,整個校園氛圍歡樂。
「每年一到紫荊花開的時候,人就特別多,但是今年因為天氣比較熱,遊客相對少了一點。」 陳龍介紹,因天氣回暖較早,今年校園裡的紫荊花在2月中旬就已相繼盛開。1500多株的紫荊花形成了壯觀的紫荊花海,與已經盛開的櫻花、炮仗花爭奇鬥豔。
為確保校園賞花安全有序,華南農業大學也採取了一些管理措施。早在2月,華南農業大學保衛處就發布了《關於試運行校外車輛入校預約系統的通知》,其中提及,賞花期間,校外車輛來校需要預約。隨後保衛處又發布通知,對部分區域實行臨時交通管制。
陳龍介紹,為了方便來觀賞的遊客,學校還專門設立了賞花志願服務點,給遊客提供水或者道路指引等服務。
重慶大學:「外來」鬱金香紮根校園
陽春三月,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玉蘭、迎春花、梨花、臘梅等爭相開放,但名氣最大的就是鬱金香了。校園內,一片片盛放的鬱金香花叢隨處可見,層層疊疊,蔚為壯觀。
重慶大學鬱金香花開得正好
3月20日,該校虎溪校區管委會主任付小蓮告訴澎湃新聞,鬱金香是重慶大學的代表植物,所有鬱金香都是學校與一家園藝公司合作,從荷蘭空運來的鬱金香種球種植而成。今年重慶大學虎溪校區一共種植了「琳馬克」「王朝」「卡羅拉」「金色檢閱」等11個品種,鬱金香花叢多呈片狀、條狀、團狀分布。
付小蓮稱,鬱金香的花期是2月下旬到3月下旬,每年花期遊人如織。據學校物業部門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平均每天有兩三千人來校賞花,最多的一天人數過萬。該校學生王雪(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天氣晴朗時遊客尤其多,「在學校遇到別人問路,都是說『看鬱金香應該怎麼走』,甚至很多家長推著嬰兒車來賞花。」
據付小蓮介紹,學校一直允許校外遊客進校賞花,但總會存在遊客採花、亂扔垃圾、移走花盆等不文明現象。「為了應對賞花期,近期學校加強了管理,外來車輛進入學校需要預約,遊人進校也需要出示身份證並登記。」付小蓮說,學校專門安排了保安定點看守植物園,指導員也會拿著喇叭提醒遊客們文明賞花,同學生志願者一起維持賞花秩序。「我們也貼了文明警示語,希望大家文明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