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 Minimalism(1)藝術

2021-02-19 AE藝術設計自習室

提到極簡主義 Minimalism,你或許會想到斯蒂夫·賈伯斯,又或是一種斷舍離的生活方式,然而極簡主義遠不止此。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它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一個極具反叛的年代,戰後嬰兒潮的成長形成了青年一代與父輩截然不同的消費觀、文化觀以及反叛的審美意識,同時社會的動蕩也引起大規模反現代反社會的呼聲,亞文化隨之興起、搖滾、嬉皮士運動都誕生在這個年代。因此,後現代的嘈雜與一切空談都凸顯了極簡主義那難能可貴的克制、冷靜與思考,可以說是理性主義的再次復興,然而它並沒有那麼烏託邦的理想主義幻想,它所傳達的僅僅是「少之美」,在對於日益複雜化社會的反映。極簡主義首先在繪畫屆嶄露頭角,克制的幾何與簡單的色彩,不表達任何情感和主題,與當時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的隨意、偶然與玄學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後演化出了其他形式的藝術,其中最鮮明的則是雕塑藝術,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按規矩排列的矩形抽屜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使雕塑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歷史中,首次取代繪畫成為現代藝術的主要角色,也是當今的裝置藝術的前身。當然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極簡主義是社會、歷史、文化等客觀歷史背景的集中體,在設計領域自然也形成了極簡主義思潮。設計界的極簡主義由來已久,從阿道夫·路斯的「裝飾即罪惡」,密斯的"less is more" , 拉姆斯的"less but better",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極簡」和「減少」是世紀現代藝術與設計的總體發展趨勢。而在東方,長久以來禮教的規制形成東方人內斂的性格,形成了「大道至簡」「器完而不飾「的審美意識形態。極簡主義的出現令東方傳統與現代發生了交叉融合,也展現出了獨特的美感。在接下來的設計板塊中會對西方式的理性極簡主義,和東方式的感性極簡主義進行詳細描述。

「現在圍繞人類的一個最主要的難題就是喧囂……如果想讓自己感受舒適一些,人需要一種幾何秩序來滿足自己身體的愛好,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提煉並得以發展。」

如今,極簡主義已經不再局限於藝術與設計,已經演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back to basis「是他們的生活理念。基於它簡約到極致的外在特徵,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當然,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由鑲嵌的物品所構成,是一種「超級產品」,可以提供一種組織產品和理想的辦法。這也是大量極簡主義品牌如MUJI在市場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原因。不過可以明顯看到,人類物慾的極度膨脹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危險,蕾切爾·卡遜用僅剩的生命寫出《寂靜的春天》,維克多·帕帕納克通過《為真實世界設計》以尖銳的語言呼籲設計師重新審視一切,萬斯·帕卡德《潛在的說服者》則揭示了廣告業所描繪的幻想都來自於麥迪遜大道上煙霧繚繞的辦公室。我們必須感謝一切聲音,是他/她們讓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等價值觀被日益認同,這一切均構成了極簡主義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極簡主義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於嚴重物質化社會的反感和逃離,也進一步突顯了簡約風格的社會價值,它不僅把現代設計的審美情趣融於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更以簡單、純粹、舒適、深邃的思想內涵豐富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是在複雜社會生活裡的一次休克療法,給予人們重新審視當前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寶貴機會。

由於翻譯的問題,藝術史作常將「Minimalism」翻譯為「極少主義」,因此在某些時候會對極簡主義和極少主義產生某種誤解,認為它們不是同一個東西,其實大部分是翻譯的問題,所以在這裡我們還是稱其為極簡主義藝術。藝術家受到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影響,主張杜尚的「減少、減少、再減少「的藝術思想,開創了極簡主義藝術,因此極簡主義即具有馬列維奇將畫面削減至極少的特徵,又具有杜尚的直接「拿來主義」的特點。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極簡主義主張摒棄一切幹擾主體的不必要的東西在視覺形象處理上,沒有個人主觀的詮釋——最終,藝術的境界達到本質的極少。斯塔拉是極簡主義藝術的先驅,1958 年來到紐約後創作的黑色系列 , 是他第一批重要作品 。純淨簡潔均勻 , 摒棄以透視製造空間幻覺的傳統藝術手段 , 對稱的構圖進一步取消了形象和畫面的區別 ,1959年他的作品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十六個美國人」(Sixteen Americans)中展出。

「十六個美國人」展覽現場

|極簡主義繪畫 1958

弗蘭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 1936 - 

Dan Flavin是一位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以用螢光燈具創作雕塑品和裝置而聞名。他以現成的螢光燈管構築各種雕塑 , 30 年間在十分狹窄的領域中做系列化的探索 。60 年代初期還有木框架襯託和支撐 , 後來發展為無框架無基礎的純螢光燈管構圖 , 色彩純 、亮度高 , 是傳統油畫顏料無法企及的。但因螢光燈管構成和在展覽空間中位置的變化 , 作品在相當程度上仍存在視幻覺藝術效果。

「Lights」系列創作 

  Dan Flavin  1933 -1996 

賈德的作品大多是雕塑形式,多採用非天然材料,如鋁合金、不鏽鋼、有機玻璃等,並以裝置在牆壁上的矩形盒子的形式呈現。他的作品完全是工業的結果,甚至製作都是經由製造商完成的,無機的材料、精密的工藝讓觀者無法產生與歷史文化有關的聯想,它所展現的就是純粹的客觀物體,由於這些雕塑並不反映具體內容或對象,《無題》便成為賈德絕大多數雕塑作品唯一的標題。

「Untitled」系列創作 

  Donald judd 1928-1994伊娃·海瑟Eva Hesse,1936~1970伊娃·海瑟是一位女性藝術家,在藝術領域仍有性別歧視的背景下,通過她獨特的女性視角展現出極簡藝術的美學。她的老師是約瑟夫·阿爾伯斯,曾是包浩斯的一名學生而後因為出色的表現得以在包浩斯任教,阿爾伯斯早在二三十年代便奠定了簡單幾何機構與硬邊所構成的藝術形式,被認為是極簡主義的先驅,同時在他理性幾何結構下又隱然有著感性的意圖,對於海瑟有著很大的影響。海瑟的作品常常展現出一種荒謬感,突破了極簡主義的無內容表現,具有感性的特質。儘管極簡主義藝術品看起來幾乎就是機械化成品,但仍舊有許多人被它所吸引,為它駐足,這也證實了藝術的力量,它將周遭無形的心理需求反映出來,變成有形的藝術形態,即使不要求聯想,其本身也成為一種理念的象徵,與在場的你我形成一種交互的氛圍,心靈的溝通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
從18世紀康德的「審美無功利」「自由美」等美學思想的誕生,便將美從社會、宗教、政治體系中解放出來。筆者一直認為藝術是美的,而美是是可以讓感官產生愉悅,藝術不一定需要傳達信息又或是承載道德,它的存在則就是滿足我們對於美的需求的,極簡主義在那時的流行也說明了人們的精神已被過於複雜的事物壓的喘不過氣。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極簡主義的復興或是說第二次潮流,也是社會現狀的真實寫照。在大眾媒體、商業文化的狂轟濫炸之下 , 給人們提供了一片可以稍事休息的綠洲。精神世界的疲乏需要藝術的存在。筆者認為,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應是兩個世界,前者強調問題的解決,以科學進步的現代性為主要意識形態,後者則強調意義的建構,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世界,我們不能夠以物質世界的客觀價值去評價藝術的價值。
極簡主義藝術家將肉眼所見到的繁雜的日常生活簡化到極致,是對於「複雜」「多元」的一種反叛,然而正是這種「反叛」又保證了多元的平衡,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社會系統也正如生態系統那樣擁有多樣性才能實現彈性恢復,才不輕易破壞、崩塌。極簡主義藝術的存在是客觀的、純粹的,人類的到場最終完成了它的最後一步,成為完整的藝術。

相關焦點

  • 【留學隨筆】極簡主義Minimalism
    一種透徹的生活態度----極簡主義MinimalismIn visual arts, music, and other mediums, minimalism is an art movement that began in post–World War II Western art, most
  • 藝術詞彙庫 | Minimalism 極簡主義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展出《Roni Horn, Everything was sleeping as though the universe were a mistake》展覽現場Minimalism/ˈmɪnɪməlɪzəm/極簡主義
  • 極簡主義(A) Minimalism
    六十年代後期的藝壇被稱為後現代的啟端。 1966年即興藝術旋掃歐美,1967年則同時蘊生了「貧窮藝術」與「地景藝術」,同時這兩年,也是「極簡藝術」與「動力藝術」提出完整且大型展覽的年度。卡爾·安德烈1935年生於馬賽諸塞州,美國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在六七十年代推動了戰後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運動——極簡主義。安德烈的雕塑最接近「極簡主義的參數規範」,他始終處於運動的核心。安德烈早早成名,看似順風順水的藝術生涯一直備受爭議,而且從未真正地被大眾認可。人們就一直在問「你怎麼能管這叫藝術?」
  • 極簡主義(資料庫)Minimalism
    ↘ 點擊進入極簡主義(B)Minimalism↘ 點擊進入極簡主義(C)Minimalism1966年即興藝術旋掃歐美,1967年則同時蘊生了「貧窮藝術」與「地景藝術」,同時這兩年,也是「極簡藝術」與「動力藝術」提出完整且大型展覽的年度。  極簡藝術是50年代以美國為中心的藝術流派,源出於抽象表現主義,有人稱為「極少藝術」,又因它只是純粹的視覺刺激和心理震蕩,因此也稱作A、B、C藝術。
  • 極簡主義(D) Minimalism
    ⑤ 索爾·勒維特1928年出生在康乃狄克州,觀念藝術和極簡主義藝術的創始人之一,此外還參與了其他多場現代藝術運動。1966年即興藝術旋掃歐美,1967年則同時蘊生了「貧窮藝術」與「地景藝術」,同時這兩年,也是「極簡藝術」與「動力藝術」提出完整且大型展覽的年度。  極簡藝術是50年代以美國為中心的藝術流派,源出於抽象表現主義,有人稱為「極少藝術」,又因它只是純粹的視覺刺激和心理震蕩,因此也稱作A、B、C藝術。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後來,就開始接觸到了極簡主義,接觸到了斷舍離。其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有的人說極簡主義就是擁有的東西越少越好,比如家裡的客廳裡可能都沒有電視,沒有沙發。衣櫥裡可能就只有兩隻手就能數過來的衣服。沒有社交活動。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極簡主義。
  • 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minimalism)又稱最低限度藝術,是在早期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門藝術。極簡主義服裝設計針對裝飾主義與享樂主義。主張回歸基本款,即去除服裝裡一切功能之外的東西,只保留服裝的基本要素。興盛於上世紀90年代。極簡主義服裝幾乎沒什麼裝飾,繁瑣的裝飾與圖案均被取消,款式也儘量做減法。
  • 夏日主旋律,極簡主義該上場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攝影師們常以最簡潔的畫面>來表達最真實的情感現如今「少即是多」的攝影理念已越來越流行當夏日氣息與極簡主義碰撞在一起時拍攝出來的作品畫面舒適度頗高因此夏天很適合拍攝極簡照片
  • 日本極簡主義的數字產品UI設計
    編輯導語:日本是一個崇尚極簡主義的國家,這點在數字產品的UI設計中也有所體現。本文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一些在網頁設計中,以日本極簡主義美學為特色的數字插圖的例子,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激勵各位設計師,思考出更多令人驚嘆的極簡主義設計。日式設計風格的數碼產品,強調現代數碼世界中日本極簡主義的美。在這裡,古老的傳統藝術與數位技術相結合,傳統與創新並存。
  • 想要學習極簡主義,這五本書幫助你
    賈伯斯把極簡主義貫徹到所有的蘋果產品和設計中,把功能和視覺精簡到簡無可減,目的是關注最核心的重要部分。賈伯斯坐在幾乎空曠的房間,手握茶杯。「家徒四壁」和簡化的物品視乎在刻意抹殺手握茶杯的日常感。這張照片被詮釋為極簡主義物質與生活日常的微妙關係。
  • 探訪「日本極簡主義第一人」沼畑直樹的家
    昨天,第1整理術日本整理文化考察小分隊有幸到訪男主角沼畑直樹(Naoki)的家。沼畑直樹的家位於東京吉祥寺附近,是個小清新之地,感覺有點類似首爾弘益大學周邊1974年出生的沼畑直樹,可以說是日本極簡主義第一人。在他實踐極簡生活前,日本還沒有Minimalism這個外來詞的對應日語漢字。
  • 極簡主義,當代藝術的新體驗
    極簡主義的概念在近幾年頗為流行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滲透著極簡主義的理念從家居設計到我們的日常服飾今天我們來聊聊藝術層面的極簡主義極簡主義風格的居室設計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今所稱的簡約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消彌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極少化作品作為文本或符號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開放作品自身在藝術概念上的意象空間
  • 極簡主義是什麼,為什麼極簡主義會流行?
    極簡主義貌似最近幾年非常流行,可謂是萬金油,被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消費極簡主義、思想極簡主義、設計極簡主義等等。但究竟什麼是極簡主義,很多人反而是一頭霧水。當你在知網搜索「極簡主義」時,會發現「極簡主義」通常與設計有密切關係。
  • 有禪意的西方藝術?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
    我當時心想著,這也能叫藝術?!哦,那就是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西方藝術中頗具禪意的藝術流派。那麼它的來源和表現形式是?我們從以下幾點來討論。美國60年代的極簡主義藝術也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反映時代精神的群體創作。
  • Muji,Cos,Acne都推崇色理念:Minimalism
    他的設計理念直到今天,仍在延續著,不僅在建築設計上,還在生活理念,時尚設計,藝術創造上不斷地進行融合和再創造。 極簡大行其道 21世紀的物質生活,無論如何不能用匱乏來形容。
  • 以簡馭繁——極簡主義
    概念簡介極簡主義風格的居室設計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今所稱的簡約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微模主義),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消彌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
  • "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誕生前的藝術世界?
    ,而在西方60年代有誕生一種極簡主義藝術流派"Minimal Art",它與後來成為西方追求生活簡約者的理念與生活方式有什麼淵源呢?「極簡前的故事」1 觀念和世界格局的改變2 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和文化中心3 大眾文化和波普藝術4 極簡主義藝術的誕生-----------------
  • 極簡主義藝術?你確定不是在建材商場?
    我們生活中如今到處可以看到極簡主義,從建築、家居、手機等物質層面的變化,到斷舍離、低欲望、宋代美學等生活觀念的流行,極簡主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風潮。但極簡主義藝術和生活中的極簡主義並不是一回事。5月6日晚上,在藝App「收藏七日談」直播中,年輕的收藏家、KennaXu畫廊創始人徐文向大家介紹了他眼中的極簡主義藝術。徐文在直播中展示的極簡主義藝術作品圖片,在展廳中看起來,都很像建材商場,這是怎麼回事?
  • 極簡主義——寶齊萊
    根據藝術史描述,傳統藝術結束於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也譯作印象派),現代藝術結束於極簡主義(Minimalism也譯作極少派、極限主義),塞尚被視為西方現代藝術的奠基人,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 高古軒與傑弗裡‧戴奇攜手 呈獻「波普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波普」
    |極簡主義波普「展覽。是次群展探討1960年代波普藝術和極簡主義兩大美國藝術運動的交融碰撞和文化成果,並展示極簡主義的特色如何融入各種當代藝術手法之中。抽象表現主義藝術於美國戰後時期的藝壇盛行一時,但在1960年代初,藝術家開始摒棄抽象表現畫派的姿態特質和主觀角度,因而衍生出波普藝術和極簡主義兩大藝術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