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但又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
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與生活閱歷的集中體現。
以下為段鐵的山水畫作賞析,相信我們可以通過這5幅作品,感受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以意為主,強調表現,意造境生,那是超脫於煩瑣與庸俗社會的心靈居所。
1
段鐵《白羊溝寫真之鷹嘴崖》
整幅畫注重筆墨的運用,側重中景的描繪,讓畫面形成了由近景的「簡」,到中景的「繁」,再到遠景的「簡」的節奏層次變化。山石溝壑的用筆疏鬆細膩,行雲流水,筆觸線條如蠶吐雲絲般飄逸縱橫,長披麻皴的精彩運用把山的厚重形體,描畫的極為到位。中景茂樹成林,椿樹、柏樹、松樹、竹等交織重疊在一起,但又不雜亂,層次依然分明,功力精湛,甚為難得,遠景沒骨的運用,不失山體之形,又拉開了畫面空間,有虛有實,恰如其分。一汪瀑水聲勢浩大,從山頂的一條直流,在下方又化為兩支,然後再形成三支流水,直到匯聚成溪流。正所謂道家思想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福澤萬代千秋,生生不息。
2
段鐵 《賓夕法尼亞所見》
這幅是段鐵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時的寫生,這幅畫採用了西方繪畫的構圖視角,以及設色,畫出了異國風情,別有韻味。顏色鮮豔、清澈,筆墨依然蒼茫俊秀。段鐵以中國筆墨帶入西方風景之中,中學西用,別具創新。而且段鐵在情境把控上,拿捏的很巧妙,畫面中,既有國畫筆墨之風,又很生動形象的展現了西域風情。一看此畫,就很容易就讓人知道,這不是國內的景,而是國外的,區分的很好,甚為出彩。
3
段鐵《賓州的夏天》
此畫中,主要展現了樹木與人家的生活情景,沒有山石,卻別有一股清新自然、輕鬆明快的畫面特點。林木茂盛,草木成蔭,段鐵在此畫中,並沒有運用初春時的代表色——嫩綠與鮮綠,來表現樹木,而是在綠中仿佛加了少許墨色,來降低了綠色的鮮豔度,讓綠色在此畫中變得沉穩,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了盛夏時,樹木葉子的成熟狀態。這時的草坪也不在稚嫩,一股盛夏的風光油然而生,可謂動人。在金屋人家之中,還有一點暈染的綠色流入其中,更是有種「層林盡染好人家,共得自然好風光」之意味,頗為和諧生韻,別具風味。
4
段鐵《春到白浮泉》
這是2018年時,段鐵應邀為北京通州市政府副中心創作的一幅《白浮聽泉》的原始創作小稿。(為響應關於建設首都北京三個文化帶的指示精神,由北京文史研究館立項,以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遺存,自然風光為題,由段鐵與陳克永老師共同創作了《白浮聽泉》這件大型畫作,大畫已陳列在國家重要機構當中。)此件小幅手稿,依然擁有著大畫的大氣象。一眼萬裡,視野開闊,千裡長水蜿蜒而來,水道由遠及近,漸漸變寬,透視空間塑造的極為生動。山雄層巒疊嶂,連綿不絕,氣魄渾然,正所謂大山水、大自然。長城盤踞在山體之上,猶如白色飛龍,浩蕩奇絕。綠樹成蔭,繁華盛景,展現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大美山河之風韻。歷史源遠流長,脈脈相傳,此畫更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象徵。
5
段鐵《春雪未消的黃石公園》
春雪未消的黃石公園中,天色正緩緩升溫,春色也漸漸濃鬱了起來,萬物逢春,萬物新。此幅畫展現了春雪剛下完不久,雪正在消退的情景,段鐵用了赭石色來表現了黃土的溼度,隱隱的深黃色,斑斑點點,水漬滲透土地的質感入目清晰。遠處山上的雪還未消融,天空還有些陰沉,所以段鐵用了灰色,同時襯託出雪的白,生動鮮活。段鐵在此畫中用色是很精妙的,每一處細節變化把握都毫不鬆懈,雖為小畫,但甚為勁道,可品可讀。這所有的精彩畫面呈現,也正得益於段鐵幾十年以來對生活的感悟。
文章由京海墨韻新聞中心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