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的孩子們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父母一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但你的回答,是否能夠讓孩子滿意或信服呢?
其實,關於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的話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畢竟大家的生活環境不同,理想也不一樣,但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卻令人眼前一亮。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呢?」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去深思
主持人董卿算得上氣質型才女,成為人母后,她更是不斷追求卓越,出色地完成了一檔又一檔的優質節目。
在平時的育兒中,她也處處彰顯智慧。比如當孩子問及其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董卿的回答簡單而乾脆:「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而這個回答,是我個人覺得滿分的答案,也是值得家長們深思的答案。
當然,她也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她所說的那樣。回望董卿的成功,不難看出,讀書使她不斷豐富和出色,正如她曾經說過那樣,書都不會白讀,一定會在某個場合,讓自己變得更好。
除此之外,讀書也是為了能「選擇」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所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現在的父母都為什麼要緊抓孩子的學業?這是因為家長們知道,一個擁有豐富學識的人,在哪裡都能夠發光,他們在未來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在分岔路口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有些孩子認為,讀書就像學業一樣,拼的是天賦,只有天賦有悟性的人才能獲得知識,但其實讀書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堅持才對。
讀書是件持之以恆的事,拼的是毅力與堅持
讀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釘在牆上的任務表,更不只是為了以考上理想大學為終點。
讀書是我們不斷成長進步的基礎,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耐力考驗,拼的是毅力與堅持。
可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許多家長本身都無法做到堅持學習與成長,又怎麼能夠培養孩子學習的毅力。況且,有些方法一旦用錯,恐怕只會讓孩子「談書色變」。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讀書不再成為「談之色變」的事
在合適的年紀選擇合適的繪本
有的孩子在學齡前就被「急性子」的父母安排學習「四書五經」且無法做到深刻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當然效果不好。
建議父母在孩子適合的年紀,為他們選擇適合其認知程度的繪本,讓孩子在興趣中慢慢培養起讀書的熱情。
給年幼的孩子選書要遵循兩個原則
▼圖要多於字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對色彩與畫面的興趣越要強於抽象的文字,因此父母在選擇時,要儘量少字多圖,甚至是沒有文字的完全圖畫的繪本更好。
▼薄比厚好
在孩子年幼時,為其選擇一本相對薄一些的繪本,更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如果父母覺得故事內容不夠豐富,可以選擇系列繪本。
閱讀是循序漸進的事情
起初,孩子從聽媽媽給寶寶讀故事開始,再到慢慢看圖片複述,再到自主閱讀,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們切莫著急讓孩子學字或獨立認讀。
從孩子感興趣的方向入手
正如孩子小的時候喜歡一些擬人的小動物,再大點的小女孩喜歡小公主的故事,男孩們則更喜歡兵器類科普知識等,在書籍的選擇上了,家長們也要側重於孩子的興趣與愛好。
家長陪孩子一起閱讀
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喜歡上讀書的關鍵,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閱讀,共建親子閱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