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大師曹禺的《雷雨》你看過嗎?

2020-11-13 杭州印象教育

說曹禺是中國的莎士比亞,可以看兩個小細節:首先,他們倆都獨佔了某個時代的全部光彩。在莎士比亞的年代,整個英國社會都在看戲。曹禺也是中國現代戲劇界開天闢地的人物,他寫出了《雷雨》,中國的話劇才成了氣候。


另外,莎士比亞不只是編劇,也是劇團的班主和演員,他既能寫又能演,表演是劇本的血肉。曹禺也是從15歲時開始登臺演出,大半輩子生活在劇院裡。除了搞話劇,他還做過電影導演,代表作有電影《豔陽天》。



說曹禺,不得不提說《雷雨》。不要說在文學史上,過去的小話劇團有句話:《雷雨》是「打頭炮」的戲,是讓大家吃飯的戲,它既容易排演又叫座。在周星馳的《喜劇之王》裡,連香港的小混混都說:「《雷雨》還用排練嗎?就是講義氣嘛!」


但另一方面,有人說《雷雨》這個劇其實沒什麼好的,只是那時大家沒見過這麼熱鬧的狗血劇情,而且劇情也不是原創的,抄的是西方經典戲劇。至少,《雷雨》不能和老舍的《茶館》比。



關於這些問題,我還要搬出我們在得到常說到的一種思維視角——歷史感,也就是回到當時的情景,尊重當時的有限性。文學經典是恆久的,但同樣得考慮「歷史感」。


前段時間,美國的HBO電視臺迫於壓力,下架了小說《飄》改變的電影《亂世佳人》,因為有人抗議,原作寫南北戰爭時,美化了南方的黑奴制度。


這很荒唐,種族平等是正確觀念,一旦喪失了歷史感,就丟掉了判斷的邊界,而且這是以一種自以為精明的心態,只能說是智力的墮落現象。



l 呈現西方文化命題


我們現在回憶《雷雨》這部戲,印象是人物不多但關係很複雜,演的是兩代人在同一天、同一個客廳的場景裡,爆發了淤積了三十年的冤孽,最後大家一起滅亡。


我們先捋一下主要矛盾的由來:三十年前,煤礦主周樸園還是少爺的時候,和家裡的丫環侍萍相愛,生下了大兒子周萍。因為門第關係,侍萍被周家趕走。多年後,周樸園續娶了比周萍大不了幾歲的妻子繁漪,生了小兒子周衝。而繁漪和周萍有過私通關係。周萍又學他的父親,和家裡的丫環四鳳戀愛。



然而這個四鳳,其實是他的生母、出走多年的侍萍的女兒。在《雷雨》裡,繁漪的嫉妒形成了盲目的推力,當這些關係一層層揭開時,亂倫的異父兄妹周萍和四鳳自殺,還連累死了無辜的小兒子周衝,兩個母親也當場瘋了。


我們今天見多識廣,看這種劇情,只能說「還好吧」,比這更亂的關係也不是沒見過,但那是1934年,這戲出來,那得多火爆?至於《雷雨》很深的文學品質,一般人是不在乎的。



曹禺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寫《雷雨》時還在清華大學讀書。寫這種劇情,年輕膽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這種劇情是西方戲劇歷史上最經典的主題。


經典的希臘悲劇,常常講家族倫理慘禍,比如主角在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血親,犯下了亂倫的冤孽。最有名的就是《俄狄浦斯王》了,也是戀母情結的出處。這樣的悲劇稱為命運悲劇,說起來,是要比莎士比亞那種善惡衝突的道德悲劇深刻的。



有人說《雷雨》抄襲了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群鬼》,也有說它抄了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因為那兩部戲裡都有亂倫的情節。這就是只見到樹木,沒有見到森林了。


這個命運主題,本來就是西方戲劇的原型類的命題,而倫理慘禍,是最強烈、最普遍的形式,能讓我們看到人的自由意志怎樣敗給了那個命運的必然性。人興致勃勃的行動往往是自掘墳墓。



在中國傳統戲曲裡,幾乎沒有這種悲劇命題。即便出現了悲劇情節,比如《梁祝》裡的殉情,也要把它消解掉,讓一對情侶化成蝴蝶。或者出來個和尚道士,一手一個,把主角們領走出家去。


而曹禺用中國的方式,中國的人物關係,把這個曾經只屬於西方文化的命題呈現出來了,這恰恰是他最有獨創性的地方,最突出的歷史貢獻。


剛才我們說到的尤金·奧尼爾的名劇《榆樹下的欲望》,被稱為是美國「第一部偉大的悲劇」,有人說,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他之後,才有了戲劇。這兩個評價,放在《雷雨》和曹禺身上也成立。


l 一個形象激發出的靈感


曹禺自己說,他構思《雷雨》時,出發點是那個野性、有點兒病態的繁漪。他是為了自己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第一任妻子鄭秀寫的這個人物,之後才發展出了具體情節。除了那種命運感,他本來沒想好明確的主題是什麼。


這在創作中是最正常的現象,作者的靈感往往是被一個形象、或者被一種氣氛激發出來的——在這齣戲裡,就是那種雷雨欲來的鬱熱和壓抑。這是曹禺從小就有的一種情緒。寫作過程中那種說不清的東西,才是最迷人的。



後來,大家說《雷雨》是揭露封建家庭,曹禺說,這些解釋我都追認,意思是:你們愛說什麼說什麼吧,我也不能說你們錯。


《雷雨》本身就是傑出的戲劇,再加上曹禺的開創性和歷史作用。這個傑出,就要上升到偉大的地位了。這就是我們說觀察《雷雨》需要考慮的「歷史感」。



l 比較《雷雨》和《茶館》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比較《雷雨》和《茶館》了。其實我也是更愛看《茶館》的,我在《講老舍》的課程裡和你聊過,曹禺自己也對《茶館》非常佩服。這兩部戲之間,也有歷史感的聯繫。


上世紀三十年代,23歲的曹禺為中國現代戲劇寫作建立的一套規則,二十年後,57歲的老舍在這個臺階之上,又邁進了一步,寫出了空前絕後的《茶館》。



曹禺的一大苦惱,就是到了新中國,做了北京人藝院長,一部好戲都寫不出來了。黃永玉曾經寫信給他,不客氣地說:「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從一個海洋萎縮為一條小溪流。」


看了信,曹禺回信說:「你射中了要害,我浪費了成熟的中年,你的長信已經一頁一頁端正地放在照相簿裡。現在我可以隨時翻。感謝你,我的朋友。」


賴聲川版《北京人》劇照


天才和靈感,來的莫名其妙,去的也說不清道不明,同樣受限制的條件下,老舍不就寫出《茶館》了嗎?曹禺寫給一位導演的信裡有句話說:「我寫《雷雨》是寫一首詩,一首敘事詩」。他的底子是個詩人,不是小說家,詩歌的創作,更加依靠靈感和感性,詩人度過青春,寫不出來了,是很正常的事。


至今,《雷雨》內部還有很多說不清的東西。至少我們知道,它不是說「講義氣」的。如果你想看曹禺其他的戲劇,推薦他在30歲寫的《北京人》,這是他最後的傑作。

相關焦點

  • 「大師這個頭銜不要,我就是曹禺」——一個戲劇學者眼中的曹禺
    在我探討曹禺戲劇藝術魅力的道路上,就遇到過兩次大的機遇。一次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約我和俞健萌創作文學傳記《攝魂——戲劇大師曹禺》;一次是中央電視臺邀請我執筆撰寫電視傳記片《傑出的戲劇家曹禺》。這兩次機遇,使我在曹禺戲劇藝術的研究上上了一個新臺階。
  • 讓中國戲劇熠熠生輝——戲劇大師曹禺
    曹禺,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標誌著中國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他將歐洲戲劇的寫作技巧與中國現實相結合,從此「娜拉出走」、「雷雨傾盆」。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 開票|戲劇大師經典之作——《雷雨》
    戲劇大師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隱等,都曾先後來劇院觀摩、指導,郭沫若親筆為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題寫院名。從1951年建院至今,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走過六十八個春秋。經過六十八年的洗禮,礪練了藝術家們的人生追求;眷眷熾愛、興盛不衰,印證了話劇藝術在觀眾心中不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 【創|名家說】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
    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誕辰110周年。1933年,曹禺大學畢業前夕,創作完成了話劇劇本的處女作——四幕話劇《雷雨》。那一年,曹禺只有23歲。8月9日,在萬方《你和我》新書分享會上,張越、萬方、濮存昕、楊慶祥與讀者和網友分享了《你和我》的閱讀感受。圖為分享會現場。
  • 曹禺的戲劇生活始於天津:「雷雨」之後看「日出」
    生活在天津這座「有戲」的城市,不同劇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百餘年來眾多名家從這裡唱紅,他們與「戲曲大碼頭」的故事也悄然發生。【天津有戲】收集眾名家與天津的那些事兒,他們也曾在這裡學習、生活,往事重讀又是另一番感受。即日起,演藝君將與你一起分享他們與天津的故事。
  • 戲劇大師曹禺誕辰紀念 曹禺簡介代表作品生平創作介紹
    戲劇大師曹禺誕辰紀念 曹禺簡介代表作品生平創作介紹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於天津,中國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  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閒在家,抑鬱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連臺戲《雷雨》《雷雨·後》正式啟動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池夢蕊)現代人常把八零後、九零後掛在嘴邊,但相較於曹禺先生創作於1933年的經典戲劇《雷雨》來說,我們其實都可以說一句9月20日,「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連臺戲《雷雨》《雷雨·後》正式啟動,並宣布由法國著名戲劇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Eric Lacascade)擔綱導演,將曹禺先生的經典作品與他同為劇作家的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製作成連臺戲,讓這臺演出不僅是一場父女之間的對話,也成為兩代人、兩個時代的對話,更是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對話,真正站在人類共同體的視角上去體察人性和人類命運
  • 名家說】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
    曹禺女兒萬方、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央視主持人張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慶祥因書而聚,共話曹禺和戲劇。今年恰逢曹禺誕辰110周年。「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是這場萬方新作分享會的主題。真誠、真實、真性情,今天的分享會,一切從「真」這個字說起——曹禺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但他的人生故事卻鮮為人知。在女兒萬方的筆下,我們看到了光環之外,一個世人不知道的戲劇大師,一個真實複雜、生動立體的曹禺,他的天賦,他的真誠,他的焦慮以及他的脆弱。
  • 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紀念曹禺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白瀛)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在海口開啟全國巡演。同日連續演出的形式將展現曹禺、萬方父女關於人性的對話,以此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佟瑞敏、徐德亮等主演。
  • 混亂不堪的《雷雨》,竟是曹禺的真實寫照,現實遠比戲劇狗血
    《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的集大成者,卻也是作者曹禺本人的真實經歷。《雷雨》講述了一個雨夜的故事, 兩個家庭糾纏了三十年的恩怨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全部爆發了出來,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時代的縮影,但這些卻都是曹禺的真實生活寫照。
  • 曹禺戲劇大師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閒在家,抑鬱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
  • 戲劇大師與小劇場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年9月24日,是戲劇大師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熟知的曹禺,寫出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經典大作,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這些作品常年被搬上戲劇舞臺,都是鴻篇巨製。然而,我們不熟知的是,這位戲劇大人物,對小劇場戲劇卻情有獨鍾。 小劇場戲劇運動是上世紀中葉在西方興起並發展起來的,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還沒有這個概念。
  • 致敬曹禺經典 鼓樓西劇場版《雷雨》將演
    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代表作《雷雨》誕生80周年,因而有關《雷雨》的各種演出也在這段時間多了起來。這其中顯得最與眾不同的,則應該是將在本月底上演的鼓樓西劇場版話劇《雷雨》。在這次演出中,觀眾們將首次看到一出沒有"周樸園"的《雷雨》。
  • 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白瀛)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在海口開啟全國巡演。同日連續演出的形式將展現曹禺、萬方父女關於人性的對話,以此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佟瑞敏、徐德亮等主演。
  • 曹禺萬方父女作品首次排成連臺戲,《雷雨》《雷雨·後》主創集體亮相
    昨日,「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的壓軸劇目——連臺戲《雷雨》《雷雨·後》正式啟動。周萍:年輕人一時糊塗,做錯了的事,你就不肯原諒麼……」談到為什麼要延續《雷雨》的故事而創作《雷雨·後》,萬方說:「《雷雨》的原著是有序幕和尾聲的,裡面只出現了一對孩童兄妹和議論住在這所陰森的大房子裡的兩個老人,而眾多的演出幾乎都刪去了序幕和尾聲。
  • 曹禺萬方父女作品首次排成連臺戲,《雷雨》《雷雨·後》主創集體亮相
    昨日,「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的壓軸劇目——連臺戲《雷雨》《雷雨·後》正式啟動。法國著名戲劇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擔綱導演,佟瑞敏、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徐德亮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主演陣容,將曹禺、萬方父女兩代劇作家的作品首次以連臺戲方式呈現在舞臺之上,使其不僅是一場父女之間的對話,也成為兩代人、兩個時代的對話,更是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對話。
  • 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雷雨》
    )的小記者們在國慶期間來到天津感受戲劇的魅力。不僅在天津大劇院觀看了話劇《雷雨》,走進了曹禺故居紀念館深入了解曹禺先生的生活,最後還變身話劇演員,親身體驗了一把話劇《雷雨》中的角色。10月5日上午,小記者們在去往天津大劇院的路上,便迫不及待地戴上小記者證,並提前「領」到了在《雷雨》中飾演的角色。
  • 真誠如孩子 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
    到了1934年他24歲的時候,那時候他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他拿出了一個劇本,叫《雷雨》。這個劇本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作品,和其後他的一系列作品一起,奠定了他作為中國話劇史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地位。在今年他誕辰110周年的時候,他的女兒,也是他的衣缽傳人,劇作家萬方女士拿出了一本書,是寫自己的父親、母親的,叫《你和我》。
  • 天津小眾旅遊地,曹禺故居紀念館,《雷雨》的故事就在這裡發成的
    曹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享譽中外的戲劇大師和戲劇教育家,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我國的戲劇事業和文藝事業,為推動中國的文學藝術事業和戲劇事業的發展立下了偉大的成就。曹禺生於天津,成長於天津,天津是他藝術創作的源泉和戲劇創作的奠基地。曹禺故居紀念館位於河北區意式風情街區的民主道上,與繁鬧的意風情街區相比,這裡卻顯得十分幽靜。在曹禺故居我們可以了解這位戲劇大師的戲劇人生。曹禺故居始建於20世紀初,在1912年曹禺和家人遷入並在這裡居住。進入紀念館的大門,就可以看到庭院裡曹禺的半身銅像。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雷雨》《雷雨·後》演員陣容正式...
    上個月由保利、央華、戲劇東城、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話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在保利劇院舉行的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為戲劇復工復產吹響了一記響亮的集結號,活動上也拉開了下半年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演出季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