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大明湖(散文)

2020-10-20 非夢書屋
聽說大明湖公園免費了,於是我再次來到大明湖,重新領略這處濟南標誌性的景點。陽光明媚難得的好天氣,從東門入,石板路曲徑通幽,我沿湖岸前行,東遊西逛閒庭信步。雖是深冬的季節,小草與楊柳枯萎了,但處處可見的冬青與松柏卻依然蒼翠,彰顯著生命的活力,大明湖並沒有因季節的變化而顯得蕭條,相反更增添了幾分肅穆與沉靜。站在匯波樓上,透過樹影婆娑的間隙去瞭望大明湖,更顯遼闊與悠遠。微風輕撫,湖水蕩起圈圈漣漪,在陽光沐浴下湖面上就如同灑下萬千顆珍珠熠熠生輝。
   
   
     其實此番重遊大明湖,我並不是單為欣賞景色,更多的是為追尋典故傳說、歷史遺蹟、文化名人而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部《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而乾隆皇帝與夏雨荷的愛情故事恰恰發生在大明湖。紫薇格格一句「皇上,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讓無數人對大明湖為之神往。據說乾隆皇帝微服私遊大明湖,巧遇夏雨荷。一個風神俊逸,一個姿容秀美,且各有文採,於是兩人一見鍾情,遂成知音。怎奈,乾隆乃天之驕子九五之尊,雨荷民女之身,地位的差別終究使兩人情深緣淺。兩人雖未能成就良緣,但這段愛情故事卻流傳至今。雨荷廳位於南豐祠院內南側瀕臨湖岸處,紅柱雕窗,青瓦飛簷,四周環廊,東西北三面環水,內植荷蓮。我站立在雨荷廳前,久久回味這段美麗的愛情傳說,似乎穿越了時空,近距離地聆聽到了乾隆與雨荷那纏綿的情話、嫋嫋的琴聲,然而浪漫的情境只能存在於想像中,如今的雨荷廳早已物是人非,大門緊鎖,透過門縫向裡窺探,除了幾張桌椅外空空如也,加之荷塘裡的蓮葉荷花早已枯萎,更顯冷幽寂寥。
 
 
    
 

 
  
位於匯波樓南臨的南豐祠是為紀念曾鞏而建立的。祠內曾鞏的塑像栩栩如生,眉宇間透著一股凜然正氣,周邊玻璃櫃內擺放著曾鞏的著作與文字。我記得上學學習中國歷史時我對曾鞏的認知是一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等到了大明湖才知道他不僅文學成就斐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曾在濟南(古稱齊州)任職,在任期間主持修築堤壩、疏浚水道、開挖新渠、修建水門,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北的水患災害。極受齊州人民愛戴,現在的大明湖新區內還有一條路被命名為曾堤。
     告別了曾鞏,我急急來到明昌鍾亭。
南豐祠院內的晏公臺上有一座明昌鍾亭,鐘樓寺內有一口重達8噸的大鐵鐘,號稱「齊魯第一鍾」。據介紹,此鍾鑄於金代明昌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鐘上覆蓋蓮花紋和八卦圖飾,鍾高 2.4米、徑 1.8米,重約8噸。第一次來大明湖看到這口鐘的時候沒細看介紹,僅僅是懸掛在亭子中央的一口鐘而已,內心並無特別的感覺。後來在網上一看,這口鐘居然有八百年的歷史了。再次來到明昌鍾亭,我純粹是衝著八百年的歷史而來。鍾靜靜的懸掛在庭中央,全身鏽跡斑斑,像一個倔強的老人默然注視著芸芸眾生。歲月幾經變遷,歷史滄海桑田,多少人多少事早已隨風而逝,化為灰塵,而這口鐘卻依然傲然挺立。憑古吊今不禁讓人生出許多的感慨來。

       北極閣看上去高聳矗立,氣勢雄渾古樸,我原以為又是一處古建築。仔細一看介紹,該廟始建於元代,後來又經過了重建。一看到重建,我便興味索然了,失去了原汁原味,即便仿古技術再好那種歷史的厚重感也蕩然無存了。不過聽說上面供奉著真武大帝,便又忍不住登臺階上去觀摩觀摩 。北極閣是需要由導遊領著邊講解邊參觀的,便懵懵懂懂跟著去了,後來導遊讓花一塊錢買一個小木符,然後拿著符到了另一個房間,房間裡有幾張桌子,桌後有那麼幾個人貌似負責算命佔卜的,我小心翼翼的把姓名出生年月寫在符上,那人接過去煞有介事的講解一番,說我需要燒一炷香拜拜就會有好運。我出門馬上被香案前的一個年輕人熱情的喊住了,他一邊打招呼一邊拆那束巨大的香,我一看慌了,忙問那得多錢啊?年輕人說不貴,我給你的是一小炷香五十罷了,那
炷大香要一百呢。我拿著香在那個碩大的香爐前胡亂拜了三拜,總感覺在道教聖地搞這種創收不是那麼好。從此,北極閣便成了大明湖所有景點中我最厭惡的一個地方了。
 
 
      歷下亭的大名如雷貫耳,其大門兩側的楹聯便出自於
杜甫「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詩句。遊大明湖不可不去歷下亭。歷下亭坐落於湖面中心,是需要坐船方能過去的。只可惜,因為時間原因,未能成行,只能改到下次了。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據說濟南大明湖有四大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後兩個確實如此,至於青蛙不鳴,青蛙不鳴,蛇蹤難尋還需要花點時間去考證,也只能等下次再來的時候解開謎底了。

相關焦點

  • 【鐵棒散文·歷九州】夜遊大明湖
    夜遊大明湖大明湖,濟南的標誌性景區。它的聞名倒不是因為歷史如何悠久,而是因為電視劇《還珠格格》,裡面一句經典的話「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對於大明湖的想像,在我看來,那是屬於北方的湖、歷史的湖、文化的湖。
  • 這座樓,是大明湖第一高,裡面藏著清末濟南的市井風情
    大明湖東岸,遠遠望去,看到一座宏偉的樓閣,這就是超然樓。超然樓是明湖十六景「超然致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濟南市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標性建築。通過陶人的誇張表情、肢體動作、交際活動,配合場景、道具,生動形象地描摹出清末濟南的市井風情。
  • 大明湖的青蛙開口說話啦
    (此詩由李新.筆名靜水深流,農曆三月初十上午9:04分手機作於中國·濟南·大明湖)故事要從農曆三月初九日,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山東創作中心,召開的新書《文學高地》首發式暨春湖詩雨採風活動說起。當靜水接到採風活動的通知時,尚在單位組織的出發途中,本以為無緣此會。天公作美,出發項目居然在採風活動的前一天結束了。
  • 《水光瀲灩大明湖》
    《水光瀲灩大明湖》文/魯先聖近日,我的一個書院工作室在濟南大明湖西南門附近不到50米的無微草堂掛牌,很多朋友說,魯老師是該有一篇詳細寫大明湖的文章了。應了這個景,成此文。這些人到了濟南,無不以遊歷盤桓大明湖,留下詩詞名句為風雅趣事。而且有幾位濟南的知府,本身就是大詩人、大書法家,他們除了自己留下了詩詞墨寶以外,還有意識地邀請名士到大明湖賦詩作對,這使得大明湖不僅以都市中的自然景觀令人神往,尤以擁有眾多的歷代名人詩詞絕對和墨寶碑刻聞名遐邇。
  • 隋唐以前的大明湖和現在的大明湖!
    據考證,隋唐以前的大明湖,在現今五龍潭一帶,到宋代改稱四望湖。現在的大明湖隋唐以前稱為歷水陂,宋時改為西湖。在古大明湖和歷水陂的北面原是一個很大的湖泊,連鵲山的南部也在湖中,名叫鵲山湖或蓮子湖。歷水陂的面積也縮小了,至金代又改稱大明湖。大明湖早在宋代就被入們當作遊覽勝地。曾鞏在濟南任太守時,對大明湖大加慘繕。到了金代這些園林建築已被戰爭毀壞。明、清兩代又有所修建,使湖面景物略同於今天的樣子。但從清末開始,特別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大明湖又一次遭到破壞。湖面被分割成湖田,岸邊為豪富所侵佔,湖面日漸縮小。
  • 濟南大明湖生活圈迎來40萬方都會綜合體
    大明湖景色(圖片來源網絡)因為老城風貌的不可再生性,所以濟南老城區的改造從來都是慎之又慎的。大明湖景色(圖片來源網絡)到了近代,社會發展迅速,濟南城的興衰更迭,更是圍繞大明湖而產生。北園大街舊景(圖片來源網絡)大明湖南側的泉城路商圈,更是在時代的激蕩不斷煥新,長期穩居濟南最繁華商街之位。
  • 大明湖史話:一片鄉心到海涯——公鼐與大明湖
    自古以來,寫大明湖夜泛的詩作不在少數,本詩的特色在於,對大明湖夜景的獨到觀察與細緻描摹,以及由湖景而及人的人生之味與胸懷之開啟。公鼐(1558—1626),字孝與,號周庭。明代山東蒙陰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舉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 老舍的濟南光陰裡,有炮火中永遠失落了的《大明湖》
    荷是大明湖最顯眼的花。當年,老舍養在這缸裡的荷,想必也是大明湖的種子。這眼水井依然湧出濟南城下遍布的泉水,而這株石榴正是開花時節,枝頭開出火紅的花,在陽光下分外耀眼,一到結果季節,就是滿枝的石榴。老舍紀念館有三個展室,正房為第一展室,一進屋,便是老舍故居會客廳,說是客廳,也是狹小的很,中間靠牆一張八仙桌,左右各置一把太師椅。老舍當年就是在這裡招待訪友。
  • 美麗的大明湖–乘夢飛翔
    5月1日早6點從縣醫院門口坐上大巴車出發,經過5個多小時的長途顛簸,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位於泉城濟南市區的大明湖。這次旅行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了,早就聽朋友介紹說大明湖的歷史悠久、景色宜人,名勝古蹟遍布期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蘊含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園林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帶著這些對大明湖的美好印象下了大巴車。
  • 旺溪苗寨(散文詩)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和《中國國家地理》《海軍文藝》《廣州文藝》雜誌等報刊,並有作品入選《魅力水鄉》《全國名鎮·醉美東湧散文詩徵文精品集》《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2018中國散文詩年選》《2019中國散文詩年選》等作品集。
  • 老舍傾心巨作長篇小說《大明湖》,為何燒毀於上海無人再提?
    他以濟南為背景創作的《趵突泉的欣賞》《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等一系列優美的散文,他筆下的濟南美侖美奐,景色迷人而又富有詩意,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是因為讀了他的作品後慕名而來,他對濟南的文化傳播實在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有多少人見過大明湖的夜景?
    遠處是大明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超然樓,也是大明湖的新十景之一超然致遠!在燈光的映襯下,整座建築倒映在河面上,美不乘收!火樹梨花,怎一個美字了得?漂亮嗎?超然樓的正面,巍峨雄壯,燈火輝煌!換個角度又是一種風情!美哉大明湖!整個湖面就像一塊大鏡子!南豐祠向南看去……給一遊客拍的,心動了嗎?來玩吧!
  • 張國賢先生《水調歌頭·秋遊大明湖》之賞析
    《水調歌頭·秋遊大明湖》(新韻)原玉: 旭日彩霞燦,楓葉醉枝丹。我在前三篇賞析拙文中,有兩篇是寫大明湖的。其《紅梅》詩文集中,直接用大明湖作題的就有七八首(篇),且各有千秋。原以為是泉城人的共性,讀了她一篇回憶散文後方知,原來張先生是大明湖畔長大的姑娘。與二安有著同樣的湖泉情結。難怪詩詞中,處處透出二安之氣。此文談得這首《水調歌頭·秋遊大明湖》題意明確,關鍵詞突出。「秋」、「遊」、「大明湖」。
  • 泉邊|老舍最著名的小說本應是<大明湖>!為何卻走紅運
    他以濟南為背景創作的《趵突泉的欣賞》《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等一系列優美的散文,他筆下的濟南美侖美奐,景色迷人而又富有詩意,深入人心。很多人都是因為讀了他的作品後慕名而來,他對濟南的文化傳播實在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老舍先生不只寫了以濟南背景的散文,還寫過以濟南為背景的小說。
  • 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頒獎
    這次「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策劃的時候,我有幸在場;評獎的時候,我在場;今天頒獎的時候,我也在場。我很驕傲,我是這次散文大賽的見證者!長安曾經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王朝的首都,是各方經濟文化、民俗風情的集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中風情就是天下風情,對關中風情進行一個散文的書寫,也是對天下風情的關照。
  • 大明湖雪情
    這雪真是很解風情,似乎在祝福有情人相親相愛到白頭。 一早五點半左右進大明湖西南門,天還較暗,燈光映雪。 湖西岸泊船,船頂積雪,整潔寧靜。 登上高樓,俯瞰大明湖東部全景,觀賞白色基調圍護中的一湖幽綠。
  • 大河奔流(散文)
    大河奔流(散文)(七星橋上作品)大河,奔流,在奔流,不停的奔流。濤濤不息,滔滔不絕。一年四季,奔流奔流奔流。(七星橋上2020.8月8日寫成十洲小雅室,選自《十洲散文》。版權所有,莫要襲取;原創不易,請勿照搬。)
  • 初冬的大明湖 色彩如畫垂柳搖金
    初冬的濟南大明湖垂柳如春,泛著黃色,整個公園色彩斑斕,美豔美麗。置身其中,大明湖畔別樣精彩。(閃電新聞發 宋廣興 攝)初冬的濟南大明湖垂柳如春,泛著黃色,整個公園色彩斑斕,美豔美麗。置身其中,大明湖畔別樣精彩。
  • 小議餘秋雨(散文)
    我先後讀過餘秋雨的散文專著《文化苦旅》、《餘秋雨歷史散文》和他的回憶錄《借我一生》,也讀過許多關於他的文章和他自己寫的一些文章。對於這位當代文化大家,我早就有話要說,但一直未能下筆。但是我對他有聖人的感覺,倒不是因為上述他的豐功偉績(和孔聖人比起來要遜色的多),而是他的半自傳的作品《借我一生》。這本書的文採很好,一如他的文化散文,象是一部由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了無痕跡地串連起來的。對這一點,我不得不嘆為觀止。
  • 陳玉光(教授/作家):《故鄉的燕子》(散文)
    《故鄉的燕子》(散文)故鄉的燕子《故鄉的燕子》(散文)家燕的故鄉在北方,每年春來秋歸,於是燕子就有了「春天使者」《故鄉的燕子》(散文)民間傳說中燕子是一種吉祥鳥,它們來誰家築巢,就會給誰家帶來好運《故鄉的燕子》(散文)終於有一天老燕帶著它們的孩子飛出了這個家,匯入了南歸的燕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