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更「清明」 文明祭掃成主流生態安葬樹新風

2020-12-10 中國江蘇網

又見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祭奠先人,綠色先行,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倡導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春風重拂地,鮮花寄哀思

3月下旬起,全省各地迎來祭掃高峰。在沭陽縣天府園公墓,門口設置了鮮花兌換點,並擺放寫有「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字樣的提示牌。工作人員不時勸導前來祭祀的市民,摒棄燒紙錢、燃香燭、放鞭炮等陳規陋習。沭陽縣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金愛平介紹,通過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引導廣大市民逐步了解並接受文明低碳的祭祀方式。

「與去年同期相比,這兩天焚燒紙錢產生的祭祀垃圾比往年減少約三成。」南京市殯葬管理處陵園中心主任、普覺寺墓園經理張明躍告訴記者,市民的文明祭掃意識逐年增強。南京市雨花功德園統計顯示,去年清明期間來功德園祭掃的市民,超過八成攜帶鮮花,今年預計這一比例會更高。雨花功德園常務副總經理阮鋒說,今年他們將文明祭掃升級到2.0版,規定客戶購墓先籤文明祭掃公約,承諾在園區內不燃放煙花爆竹和燃燒錫箔、冥幣、紙錢、紙紮等,力爭2至3年在園區全面推行零碳祭掃。

思念如花,在清明的春風裡一瓣瓣飄落。在睢寧縣岠山公墓,記者看到,不少墓前都擺放著花束。市民許大偉帶著鮮花和點心來祭拜父親,他說,用鮮花寄託哀思,這份情感不變,而且更加低碳環保。在連雲港市海州區,城管工作人員呼籲市民,儘量選擇網上祭祀、鮮花祭祀等文明綠色的方式緬懷先人。

「網絡墓園」「雲祭掃」開始流行。今年,泰州墓園與江蘇三千微塵軟體科技公司獨家籤約「墓掃掃」物聯網祭掃平臺,將親人的墓園「搬」到物聯網上。親友們可自行上傳逝者的生平簡介、歷史照片、紀念文章、個人作品、聲像資料等,打造完整的數位化生命檔案,並可通過「墓掃掃」生成此紀念館專屬的二維碼,永久粘貼於墓碑上。泰州市寄思園建成的懷念網——「泰有銘」網站上,「祭掃」點擊量3年來累計近10萬次。

集中生態葬,入土歸自然

4月3日上午,「清明詩歌匯暨2019年海葬公祭活動」在常州市龍城古園海葬紀念廣場舉行。「追先人之思無窮,若茫茫積流,分河漢之浩渺,溪泉之細瑣,唯其大海,盡包容而身得……」主持人在臺上深情莊嚴地宣讀海葬祭文,讓人動容落淚。

廣場上,10座獨立的紀念碑組成連綿的海浪,取名「海之戀」。主題雕塑採用「錨」的造型,寓意「生命遠航、心靈歸港」。骨灰撒海的先人,名字刻上紀念碑,為家屬提供了悼念場所。常州市殯葬管理所所長狄國芬告訴記者,常州市大力倡導綠色殯葬、人文殯葬、生態殯葬,2018年,全市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80%以上,「我們至今已舉辦了14屆集體海葬活動,從第一年9具骨灰撒海,到現在共有569位逝者長眠大海。」

芳草萋萋,哀樂低回。3月28日,南通在市生態故園舉行生態葬集體落葬儀式,12位逝者在鮮花綠草間永久棲息。「我愛人生前就希望以綠色、生態的方式落葬,這次終於可以在大自然中長眠了!」李坤女士將丈夫的骨灰罈放入花壇,含淚灑下了花瓣,「之前一直將丈夫的骨灰寄存在公墓,今年聽說可以生態落葬,我立刻報了名。」

南通市公墓管理處主任蔣敏健介紹,近年來,南通重點支持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對新建的經營性公墓提出明確要求——按照不低於規劃總容量60%的比例建設節地生態葬。當地市民對生態落葬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自去年首次舉行節地生態葬集體落葬儀式以來,先後有45位逝者以草坪葬、樹葬、花壇葬等方式在生態故園安息。

3月29日,揚州墓園舉行生態葬集中安葬儀式。繼去年有20戶家庭選擇生態葬後,今年揚州又有33戶家庭選擇以花葬的方式讓逝者入土為安。在專業下葬工的協助下,家屬緩緩將骨灰放置於葬穴內,覆蓋上花草。揚州墓園主任張峰表示,他們今年還推出生態葬AR祭掃服務,逝者親人通過手機APP登錄揚州墓園授權的帳號,就可通過手機看到葬區實景展示,並呈現逝者的墓碑,從而完成實時祭掃、遠程祭掃。今後,墓園還可將逝者生前的視頻、語音、照片等資料融入到AR祭掃中,親人在祭掃的同時通過點擊就可以播放,寄託思念之情。

鼓勵生態葬,全社會在發力。今年,南京市殯葬部門加大生態葬獎補力度。凡南京市戶籍人員或駐寧部隊現役軍人逝世後,在南京市經營性公墓內選擇不留灰、不立碑「兩不留」的生態安葬,免除落葬所需的服務費用,同時給予一次性獎勵。其中,選擇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的,一次性獎勵2000元;不使用骨灰盒的,一次性獎勵3000元。鎮江市提出,在進一步完善以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為主要內容的惠民殯葬政策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

文明除陋習,祭祀樹新風

3月31日上午,射陽縣臨海鎮同勝公墓廣場,臨海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牽頭舉辦集體文明祭祀活動,通過講述身邊的典型故事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幹群破除陋習,樹立文明祭祀新風。

活動現場,「鹽城好人」張同祥和「最美射陽人」王開高、於廣平宣讀《移風易俗倡議書》: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破舊立新,倡樹新風;農民陳德忠、丁愛英用快板說心聲,談感悟:「老人過世要節哀,一擲千金不應該;祭奠先人燒紙錢,引發火災不安全;緬懷先輩永不忘,一束鮮花訴衷腸。」現場受表彰的臨海鎮「孝敬之星」房劉娣領著女兒,將剛剛獲得的榮譽證書敬放在公婆墓前,村民都說這是「最好的祭奠」。

南京市在清明前後,組織多場文明新風進社區活動。其中,僅溧水區就有100多場社區公祭。在棲霞區,八卦洲洲頭廣場、八卦洲和燕子磯將舉辦三場清明長江公祭活動,推進移風易俗。

3月30日,蘇州木瀆山陵文化綠色殯葬示範基地,一場綠色殯葬追思會正悄然進行。當天,設立於木瀆山陵文化產業管理委員會的「藏晶苑」正式啟用,「生命晶石葬」這種新型骨灰存放模式首次在江蘇落地。將傳統骨灰「升級」為類似佛教中舍利子狀晶體的「生命晶石葬」,其體積也比傳統骨灰存放載體縮小了80%,具有節地、環保、美觀等優點。

4月2日,鎮江市民政局殯管處首次舉辦「殯葬公眾開放日」活動,近50名市民參觀了鎮江市殯儀館、慄子山公墓。活動以「殯葬匠心、感恩生命」為主題,工作人員身穿藍、白色服裝,告別廳中放置彩色的名標牌,讓人們對殯葬行業有了全新感受。鎮江市殯管處辦公室主任馬勇介紹,他們創新推出「多彩殯葬」服務,打破殯葬行業「黑白兩色」傳統思維,從色彩運用多樣化,到服務質量優質化,進而實現管理模式的科學化。

在連雲港市石橋鎮,總投資500萬元的新韓口村永安公墓最近投用。村裡1200多座老祖墳全部遷入新公墓,不用村民交一分錢。石橋鎮黨委書記張來濤介紹,近年來,全鎮著力倡導「惠民、綠色、文明、和諧」的殯葬理念,各村推選產生紅白理事會,全權負責本村的紅白事宜。鎮黨委政府撥付15萬元,為每個村統一配發音響設備,用於播放哀樂等。村委會對村民辦白事不用鼓樂、不用棺材、不大擺酒席的,給於2000元獎勵……一系列措施推動下,石橋鎮厚養薄葬蔚然成風。(新華日報記者集體採訪 王巖 整理)

相關焦點

  • 【網絡中國節·清明】崇尚文明祭掃 讓綠色祭奠蔚然成風
    近年來,清明文明祭掃的呼聲越來越高,低碳環保的祭奠方式漸成新風尚。文明祭掃寄哀思。清明節給先人掃墓是中國人的傳統,「煙霧繚繞」式的祭掃由於不環保且容易引發火災,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鮮花祭掃、植樹紀念、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的方式,逐漸替代焚燒紙錢、燃放爆竹等祭掃陋習,日趨成為主流。
  • 讓哀思更有寄託 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的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太原市倡議清明節文明祭掃、生態安葬
    晨報訊(記者田勇)為促進太原市生態文明城市和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引領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新風尚,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太原市文明辦、太原市民政局向全市廣大市民發出倡議:文明祭掃、生態安葬。 文明祭掃,移風易俗。摒棄不文明祭掃方式,不在市區街道、紀念場所周邊、社區樓院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
  • 省民政廳通知要求做好清明祭掃工作 推行生態安葬
    省民政廳就做好清明祭掃工作發出通知倡導移風易俗 推行生態安葬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周遠)清明節即將來臨。日前,省民政廳就做好清明祭掃工作發出通知,要求倡導移風易俗,推行文明祭掃生態安葬。    通知要求,要充分發揮殯葬服務機構和城鄉社區的平臺作用,積極開展「鮮花替代燒紙」「絲帶寄託哀思」等活動,組織社區公祭、集體共祭等現代追思活動,組織祭先烈、敬先賢等各種緬懷儀式,大力推廣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絡祭掃等文明祭掃方式,培育綠色文明殯葬理念。
  • 又到一年清明時 「文明祭掃」成永恆不變的話題
    長城網4月1日綜合訊(張欣 賀宏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又是一年清明將至,國人如何寄託對故人的哀思?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倡導「保護環境」、「移風易俗」,在小編看來,清明時節是最好的體現,只有文明祭掃,才能讓清明更加「清明」。
  • 2020年清明 「文明祭掃」 倡議書
    2020年清明 「文明祭掃」 倡議書 2020-04-0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清明更「清明」!涿州積極推動健康祭祀方式,倡導文明祭祀新風!
    草長鶯飛群芳豔,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清明節恰逢全國上下同心抗疫的關鍵時期,為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和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降低清明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確保空氣品質和群眾身體健康,涿州市積極推動文明、環保、健康的祭祀方式,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祭祀新風,讓清明更「清明」。
  • 今年祭掃更"清明":"網上祭""代客祭""集體祭"成主流
    鮮花供果「雲」敬獻,託人掃墓寄哀思 今年祭掃更「清明」:公墓限流明顯,「網上祭」「代客祭」「集體祭」成主流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昱 攝 疫情之下,又到了一年一度清明時,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清明祭掃方式多樣化,更加提倡家庭追思、網上祭奠和代客祭掃。
  • 清明該怎樣祭掃?宿城倡議——
    慎終懷遠這個清明節您有怎麼樣的安排一起來響應這份文明祭掃、綠色清明踐行《人情新風「宿9條」》倡議書吧廣大市民朋友們:清明節是我國人民追思故往為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踐行《人情新風「宿9條」》,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祭掃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營造「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的社會氛圍,現發出如下倡議:一、倡導優秀文化傳承。要學習和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了解清明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提高抵制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能力。
  • 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
    2020年清明節,記者採訪發現,隨著文明祭掃觀念漸入人心,網絡祭掃、代理祭掃、鮮花祭掃等祭掃方式漸漸成為主流。新疆各族群眾以別樣的方式,度過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節。致敬英烈英烈,是時代精神的折射,是家國情懷的濃縮。
  • 【文明祭祀】這個清明,我們一起綠色環保祭掃
    ,又是一年清明時。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新風,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慶市民政局、重慶市文明辦倡議:文明祭掃倡導以網上祭掃、家庭追思等方式,懷念逝者、寄託哀思。提倡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方式懷念先輩,不搞封建迷信,告別祭掃陋習。講好先輩故事,樹立良好家風,營造文明社會新風尚。
  • 這個清明 我們提倡文明祭祀
    這個清明 我們提倡文明祭祀又是一年清明時,祭掃先人寄哀思。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的清明不同往常。對於外出不便的我們,如何祭奠先人?成為不少人心中的難題。當前,疫情正處於「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關鍵階段,為避免清明節期間因集中祭掃活動引發輸入性、聚集性疫情,切實保護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這個清明,我們倡導文明祭祀。
  • 清明時節 文明緬懷
    「清明節」來臨之際,群眾祭奠活動陸續展開,為了引導全民樹立新風、文明祭奠,減少森林火災和重大安全事故發生,降低因火災或其他事故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慶城縣公安局各派出所立足生態、環保、低碳的理念,未雨綢繆,主動作為,率先帶頭開展網絡祭奠活動,並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力開展了倡導文明祭祀宣傳、引導工作。
  •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議書
    > 大廠回族自治縣公安局「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議書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 清明假期南京54.7萬人掃墓 生態安葬深入人心
    4月6日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殯葬管理處了解到,當天全市各殯葬服務機構接待祭掃市民6萬多人,至此,清明假期三天南京共有54.7萬人現場祭掃。雲祭掃、集體代祭、預約現場祭掃、家庭追思會 …… 今年清明期間,南京市民政部門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多措並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清明祭掃活動。
  •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文明祭掃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時節,人們追思懷遠,感懷先人。前幾年每到祭掃高峰,大量的燒紙造成整個墓區上空煙霧繚繞,不但汙染了環境,還存在安全隱患。近幾年,燒紙的少了,獻花的多了,綠色、環保的祭奠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市民認可。下面小編向您介紹幾種文明祭掃的好方式。
  •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倡議書
    「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倡議書 2020-04-03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讓清明更「清明」!
    春草綠,清明至。今年的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避免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讓清明更「清明」。網絡祭掃 緬懷英烈連日來,杭錦旗各校園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結合疫情期間實際情況,圍繞「移風易俗,過別樣清明」開展微博討論,倡導文明祭祀,展示清明習俗;組織中小學生在網上獻花、點燭、祭拜、留言,緬懷先烈,追思親人,實現足不出戶瞻仰烈士陵園和線上祭掃英烈。「今年雖不能帶孩子們去現場祭掃,但居家追思的方式更富創造性,清明祭掃重在『心』。」
  • 【倡議】昭通市2020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在這個緬懷英烈、感恩先輩、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倡導非實地、預約分時段等科學文明祭掃方式,共同營造安全綠色文明祥和清明,我們在此倡議:一、緬懷先烈,弘揚精神。積極參與為革命先烈掃墓、重溫入黨(團)誓詞、「網上祭英烈」等活動,緬懷英烈事跡,傳承革命精神,將對革命先烈的悼念,化為愛國愛家的濃厚情感、拼搏奉獻的實際行動。
  • 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春深處,柳梢青,清明至。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