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是祭祖、掃墓、悼念亡人的日子。在古代,清明節的祭祀活動就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王公大臣,還是黎明百姓,都要在這一天裡,祭拜已經逝去的先人。唐朝時期,朝廷就規定必須放清明假,好讓大家都可以回家掃墓。
今年清明節是農曆二月二十(公曆4月5日)。按照國家規定,照常放假三天,這三天內,除了旅遊踏青之外,掃墓或許是不少人需要做的事。
既然清明掃墓是民俗,就應該有「禁忌」。城市裡有墓園,需要注意的事項相對較少,只需要帶著緬懷祖先的心情去掃墓即可,但是農村需要注意的就多了。(本文收集了主要的兩大方面)
迷信方面(6項)
掃墓時間不能太晚
掃墓最好選擇在日出後到下午3點前的這段時間。因為日出前光線不好,陰氣尚未消散,而三點後,陽氣逐漸消散,陰氣逐漸增長,容易招惹陰靈纏身或其他不乾淨的東西。
拜祭順序要區分
掃墓時要分先後順序:父、母、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以此類推。如果帶有祭品的,要等祖先「享用」過後,眾人方可取食。
女性不宜掃墓
按照古人的說法,女性屬於陰性,如果進入陰地很重的墳地,可能會對自身得意識造成負面影響(如:被驚著);鬼神害怕女性經血,所以懷孕和來月經的女性更加不宜掃墓,除了對自己不好之外,還可能會因此失去祖先的護佑;古代子女多,女性本質上又屬於要嫁出去的,或者是外來的,在男權社會的時代,自然希望祖先多庇佑自家的男性,從而迴避女性。
減少娛樂活動
清明節當天應該儘量少娛樂活動,更不要吵架、滋事、吹牛,或者說些不著邊際的話,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
清明節勿買鞋
今年清明節放假三天,許多人會去逛街、出遊,說不定就會去買一些換季的鞋子,但從習俗來說,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鞋和「邪」同音,買鞋就等於買邪。如果清明那天已經買鞋了怎麼破解?用紅紙把鞋子包好,放在門口一晚,然後第二天早上將紅紙焚燒即可。
不要在墓地照相
在墓地照相和衝神像照相都是不好的。無論是拍攝墓地、掃墓者自拍、還是與墓地合影,都要儘量避免。更不要在自拍時將墳墓拍進鏡頭,因為墳墓代表一個死者,和死者合影不僅是對逝者不敬,而且自己想想都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呢。
上述問題屬於認知度相對高一些的掃墓禁忌,但畢竟帶有迷信色彩,都是心理上的禁忌,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核心還是要對先人抱有敬畏和緬懷之心。除此之外,清明節要把額頭露出來、掃墓回來要沐浴更衣、掃墓前禁食、清明節生日、清明節結婚,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無關緊要的。
現實方面(四項)
注意防火(最重要)
農村上墳,通常都是在山上或者田間地頭,如遇天氣乾燥,極容易失火。燒香、紙、鞭炮、煙花,一定要注意防火,森林大火是非常恐怖的,而且還會受到法律制裁。
掃墓必備的東西不要忘帶
香、紙、貢品、點心、水果、白酒、茶葉、等等。如果獻花的話,不要用太豔麗的花,黃白顏色比較合適,也可以插楊柳表示懷念。
穿戴整齊
掃墓是一件沉重而嚴肅的事情,不宜穿著奇裝異服,或者輕浮、暴露裝。
修理墳墓
農村墓地通常在山邊或者地頭,多雜草,又有風吹雨打,墳墓會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修整一下墳墓變得很有必要,也是對祖先最大的孝順和關懷。(老人,孩子,病人,孕婦,不宜添土。)
清明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絕非陋習,雖然有一些迷信方面的禁忌,但仔細斟酌之後會發現,其本質還是以「尊」和「孝」為核心的家族活動。
事死者如事生,死者已矣,掃完墓,不要忘了,擼起袖子加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