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2 月,白安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麥田捕手》。
專輯裡有一首歌,叫《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
這首歌,在內地算不上「街知巷聞」,以至於直到 2020 年,還有人在討論它到底「冷不冷門」:
實際上,在好幾年前,它曾經是臺灣地區最受歡迎的單曲之一,僅僅在 Youtube 上的播放量,就超過 1.1 億:
而作品中所蘊藏的情感,足以跨越山海之隔,與許多聆聽者產生共鳴:
「我是宇宙間的塵埃,漂泊在這茫茫人海。」
初初按下播放鍵時,這首歌給你帶來的第一印象,或許是「渺小」和「孤獨」。
這是白安從臺灣來到北京錄音時寫下的一首歌。
彼時的她還沒有作品傍身,在 2000 萬人口的大都會裡,她看見了天地廣闊、人潮洶湧,愈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卑感肆意滋長。
太多人想「逃離北上廣」,也正是因為那一瞬間升騰而出的無力感。
但當她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身邊的朋友們,卻一直在鼓勵她:「你有最敏銳的音樂嗅覺,你有別人模仿不來的嗓音,你一定可以。」
這些話,有些是真情實感,有些或許是客套,但白安都記在心底。
她也希望用自己的音樂作品,陪那些正步行穿過魆黑長夜的人。
於是,《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誕生了:
白安 2013 年在海洋音樂節上表演這首歌時,對底下的觀眾說:「我希望你們都不要懷疑自己。」
在正式版單曲中,你可以聽到大量煙花燃放聲音的採樣。
炙熱、絢爛的煙花,消解了鋼琴和合成器音效可能在聽覺層面帶來的冰冷和疏離感。
副歌處昂揚、開闊的轉調,也讓整首歌曲的色彩,由冷轉暖。
而在文本中,她講述了一段渺小的靈魂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的故事。
彼此救贖,讓他們不再害怕、不再「畫一隻雞」,在廣闊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原來,這首歌唱的不是「孤獨」,不是「渺小」,
是「溫柔」,是「陪伴」,是「救贖」。
當你認真聽完這一首歌,或許,生命中偶爾爆發的某種負面情緒,也會因為這樣廣闊的溫柔,得以消解。
這不恰恰是音樂的迷人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