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能看到秦始皇登基嗎?

2020-12-16 懷疑探索者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皇帝在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人,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地位,相當於西方的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公元前221年,嬴政實行了掃除六國的理想,最終實現了大一統,「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那麼,在理論上,假設我們現在處於一個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上,能不能目睹公元前221年這一時間段秦始皇登基稱帝的盛況呢?

秦始皇登基

答案是很簡單的:不可能。

至少以目前的理論來說,做不到。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

我們要知道人的眼睛看清楚事物的工作原理。人,包括其他動物的眼睛,就是一種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組織,它的起源是自然界原始生物的感光細胞。最簡單的感光器官是單細胞原生動物眼蟲的眼點,使眼蟲可以定向地作趨光運動,而趨光是為了獲得能量的生物本能。由簡陋的感光細胞,逐漸進化為眼睛。

劇照

因此,眼睛的工作原理就是去感知光線。只有光線,特別是可見光存在,並且射入眼睛細胞中,眼睛的感光神經才會傳遞信號給大腦,讓大腦判斷出具體的信息。

如果某處的物體不能發射光線,或者無法反射光線,那麼人類就無法直接去看見它們。比如,暗物質不發出也不反射電磁波,所以人類的眼睛無法直接觀測到它們,但可以通過引力透鏡效應來證明它們確實存在於那裡。再比如,假設太陽系中突然沒有了太陽,地球上的人也是看不見月亮的。

人的眼睛

而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我們,想要目睹秦始皇登基,就需要眼睛接收到秦始皇本人身體發出的可見光。要求他發出的可見光穿越地球的大氣層、穿越有行星、恆星幹擾的茫茫太空,直抵2200多光年以外的我們的眼睛之中。可是,區區一個秦始皇這麼小的個體,即使他真的可以發射出可見光,也會被地球大氣層阻礙或者吸收掉,更不要說穿越遙遠的太空距離了。

而且,從太空望遠鏡的原理來看,也做不到這點。過去的太空望遠鏡,都是光學望遠鏡主打,沒有什麼太高深的科學道理,只要是鏡頭的直徑製造的尺寸越大,就可以看得越遠。但是這有個上限,光學望遠鏡不可能無止境的造更大下去。所以,近代以來用射電望遠鏡來取代。射電望遠鏡的工作原理並不是接受可見光,而是接受太空中天體發射過來的電磁波。通過分析電磁波的光譜,推斷其物理化學成分。雖然我們無法登陸到太陽表面去採樣,也可以利用分析光譜知曉太陽大氣的成分是什麼。

光譜

也許地球本身可以反射一絲一毫微弱的電磁波到太空中,但是遠在2200多光年以外,未必就可以接收到,畢竟太遙遠了。要知道,地球不是恆星,像這樣的不能發射光線的行星其實是很難找到的。迄今為止,人類科學家也不過發現和確認了3000多顆行星而已,而且都在幾十光年範疇以內。要知道,銀河系有2000~3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理論上都擁有自己的行星,數量這麼多的行星,我們都找不到幾顆。如果是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以外,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都根本找不到地球在哪裡。即使是所謂的外星人,擁有遠超地球科技的水平,估計也不行。連地球的位置都確認不了,就更加談不上看見秦始皇登基了。

你能看見地球在什麼位置嗎?

我還要強調一點,一些人異想天開,說人的「眼速」最快,什麼眼光一掃、一眼看遍大千銀河漫天宇宙,所以「眼速」超過光速幾萬幾億無數倍——這些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實際上,「眼速」一點兒都不快,比你想像中要慢很多很多。我們之所以可以通過眼睛來看見遠處的東西,實際上是把來自遠處物體處發出光線通過視網膜吸收,由視覺神經傳達信號到大腦,再經過大腦綜合成像。這個過程並不是很快,取決於人類大腦神經系統傳遞信息的速度,而這個傳遞速度才不過幾百米每秒。這並非是人的眼睛射出眼光,眼光到達哪裡立即看到哪裡的狀況。打一個比喻,人的視覺系統只是一個被動接收器,類似一臺照相機,只有按下快門的速度,沒有所謂的發射速度。

一臺古董照相機

所以,假設秦始皇在2200多年前登基,而且他本人也可以發出足以到達2200多光年以外的光線,這個信息我們也要在2200多年以後才可能知曉。當然,這僅僅是假設,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對論要求任何信息傳遞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這就是說,假設在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天,恰好有一群在距離地球數十光年位置的外星人在觀測地球,它們的科技水平達到了神級,理論上可以看見地球的情況,但是它們也需要等待秦始皇登基幾十年後,才知曉這一切的發生。而在這時候,秦始皇早就去世了。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飛到2241光年之外,觀測地球,能夠看到秦始皇稱帝的情況嗎?
    飛到2241光年之外,觀測地球,能夠看到秦始皇稱帝的情況嗎?打個比方,地球到天狼星的距離是8.6光年,換一種方式來說,就是一束光從天狼星出發,需要經過8.6年,才能夠抵達地球,而我們地球上面用望遠鏡觀察天狼星,接收到的光子信息是8.6年前,天狼星發射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的也就是8.6年前的天狼性。
  • 你想看秦始皇登基的場景嗎?科學家:在2250光年處可目睹一切
    主要講述了主角項少龍為了拍攝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進行登基大典時的場景,他臨危受命,搭乘時光穿梭機打算回到清朝。可是卻出現了意外,到了戰國末期,開展了一段鬥智鬥勇的故事。劇情跌宕起伏,非常精彩。
  • ...站在2200光年外看地球,能親眼目睹到古代的秦漢盛世嗎?不妨看一看
    地球與其他行星一樣都是不發光也不透明的,行星反射出的光線均來自於恆星(烽火臺的狼煙對於宇宙來說微乎其微),由於不同的物質,對於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不盡相同。地球的反射率約為0.37,也就是說地球會把太陽光的67%進行吸收,把37%的入射光反射到太空,因此這種「亮度」放在2200光年之外,要想使肉眼能觀察簡直就是天荒夜談。
  • 科學家是怎麼計算星體與地球距離的?動不動幾十億光年,靠譜嗎?
    如果你足夠細心,那麼就一定會發現:當被描述的星體不是地球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一個統一的參數,那就是該星體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而這個距離單位不會是大家經常使用的公裡,而是一束光在一個地球年中傳播的距離,即光年。距離地球6500萬光年的旋星系NGC 3972,可以在大熊星座中找到。
  • 距離地球6光年的蛇夫座「超級地球」是人類理想的移居之地嗎?
    似乎有換了個名字,6光年左右的恆星只有巴納德星,那個傳說中的超級地球,就在距離恆星約0.4天文單位處,大約6000萬千米的位置,我們來看看,這顆恆星以及它的行星能夠成生命所需的條件嗎?其實不會,作為有著上萬億年壽命的紅矮星,這個還它的嬰兒期,而太陽已經過半步入老齡化時代,因此它要比太陽年輕得多!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這裡處於銀河系的郊區、外圍,我們遠離了中心附近的龐大恆星集群,也遠離了銀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人馬座A。
  • 夜空中第二亮的恆星「老人星」,距離地球310光年,又稱為南極星
    地球是我們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也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的天體,除了地球之外,我們人類最熟悉的天體還有兩個。一個是「太陽」,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唯一的一顆恆星,是一顆黃矮星,在地球上看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圓盤,太陽的視星等為-26.74,是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最亮天體。
  • 光年究竟是什麼概念?是誰提出了光年這個難以想像的距離單位?
    光年究竟是什麼概念?是誰提出了光年這個難以想像的距離單位?在生活中,你所用眼睛看到傳播速度最快的是什麼?當然是光,光甚至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更快,雖然在我們眼中光可以一瞬間到達位置,不過光的速度也是有衡量單位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真空中的光速為299,792,458米/秒,這個數據是個什麼概念呢?讓光在真空中圍繞地球轉動,那麼經過計算,它可以在一秒鐘轉7.5圈,那光年又是什麼呢?
  • 75億光年!肉眼能看到的最遠星星是什麼?
    最遠的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是五顆比較容易看到的行星,但理論上肉眼最遠可以看到天王星。根據計算,天王星最亮時的視星等為5.4等,這意味著在觀測條件極佳的情況下,它是肉眼可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海王星與地球的距離約為25.4億公裡(17天文單位)。
  • 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
    文/行走天涯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作為目前世界上觀測距離最遠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一直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據哈勃望遠鏡面世以來,也已經幫助人類觀測到了很多距離,地球至少有著百億光年之外的星系,也讓人類真正認識到了宇宙究竟有多麼的浩瀚,這也是為何人類一直堅信在宇宙中肯定存在著和地球一樣的文明,哪怕目前處在的階段是不同的,他們很可能比人類要先進百倍
  • 肉眼看到的星星都是假象?科學家:或許是幾十億年前的太陽!
    夏夜的星空,我們總能看到漫天的繁星,每次我們看到這些星星時候,都會感嘆宇宙的奇妙,我們看到的星星也許距離我們幾百光年,甚至於幾萬光年,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麼遙遠的距離,就算以光的速度到達地球,也肯定是有延遲的,但我們的肉眼卻可以一眼就看到它們?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 光年是什麼單位 1光年等於地球多少年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地球上的年代表著什麼意思,它屬於時間單位,是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次所需的周期。  那如果在年這個字前加一個光呢?光年,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對於熟悉天文方面知識的人自然清楚,但一般人對於光年還 是不清楚的,那麼光年是什麼單位?1光年等於地球多少年?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在地面大型射電望遠鏡和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可能具備生命特徵的行星,那麼,如果這些發射升空的探測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行,能夠多久可以抵達到「超級地球」呢?比如前不久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其飛行速度為11.2公裡/秒;美國2006年發射的用於探測冥王星的新視野號,飛行速度能達到16公裡/秒;用於探測太陽系氣態行星(重點是木星、土星及其衛星)的旅行者1號,在完成使命之後依靠慣性曳繼續向太陽系外圍行進,目前行進速度可以達到17公裡/秒,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
  • 還原2200萬顆真實位置星辰,上海免費開放「星空之境」展
    本文圖片均由上海科技館 供圖此次展覽上,世界著名的能投映2200萬顆真實星點的超高精度星象儀SUPER MEGASTAR-II被首次引進中國,將銀河、極光和2200萬顆完全真實位置的星辰進行最大程度還原,讓觀眾擁有全感官沉浸式體驗。參展攝影作品。
  • 太空.第二期-距離地球7000光年的宇宙幽靈:創世之柱
    創世之柱「創世之柱」位於距離地球7000光年外的天鷹星雲(M16)之內,它是由稠密的分子雲和塵埃組成的一個高聳的柱狀物,從他的底部到頂部比1光年(9.46×10^12千米)還長,誕生至今已有約兩百萬年褐矮星示意圖我們都知道因為光速的限制,我們所能接收到的來自各種星體的光線,都來自於很久以前,天鷹星雲中的創世之柱距離地球70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7000年前的樣子
  • 人類觀測到最遠星體距離地球93億光年
    美國天文學家說,發現了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最遠星體,一顆距離地球93億光年的藍超巨星。這顆藍色巨星位於一個螺旋形的遙遠星系中,有太陽的兩倍熱,比太陽耀眼上百萬倍,是人類目前所觀測到距離地球最遠的星體,比先前所觀測星體遠100倍。
  • 黑洞距離我們有多遠,這些黑洞對地球和人類有威脅嗎?
    如果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在距離其質心69.6萬公裡的地方,引力就和太陽表面是一樣的。因此如果太陽消失變成一個黑洞,我們地球在這個位置所受到的引力與受到太陽引力是一樣的。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都有3000光年以遠,對於我們來說,就完全是安全的。
  • 美國發現一顆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星際移民或成為現實
    其實人類也意識到人口爆炸對地球的巨大影響,為了在地球生態崩潰之前尋找到新的家園,人類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在宇宙中不斷的尋找類地行星,可是始終不到與地球相類似的星球,當然人類沒有放棄,為了能夠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又向太空發射了太空望遠鏡,由於太空望遠鏡看到的距離更遠、更清晰,而且識別度更高,人類終於有了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