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畔百名穿漢服網友行周禮祭屈原(圖)

2021-01-22 騰訊網

舞樂

吟誦《離騷》

作揖行禮

蘭湯祓禊

  昨天中午,玄武湖公園環湖路解放門段的大草坪邊,一場仿照古代的大型祭祀典禮在湖邊的木質平臺上舉行。古琴聲中,來自南京及周邊地區的近百名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雙手作揖,以古代祭祀禮儀來祭奠屈原。除了祭祀人員,更有不少愛好者穿上各個朝代,五顏六色的華美服飾遊園賞景,成為昨天公園內最有趣的一道風景,讓不少市民前來圍觀,驚嘆仿佛「穿越」回古代。

  復原《禮記》禮儀

  40分鐘祭祀排練了一個月

  11點,祭祀活動在舞樂中開始。幾位身著紅黑兩色長袍,戴著白色面具的「舞者」在水邊起舞,另一側由一位古裝女生席地而坐,雙手撫琴,彈出悠揚的樂曲。隨後,十來位身著華麗長袍的「祭祀官」上臺,他們有的發令,有的端盤,有的舉著竹簡,按順序依次上前跪拜,其間還吟誦了《離騷》的選段。除了祭祀人員,其他身著各式漢服的網友則整齊的列隊站在遠處,隨著口令或是作揖,或是行禮,非常有氣勢。活動也將湖面的遊船紛紛吸引過來,一時間附近的湖面已經圍滿了船隻,不少市民在水上觀看了這一表演。

  活動負責人則寧告訴記者,這場40分鐘的祭祀表演,他們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排練。「我們的祭祀流程主要是從《禮記》中找到並復原的,《禮記》記載了很多禮儀,其中就包括今天的祭祀禮。現場參與的祭祀人員需要有獻官,讀祝,贊引,執事等職務,還有剛才彈古琴的樂工。」則寧還告訴記者,這一個月中他們都利用業餘時間排練,除了對禮儀的研究,服裝的趕製也費了一番功夫。「我們穿的黑紅為主色調的漢服,是按照周制禮儀要求製作的。男式的叫玄端,女式的叫直裾(jū)。這些都屬於禮服,也是查閱了不少資料復原製作的,平時不會穿,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會穿。」

  吸引市民參與

  蘭湯祓禊、鬥蛋、射「五毒」

  活動現場的互動環節還進行了各種端午傳統節目,「蘭湯祓禊(fú xì)」便是其中之一,祓禊是古代在水邊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一位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用菖蒲草蘸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人的手腕處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活動組織者則寧告訴記者,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五月五日也稱「沐蘭節」,從明朝開始,在中午時取五色草拂面洗浴,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今天我們是用菖蒲艾草熬的湯,給大家淨手,然後接受祓禊,就是用菖蒲在額頭和兩肩點水。」這時在一旁圍觀的不少市民也上前接受這樣的祝福儀式。

  隨後,則寧帶領參與者拿出用布縫成的香袋,現場把白芷、川芎(xiōng)、冰片、菖蒲、丁香等中草藥包好放入其中,相互佩在胸前或者腰間。「這和掛艾葉一樣,也是驅蚊消暑的傳統習俗。」現場的孩子還參與了鬥草,鬥蛋等五月初五的傳統活動。最後幾位射箭愛好者還在草坪上為市民表演了射五毒的活動。「五毒是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民間會在端午節將五毒做靶射箭,以示驅趕害蟲。」

  漢服愛好者慕名而來

  13歲的「小粉絲」和媽媽一起來

  現場記者看到,前來參加活動的愛好者從中學生到中年人都有。今年13歲的李佳凝是當天活動中最小的一位,而她其實已經喜歡上漢服兩年了。個子高挑的她穿著一身藍粉色長袍陪著媽媽來參加活動,兩人站在一起被不少人誤認為姐妹。年輕的媽媽王晶玉告訴記者,最初她學習傳統舞蹈時接觸到了漢服文化,穿回家以後女兒也十分喜歡,母女倆就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漢服活動,「我們兩個對漢服的喜愛,也對家中的禮儀有不小的影響,因為對傳統文化比較注重。」

  小小年紀就痴迷傳統文化,李佳凝在班上也帶領了不少同學一起喜愛上漢服,而這也促進了她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今天我穿的是一條對襟襦裙,我家裡還有幾套漢服呢,現在漢服的制式我基本上也都了解了。」小佳凝還表示,身穿漢服對平時的禮儀也有要求,「女性走路要求小步,上身挺直,坐下時雙手合十右手在上。」這些要求對於平時的氣質鍛鍊都非常好。據了解,這次活動還吸引了上海,蕪湖,揚州等地的漢服愛好者前來參加。一位來自上海的小姑娘告訴記者,南京漢服活動的氛圍更好,因為歷史文化比較悠久,在湖光山色中參加活動更有感覺。

  劉瀏 文/攝

相關焦點

  • 泉州洛陽橋上 古禮祭屈原(圖)
    閩南網5月30日訊 28日上午9點,在泉州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洛陽橋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節民俗活動:古禮祭祀屈原、點雄黃、刺五毒、投壺以及發放香囊、五色絲和長命縷等,吸引了數百名市民帶著小孩子全家出動來湊熱鬧。
  • 西安高校學生古禮祭屈原 體驗傳統端午節(圖)
    6月21日晚,西安工業大學舉行「壬辰端午祭祀屈原暨民俗禮儀大型文化體驗活動」。身穿傳統漢服的學生行古禮祭祀屈原,吸引大批學生駐足觀看。現場的蘭湯祓禊、射五毒、投壺之禮、鬥蛋比賽、包粽子等互動環節更讓眾多學生體驗了傳統民俗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文化,讓90後學生更加理解傳統節日的內涵,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 千人誦《離騷》 古禮祭屈原
    千人誦《離騷》 古禮祭屈原   2017年5月27日,走進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河泊潭廣場,在這屈子懷沙自沉、端午龍舟發祥之地,千餘名師生、鄉親共吟《離騷》,以紀念屈原誕辰2350周年。   走進活動現場,恰逢遊船招魂、祭祀屈原活動,懷仁亭下,典儀官、主祭官、禮生、執事靜靜肅立,在悠揚的楚樂聲中,一行人向屈原敬獻鮮花、蔬果、粽子、稻米糕點。主祭官上香、獻酒、跪祭,面朝江面誦讀祭文。
  • 穿漢服,行漢禮 徐州再現兩千年前禮儀文化
    「穿漢服、行漢禮」互動體驗環節妙趣橫生,十位現場觀眾學穿漢服、行漢禮,有模有樣,同時將主會場的氣氛燃至沸點。最後徐礦夕陽紅民族樂團帶來的古樂演奏及男聲獨唱《一飲盡千鍾》為主會場精彩紛呈的節目畫上了完美的句點。景區裡,百花綻放,儼然一片絢麗花海,30名身著漢服的少女衣袂飄飄,沿著青石花徑,焚香祭拜花神,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祈求花神降幅。
  • 寧波重現「花神祭」:著漢服行古禮 向春天祈福(圖)
    寧波重現「花神祭」:著漢服行古禮 向春天祈福(圖)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2017年03月20日11:15 3月18日,在寧波餘姚丹山赤水風景區,「春山花神祭」舉行。
  • 南京百名小學生穿漢服寫書法致敬先人
    南京百名小學生穿漢服寫書法致敬先人
  •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圖)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圖) 2015-09-08 11:32: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
  • 南京玄武湖畔現珍貴鳥種黃鶺鴒 市民爭相拍照
    今天上午,在南京玄武湖畔,飛來了一對可愛的黃鶺鴒「貴賓」安家,一對黃鶺鴒,喜愛在冰凍湖面殘荷間跳上跳下飛來飛去,黃鶺鴒長約為18釐米,頭頂藍灰色或暗色。上體橄欖綠色或灰色、具白色、黃色或黃白色眉紋。玄武湖畔一般白鶺鴒、灰鶺鴒較多,而黃鶺鴒在玄武湖畔還是首次一見。」黃鶺鴒的飛來讓拍鳥市民非常高興,因黃鶺鴒在南京屬於比較珍貴的鳥種。能在城市的玄武湖畔覓得它的一抹美妙身影,也是一種幸運啊。黃鶺鴒所北方東部亞種。分布於前蘇聯、蒙古、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北京、四川、雲南等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被列入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
  • 玄武湖畔驚現黃鶺鴒
    今天上午,在南京玄武湖畔,飛來了一對可愛的黃鶺鴒「貴賓」安家,一對黃鶺鴒,喜愛在冰凍湖面殘荷間跳上跳下飛來飛去,黃鶺鴒長約為18釐米,頭頂藍灰色或暗色。上體橄欖綠色或灰色、具白色、黃色或黃白色眉紋。飛羽黑褐色具兩道白色或黃白色橫斑。
  • 內江百名學子身著漢服行「冠笄之禮」
    內江百名學子身著漢服行「冠笄之禮」 2019-05-10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絲竹霓裳祭奠屈原 重慶大學生著漢服過端午(圖)
    中新社重慶五月三十一日電 題:祭屈原 重慶大學生著漢服過端午  作者 郭虹 李慧  又是一年端午時,獨寫菖蒲竹葉杯。今天,重慶十餘位大學生身著寬袍長衣的漢服,以特別的方式祭奠「餘幼好此奇服兮」的楚大夫屈原。  古箏弦撥響《漢宮樂》,娉婷窈窕的少女跳起唐時《踏舟舞》。
  • 清明時節福州古禮祭民族英雄
    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3日,20名參加民族英雄陳文龍祭祀活動的福建漢服天下協會青年會員,在福州百六峰詩社詩人們帶領下齊聲朗誦陳文龍愛國詩篇,以詩明志,傳承英雄精神。記者劉可耕 攝  當天恰逢清明節小長假,在位於福州臺江區的陳文龍紀念館,一場傳統祭祀儀式循古禮進行。在莊嚴的古樂聲中,參與活動的福州百六峰詩社詩人及福建漢服天下協會同袍們按傳統三獻祭祀禮儀,依次獻花獻果獻爵,表達對民族英雄陳文龍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緬懷。
  • 男子連續四年穿漢服模仿屈原投江,專家:理性看待,切勿模仿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賈治勇這一充滿爭議的行為視頻,很快傳遍了西昌市民的朋友圈,引發不少網友質疑,表示這是譁眾取寵。
  • 人大女生行笄禮 希望推廣漢服傳承中華文化
    背景資料  笄禮笄,即簪子,笄禮是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時舉行的禮儀。自周代起,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將髮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如年過20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主行笄禮者為女性家長,由約請的女賓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結婚。
  • 到南京賞花,這幾個地方不可錯過,尤其城牆內外,玄武湖畔,最美
    圖中是南京秦淮河,朱自清寫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把秦淮河的旖旎風光寫的淋漓盡致。到南京的遊客,沒有不去秦淮河夫子廟烏衣巷覽勝的。春天的秦淮河更是柔波蕩漾,綠漣漪漪。鐘山是國家5A景區,這裡既有中山陵,也有朱元璋的明孝陵,還有靈谷寺,有200多處名勝古蹟,諸葛亮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鐘山風景區松青柏翠,鬱鬱蔥蔥。
  • 北京:小學生穿漢服孔廟行拜師禮 為老師送祝福
    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男生穿藍色漢服,左手前右手內;女生穿粉色漢服,右手前左手內。今天,史家七條小學二年級68名學生身著漢服,神情莊重,在孔廟的大成門前面向師長鞠躬行四拜禮,以傳統的拜師典禮儀式,為老師送上祝福。
  • 48名外國留學生河北保定穿漢服拜孔子(組圖)
    48名外國留學生河北保定穿漢服拜孔子(組圖) 2016-09-22於俊亮 攝  中新網保定9月22日電 (呂子豪 於俊亮)22日,來自印尼、蘇丹、埃及、尼泊爾、俄羅斯、辛巴威等17個國家的河北大學孔子學院獎學金生,依照中國傳統儀式,身著漢服,禮拜孔子,舉行入泮禮。
  • 穿漢服記得不要出現在以下場景,否則會很「尷尬」
    越來越的人開始喜歡漢服,大家歡呼雀躍地加入了同袍的大家庭。漢服屬於一個比較講究的服裝,衣袖寬大,穿起來男者仙風道骨,女者猶如仙女下凡,讓人充滿著無限遐想,韻味十足。/白色的漢服有不少網友曾經在網上吐槽過,自己大晚上就遇到過一兩個穿著全白漢服的姑娘,那姑娘還把頭髮全部放下,人多有燈光的時候還好,碰巧那個時候沒有燈光、人也少,看到那個場景簡直把人嚇一跳,不知道的還以為遇到「鬼」了,搞得自己全身發抖。
  • 國學愛好者身穿漢服祭月 上香行古禮[組圖]
    一身花白色典雅漢服,高扎髮髻,恰似國畫上走下來的古裝仕女:22歲女孩星君為中山第一次中秋祭月裡外忙碌。她是這次活動的組織策劃者之一,並擔任祭月執事。  9月23日晚上,中山體育路龍苑酒樓前,13位國學愛好者三排肅立,祭月迎中秋。祭桌朝南而放,一盤月餅,一盤熟芋頭、一盤蘋果還有兩個西瓜,旁邊是兩根紅燭點燃夜空。
  • 國家公祭日:以國之名,行祭之禮
    國家公祭日:以國之名,行祭之禮 2019-12-13 09:47:14 來源: 南通網 今天是第6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隨著悽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82年前那一幕再次浮現在中華兒女眼前。